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蒲甘

蒲甘

蒲甘(缅甸语:ပုဂံ,英文名:Bagan)是缅甸曼德勒省的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地方。

它是缅甸的历史古城、佛教文化遗址、著名旅游胜地蒲甘古城,位于缅甸中部,坐落在伊洛瓦底河中游左岸,市区仍保留着缅甸各个历史时期建造的众多的佛塔、佛寺,城市佛塔佛寺建筑艺术是缅甸古老建筑艺术的缩影,体现了缅甸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成为缅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里是亚洲三大佛教遗迹之一,曾经的448.6万多座佛塔和寺院赐予了这里“万塔之城”的美誉。

从九世纪到十三世纪,蒲甘有一个蒲甘王国,该地形成统一的一个地区,后来构成现代缅甸。十一世纪和十三世纪之间,超过10,000个上座部佛教寺庙矗立于此,宝塔和寺院建于蒲甘平原,2200年历史的寺庙和佛塔依然完好至今。这些为数众多的佛塔,为人们研究探索缅甸古老建筑艺术提供了宝贵资料。蒲甘的佛塔建筑,无论是造型、结构方面,还是用料、装饰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佛塔的结构大体...

蒲甘简介资料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21°10′N 94°52′E
现存
Bagan
蒲甘相关文献
甘蕉蒲氏来由的新发现
甘蕉蒲氏来由的新发现,甘蕉蒲氏来由的新发现中华蒲氏网2013年1月21日万家姓  南海里水镇甘蕉蒲姓是
查看全文
蒲甘王国
历史849年,披因比亚建立蒲甘王国。1004年(中国北宋宋真宗景德元年),蒲甘王国遣使到中国向北宋朝贡。1044年,阿努律陀即位为国王;当时缅甸地区列国争霸,蒲甘王国很落后,民众信奉密教的支派阿利僧派(Ari)。阿努律陀有心振兴国家,积极向外发展。1057年阿努律陀兴兵南征,攻真腊、罗斛、灭直通王国。占领直通国后,阿努律陀把上座部佛教传入蒲甘王国,并立为国教,以孟族僧人善阿罗汉为国师。而后,阿努律陀四处扩张:西征若开(Arakan),占领了若开的北部地区。接着,又南征勃固,势力南达德林达依地区。之后阿努律陀北侵,其军队越过八莫(Bhamo),直捣现在位于中国云南的大理,之后两国和解。阿努律陀回军途中,顺道掸邦地区,使区内各酋长向其进贡。而后阿努律陀还以物质援助锡兰,让其击退南印度注辇国的侵犯。文治方面,阿努律陀为了提倡佛教,大量建造佛塔,其中以瑞海宫佛塔最为著名。阿努律陀又参考孟族与骠族的...
查看全文
菖蒲
菖蒲,形态多年生草本。地下有长根茎,每年春日从根茎簇生剑状叶,叶很长,长达三十多公分,最长能到80厘米,排成两行,主脉显著,有香味。初夏叶间抽花茎,着生黄色花,排列成肉穗花序圆柱形,花葶基出,佛焰苞叶状。叶日本5月5日男孩节这一天,全家用菖蒲水洗热水澡,祛灾除病。花序种子
查看全文
蒲甘
地名来源蒲甘现在在缅甸语中的标准发音是“缅甸语:ပုဂံ”,来自古缅甸语“缅甸语:ပုကမ်”,巴利语的名字是“缅甸语:အရိမဒ္ဒနာပူရ”,其他巴利语中的名字是“缅甸语:တတ္တဒေသ”和“缅甸语:တမ္ပဒီပ”它在缅甸地方志中的名字是“缅甸语:သီရိပစ္စယာ”和“缅甸语:တမ္ပဝတီ”历史7世纪到13世纪11世纪到13世纪建立的寺庙。蒲甘王国。中国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赵汝适著《诸蕃志》蒲甘条记载:“国有诸葛武侯庙”。20世纪至今2016年,蒲甘以南发生规模6.8强震,造成多处佛塔毁损。地理蒲甘分为北蒲甘和南蒲甘,主要是河流冲积而成的平原,位于伊洛瓦底江两岸,它在曼德勒省的西部。蒲甘是季风气候,每年降雨量超过2500毫米,月平均气温超过30度,夏季超过35度。图册蒲甘的一座寺庙。蒲甘平原蒲甘平原与伊洛瓦底江经济蒲甘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旅游业。因为抵制前缅甸军政府的破坏...
查看全文
蒲姓名人:蒲捧扬
(光绪丁酉科举人:蒲捧扬)蒲捧扬(1883—1943)字荣皆,原名捧阳,鹏扬。今甘肃定西通渭县李家店乡蒲家坪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丁酉科考中举人。时年,蒲捧扬先生年仅14岁,据《通渭县志》记载,创下了明清六百余年来通渭邑中举最年轻的举人。后为吏部拣选知县,两淮侯补盐大使。晚年主讲通渭寿名书院。当时清代通渭书院教育蓬勃发展,先后建立了寿名书院、近圣书院、华川书院、华阳书院等四大书院。(图左为蒲捧扬先生、时为寿名学院主讲)蒲捧扬先生当时主讲通渭寿名书院为当地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化育民风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蒲捧扬先生为文谨严,精于书法,其作品气势流畅,尤其善作楹联,时通渭邑大多商号门联皆出蒲捧扬先生之手。【蒲捧扬先生书法作品欣赏(一)】【蒲捧扬先生书法作品欣赏(二)】【蒲捧扬先生书法作品欣赏(三)】【蒲捧扬先生书法作品欣赏(四)】【蒲捧扬先生书法作品欣赏(五)】【蒲捧扬先生书法作品欣赏...
查看全文
蒲甘相关标签
佛教文化
缅甸佛寺
缅甸历史
世界文化遗产
蒲甘世界遗产
缅甸历史古城
著名旅游胜地
亚洲​​​​​​​三大佛教遗迹之一
万塔之城
缅甸中部古城
世界遗产名录
文化遗产
现存古迹
行政区划
家族谱大览
甘氏家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甘氏家族理事会, 2013年续修. 1册(约73双页) : 世系表. 注 : 此谱序延用2006年, 但后续仍有增补至2013年. 受姓祖 : 中公. 黄帝第13子. 封于甘,子孙以国为氏. 远祖 : (殷商) 甘盘. 始祖(一世) : 甘维先. 因云游山川, 见江华县山水秀丽, 故由江西迁至江华一带. 迁恭城祖(2世) : (清) 甘仕龙. 因放牧烧山惹祸,由江华逃至广西恭城. 仕龙公下三派(3世) : 甘玉荣(下二子 : 甘学文 ; 甘学昌) ; 甘玉盛(下一子 : 甘学延) ; 甘玉华. 玉华公下六房 : 甘学明 ; 甘学贵 ; 甘学政 ; 甘学通(下一子 : 甘文珍) ; 甘学清(下一子 : 甘文德) ; 甘学保(下一养子 : 甘文德). 迁江永祖(5世) : (清末) 甘学明 ; 甘学政 ; 甘学保. 因避盗匪, 民初时迁至湖南江永. 学明公下七房 : 甘文星 ; 甘文盛 ; 甘文郁 ; 甘文习 ; 甘文义 ; 甘文貭 ; 甘文运. 学贵公下三房 : 甘文成 ; 甘文义 ; 甘文彩. 学政公下三房 : 甘文思 ; 甘文守 ; 甘文仁. 老字派 : 仕玉学文 志财有如. 新字派 : 秀丽智和 信义善良 永江承启 源茂纪祥 云化清荣 奕代联安 付家泽远 湘桂腾芳. 散居地 : 广西省恭城县 ; 湖南省江永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甘氏家谱 : 广西省恭城县加会乡, 湖南省江永县粗石江镇.
浏览:0
甘氏宗谱 [27卷,首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务本堂, 民国34[1945]. 30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始祖 : (元末) 甘法海. 由江西徙楚,居黄冈道观河. 下有八子,仅传四派. 法海公下派祖 : 甘元绍(长房) ; 甘元庆(四房) ; 甘元正(五房) ; 甘元光(七房). 元绍公下房祖(5世) : 甘与福. 元正公下房祖(5世) : 甘与霖 ; 甘与生. 岐山祖 : (元明之际) 甘兴七,派字元光. 法海公第七子. 元光公下支祖(5世) : 甘文清. 下有二子 : 甘道通 ; 甘道灵. 商城东乡祖(5世) : 甘与洪. 元庆公之后. 商城房祖(10世) : 甘之辨. 麻城祖(10世) : 甘之仪. 合族派行 : 继世同延庆 文章足立身 运生方克裕 源远竟流深 不尽宗功伟 绵长祖德馨 孝思千古尚 历代有龙吟.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 麻城县 ; 及河南省商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甘氏宗谱 [27卷,首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务本堂, 民国34[1945]. 30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始祖 : (元末) 甘法海. 由江西徙楚,居黄冈道观河. 下有八子,仅传四派. 法海公下派祖 : 甘元绍(长房) ; 甘元庆(四房) ; 甘元正(五房) ; 甘元光(七房). 元绍公下房祖(5世) : 甘与福. 元正公下房祖(5世) : 甘与霖 ; 甘与生. 岐山祖 : (元明之际) 甘兴七,派字元光. 法海公第七子. 元光公下支祖(5世) : 甘文清. 下有二子 : 甘道通 ; 甘道灵. 商城东乡祖(5世) : 甘与洪. 元庆公之后. 商城房祖(10世) : 甘之辨. 麻城祖(10世) : 甘之仪. 合族派行 : 继世同延庆 文章足立身 运生方克裕 源远竟流深 不尽宗功伟 绵长祖德馨 孝思千古尚 历代有龙吟.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 麻城县 ; 及河南省商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甘氏宗谱 [27卷,首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务本堂, 民国34[1945]. 30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始祖 : (元末) 甘法海. 由江西徙楚,居黄冈道观河. 下有八子,仅传四派. 法海公下派祖 : 甘元绍(长房) ; 甘元庆(四房) ; 甘元正(五房) ; 甘元光(七房). 元绍公下房祖(5世) : 甘与福. 元正公下房祖(5世) : 甘与霖 ; 甘与生. 岐山祖 : (元明之际) 甘兴七,派字元光. 法海公第七子. 元光公下支祖(5世) : 甘文清. 下有二子 : 甘道通 ; 甘道灵. 商城东乡祖(5世) : 甘与洪. 元庆公之后. 商城房祖(10世) : 甘之辨. 麻城祖(10世) : 甘之仪. 合族派行 : 继世同延庆 文章足立身 运生方克裕 源远竟流深 不尽宗功伟 绵长祖德馨 孝思千古尚 历代有龙吟.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 麻城县 ; 及河南省商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甘氏宗谱 [27卷,首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务本堂, 民国34[1945]. 30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始祖 : (元末) 甘法海. 由江西徙楚,居黄冈道观河. 下有八子,仅传四派. 法海公下派祖 : 甘元绍(长房) ; 甘元庆(四房) ; 甘元正(五房) ; 甘元光(七房). 元绍公下房祖(5世) : 甘与福. 元正公下房祖(5世) : 甘与霖 ; 甘与生. 岐山祖 : (元明之际) 甘兴七,派字元光. 法海公第七子. 元光公下支祖(5世) : 甘文清. 下有二子 : 甘道通 ; 甘道灵. 商城东乡祖(5世) : 甘与洪. 元庆公之后. 商城房祖(10世) : 甘之辨. 麻城祖(10世) : 甘之仪. 合族派行 : 继世同延庆 文章足立身 运生方克裕 源远竟流深 不尽宗功伟 绵长祖德馨 孝思千古尚 历代有龙吟.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 麻城县 ; 及河南省商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甘氏宗谱 [27卷,首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务本堂, 民国34[1945]. 30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始祖 : (元末) 甘法海. 由江西徙楚,居黄冈道观河. 下有八子,仅传四派. 法海公下派祖 : 甘元绍(长房) ; 甘元庆(四房) ; 甘元正(五房) ; 甘元光(七房). 元绍公下房祖(5世) : 甘与福. 元正公下房祖(5世) : 甘与霖 ; 甘与生. 岐山祖 : (元明之际) 甘兴七,派字元光. 法海公第七子. 元光公下支祖(5世) : 甘文清. 下有二子 : 甘道通 ; 甘道灵. 商城东乡祖(5世) : 甘与洪. 元庆公之后. 商城房祖(10世) : 甘之辨. 麻城祖(10世) : 甘之仪. 合族派行 : 继世同延庆 文章足立身 运生方克裕 源远竟流深 不尽宗功伟 绵长祖德馨 孝思千古尚 历代有龙吟.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 麻城县 ; 及河南省商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