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力假仁者霸———“仁”与三国文化研究
以力假仁者霸———“仁”与三国文化研究
,孟子曾在《公孙丑上》中说道:“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
以力假仁者霸———“仁”与三国文化研究
孟子曾在《公孙丑上》中说道:“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在这里,是在讲他的王、霸道之分。其中所说的“王道”的代表,是“以德服人”的商汤和周文王。而所谓“霸道”的典型,则是春秋时期以“尊王攘夷”为旗帜,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成其霸业的齐桓公和晋文公。“假”,借也,“以力假仁”而霸,就是以力为后盾,借仁的名义而称霸。在三国之中,后人对曹操、刘备、孙权的评价各不相同,大体以曹操奸诈、刘备仁厚、孙权多谋善断之论占上风,认为这就是他们在众多军阀中崛起的主要原因。但若揆诸《三国志》,却发觉曹、刘、孙三人,在其建国道路上也有共同之处。所谓“以力假仁者霸”,正是三国的奠基者们所作所为的生动写照。一揆诸《三国志》,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明显而又被人忽视的问题:“仁”并非是刘备的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