登录/注册
置顶
词条 邓学阊

邓学阊

邓学阊
邓学阊简介资料
邓学阊相关文献
苏州阊门-移民圣地
苏州阊门-移民圣地,阊门,乃苏州古城之西门,通往虎丘方向。阊门,从清代乾隆年间的《姑苏繁华图》中可以
查看全文
苏州阊门与昌姓有关吗?
汉字中有些字使用范围很窄,有的仅指某个特定的事物,例如这个“阊”字,似乎除了苏州阊门外,现实生活中没见过别处用过此字。《百度百科》源引地方志说:阊门是苏州城八门之一,位于城西北。“阊”是通天气之意,表示吴国将得到天神保佑,日臻强盛。又因吴欲灭楚,该门方位朝对楚国,故亦名破楚门。因昌姓人家在此居住而得名,是昌姓兴旺之地。阊门老照片如此看来,阊门与昌姓有一定关系,既然此地是昌姓兴旺之地,那么现在当地有没有昌姓人家居住呢?有待考察。杨州市宝应县柳堡村有一支昌氏族人,(电影《柳堡的故事》拍摄地)他们说祖上就是从阊门迁过来的。由于老谱佚失,不知道具体原因和迁徙时间。苏州阊门是中国十大历史移民圣地之一,是苏北民众心目中的祖先生活的地方。据史籍、方志和族谱记载,苏州阊门移民集中于元末明初,当时群雄并起,割据称王,张士诚据苏州与朱元璋争夺天下。及张士诚兵败被俘,朱元璋遂“驱逐苏民实淮阳二州”。苏州阊门就成...
查看全文
邓迪大学
历史建校Ellenbank过去是学生会的建筑,是大学使用时间最长的建筑物之一邓迪大学的根源于邓迪和圣安德鲁大学组成的学院联盟。19世纪邓迪人口的增长使得市内对建立高等教育设施的呼声越来越强。一些组织开始促进高校的建设,其中包括大学俱乐部。与此同时圣安德鲁大学和苏格兰其它大学均蒙受经济困难。而且圣安德鲁大学位置偏僻,比较孤立,规模也小,使得它更加面临困境。因此有人建议把校址迁移到邓迪去。当时有很强大的势力想把整个大学搬迁,或者设立一个如同今天的学院联盟。1870年代初北不列颠铁路的泰河铁路桥开始建造,使得邓迪和圣安德鲁之间的旅行时间大大缩短,由此出现了又一个建议:建立一个邓迪和圣安德鲁大学,让两地各有所长。市内的一些富人为在邓迪建立大学捐了许多钱。邓迪大学建立的时候是作为一座独立大学建立的,但是其展望是与圣安德鲁大学合并。1881年新学校的主意已经确定,这所新学校的目的在于“促进男女学生的教...
查看全文
阊门
阊门本身阊门始建于春秋时期,是阖闾大城的八门之一。以传说天门中的阊阖得名。前506年,这里是孙武、伍子胥等率吴军伐楚的出发地和凯旋地。从此阊门亦号破楚门。明清时期,阊门是带有瓮城的水陆城门。陆城门东西两道城门,还有南、北两个童梓门。门外有吊桥,门内就是阊门大街(今西中市)。南童梓门通今南新路,北童梓门通北码头。水城门在陆城门以北,跨下塘街河。门外有聚龙桥。1934年阊门仿金门改建罗马式城门,三个门洞,中为车行道,两侧人行道。1958年,阊门被拆除,城砖用于建造大炼钢铁的土高炉。2006年,苏州市政府重建了古阊门,恢复其昔日风貌。繁华盖世的商业区阊门享有盛名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明清时期这一带曾经是全中国最繁盛的商业街区。包括城外呈放射状的南濠街(今南浩街)、上塘街和山塘街,以及城内的阊门大街(今西中市)。与这些街道平行,又有外城河、内城河、上塘河(京杭大运河古河道)、山塘河(通往虎丘)、中...
查看全文
苏州阊门外虎丘联
虎丘在苏州阊门外山塘街。相传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一说丘如蹲虎,以形名。虎丘有俞樾撰写的一副对联:虎阜寻游踪,乘兴而来,尽饶看十里烟花,三秋风月狮峰观对面,会心不远,任领取云中林树,画里亭台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12.邓氏宗谱, 12, 卷11: 世传 上分 邓家山南分 必安 学通 言福 11世应贤公起, 1945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六古堂, 民国34[1945]年修(李璧卿,刘师忠刊印). 17册 : 插图. 远祖 : 邓仲华,讳禹,封高密侯. 生十三子. 此谱为三子邓珍后裔之谱系. 和义祖 : 周仁甫. 仲华公之42世孙. 麻城始祖(1世) : (元) 邓伯贤,字均哲,行名六. 仁甫公之三世孙. 自豫章吉安府吉水县瓦𡎮坝迁麻城西乡40里高阳区. 下二子 : 周仕忠 ; 周仕逵. 上分祖(2世) : (元) 邓仕忠,字新一,讳照,行乔四. 下三支 : 周永光,字大明,即贵一公 ; 周永达,即贵二公 ; 周永和,字协邦,即贵三公. 下分祖(2世) : (元) 邓仕逵,讳鸿,号再二,行乔七. 子孙居邓家竹园,田谱塆,东冲,柳林,栗子洼,大柳树,游虎冲等地. 永和公生二子(4世) : 周承祀 ; 周承宗,字万八. 自麻城高阳观迁黄安三角山,复迁邓家湾. 承祀生一子(5世) : 周玉盛,字百昌. 自万厯六年由麻城高阳观邓家山水竹林迁安邑鵞公寨下仙人石邓家冲. 生六子 : 周必棋 ; 周必彬 ; 周必琏 ; 周必梅 ; 周必爵 ; 周必官. 承宗公生五子(5世) : 周玉华,字廷宝 ; 周玉荣,字廷述 ; 周玉富,字廷爵 ; 周玉禄,字廷贵(迁居县南); 周玉佐,字廷弼(迁居光山县). 永光公下房祖(6世) : 周必建(居㙮山寺) ; 周必立(居邓家宕) ; 周必裕 ; 周必兴(居万士塆). 永达公下房祖(6世) : 周必达(北分,居邓家山) ; 周必信(居城东河岸) ; 周必安(居邓家山). 必安公生五子(7世) : 周学怡 ; 周学察 ; 周学业(大路岗大房祖) ; 周学美(大路岗二房祖) ; 周学通(黄安黄泥嘴支). 仕逵公下支祖(11世) : 周应芷,字如兰 ; 周应万,字象一 ; 周应茂,字如芳 ; 周应夔,字如皋 ; 周应荃,字如松 ; 周公元,字梅生 ; 周应莲,字子如 ; 周应兴,字子华. 上分老派行 : 学有希言应 林汉启之全 焕发承天佑 永锡定光先. 下分老派行 : 季楚明尚德 善志应必芳 长旺重兴福 家声世业昌. 上下分合序增派行 : 合序开基远 诗书裕后来 立功维广大 勋誉继云台.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 黄安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谱序题 : 忠逵二支合修宗谱 目录题 : 邓氏合修宗谱
浏览:100
11.邓氏宗谱, 11, 卷10: 世传 上分邓家山 必安 学业 言进 11世应科公起 学美 言贵 11世应智公起, 1945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六古堂, 民国34[1945]年修(李璧卿,刘师忠刊印). 17册 : 插图. 远祖 : 邓仲华,讳禹,封高密侯. 生十三子. 此谱为三子邓珍后裔之谱系. 和义祖 : 周仁甫. 仲华公之42世孙. 麻城始祖(1世) : (元) 邓伯贤,字均哲,行名六. 仁甫公之三世孙. 自豫章吉安府吉水县瓦𡎮坝迁麻城西乡40里高阳区. 下二子 : 周仕忠 ; 周仕逵. 上分祖(2世) : (元) 邓仕忠,字新一,讳照,行乔四. 下三支 : 周永光,字大明,即贵一公 ; 周永达,即贵二公 ; 周永和,字协邦,即贵三公. 下分祖(2世) : (元) 邓仕逵,讳鸿,号再二,行乔七. 子孙居邓家竹园,田谱塆,东冲,柳林,栗子洼,大柳树,游虎冲等地. 永和公生二子(4世) : 周承祀 ; 周承宗,字万八. 自麻城高阳观迁黄安三角山,复迁邓家湾. 承祀生一子(5世) : 周玉盛,字百昌. 自万厯六年由麻城高阳观邓家山水竹林迁安邑鵞公寨下仙人石邓家冲. 生六子 : 周必棋 ; 周必彬 ; 周必琏 ; 周必梅 ; 周必爵 ; 周必官. 承宗公生五子(5世) : 周玉华,字廷宝 ; 周玉荣,字廷述 ; 周玉富,字廷爵 ; 周玉禄,字廷贵(迁居县南); 周玉佐,字廷弼(迁居光山县). 永光公下房祖(6世) : 周必建(居㙮山寺) ; 周必立(居邓家宕) ; 周必裕 ; 周必兴(居万士塆). 永达公下房祖(6世) : 周必达(北分,居邓家山) ; 周必信(居城东河岸) ; 周必安(居邓家山). 必安公生五子(7世) : 周学怡 ; 周学察 ; 周学业(大路岗大房祖) ; 周学美(大路岗二房祖) ; 周学通(黄安黄泥嘴支). 仕逵公下支祖(11世) : 周应芷,字如兰 ; 周应万,字象一 ; 周应茂,字如芳 ; 周应夔,字如皋 ; 周应荃,字如松 ; 周公元,字梅生 ; 周应莲,字子如 ; 周应兴,字子华. 上分老派行 : 学有希言应 林汉启之全 焕发承天佑 永锡定光先. 下分老派行 : 季楚明尚德 善志应必芳 长旺重兴福 家声世业昌. 上下分合序增派行 : 合序开基远 诗书裕后来 立功维广大 勋誉继云台.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 黄安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谱序题 : 忠逵二支合修宗谱 目录题 : 邓氏合修宗谱
浏览:100
邓氏重修族谱 (亦见微卷. 美国犹他家谱学会拍摄, 1981. 微卷1卷 ; 16厘米)
稿本影印. 远祖 : (商) 邓曼,字德阳. 名祖 : (东汉) 邓禹,字仲华,谥元侯,字伯华,封高蜜侯. 闽汀基祖 : (宋) 邓调元,讳给. 广东始祖 : (宋) 邓志斋,讳文渊,字大乙. 由宁化石壁移广东潮州府程乡县. 散居地 : 广东省梅县, 宝安县等地.
浏览:100
邓氏续修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两秀堂, 清光绪32[1906]修. 残存1册(页数杂异)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仅残存卷首, 卷1. 始祖 : (汉) 邓禹,字仲华. 武冈始迁祖 : (元明之际) 邓天军. 散居地 : 湖南省武冈县等地.
浏览:100
邓氏族谱 [15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公元1996年. 14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缺卷5. 受姓祖 : 邓曼季,字德扬. 邓氏出自南阳(今河南邓州市). 宗祖 : (汉) 邓伯华. 籍新野. 上杭祖 : 邓美昭. 乳梅始祖(1世) : 邓东福,字寿南. 荣敏公之子. 美昭公之孙. 自福建迁乳源梅花. 东福公下六子(2世) : (明) 邓友瑛(居军营下) ; 邓友琼,字仲二,行二(居曹家坪) ; 邓友猷,字仲三,行三(居槐树下) ; 邓友宽(居玉字桥) ; 邓友泰,字仲五,行五(居加昌水) ; 邓友瑄,字仲六,行六(居大庙下). 注 : 六房分居图引详见卷一之影像156-157页. 友瑛公下房祖(5世) : 邓玉 ; 邓全 ; 邓钦 ; 邓四 ; 邓从 ; 邓浩 ; 邓闻通 ; 邓闻禄. 友琼公下房祖(5世) : (明) 邓贤,行一(居后洞) ; 邓文 ; 邓益金 ; 邓朝仰 ; 邓璋 ; 邓兰 ; 邓太 ; 邓玉 ; 邓韵 ; 邓澄 ; 邓学 ; 邓良 ; 邓桂 ; 邓瓒 ; 邓选 ; 邓瑛 ; 邓清 ; 邓龙. 友猷公下房祖(5世) : (明) 邓庭福 ; 邓庭秀,行一 ; 邓庭爵,行二 ; 邓秀恒 ; 邓万禄 ; 邓庭桂 ; 邓庭槐 ; 邓庭澄 ; 邓庭宠 ; 邓庭安. 友宽公下房祖(5世) : 邓銮 ; 邓琦 ; 邓养 ; 邓釜 ; 邓荣 ; 邓华 ; 邓举 ; 邓成 ; 邓铭 ; 邓宗圣 ; 邓庭晓 ; 邓庭昌 ; 邓本崇 ; 邓本铭 ; 邓春 ; 邓季 ; 邓本清 ; 邓本泰 ; 邓本兴 ; 邓本政; 邓本和. 友泰公下房祖(5世) : (明) 邓法林,行一(居大山背) ; 邓桥,字通二,行二 ; 邓常 ; 邓珊. 友瑄公下房祖(5世) : (明) 邓侃,字东梅 ; 邓景兰 ; 邓盛梅 ; 邓竹梅 ; 邓右梅. 排行 : 美荣东友上 佐朝圣明彰 大廷崇文士 正为邦国光 天培良材作 修安治平昌 景隆开泰运 道德振伦常 品学高超世 声名达玉堂 贤儒当贵显 长发庆其祥 宗祖功勋伟 家风奕远扬 书翰凌云志 科甲冠群芳. 散居地 : 广东省乳源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邓氏族谱 [15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公元1996年. 14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缺卷5. 受姓祖 : 邓曼季,字德扬. 邓氏出自南阳(今河南邓州市). 宗祖 : (汉) 邓伯华. 籍新野. 上杭祖 : 邓美昭. 乳梅始祖(1世) : 邓东福,字寿南. 荣敏公之子. 美昭公之孙. 自福建迁乳源梅花. 东福公下六子(2世) : (明) 邓友瑛(居军营下) ; 邓友琼,字仲二,行二(居曹家坪) ; 邓友猷,字仲三,行三(居槐树下) ; 邓友宽(居玉字桥) ; 邓友泰,字仲五,行五(居加昌水) ; 邓友瑄,字仲六,行六(居大庙下). 注 : 六房分居图引详见卷一之影像156-157页. 友瑛公下房祖(5世) : 邓玉 ; 邓全 ; 邓钦 ; 邓四 ; 邓从 ; 邓浩 ; 邓闻通 ; 邓闻禄. 友琼公下房祖(5世) : (明) 邓贤,行一(居后洞) ; 邓文 ; 邓益金 ; 邓朝仰 ; 邓璋 ; 邓兰 ; 邓太 ; 邓玉 ; 邓韵 ; 邓澄 ; 邓学 ; 邓良 ; 邓桂 ; 邓瓒 ; 邓选 ; 邓瑛 ; 邓清 ; 邓龙. 友猷公下房祖(5世) : (明) 邓庭福 ; 邓庭秀,行一 ; 邓庭爵,行二 ; 邓秀恒 ; 邓万禄 ; 邓庭桂 ; 邓庭槐 ; 邓庭澄 ; 邓庭宠 ; 邓庭安. 友宽公下房祖(5世) : 邓銮 ; 邓琦 ; 邓养 ; 邓釜 ; 邓荣 ; 邓华 ; 邓举 ; 邓成 ; 邓铭 ; 邓宗圣 ; 邓庭晓 ; 邓庭昌 ; 邓本崇 ; 邓本铭 ; 邓春 ; 邓季 ; 邓本清 ; 邓本泰 ; 邓本兴 ; 邓本政; 邓本和. 友泰公下房祖(5世) : (明) 邓法林,行一(居大山背) ; 邓桥,字通二,行二 ; 邓常 ; 邓珊. 友瑄公下房祖(5世) : (明) 邓侃,字东梅 ; 邓景兰 ; 邓盛梅 ; 邓竹梅 ; 邓右梅. 排行 : 美荣东友上 佐朝圣明彰 大廷崇文士 正为邦国光 天培良材作 修安治平昌 景隆开泰运 道德振伦常 品学高超世 声名达玉堂 贤儒当贵显 长发庆其祥 宗祖功勋伟 家风奕远扬 书翰凌云志 科甲冠群芳. 散居地 : 广东省乳源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