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迁祖 : 刘世高 ; 刘仕荣,讳胜三. 由豫章迁黄冈七道河.
刘世高相关文献
安世高
生平年幼时以孝行闻名,聪敏好学,深知世间疾苦,并精通各国典籍、七曜五行、鸟兽之声、医方异术,无不畅达。他将王位让位给叔父,出家修行,精研阿毘昙与禅观。历游西域,于汉桓帝(147年一167年)初年只身东来,在中原大约二十年,弘法译经。安世高所译经典共三十五种,四十一卷;现存二十二种,二十六卷。道安法师誉之:“义理明晰,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安世高所译经中的义理,主要是传弘上座部说一切有部之毘昙学和禅定理论。时值东汉末年,中原动荡不安,安世高避祸江南,历经沙山、南昌、广州,最后卒于会稽(苏州)。可确定是他翻译的佛经有《人本欲生经》、《安般守意经》、《阴持入经》、《道地经》、《阿毘昙五法行经》、《四谛经》、《十二因缘经》、《转法轮经》、《八正道经》、《禅行法想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等。
伊世高
概要伊世高生于康煕二十五年十一月十一,为伊氏惣庆地头七世,父亲为伊善达(惣庆亲云上忠恒)。康熙四十年二月十一以16岁之龄出仕,任小赤头,同年八月十六结欹髻。30岁时执笔编撰琉球国御系图,叙黄冠。雍正七年(1729年)闰七月初三被告获罪,流放至八重山岛,三年后六月初一蒙尚敬王免罪归乡,到雍正十三年六月十五日叙筑登座敷。乾隆三年六月初八继承父亲的金武间切惣庆地头职,四日后陞黄冠。可是到了乾隆十年(1745年)十二月十六,伊世高又被奏诉,被流放至宫古岛,至乾隆十四年十月三十逝世,享年六十四岁。伊世高精通和歌、和文、琉歌,《冲绳集》载有他的和歌作品《寄露无常》。参考文献^1.01.1《伊姓家谱(惣庆家)·七世忠义》:“父忠恒,母李氏真牛”^2.02.1《伊姓家谱(惣庆家)·六世忠恒惣庆亲云上》:“室李氏真牛朝艶上江洲亲云上由休四女(康煕七年戊申十月十九日生康煕五十六机之年丁酉六月初十日死号玉莲葬于...
刘世安
生平父刘绍基,为广州驻防八旗将领,官至将军。刘世安为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光绪十七年(1891年)任陕西乡试主考官。光绪十九年(1893年)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督甘肃学政。今广州白云山有将军坟,即刘绍基、刘世安墓地。参考资料《北京市志稿》朱汝珍,《词林辑略》,清代传记丛刊,学林类(18),明文书局发行。《增校清进士题名碑录附》
安世高
安世高--小乘佛经的首译者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发展,最终形成中国佛教,大致经历译经、形成学派、创立宗派三阶段。印度佛教在中国最初的传播,是与译经相联系的,最早的一批译经者,不是中国本土人士,而是西域来华僧人。安世高可以说是佛经汉译的创始人,他首先译介了印度小乘佛教禅类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