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毕錞

毕錞

通公派下派祖(7世): 毕镇,字仕辅 ; 毕铨 ; 毕錞. 皆为文清公,字以周之子.
毕錞相关文献
北宋著名经学家黎錞
北宋著名经学家黎錞,简要介绍:黎錞生卒年不详,(今四川广安市)人,著名经学家。宋庆历癸未年(1043
查看全文
毕昭
毕昭,是中国明朝官员,曾担任山西巡抚,主要从事山西之军政事务,品等约为二品。
查看全文
毕宿
星官毕宿有星官15个。参见虏喜尼
查看全文
毕卓
参考书目《晋书·毕卓传》
查看全文
錞于
古籍记载“錞于”一名,最早见于东周典籍,《周礼·地官·鼓人》记载“以金錞和鼓”,郑玄注“錞,錞于也。圜如碓头,大上小下,乐作鸣之,与鼓相和。”《国语·晋语》记载“是故伐备锺鼓,声其罪也;战以錞于、丁宁,儆其民也”,韦昭注“丁宁着,谓钲也。”汉代《淮南子·兵略训》记载“两军相当,鼓錞相望”。根据相关记载,錞于为军用乐器,与鼓、钲等配合使用。到南北朝时期,据《北史·斛斯椿传》记载“乐有錞于者,近代绝无此器,或有自蜀得之,皆莫之识”,即在北方地区,錞于已经十分罕见,一般人都不认识。在古代的诗词中也多有錞于的出现,如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中的“玉律调钟,金錞节鼓。”唐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中的“集灵撞玉磬,和鼓奏金錞。”清赵翼《观西洋乐器》诗中的“錞于丁且宁,磬折柎复击。”等。由于文献记载的语焉不详,导致后世的人们对錞于概念不清,多与钲、铎、饶等器物相互混淆。例如:唐代徐景安《乐书》认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