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吴朝相

吴朝相

世昌公下房祖(8世) : (明) 吴朝相 ; 吴朝栾.
吴朝相简介资料
吴朝相相关文献
战国名相--吴起
战国名相--吴起,中国历史   1、最卓越的战争大师   卫国人吴起是一个才华横溢而又过于情绪化的
查看全文
吴文化—史海钩沉—三朝丞相游太极
吴文化—史海钩沉—三朝丞相游太极,被誉为“天下四绝”之一的太极洞,埋藏着无穷无尽的历史文化宝藏。曾于南宋淳
查看全文
吴朝
政局发展白藤江之战及建政吴权击退南汉军队的古战场──白藤江吴朝的开创者吴权,交州唐林州人士,为当地世家大族。杨廷艺统治时,吴权担任牙将,管治爱州一地,并娶廷艺之女为妻。937年,杨廷艺被部将矫公羡所杀。不久,938年,吴权讨伐矫公羡,公羡向南汉求援。南汉皇帝刘䶮派皇子刘洪操(一作刘弘操)率兵救矫公羡。吴权先杀公羡,然后在白藤江海口(在今越南广安东)部署陷阱,“先于海口多植大杙,锐其首,冒之以铁”,亦即在木椿末端包上铁皮,等到潮涨时派出舟师,引南汉海军船舰到装有大杙的位置,适值潮退,南汉舰队“轹橛者皆覆”,于是“汉兵大败,士卒覆溺者太半”,刘洪操亦死于此役,是为白藤江之战。吴权击退南汉军后,于次年(939年)春自立为王,是为“前吴王”,定都螺城(即古螺,在今东英县)。杨三哥及吴昌岌、吴昌文时期吴权在位六年,于945年去世。他身后的吴朝政局并非长治久安。吴权临终时,遗命其子由杨三哥(杨廷艺之子...
查看全文
兴化三相吴甡简介吴甡怎么死的?
吴甡,字鹿友,号柴庵,是明朝宰相,同时也是明朝时期名医。他是南直隶扬州兴化人氏,与同为兴化人的高榖、李春芳合称为“兴化三相”。 万历四十一年,吴甡赴京参加考试,成功考中进士,此后入朝为官,历任邵武、晋江、潍县等地知县。天启二年之时,授御史一职入御史台。刚刚进入御史台,赵星男就想按照过往惯例,将他去任。还是他先荐坊震孺等人,后又论崔文升、李可灼的罪
查看全文
南宋名相吴潜简介吴潜是怎么死的?
人物档案 姓名:吴潜 字:毅夫 号:履斋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南宋 出生地:浙江德清新市镇 出生时间:公元1195年 去世时间:公元1262年 主要作品:《履斋遗集》、《履斋诗余》 主要成就:民族英雄、水利专家、文学成就 吴潜是南宋时期著名丞相,开庆元年拜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吴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吴氏族谱 明朝崇祯后裔
吴氏族谱 明朝崇祯后裔
中华上下五千年,在这个历史的长河中我的先祖,占据了不可磨灭的一段时期,为中华古国的文明发展奠定了辉煌成就和丰功伟绩,也是汉人的最后一个朝代,明朝的开国皇帝朱洪武,字元章(原名重八)。所以如今有幸写上这一段荣耀的宗族历史篇章。 在我年少懵懂之时,爸爸总是在空闲的时候给我讲些家族历史故事,而每次我都听的很认真。但是搞不清楚历史故事年代和人物关系。直到学过历史后,才能慢慢的捋顺清楚历史故事的来龙去脉。于是对氏族演变和宗祖历史追溯更加感兴趣,每遇机会就向族人长辈们打听家族的历史,版本颇多但大至相同。 虽然本族姓吴,但家族长者一直口口相传一句口谕:朱吴一家!就是说我们这一支族脉原本姓朱,原因是朝代更迭,先祖逃难无奈之举才隐姓埋名,改朱姓吴。 据家族祖普考证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朱由检)正是我的祖宗,相传在政治变革起义军功进明宫,明朝濒临灭亡之时,先祖在北京的景山上自缢,誓死不降以身殉国。时局动乱之际,崇祯帝的第三个皇子朱慈烔(后改姓吴孝字双全),跟从奶妈吴氏乔装布衣逃脱出城。拔山跃海奔赴故里蓬莱,自此以后我们的宗祖就改成奶妈的吴姓。 高祖朱孝跟随奶妈来到山东的登州府,现在的蓬莱南关窑房瞳东大路落脚,就是奶妈的故乡,自此就在这仙境般的滨海古城隐姓埋名安居生息。山东一直是风调雨顺物资富足。但天有不测风云,盛世恰逢大旱三年之久,庄家颗粒无收,尸横遍野,天灾人祸百姓只好举家逃荒各谋生路。 我的高祖吴玉相和吴姓族人长途跋涉北闯关东。来到了东南沿海一个北方小渔村叫青泥洼,就是现在的大连。然后一直北上来到千年古城复州县,现在的复州城镇。在城南选了一处风水宝地定居下来,具体位置不祥。过了几十年后又搬迁到了复州城西南60里的长兴岛,多年后迁岀岛外,就是我的岀生地孙家村。家谱记载到我这一辈已经是第十世耳孙,而家族的长支已有第十四世后人。吴姓家族男丁兴旺!但本支脉的吴氏族人都是背祖离乡(孙家村)在外发展,聚少离多,也可能是社会发展或许有祖坟风水的原因。愿宗亲各自安好,亲情永续。
浏览:0
11.李氏宗谱, 11, 卷10 崇振 4世朝相公起, 194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永锡堂, 民国33[1944]年四修. 11册:插图, 世系表. 黄冈始迁祖(1世): (元明之际 ) 李珉,讳祖一. 由豫章卜迁冈邑. 珉公下五子(2世): (明) 李千一(住水店及破畈) ; 李千二(住夹石冲) ; 李千三(本宗祖, 居百福, 牛溪二乡) ; 李千四(居宋家墙) ; 李千五(居浠水陆城港). 千三公下二子(3世): (明) 李琳堂 ; 李崇振. 琳堂公派下支祖(4世): (明) 李纹禄 ; 李纹爵 ; 李纹金. 崇振公派下支祖(4世): (明) 李朝相 ; 李谟启 ; 李升 ; 李克荣. 合族宗派: 玉树扬辉久 恒春德泽长 同怀敦笃念 继序庆荣昌. 注: 卷首, 第26页影像尚有各族原派行. 注: 此谱无目录, 版心与卷端的卷数有异, 故以书衣的卷数标注. 散居地: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4.黄氏宗谱, 4, 卷2: 世传 朝相长房 端龙 21世文庆公起 朝景长房 端虎 21世文甲公起, 1947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本源堂藏板, 民国36[1947]年创修(陶家铭印). 6册 : 插图. 修谱人员 : 黄清直,号云龙 ; 黄高义,号人瑞 ; 黄清志,字思贤 ; 黄高胜,号人和 ; 黄高范,号人骥 ; 黄高起,号子兴 ; 黄高臣,号世福 ; 黄其臣,号明伢. 远祖 : 黄喜义. 原籍江西饶州黄发祥塆. 明洪武二年率子迁湖北黄冈三店古龙坵镇黄昭为塆. 生四子 : 黄子富(此谱之祖) ; 黄子禄(居黄家稻场) ; 黄子华(居细黄家塆) ; 黄子丰(回原籍). 一世祖(1世) : (元)黄子富. 自龙坵迁居黄家堤. 生四子(2世) : 黄志士 ; 黄志国 ; 黄仲元 ; 黄志元. 志士公生三子(3世) : 黄应试 ; 黄应元 ; 黄应会. 志国公下派祖(5世) : 黄以诚 ; 黄士忠. 仲元公下派祖(5世) : 黄士高 ; 黄士怀. 志元公下派祖(5世) : 黄士哲. 下二子 : 黄次理 ; 黄仲贤. 应试公下派祖(6世) : 黄其锈. 圭绍公长子. 其锈公生三子(7世) : 黄奎生(长房) ; 黄奎绍(止) ; 黄奎全(三房). 奎生公下支祖(10世) : 黄全义 ; 黄全生(即金生). 奎全公下支祖(11世) : 黄文生. 下二房(12世) : 黄士志(长房) ; 黄金绍(四房). 全义公生四子(11世) : 黄玉奎 ; 黄太贵 ; 黄贵生 ; 黄贵玉. 全生公下支祖(11世) : 黄汉诚 ; 黄生年. 派行 : 朝端文品清 高尚萃贤英 仁厚兴家本 谦和立世箴 培元思盛德 正直自光明 积善有余庆 发祥贵守成.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书名页题, 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浏览:100
崧山方氏宗譜, 4, 卷4_ 世系 樓旗派25世朝相公起, 2001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01年重修(瑞安市平阳坑 : 王钏巧辑印). 14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修谱首事委员人数众多, 且分各地, 故不一一列出. 详见卷2, 影像126~127页.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8-9. 外纪远祖 : 方琡. 四府君观之孙. 为督府咨议金紫大夫. 始迁祖(1世) : (唐) 方绮,行七三. 仁讷公之三子. 唐僖宗时避王郢乱, 与大将军罗公,转迁乐邑十五都. 大崧之始也. 中兴鼻祖(17世) : (明) 方廷淮,行廉四,字伯清. 肇二公之第三子,幼继岳卫公. 下有五子: 方必达,字崇孚 ; 方文浩,字崇殷 ; 方寿,字崇山,号松阳 ; 方彤,字崇彩,号松涧 ; 方苏,字崇厚,号乐耕. 四房 : 长房萃公后 ; 二房松阳后 ; 三房松涧后 ; 四房乐耕后. 苏川里始迁祖(18世) : (明) 方膺眷,字育禹,号颐养. 廉一公之子. 由永塲龙湾寮前迁来. 行派 : 廉宁正顺 信肃真诚 雍熙和乐 仁厚崇祯 宏裕恭宪 智睿文明 福祉庆衍 秀特俊英 仙华丽曼 邓策书马. 名辈 : 廷必佛逢 良子宗守 朝尚清平 纯臣希有 师圣孔嘉 立言为宝 敦道世传 安泰恒久 置干纪昌 天坤毅龙. 字行 : 伯崇友敏 孟永曾嗣 叔仲季贤 克承祖光 学士兴起 大君可匡 昌隆丕显 万载长康 值地伸盛 明欢意情. 大崧分派之雅林角方氏宗族 : 为周方叔之后, 以字为氏, 方叔食邑于洛, 故望出河南巨族也. 河南楠溪雅林角始迁祖(21世) : (清) 方孟兆,字伯足. 因避乱,自乐之大崧徙居温之五马街,后又迁居楠溪雅林地方. 岭脚讳行 : 躬修延礼义 克振维钦崇 肇起英华士 家声日茂隆. 岭脚字行 : 文彦光邦国 允升有俊良 用宣宏大政 世德永明昌. 散居地 : 浙江省乐清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乐清崧山方氏宗谱. 另书名页题 : 乐清大崧方氏宗谱.
浏览:100
嵩山方氏宗譜, 3, 卷2_ 25世朝相公起, 1901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光绪27[1901]. 19册 : 世系表. 注 : 卷数混杂. 外纪远祖 : 方琡. 观之之孙. 内纪始祖(1世) : (唐) 方绮,行七三. 仁讷公第三子. 生二子 : 方忠,行一六 ; 方惠,字攸爱,行五九. 世祖(9世) : 方阜,行五. 析自惠公. 生二子 : 方讳,行三五 ; 方讳,行二二(居五马). 前宅派祖(12世) : 方公悦. 方阜公下支祖(13世) : 方宗直(北宅) ; 方颖茂,行一 ; 方颖实,行二 ; 方显思,行八十 宗直公下支祖(17世) : 方天骥,字伯良,行廉一 ; 方廷淮 ; 方福新,字伯宏,行廉十 颖茂公下支祖(17世) : 方琬,行五 ; 方?,字伯珣,行廉八 ; 方琏,字伯璞,行廉十一 ; 方廷淮,字伯清,行廉四. 颖实公下支祖(17世) : 方斌(止) ; 方选(止) ; 方文遂,字伯?,行廉十一 ; 方焕(止). 显思公下支祖(17世) : 方昧儿,字俊卿,行廉二. 世行 : 廉宁正顺 信肃真诚 雍熙和乐 仁厚崇祯 宏裕恭宪 智睿文明 福祉庆衍 秀特俊英. 名行 : 廷必佛逄 良子宗守 朝尚清平 纯臣希有 师圣孔嘉 立言为宝 敦道世传 安泰恒久. 散居地 : 浙江省乐清县, 永嘉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目录题编目.
浏览:100
益陽板橋周氏七修族譜, 5, 第7冊, 仲衡 朝相 7世仁中公起, ca. 2002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记事约至公元2002年, 桃江大众印务公司承印. 存5册: 世系表. 益阳始祖(1世): 周子琳. 子琳公下派祖(4世): (明) 周志祥. 志祥公下四大房祖: (明) 周仲嵩,字栏江 ; 周仲岳,字柳塘 ; 周仲泰,字南塘 ; 周仲衡,字仙山. 注: 此谱仅存仲泰, 仲衡二房后裔记事. 仲泰公派下支祖(7世): (明) 周致中 ; 周敏中,号景阳 ; 周惟中(岀继朝宾) ; 周效中,号载阳. 均为朝聘公之子. 仲衡公派下支祖(7世): (明) 周仁中 ; 周义中 ; 周懋中. 注: 此谱不全, 总册数不详, 至少缺第1, 2, 5册. 无总目录, 始迁祖, 编纂者…等记事资料. 注: 第4册下, 影像第2~4页为: 泰房朝聘公效支(大冯大猷)支谱目录, 但无目录所列内容, 仅效中公17世起霖公起世系记事. 注: 此谱以简化字体书写. 散居地: 湖南省益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卷端题编目.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