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苌瑄

苌瑄

安公房下三支祖 : 苌琮 ; 苌瑄 ; 苌瑢.
苌瑄相关文献
薛瑄
人物生平儒学世家薛瑄薛瑄生于洪武二十二年八月十日(1389年8月20日),出身教育世家。祖父薛仲义精通经史,因时值元末战乱,不愿应考做官,大半生均在家乡教书。父亲薛贞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中举后,历任河北元氏、河南荥阳、河北玉田、河南鄢陵等县的儒学教谕达三十余年。薛瑄因有良好的求学环境,再加上生性聪颖,在六、七岁时便能对《小学》、四书熟习背诵,十一、二岁就会写诗作赋。永乐元年(1403年),薛瑄的父亲在任荥阳县教谕时,河南布政司参政陈宗问前来巡视,在船上偶有感触,随口吟出“绿水无忧风皱面”,但一时想不出对句,便求教于在场官吏,结果无一人能够对得上来。父亲回家将此事告诉薛瑄,他稍加思索便道出“青山不老雪白头”。陈宗问得知后,颇感惊奇,便亲临学舍看望,还索阅了他平时的诗作,称他才学出众,长大一定能成大器。青年时期的薛瑄便在元末著名学者徐怀玉、魏希文、王素亨等人的指导下,专心攻读宋明理学,颇...
查看全文
陈瑄
生平洪武、建文年间陈瑄父亲为陈闻,其率领起义部队跟随朱元璋,后累官至都指挥同知,此后陈瑄代其父职位。陈闻因事连坐被贬戍辽阳,陈瑄上奏请求代罪,朱元璋下诏命恢复其父子职位。陈瑄为徐达幕下将领,从小以擅长骑射闻名。屡次跟随征讨南番、越巂、建昌、梁山、天星寨、宁番等地。之后再次征讨盐井、卜水瓦寨。之后征讨贾哈剌,以奇兵涉打冲河,通过小道进攻,并做浮梁渡河。大军渡过后,陈瑄沉舟以示士卒不胜不返,大军于是连战获胜。此后,又会同云南部队征讨百夷,升任四川行都司都指挥同知。建文末年,升任右军都督佥事。燕王朱棣大军逼近首都时,建文帝命其在长江设防。而燕兵抵达浦口后,陈瑄帅舟师迎降,朱棣遂渡过长江。明成祖即位后,封平江伯,食禄一千石,赐诰券,世袭指挥使。永乐年间永乐元年,朱棣命其为总兵官,负责总督海运,其输粟四十九万余石,解决北京以及辽东的兵饷。之后他在直沽建立百万仓。当时漕舟多行海上,海上岛屿民众因畏惧漕...
查看全文
朱瑄
背景朱瑄是宋州下邑人,生年不详。父朱庆,为乡里豪杰,朱瑄随父贩卖私盐。朱庆被官吏逮捕伏诛,朱瑄被笞责,逃到青州,为平卢军节度使王敬武牙卒、小校。农民军黄巢起事,唐僖宗诏天下勤王,中和元年(881年),王敬武派将曹存实率兵三千前去,以朱瑄为军候。朱瑄以战功累迁列校。后曹存实被召回青州,行经天平军军部郓州,据之,因朱瑄有功,署朱瑄为濮州刺史、郓州马步军都将,又任郓州马步都指挥使,统领帐下牙军。提拔贺瑰为小将。二年十月,想兼并曹州、郓州的邻镇魏博节度使韩简渡河攻打天平军,曹存实战死。朱瑄收集残兵,接管了郓州的防务,没让韩简攻陷郓州。朱瑄被三军推为留后,并得唐僖宗认可。朱瑄以贺瑰为马步军都指挥使,表授检校工部尚书。初领天平军韩简继续包围郓州,但围城6个月仍未攻陷,三年(883年)二月,先前被韩简驱逐的河阳节度使诸葛爽却趁机复夺河阳,朱瑄请求讲和,韩简因此放弃围城,与朱瑄讲和,转而迎战诸葛爽,兵败,...
查看全文
李瑄
参考资料编纂委员会.《上海旧政权建置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ISBN7-80618-881-9.
查看全文
张瑄
元嘉定(今属上海市)人。少无赖,与朱清结为兄弟,贩私盐为海盗,后随朱清降蒙,从攻南宋。宋亡,奉伯颜命,与朱清海运宋库藏图籍至大都。至元十九年(1282),与罗璧、朱清造海船运粮至京,正式开辟航道。二十二年,任海道运粮千户。官至江南行省左丞。居太仓,豪横乡里,与清田宅遍于吴中,各国奇货充斥府库,富贵为东南之冠。大德六年(1302),被告有逆谋,与子文虎同被杀。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涂氏瑄房五修支谱 [8卷,首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南昌堂, 民国23[1934]. 10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中国湖南图书馆. 鼻祖 : (明初) 涂成二官公. 原籍江西南昌,后迁湖南长沙府湘阴县. 派祖(4世) : (明) 涂瑄. 涂文俊(字敏成)之子. 支祖(6世) : (明) 涂柏,字前江. 涂伏岷(字源烈)之子. 四大房祖(9世) : (明) 涂学一,字怀湘 ; 涂学二,字继湘 ; 涂学三,字怀古 ; 涂学四,字怀野. 散居地 : 湖南省湘阴县, 益阳县等地. 书名据卷端题编目. 书衣题 : 涂氏支谱. 版心题 : 涂氏五修支谱.
浏览:100
重庆万州赓公支系瀛瑄支《易氏族谱》(网络版)
重庆万州赓公支系瀛瑄支《易氏族谱》(网络版)
清朝“湖广填四川”期间,大约在康熙末年或雍正初年期间的1720年前后,瀛瑄之子士榜与子胜义、胜强、孙鸿才等子孙3代10多人一道,从湖南徙入四川万县大周里五甲高梁铺(今重庆万州区高梁集镇所在地),先暂居在高梁驿道后的大石坂(现高梁铺后街),其后士榜公插占今高梁镇杨金社区二小区寨子岩、胜义公插占今高梁镇长春村2组寨湾、胜强公插占今高梁镇新店村8组王河坝等地,形成了稳定的三角形迁居布局。同时,瀛瑄三子士干公,还分迁至四川开县平安乡(今重庆开州区南门镇)一地落籍定居,后此地以易氏为名曰易家沟;在“秉”字辈时,因火灾至屋财全失,举家转迁至相邻的本县善字乡雷坪村(今重庆开州区岳溪镇雷坪村)并至今。 多年后,士榜回原籍,将瀛瑄的骸骨迁葬至高梁铺水井湾(今高梁镇政府大门左侧院墙,遥对马鞍寨方向)。就此,本家支在高梁铺乐业生理而成,并绵绵瓜瓞至今已至“懋”字辈,且尊瀛瑄为始祖、士榜为始迁祖。   按本家支所传,今清楚的前4代祖辈瀛瑄→士榜→胜义→鸿才之名讳,与万州分水衍兵现保存其曾祖母张氏于民国戊辰年(1928)去世后做道场时所撰写的经单簿(以下简称《分水经单簿》)、万州高梁枧槽梁永成(衍藩)于2003年编著的《易光瑞家谱》(以下简称《易光瑞家谱》)中的有关世系记载,都能一一作对应。以此,印证了本家支现清楚的前4代祖辈名讳具实,也印证了本家支的始祖亦瀛瑄。 以下为明晰本家支世系,将对徙入高梁铺至今的各代,按宗派依次往下以代为记,即:一代为始祖瀛瑄“应”字辈,二代为始迁祖士榜等“年”(士)字辈,三代为胜义、胜强等“承”(胜)字辈,四代为鸿才等“鸿”字辈,五代为“显”(大)字辈,六代为“光”字辈,七代为“秉”字辈,八代为“忠”字辈,九代为“善”字辈,十代为“法”(衍)字辈,十一代为“继”(绍)字辈,十二代为“宗”(崇)字辈,十三代为“长”字辈,十四代为“懋 ”字辈。 由于诸多原因所致,本家支部份史实失传,原有族谱散失今又寻找未果,致家支世系出现缺失断代等问题,主要是:一代瀛瑄公生居卒葬以及二代士榜、三代胜义与胜强、四代鸿才等祖孙3代多人于何时从何地徙入高梁铺失考,部份族裔在三至七代“承(胜)鸿显(大)光秉”5代中有部份祖辈名讳未详等。对此,本着尊重历史、敬畏历史、还原历史的精神,从对祖宗、对后代负责和忠于史实、不乱宗系、正本清源的原则出发,以重庆万州分水、高梁胡家、三清三块石三本经单簿和“光瑞家谱”及族贤口述史为主线,以湖北咸丰手抄三修谱补谱一和印刷版澧阳三、四、五修谱为考证依据,尝试还原本家支人文历史。   本家支徙入高梁铺至今,在清朝至民国时期的200多年封建社会中,前几代祖辈在前100多年里,前赴后继的筚路褴褛之艰苦创业,大约在1850年代前后,族裔在寨子岩、寨湾、王河坝等地和高梁铺场镇上,已拥有相当数量的土地田产和工商贸易产业,成为这里富甲一方的族旺业兴之大家族之一;后几代祖辈在后100多年里,继往开来的开拓创新之奋发图强,发展与守业齐头并进,族旺业兴进一步得以升发,一直延续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其间,在族裔们的捐助下,本家支还置办了一些公产,主要有:在寨子岩易家院子东北面的10多石公田,在寨湾的9石公田,在高梁铺场镇上的10数间门面公房等,并在高梁铺场后修建了易氏宗祠。同时,族裔们秉承耕读传家理念,注重家风家教传承,家支中男丁女口,基本都接受了几年私塾及新学的教育,而且在农工商贸、文化教育、社会事务等方面,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名流雅士。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在新时代、新体制下,族裔们顺应社会的发展变革,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在各行各业里奋发向上的砥砺前行,且谋富强、图发展、重教育成为本家支新的行为主流和前进方向,其中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并先后成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处科级领导、基层组织干部、科研院所专家、高等院校教授、中小学校高级教师、专业技术方面工程师与技师、三农产业和工商实体经济组织业主等,重铸起了本家支新的荣光。 本家支徙入高梁铺至今,随着人丁繁衍的开枝散叶,先后生息繁衍后裔已2000余,并形成为若干分支,已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大家族。在开枝散叶与族旺业兴及社会的发展变革之中,部份族裔先后又徙出了寨子岩、寨湾、王河坝几地,有的移居至万州分水、落凼、城区等地,有的移居至现重庆奉节、梁平、主城等地,有的移居至现外省四川成都、达州、眉山、攀枝花、雅安和云南昆明、江西南昌与广东深圳、广州等地。就此,瀛瑄后裔遍及于天南地北。但是,无论瀛瑄后裔现在身居何处,高梁铺永远都是本家支所有族裔的祖居地! 关于高梁铺:清朝至民国前期,隶四川万县大周里五甲所属;民国廿七年(1938),转隶四川万县石马镇所属(石马镇,1941年改石马乡,后改李河乡、李河镇);民国卅四年(1945),四川万县析石马乡部分区域建高梁乡于此,隶四川万县高梁乡所属;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转隶川东行署区万县高梁乡所属;1952年,复隶四川万县高梁乡所属(高梁乡,1958年改高梁公社,1983年复高梁乡,1992年改高梁镇);1992年,隶四川万县市天城区高梁镇所属;1997年,转隶重庆万县区天城管委会高梁镇所属;1998年,隶重庆万州区天城管委会高梁镇所属;2000年,隶重庆万州区天城开发区高梁镇所属;2005年至今,隶重庆万州区高梁镇所属。历史上,高梁铺是下川东地区往成渝地区及出川往西与北方地区、川东北地区出川往东与南方地区及往鄂西、湘西、黔东等地区的陆路交通要道上一商贸集散地。同时,高梁从建乡至改镇至今,除1952—1956年之外,高梁乡级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地都在高梁铺。现在,高梁铺距万州城区约10公里,距万州高铁站万州北站约13公里,距G42高速公路高梁出入互通约4公里,G318国道从此处通过。
浏览:0
6.范氏宗谱, 6, 中分卷3: 世系 瑄公 21世高伦公起, 1600-1997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廉让堂, 1997年修, 1998年后记. 17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包括上分2卷; 中分8卷; 河分3卷; 幺分2卷; 白沙口1卷; 首2卷. 共18卷. 始祖 : 范正宗. 由湖北麻城徙应城. 正宗公下二子(1世) : (元明之际) 范(禾音)茂 ; 范荆茂. (禾音)茂公下派祖(4世) : (明) 范理,字国柱(上分祖) ; 范瑄,字国宝(中分祖). 皆为德公之子. 荆茂公下派祖(4世) : (明) 范瑛,字国瑞(河分祖) ; 范圭(珪),字国宾(幺分祖). 皆为仪公之子. 理公下支祖(6世) : 范藻之. 芝芬公之子. 下有三子: 范特 ; 范振 ; 范富业. 瑄公下二子(5世) : (明) 范其铃(下一子: 范仕超) ; 范其祥(下四子: 范仕扬 ; 范仕烈 ; 范仕涌 ; 范仕进). 瑛公下二子(5世) : 范钦(下二子: 范仕芳 ; 范仕元) ; 范鳌(下三子: 范仕谟 ; 范仕谨 ; 范仕错). 圭公下一子(5世) : 范耳顺. 下一子: 范旋矩. 旋矩公下支祖(8世) : 范鸣扬 ; 范锡元 ; 范习元 ; 范青元(止). 皆为杖朝公之子. 京山白沙口祖(1世) : 范万寿. 下一子: 范本元. 本元公下支祖(9世) : 范国清 ; 范国太 ; 范国安. 皆为廷义公之子. 派行(16世起) : 祖德宗功远 高平世泽长 齐家如治国 学品贵端方. 散居地 : 湖北省应城县, 京山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部分卷端题 : 应城范氏宗谱.
浏览:100
5.范氏宗谱, 5, 中分卷2: 世系 瑄公 16世腾凤公起, 1600-1997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廉让堂, 1997年修, 1998年后记. 17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包括上分2卷; 中分8卷; 河分3卷; 幺分2卷; 白沙口1卷; 首2卷. 共18卷. 始祖 : 范正宗. 由湖北麻城徙应城. 正宗公下二子(1世) : (元明之际) 范(禾音)茂 ; 范荆茂. (禾音)茂公下派祖(4世) : (明) 范理,字国柱(上分祖) ; 范瑄,字国宝(中分祖). 皆为德公之子. 荆茂公下派祖(4世) : (明) 范瑛,字国瑞(河分祖) ; 范圭(珪),字国宾(幺分祖). 皆为仪公之子. 理公下支祖(6世) : 范藻之. 芝芬公之子. 下有三子: 范特 ; 范振 ; 范富业. 瑄公下二子(5世) : (明) 范其铃(下一子: 范仕超) ; 范其祥(下四子: 范仕扬 ; 范仕烈 ; 范仕涌 ; 范仕进). 瑛公下二子(5世) : 范钦(下二子: 范仕芳 ; 范仕元) ; 范鳌(下三子: 范仕谟 ; 范仕谨 ; 范仕错). 圭公下一子(5世) : 范耳顺. 下一子: 范旋矩. 旋矩公下支祖(8世) : 范鸣扬 ; 范锡元 ; 范习元 ; 范青元(止). 皆为杖朝公之子. 京山白沙口祖(1世) : 范万寿. 下一子: 范本元. 本元公下支祖(9世) : 范国清 ; 范国太 ; 范国安. 皆为廷义公之子. 派行(16世起) : 祖德宗功远 高平世泽长 齐家如治国 学品贵端方. 散居地 : 湖北省应城县, 京山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部分卷端题 : 应城范氏宗谱.
浏览:100
11.范氏宗谱, 11, 中分卷8: 世系 瑄公 16世必赋公起, 1600-1997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廉让堂, 1997年修, 1998年后记. 17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包括上分2卷; 中分8卷; 河分3卷; 幺分2卷; 白沙口1卷; 首2卷. 共18卷. 始祖 : 范正宗. 由湖北麻城徙应城. 正宗公下二子(1世) : (元明之际) 范(禾音)茂 ; 范荆茂. (禾音)茂公下派祖(4世) : (明) 范理,字国柱(上分祖) ; 范瑄,字国宝(中分祖). 皆为德公之子. 荆茂公下派祖(4世) : (明) 范瑛,字国瑞(河分祖) ; 范圭(珪),字国宾(幺分祖). 皆为仪公之子. 理公下支祖(6世) : 范藻之. 芝芬公之子. 下有三子: 范特 ; 范振 ; 范富业. 瑄公下二子(5世) : (明) 范其铃(下一子: 范仕超) ; 范其祥(下四子: 范仕扬 ; 范仕烈 ; 范仕涌 ; 范仕进). 瑛公下二子(5世) : 范钦(下二子: 范仕芳 ; 范仕元) ; 范鳌(下三子: 范仕谟 ; 范仕谨 ; 范仕错). 圭公下一子(5世) : 范耳顺. 下一子: 范旋矩. 旋矩公下支祖(8世) : 范鸣扬 ; 范锡元 ; 范习元 ; 范青元(止). 皆为杖朝公之子. 京山白沙口祖(1世) : 范万寿. 下一子: 范本元. 本元公下支祖(9世) : 范国清 ; 范国太 ; 范国安. 皆为廷义公之子. 派行(16世起) : 祖德宗功远 高平世泽长 齐家如治国 学品贵端方. 散居地 : 湖北省应城县, 京山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部分卷端题 : 应城范氏宗谱.
浏览:100
9.范氏宗谱, 9, 中分卷6: 世系 瑄公 16世苏榜公起, 1600-1997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廉让堂, 1997年修, 1998年后记. 17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包括上分2卷; 中分8卷; 河分3卷; 幺分2卷; 白沙口1卷; 首2卷. 共18卷. 始祖 : 范正宗. 由湖北麻城徙应城. 正宗公下二子(1世) : (元明之际) 范(禾音)茂 ; 范荆茂. (禾音)茂公下派祖(4世) : (明) 范理,字国柱(上分祖) ; 范瑄,字国宝(中分祖). 皆为德公之子. 荆茂公下派祖(4世) : (明) 范瑛,字国瑞(河分祖) ; 范圭(珪),字国宾(幺分祖). 皆为仪公之子. 理公下支祖(6世) : 范藻之. 芝芬公之子. 下有三子: 范特 ; 范振 ; 范富业. 瑄公下二子(5世) : (明) 范其铃(下一子: 范仕超) ; 范其祥(下四子: 范仕扬 ; 范仕烈 ; 范仕涌 ; 范仕进). 瑛公下二子(5世) : 范钦(下二子: 范仕芳 ; 范仕元) ; 范鳌(下三子: 范仕谟 ; 范仕谨 ; 范仕错). 圭公下一子(5世) : 范耳顺. 下一子: 范旋矩. 旋矩公下支祖(8世) : 范鸣扬 ; 范锡元 ; 范习元 ; 范青元(止). 皆为杖朝公之子. 京山白沙口祖(1世) : 范万寿. 下一子: 范本元. 本元公下支祖(9世) : 范国清 ; 范国太 ; 范国安. 皆为廷义公之子. 派行(16世起) : 祖德宗功远 高平世泽长 齐家如治国 学品贵端方. 散居地 : 湖北省应城县, 京山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部分卷端题 : 应城范氏宗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