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岭公下支祖(8世) : 陈景通,行震一三六零 ; 陈景贵,行震一七五三 ; 陈景杨,行震一一四三 ; 陈景槐,行震一三零四 ; 陈景瑞,行震一八五零 ; 陈景迪,行震一七零三…[等].
陈景瑞相关文献
有关陈景润的故事徐迟和陈景润的关系
有关陈景润的故事徐迟和陈景润的关系,关于陈景润的故事有多则,通过了解陈景润的故事,便可得知陈景润是一位追求真理的
浙江省-温州-瑞安许景衡
许景衡(1072—1128),字少伊,学者称横塘先生,瑞安人。器质端重,幼如成人,北宋元祐(1086—1094)初,入太学读书,后受业于洛阳程颐。绍圣元年(1094)进士,历仕哲宗、徽宗、钦宗、高宗四朝,为官清正,刚直不阿。宣和六年(1124),任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朝廷用童贯为河东北宣抚使,将北伐,景衡论其贪谬不可用。又上书请罢“花石纲”,认为劳民伤财。方腊起义被镇压后,江浙残破,而茶、盐之税仍照旧例,景衡上书减免。因屡忤权奸王黼,被排挤出京。钦宗时召还,任太常少卿,升中书舍人、侍御史,不久又被罢官。北宋灭亡前夕,在家闲居。南宋高宗在商丘即位后第八天,召拜御史中丞。奸相黄潜善、汪伯彦拟解除东京留守宗泽兵权,景衡上疏保举,认为其“威名政事,卓然过人”。后升任尚书右丞,参与军国大计。为黄、汪所嫉视,借迁都事加以中伤。罢官后忧愤成疾,死于京口(今江苏镇江)途中,年57岁。谥忠简。高宗叹息,
福建省陈景著
陈景著(1397~?)名从,以字行。福建闽县人。明成祖永乐十三年(1415)乙未科陈循榜进士第三人。陈景著永乐十二年(1414)乡试中举,翌年高中一甲,位列探花。此科一甲三人均授修撰。这一年,陈景著年龄仅仅18岁,还未婚配,是大明朝中为数很少的几个少年进士之一。他的经历与榜眼李贞几乎相同。他们同样任修撰九年,同样参与编修《五经四书性理大全》。书成之后,又同样改乡官便养,并以此官终身。所不同的只是陈景著以母亲年老请便养,他遂被改任福州府教授;而李贞则为高州府教授。不过,陈景著在任教授期间“生徒多所造就”也算为朝廷培养了一些人才。陈景著的父亲去世后,他便绝意仕途,终老于家。
浙江省-温州-瑞安陈则翁
陈则翁(约1232—约1296),南宋末期诗人。字仁则,号瑞洲,浙江瑞安阁巷柏树村人。约公元1232年(宋理宗绍定五年)出生于浙江瑞安阁巷柏树村的书香之家。少受庭训,读经史,习诗文,知书达理,为人正直。公元1268年(南宋咸淳四年),试登礼部贡举学究科。曾登宏词科,历官至广东副使。公元1296年(元成宗元贞二年)卒于家。所著集名《沧浪兴集》。现存诗九首。生平事迹陈则翁出生于瑞安的书香门第,曾试登礼部贡举学究科及宏词科。宋咸淳(宋度宗年号,1265-1274)年间,陈则翁出任广东副使,掌管广东南路粮食货物转运,兼理边防治安巡察监督,忠于职守,调运广南粮食物资,尽力协助陈秀夫、张世杰等大臣组织力量抗元,匡复保国。值元军大举南下,时局维艰,陈任翁(麟洲)随兄陈则翁至广东,倡义举勇,为宋室起兵勤王,由大将张世杰檄提兵任广南督佥,以身许国,英勇善战,在督佥事任内不幸病于军中,英年早逝,年仅26岁。国...
陈景润
生平陈景润高中就读于福州英华高中,大学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3年到1954年被分配在北京市第四中学任教,因口齿不清,被拒绝上讲台授课,只可批改作业,后被“停职回乡养病”。1954年2月,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了解到陈景润的情况,安排他调回厦门大学任资料员,同时研究数论。1955年2月,担任助教。1957年9月,华罗庚安排把陈景润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进行数论研究。1962年,任助理研究员。1966年,证明了“1+2”(陈氏定理),论文由王元审核后在《科学通报》上发表。贡献陈景润主要研究解析数论,1966年发表《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记为(1,2)或(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而他所发表的成果也被称之为陈氏定理。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82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78年,陈景润用哥德巴赫猜想(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