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秉忠
生平
刘侃出身华北,十七岁时曾仕金朝,蒙古灭金后,曾担任邢台节度府令史。
时逢乱世,刘侃感慨“大丈夫怀才不遇,应当隐居起来寻找机会”,于是放弃官职上了武安山。后被武安山天宁寺虚照禅师招至该寺内为僧,授法名子聪。后被海云禅师推荐给尚未即位的忽必烈,成为其重要谋臣。时人更以他才能卓著,称其“聪书记”,位列“邢州五杰”之首。
刘侃出仕后,他与姚枢等人,制定“广招天下英俊,讲论治道”的用人方针,大举招贤纳士。如当时的大儒许衡、王恂、张易等人入仕,为当时仍为藩王的忽必烈出谋划策。
后来,蒙哥可汗在钓鱼山被宋兵的矢石击死,忽必烈听从张易计策,抢在其弟阿里不哥行动之前,带着刘侃、姚枢等重要谋士,日夜兼程,轻骑奔回北方称帝。先后被任命他为光禄大夫,位太保、中书令,敕赐名“秉忠”。
秉忠根据《易经》中“大哉乾元”,将政权名为“大元”,同时他亦向忽必烈进言“治乱之道,系乎天而由乎人”、“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主张参照汉人法律,改善法度、革除弊政。
而他担任中书令期间,他先后参与位处旧金朝首都燕京的都城,其后名为上都、以及兴建国都大都两座城市的工程,并与同乡郭守敬一同订定授时历。而在他任太子太保期间,更在他出家的地方修建了“紫山书院”,同时在此收徒讲学,不但传授儒家经典,也教授自然科学,使紫山书院成为学习研究科学技术的基地。
至元十一年八月,在南屏山别墅无疾而终,时年五十九。忽必烈悲恸不已,追封太傅、赵国公,谥文贞。至元成宗时,赠太师、谥文正。迄元仁宗时,再加封常山王。
秉忠著作甚丰,计有《藏春集》六卷、《藏春词》一卷、《诗集》二十二卷、《文集》十卷、《平沙玉尺》四卷、《玉尺新镜》二卷等。
参考资料
《元史》列传第四十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