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忠曾公传
秉忠曾公传,曾秉忠,字允堂,院村人。咸豐四年(1854年)四月,由行伍隨剿湖南湘潭縣逆匪出力
刘秉忠
刘秉忠,刘秉忠(1216年—1274年),元代政治家、文学家。初名侃,字仲晦,号藏春
明参将祁秉忠
明参将祁秉忠,祁秉忠,生年不祥,卒于1622年,是蒙古人后裔,先祖朵尔只失结,为第十一代东祁土
刘秉忠
生平刘侃出身华北,十七岁时曾仕金朝,蒙古灭金后,曾担任邢台节度府令史。时逢乱世,刘侃感慨“大丈夫怀才不遇,应当隐居起来寻找机会”,于是放弃官职上了武安山。后被武安山天宁寺虚照禅师招至该寺内为僧,授法名子聪。后被海云禅师推荐给尚未即位的忽必烈,成为其重要谋臣。时人更以他才能卓著,称其“聪书记”,位列“邢州五杰”之首。刘侃出仕后,他与姚枢等人,制定“广招天下英俊,讲论治道”的用人方针,大举招贤纳士。如当时的大儒许衡、王恂、张易等人入仕,为当时仍为藩王的忽必烈出谋划策。后来,蒙哥可汗在钓鱼山被宋兵的矢石击死,忽必烈听从张易计策,抢在其弟阿里不哥行动之前,带着刘侃、姚枢等重要谋士,日夜兼程,轻骑奔回北方称帝。先后被任命他为光禄大夫,位太保、中书令,敕赐名“秉忠”。秉忠根据《易经》中“大哉乾元”,将政权名为“大元”,同时他亦向忽必烈进言“治乱之道,系乎天而由乎人”、“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主...
赵秉忠
生平赵秉忠生于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十五岁补府学生。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侍读学士、礼部侍郎,官至礼部尚书。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被黄尊素弹劾去职。天启六年(1626年)去世。明思宗崇祯三年(1630年)追复原官,赠太子太保,赐祭葬。著作赵秉忠著有《江西舆地图说》1卷。赵秉忠状元卷1983年,赵秉忠第十三代孙赵焕彬捐献“状元卷”,题目为《问帝王之政与帝王之心》,全卷以毛笔小楷书写,标准的八股文,共2460字,非常工整,有欧阳询体的韵味。先写个人资历及父、祖、曾祖三代清白家世,正文是针对皇帝的考题献出经世治国对策,后面有礼部弥封的官印,还有9位阅卷官的大名,是宫庭重要机密档案。这份卷子如何由宫中流落民间是个谜,但它历尽沧桑500多年才由赵氏后人手里献给山东青州市博物馆,是中国现今唯一保存的状元卷。参考文献清张廷玉等清汪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