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祖 : 戴奭,名继. 世居徽州歙县之篁墩,继迁姑苏之洞庭山.
戴奭相关文献
柳奭
生平柳奭的曾祖父是北魏尚书左仆射柳庆。祖父柳旦,隋朝太常少卿、新城县公。他的父亲柳则左卫骑曹,死在出使的高句丽。柳奭亲自去高句丽迎回父亲的遗体,被高句丽所景仰。他的叔父柳亨在唐朝辅佐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代皇帝。柳奭在唐太宗贞观年间任中书舍人,后因外甥女王氏为太子妃,升任兵部侍郎。651年,唐高宗因为王皇后是柳奭的外甥女,所以任命柳奭为中书侍郎(中书省的副长官),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宰相。652年,唐高宗再提升他为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王皇后没有儿子,柳奭建议她收养高宗的庶长子李忠(刘宫人所生)为皇太子。王皇后向高宗皇帝提出,唐高宗同意,也得到了元老长孙无忌等人的支持。652年,高宗立李忠为太子。654年,王皇后失宠后,唐高宗开始宠爱武昭仪。由于王皇后不善于使妃嫔、宫女效忠于己,而武昭仪善于此道。柳奭和他的姐姐魏国夫人柳氏(王皇后母亲)也不被后宫礼遇。654年,柳奭不安,向唐高宗提出解除自...
黄奭
生平先世浙江余姚人,其父黄至筠,经营两淮盐业致富。黄奭早年在扬州安定书院读书,受两淮盐运使曾燠赏识,曰:“尔勿为时下学,余荐老师宿儒一人为尔师。”道光六年(1826)师从扬州学者江藩。道光七年(1827),娶两淮盐运使刘沄之女刘琴宰为妻。道光八年(1828),其母朱氏病重,黄奭夫妻都割下臂膀的肉炖汤给母亲喝。道光十三年(1833)拜阮文藻为师。道光十二年(1832年),因顺天府尹吴杰的推荐,御赐举人。道光十五年(1835)师从吴杰。黄至筠非常重视儿子的教育,黄奭是“庶出”,其母责之更严,道光十三年(1833)八月,黄奭之母与妻先后病逝。日后黄奭请人绘制《蔗生图》,以纪念母亲。黄奭推崇郑玄,与勘学家顾广圻、经学家凌曙相交往。又因家境富裕,藏书颇丰,一生从事古书辑佚,与马国翰齐名,人称“辑佚两大家”。阮元称其勤博,著有《汉学堂丛书》,所辑佚书二百七十种。约卒于咸丰三年。另有《近思录集说》十四卷...
赵子奭
家庭妻晋国夫人王氏从《后村先生大全集卷第七十二》〈皇弟太师武康军节度使判大宗正事嗣荣王与芮三代谥赠〉一文所见,王氏“出乌衣之名族,俪麟趾之宗英”,乌衣王氏即是王导之后,故王氏夫人当是东晋名相王导之后。子益国公赵伯旿伯晙参考资料《宋史·宗室世系表二》
刘奭
刘奭于宣帝在位时被立为太子,但因为他曾经向宣帝进言“持刑太深,宜用儒生”,而不被宣帝所喜爱。宣帝甚至预言“乱我家者,必太子也”,但顾念他是发妻许平君的儿子而没有褫夺他的太子之位。
宣帝病死后继位之第二年(前48年)改年号为“初元”,在位时期“崇尚儒术”,多次出兵击溃匈奴。建昭三年(前36年),汉将甘延寿、陈汤诛郅支单于于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