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一世) : (明) 王士敏,字文每. 洪武初自山西洪洞迁河南仪封,即今兰考县王庄寨村.
王士敏相关文献
清王时敏陶潜诗
清王时敏陶潜诗,王时敏(1592-1680),初名赞虞,字逊之,号烟容,自号偶谐道人,又称自
清王时敏陶潜诗
清王时敏陶潜诗,王时敏(1592-1680),初名赞虞,字逊之,号烟容,自号偶谐道人,又称自
王士
生平刘备入蜀后,被举为孝廉,后历任符节长、牙门将、宕渠太守、犍为太守。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王士转任为益州太守,要南行时,不幸为蛮夷所害。从兄弟王甫,字国山,随刘备征吴,败于秭归,遇害。王商,字文表,曾为刘璋辟为治中,代理蜀郡太守。
王时敏
生平王时敏生于万历二十年八月十三日(1592年9月19日),祖父王锡爵为榜眼及第,在万历朝曾任内阁首辅,富收藏,对宋、元名迹,无不精研。父王衡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又中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工诗文书法。王时敏为王衡独子,祖父、父亲对其钟爱有嘉,并着力培养。王时敏自幼聪慧,工诗文,善书法,在绘画方面尤有天赋,王锡爵因而延请名家董其昌为其指导。王时敏从摹古入手,尤宗黄公望山水,刻意临摹。因祖父官居高位,王时敏未经科考,即以荫出任尚宝司丞,升太常寺少卿,仍兼管尚宝司事。他淡泊仕途,更喜丹青,于崇祯五年(1632年)称病辞官,隐居西田别墅,潜心创作。王时敏晚年像,《清代学者像传》第一集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亡,清军一路南下,王时敏归顺清廷,得以保全家业,但仍隐于山林,专著绘画,并培养子孙辈之学业。清康熙十九年六月十七日(1680年7月12日),王时敏卒于家中,享年89岁。《清史稿·艺术》...
四王:清王时敏《长白山图》
四王【清王时敏《长白山图》】卷,纸本,墨笔,31.5×201cm,1633年作,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该图所表现的正是王时敏等文人雅士对宁静幽雅的隐居环境的向往,反映出他们的理想生活和人品情操。此图用笔细润,墨色清淡,意境疏简,已脱去董其昌遗法,是画家逐渐形成个人画风期间的重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