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易常亮

易常亮

始祖 : (唐) 易常亮. 吉安泰和人.
易常亮简介资料
明彝
五代
五代
易常亮相关文献
刘备曾经十易其主?反复无常的刘备能算英雄吗
易中天说刘备有“英雄之义”,这提法不够严谨。在他的当代人中,袁绍说他“弘雅有信义”(《三国志·先主传》裴注引《献帝春秋》),而吕布的部下却说他“反复难养”(同上书·裴注引《魏书》),前者说他有信义,后者说他没有信义,是互相矛盾的。其实,无论是古人或今人,每个人都具有两面性。而作为群雄角逐中的一“雄”(不管说他是英雄也好,枭雄也罢),就更为复杂一些了。他究竟有没有信义,还得从他的行动中来考察。脚上的泡,是自己走的。在前期,他没有地盘,或者有地盘也未能保住,主要是寄人篱下,借地生财。易中天说刘备“五易其主”,是指其荦荦大者,其实要更多一些。我们算算:1.最初跟随校尉邹靖讨黄巾。(《三国志·先主传》)2.在平原人刘子平的推荐下,跟随了史失其名的青州从事。(《三国志·先主传》裴注引《典略》)3.投靠大将军何进的都尉毌(音贯)丘毅。(《三国志·先主传》)4.投奔幽州公孙瓒。(《三国志·先主传》)5.
查看全文
概论释迦牟尼教导弟子,观察五蕴,了解五蕴非我,无常,是变异法,将会带来苦。分类四颠倒于无常执常、于苦执乐、于不净执净、于无我执我,称为四颠倒。涅槃四德《大涅槃经》以常、乐、我、净为四德。
查看全文
参看易经百家姓
查看全文
钱易
注释^《隆平集》卷一四和《东都事略》卷四八^一说应该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宋史》本传说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钱易年十七而举进士,《隆平集》和《东都事略》本传所云“卒,年五十九岁”,疑是“年五十一”的传刻之讹。^《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系在太宗淳化三年(992年)三月戊戌条:“上御崇政殿覆试合格进士。内出《卮言日出赋》题,试者骇异,不能措词,相率扣殿楹上请。会稽钱易时年十七,日未中,所试三题皆就。言者指其轻俊,特黜之。”^宋代佚名《学士年表》天圣四年下载“钱易,正月卒”^《咸淳临安志》卷六五参考文献《宋史》卷三一七《钱易传》
查看全文
饮食无常易致男人“骨头软”
当男人的饮食不规律时,其骨头的伤害程度甚至比女人更严重。 美国爱荷华大学的阿诺德·安徒生博士和他的同事对380个饮食不规律的人进行了研究,其中46%为男性。研究结果发现,饮食不规律的男人的骨骼密度远低于规律饮食国人的骨骼密度。 研究表明,与女人相比,特别是那些患有易饿症的男人,如果饮食不规律的话,更易出现骨质损伤的情况。研究人员指出,已发生骨质疏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重庆万州赓公支系瀛瑄支《易氏族谱》(网络版)
重庆万州赓公支系瀛瑄支《易氏族谱》(网络版)
清朝“湖广填四川”期间,大约在康熙末年或雍正初年期间的1720年前后,瀛瑄之子士榜与子胜义、胜强、孙鸿才等子孙3代10多人一道,从湖南徙入四川万县大周里五甲高梁铺(今重庆万州区高梁集镇所在地),先暂居在高梁驿道后的大石坂(现高梁铺后街),其后士榜公插占今高梁镇杨金社区二小区寨子岩、胜义公插占今高梁镇长春村2组寨湾、胜强公插占今高梁镇新店村8组王河坝等地,形成了稳定的三角形迁居布局。同时,瀛瑄三子士干公,还分迁至四川开县平安乡(今重庆开州区南门镇)一地落籍定居,后此地以易氏为名曰易家沟;在“秉”字辈时,因火灾至屋财全失,举家转迁至相邻的本县善字乡雷坪村(今重庆开州区岳溪镇雷坪村)并至今。 多年后,士榜回原籍,将瀛瑄的骸骨迁葬至高梁铺水井湾(今高梁镇政府大门左侧院墙,遥对马鞍寨方向)。就此,本家支在高梁铺乐业生理而成,并绵绵瓜瓞至今已至“懋”字辈,且尊瀛瑄为始祖、士榜为始迁祖。   按本家支所传,今清楚的前4代祖辈瀛瑄→士榜→胜义→鸿才之名讳,与万州分水衍兵现保存其曾祖母张氏于民国戊辰年(1928)去世后做道场时所撰写的经单簿(以下简称《分水经单簿》)、万州高梁枧槽梁永成(衍藩)于2003年编著的《易光瑞家谱》(以下简称《易光瑞家谱》)中的有关世系记载,都能一一作对应。以此,印证了本家支现清楚的前4代祖辈名讳具实,也印证了本家支的始祖亦瀛瑄。 以下为明晰本家支世系,将对徙入高梁铺至今的各代,按宗派依次往下以代为记,即:一代为始祖瀛瑄“应”字辈,二代为始迁祖士榜等“年”(士)字辈,三代为胜义、胜强等“承”(胜)字辈,四代为鸿才等“鸿”字辈,五代为“显”(大)字辈,六代为“光”字辈,七代为“秉”字辈,八代为“忠”字辈,九代为“善”字辈,十代为“法”(衍)字辈,十一代为“继”(绍)字辈,十二代为“宗”(崇)字辈,十三代为“长”字辈,十四代为“懋 ”字辈。 由于诸多原因所致,本家支部份史实失传,原有族谱散失今又寻找未果,致家支世系出现缺失断代等问题,主要是:一代瀛瑄公生居卒葬以及二代士榜、三代胜义与胜强、四代鸿才等祖孙3代多人于何时从何地徙入高梁铺失考,部份族裔在三至七代“承(胜)鸿显(大)光秉”5代中有部份祖辈名讳未详等。对此,本着尊重历史、敬畏历史、还原历史的精神,从对祖宗、对后代负责和忠于史实、不乱宗系、正本清源的原则出发,以重庆万州分水、高梁胡家、三清三块石三本经单簿和“光瑞家谱”及族贤口述史为主线,以湖北咸丰手抄三修谱补谱一和印刷版澧阳三、四、五修谱为考证依据,尝试还原本家支人文历史。   本家支徙入高梁铺至今,在清朝至民国时期的200多年封建社会中,前几代祖辈在前100多年里,前赴后继的筚路褴褛之艰苦创业,大约在1850年代前后,族裔在寨子岩、寨湾、王河坝等地和高梁铺场镇上,已拥有相当数量的土地田产和工商贸易产业,成为这里富甲一方的族旺业兴之大家族之一;后几代祖辈在后100多年里,继往开来的开拓创新之奋发图强,发展与守业齐头并进,族旺业兴进一步得以升发,一直延续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其间,在族裔们的捐助下,本家支还置办了一些公产,主要有:在寨子岩易家院子东北面的10多石公田,在寨湾的9石公田,在高梁铺场镇上的10数间门面公房等,并在高梁铺场后修建了易氏宗祠。同时,族裔们秉承耕读传家理念,注重家风家教传承,家支中男丁女口,基本都接受了几年私塾及新学的教育,而且在农工商贸、文化教育、社会事务等方面,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名流雅士。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在新时代、新体制下,族裔们顺应社会的发展变革,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在各行各业里奋发向上的砥砺前行,且谋富强、图发展、重教育成为本家支新的行为主流和前进方向,其中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并先后成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处科级领导、基层组织干部、科研院所专家、高等院校教授、中小学校高级教师、专业技术方面工程师与技师、三农产业和工商实体经济组织业主等,重铸起了本家支新的荣光。 本家支徙入高梁铺至今,随着人丁繁衍的开枝散叶,先后生息繁衍后裔已2000余,并形成为若干分支,已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大家族。在开枝散叶与族旺业兴及社会的发展变革之中,部份族裔先后又徙出了寨子岩、寨湾、王河坝几地,有的移居至万州分水、落凼、城区等地,有的移居至现重庆奉节、梁平、主城等地,有的移居至现外省四川成都、达州、眉山、攀枝花、雅安和云南昆明、江西南昌与广东深圳、广州等地。就此,瀛瑄后裔遍及于天南地北。但是,无论瀛瑄后裔现在身居何处,高梁铺永远都是本家支所有族裔的祖居地! 关于高梁铺:清朝至民国前期,隶四川万县大周里五甲所属;民国廿七年(1938),转隶四川万县石马镇所属(石马镇,1941年改石马乡,后改李河乡、李河镇);民国卅四年(1945),四川万县析石马乡部分区域建高梁乡于此,隶四川万县高梁乡所属;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转隶川东行署区万县高梁乡所属;1952年,复隶四川万县高梁乡所属(高梁乡,1958年改高梁公社,1983年复高梁乡,1992年改高梁镇);1992年,隶四川万县市天城区高梁镇所属;1997年,转隶重庆万县区天城管委会高梁镇所属;1998年,隶重庆万州区天城管委会高梁镇所属;2000年,隶重庆万州区天城开发区高梁镇所属;2005年至今,隶重庆万州区高梁镇所属。历史上,高梁铺是下川东地区往成渝地区及出川往西与北方地区、川东北地区出川往东与南方地区及往鄂西、湘西、黔东等地区的陆路交通要道上一商贸集散地。同时,高梁从建乡至改镇至今,除1952—1956年之外,高梁乡级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地都在高梁铺。现在,高梁铺距万州城区约10公里,距万州高铁站万州北站约13公里,距G42高速公路高梁出入互通约4公里,G318国道从此处通过。
浏览:0
易家族谱
易家族谱
浏览:0
格常公房谱图
格常公房谱图
浏览:0
湘潭易家塘易氏家谱11-14冊
原书: 中湘易家塘 : 忠裔堂, 民国21[1932]. 14册 : 插图, 世系表. 不得复制. 本微卷缩小42倍率, 请用高度放大阅读机. 受姓始祖 : (春秋) 甲,其先食采于易水,因受姓焉. 始祖 : (东晋) 易雄,字兴长. 迁潭始祖 : (明) 易仲钊. 散居地 : 湖南省湘潭县等地. 书衣题 : 湘潭易家塘易氏家谱. 江西庐陵
浏览:100
易氏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忠裔堂, 清光绪9[1883]. 22册 : 世系表. 注 : 本谱不全. 缺卷3, 卷10, 及卷23. 受姓祖 : (周) 易恺. 食采易水,以水赐姓. 远祖 : (后汉) 易雄,字兴长,追谥靖节. 籍显浏阳,后迁潭州. 始祖(1世) : (后唐) 易亮,字明彝. 雄公16世孙. 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 亮公下四子 : 易欢,字慰庵(长沙派) ; 易述(湖湘派) ; 易邦(益阳派) ; 易达(由万安徙湖湘). 此谱主要为欢公后裔之记录. 派祖(16世) : (明) 易伯周,字序泰(自白石瑕船上迁东横位始祖) ; 易伯安,字舒泰 ; 易伯船,行三,字龙舟(后裔居武陵). 上三公皆为有庆公之子 ; 易伯琥(思敬公长子,后裔居益阳). 伯周公下一子(17世) : (明) 易学宁,字朝爵. 下三子: 易仲绣 ; 易仲绫 ; 易仲罗. 伯安公下四子(17世) : (明) 易学琏,字朝尊(下二子: 易仲行 ; 易仲立) ; 易学常,字纯修(下一子: 易仲积) ; 易学珍,字纶修(下二子: 易仲善 ; 易仲举) ; 易学选(失考). 伯船公下三子(17世) : (明) 易学孔,字孟志(下二子: 易文琳 ; 易文宜) ; 易学圣(止) ; 易学贤(下一子: 易文高). 伯琥公下三子(17世) : 易廷芳,行一,别号仙溪(下三子: 易学朝 ; 易学宜 ; 易学文) ; 易廷春(下一子: 易学武) ; 易廷珂(下二子: 易学鸾 ; 易学凤). 支派语 : 承先开国志 昌大世培元 猷懋心渊达 观光复守藩. 总祠派语 : 祖功垂晋代 宗绪著南湘 大理贤声重 尚书世业扬 瑞芝称孝德 峻节本忠良 男爵廷恩渥 侯封制诰煌 圣经遵孔孟 精义法周张 甲第专前美 壬林后克昌 传家维礼乐 华国在文章 潭水人分布 湖山地兆祥 敦伦兼植纪 源远复流长 万古科名盛 千秋俎豆香. 散居地 : 湖南省安化县, 常德县, 及益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易氏续修族谱. 易氏族谱, 9, 卷11_ 方孝 25世承富公起
浏览:100
易氏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忠裔堂, 清光绪9[1883]. 22册 : 世系表. 注 : 本谱不全. 缺卷3, 卷10, 及卷23. 受姓祖 : (周) 易恺. 食采易水,以水赐姓. 远祖 : (后汉) 易雄,字兴长,追谥靖节. 籍显浏阳,后迁潭州. 始祖(1世) : (后唐) 易亮,字明彝. 雄公16世孙. 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 亮公下四子 : 易欢,字慰庵(长沙派) ; 易述(湖湘派) ; 易邦(益阳派) ; 易达(由万安徙湖湘). 此谱主要为欢公后裔之记录. 派祖(16世) : (明) 易伯周,字序泰(自白石瑕船上迁东横位始祖) ; 易伯安,字舒泰 ; 易伯船,行三,字龙舟(后裔居武陵). 上三公皆为有庆公之子 ; 易伯琥(思敬公长子,后裔居益阳). 伯周公下一子(17世) : (明) 易学宁,字朝爵. 下三子: 易仲绣 ; 易仲绫 ; 易仲罗. 伯安公下四子(17世) : (明) 易学琏,字朝尊(下二子: 易仲行 ; 易仲立) ; 易学常,字纯修(下一子: 易仲积) ; 易学珍,字纶修(下二子: 易仲善 ; 易仲举) ; 易学选(失考). 伯船公下三子(17世) : (明) 易学孔,字孟志(下二子: 易文琳 ; 易文宜) ; 易学圣(止) ; 易学贤(下一子: 易文高). 伯琥公下三子(17世) : 易廷芳,行一,别号仙溪(下三子: 易学朝 ; 易学宜 ; 易学文) ; 易廷春(下一子: 易学武) ; 易廷珂(下二子: 易学鸾 ; 易学凤). 支派语 : 承先开国志 昌大世培元 猷懋心渊达 观光复守藩. 总祠派语 : 祖功垂晋代 宗绪著南湘 大理贤声重 尚书世业扬 瑞芝称孝德 峻节本忠良 男爵廷恩渥 侯封制诰煌 圣经遵孔孟 精义法周张 甲第专前美 壬林后克昌 传家维礼乐 华国在文章 潭水人分布 湖山地兆祥 敦伦兼植纪 源远复流长 万古科名盛 千秋俎豆香. 散居地 : 湖南省安化县, 常德县, 及益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易氏续修族谱. 易氏族谱, 9, 卷11_ 方孝 25世承富公起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