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
生平
陈景润高中就读于福州英华高中,大学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3年到1954年被分配在北京市第四中学任教,因口齿不清,被拒绝上讲台授课,只可批改作业,后被“停职回乡养病”。1954年2月,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了解到陈景润的情况,安排他调回厦门大学任资料员,同时研究数论。1955年2月,担任助教。1957年9月,华罗庚安排把陈景润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进行数论研究。1962年,任助理研究员。1966年,证明了“1+2”(陈氏定理),论文由王元审核后在《科学通报》上发表。
贡献
陈景润主要研究解析数论,1966年发表《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简记为(1,2)或(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而他所发表的成果也被称之为陈氏定理。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82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78年,陈景润用哥德巴赫猜想(1 + 2)相同的筛法证明了,有无穷对自然数m,p,其中p是素数,m是一个2-殆素数,两者之间只相差2。也就是说,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中的(2 - 1)。
世界级的数学大师、法国学者安德烈·韦伊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著作有《初等数论》等。
获奖与纪念
位于厦门大学内的陈景润铜像
1982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
1982年,与王元、潘承洞同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92年,获得首届华罗庚数学奖。
1999年,中国发表纪念陈景润的邮票 。
小行星7681以他为名。
2006年,厦门大学在其数学科学学院所在的海韵校区树立陈景润院士的坐姿铜像。
相关主题
陈素数
陈氏定理
华罗庚
徐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