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一世) : (宋元之际) 梁淳化,字卿判,号绪庵. 立德公次子. 由南雄迁香山,居榄都东头里.
梁淳化相关文献
陕西-咸阳-淳化县董贤
董贤(前23~前1年),字圣卿,西汉哀帝宠臣,左冯翊云阳(今陕西淳化县西北)人。成帝时,因其父官御史而得任东宫太子舍人,时年20岁。哀帝即位,迁为郎。一次在殿下“传漏”(奏报时刻)为哀帝注意。帝召问之,喜其貌俊美而善应对,即超擢为黄门郎,“由是始幸”且“宠爱日甚”。不久,又被擢为驸马都尉,成为哀帝近臣。哀帝刘欣由于身患瘘痺痼疾而经常忧惧不安,同时又苦于朝廷内外戚争权政局动荡,得董贤朝夕侍奉和安慰,深感董贤的亲近和可以信赖,遂宠幸有加。董贤常和哀帝同床共卧、同桌进食。一次他同哀帝昼寝,帝醒时,衣袖尚被正在熟睡的董贤压在身下,为了不惊醒他,哀帝遂以刀割断衣袖而起,其宠幸程度可见一斑。由于哀帝对他的特殊际遇而恩泽家族,董贤妻被特许可以入皇宫内住宿,妹被召入宫封昭仪。其父连续升迁,弟及董贤岳父均居高位,一为卫尉,一为执金吾,一为将作大臣。哀帝欲封董贤为侯,苦其无功可叙。适逢东平王刘云为人告发谋逆而...
陕西-咸阳-淳化县宣秉
宣秉(?~30年),字巨公,冯翊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人。青年时期即以品行高洁而名扬关中。西汉哀、平帝时,他见王莽-,皇权渐弱,遂隐迹于深山之中,州郡官吏接连征召,皆推病不往。王莽做宰衡,征召天下通经典有奇才之士,他依旧不应召;王莽称帝,特派使者召之,宣秉称病坚辞;至更始帝建政,才应征为侍中。建武元年(25),刘秀对宣秉的才干十分赏识,任命他为御史中丞,特诏与司隶校尉、尚书令商议国事,京师士人称为“三独坐”。第二年迁任司隶校尉。他为官奉公守法,尽职尽责,察举百官,都能得其主要而不苛求其次,政纪严明而不懈怠,各级官员都很敬畏。宣秉生性节简,任御史中丞时,家中用的依旧是布被和陶质器皿,吃的是素食粗饭,出外也无随从车马。光武帝到他家中,见此景象,也不禁叹道:“楚国二龚,不如云阳宣巨公。”【注:见《后汉书·宣秉传》】建武四年(28),宣秉任大司徒司直。他将所得的奉禄、赏赐,常用以赡养宗族父老,对于
淳化阁帖
宋代初拓本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太宗赵光义令出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命翰林侍书王著编次摹勒上石(一说摹勒于枣木板上)于禁内,刻于秘阁;而王著采择未精,夹杂部分伪迹,或把作者标误,但古人法书,赖以此传。自汉章帝至唐高宗,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书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其中卷九、卷十为王献之画,此二卷合计六十三帖。所以历来将此阁帖称为“法帖之祖”。宋代文献记录此帖为木板刻,初拓用“澄心堂纸”、“李廷珪墨”,但未见此种拓本流传。宋仁宗庆历年间,宫中意外失火,拓印《淳化阁帖》的枣木原版不幸全部焚毁,后来历代摹刻、翻刻版本繁多。宋代至清代康熙年间翻刻本《泉州本淳化阁帖》是宋代翻刻本,帝昺南逃时携至泉州。明人又颇多翻刻,以上海潘氏(潘祖纯)、顾氏及肃王府刻本为著。清康熙年间又将“肃刻本”再刻于西安。清代乾隆重刻拓本《淳化阁帖》乾隆拓本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根据宋拓本命人将其中部分辑刻于石碑之上,便于大...
淳化县
历史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秦国自栎阳邑(今陕西临潼东北武屯镇)徙都咸阳,置三十一县,云阳县为其中之一,这是淳化历史上最早的设县。三国魏明帝时,司马懿辅政,取消云阳县。北宋淳化四年(993年),于梨园镇(今淳化县城)建县,修复唐代梨园旧城为县城,以淳化年号为县名,属耀州。宣和元年(1119),划属邠州。行政区划淳化县下辖:城关镇大店乡南村乡方里乡固贤乡夕阳乡石桥乡铁王乡秦河乡安子哇乡润镇乡车坞乡卜家乡十里塬乡马家乡北城堡乡官庄乡胡家庙乡黄甫乡秦庄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