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天下郡国利病书

天下郡国利病书

天下郡国利病书重点在于政事,概分兵防、赋税、水利三部分,以讲究郡国利病贯穿全书。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称此书为“政治地理学”。

乾隆五十四年(1789),黄丕烈从张秋塘手中购得《天下郡国利病书》原稿。

光绪三十二年(1906)八月十五日,叶昌炽在苏州看到吴讷士收藏的《利病书》初稿。

宣统元年(1909),方还和王颂文在吴家发现《利病书》原稿,吴讷士后人将原稿赠昆山图书馆收藏。

天下郡国利病书简介资料
相关人物
天下郡国利病书相关文献
郡国制
历史汉朝承袭了秦朝“郡县制”这种行政区划管理制度,与秦行政区划不同的是,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推行封国制,封国包括王国和侯国,这种两种并行制又称“郡国制”,两汉时期虽郡国并行,但仍以“郡县制”为主。汉朝初期,刘邦面对拼凑起来的诸侯势力和亡秦后的六国背景,首要任务是:勉力维持稳定局面,铲除异姓诸侯王,以分封子弟的方式,调和异姓诸侯王与郡国制的两极偏差,刘邦与项羽相争时,先后分封七个异姓王。称帝后,又分封同姓九王,使后来中央政府及封国之间的对立,延续了很长的时间。汉初恢复封建制,同时又施行郡县制,使郡国杂处,以相牵制,对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产生积极作用。中国历史上自汉朝开始直至南北朝,各个时期国家行政区划管理上不同程度实行了“封建制度”,但分封不是主体。各个朝代政权稳定以后,封国与侯国实际成了行政区划体系之一,或形式上分封。汉朝王国、侯国的行政长官是“国相”由皇帝或朝廷亲自任免,为王、侯国...
查看全文
郡国
出处《汉书·隽不疑传》:“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杜甫《蚕谷行》:“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参见郡国制中国封建制度《封建论》
查看全文
史部之《天下郡国利病书》
《天下郡国利病书》,明末清初顾炎武撰,记载明代各地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 顾炎武(1613-1682),江苏昆山人,初名绛,字忠清,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人称亭林先生,明亡后曾参加抗清斗争,坚拒清廷的征召。 崇祯十二年(1639),他“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于是开始搜集二十一史、《明实录》、各地方志及文
查看全文
病起书怀
病起书怀 陆游,宋代古诗三百首,爱国,励志,忧国忧民,壮志难酬 病起书怀 宋代: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译文及注释 译
查看全文
《天下郡国利病书》主要内容
《天下郡国利病书》是一部由明末清初顾炎武撰写的记载明代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约于康熙初年编定成书,后又不断增改,终未定稿。顾炎武自崇祯十二年(1639)后,即开始搜集史籍、实录、方志及奏疏、文集中有关国计民生的资料,并对其中所载山川要塞、风土民情作实地考察,以正得失。约于康熙初年编定成书,后又不断增改,终未定稿。该书先叙舆地山川总论,次叙南北直隶、十三布政使司。除记载舆地沿革外,所载赋役、屯垦、水利、漕运等资料相当丰富,是研究明代社会政治经济的重要史籍。该书先叙舆地山川总论,次叙南北直隶、十三布政使司。其重点在于政事,概分兵防、赋税、水利三部分,以讲究郡国利病贯穿全书。书中不仅对边疆的形势和沿革叙述详细,还表现了作者对祖国边陲的深切注意及爱国深情。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称此书为“政治地理学”。《天下郡国利病书》实际上是一部地理学著作,以讲究郡国利病贯穿全书,重点...
查看全文
天下郡国利病书相关标签
地理书籍
史部地理类
古籍
家族谱大览
利氏宗谱 [5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河南堂, 清同治12[1873](松风阁梓行). 6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始祖(一世) : 利金汤. 肇基利公五郎. 原南雄府保昌县人,后迁嘉应州黄泥湖. 派祖(5世) : 利必瑶. 文兴公第七子. 下有一子 : 利侃. 侃公下四子 : 利汴 ; 利泊 ; 利江 ; 利浩,号忠简. 此谱仅含汴; 浩二房资料. 浩公下三子 : 利朝宰,号居所 ; 利朝望,号尊所 ; 利朝爱,号任所. 此谱主要含朝爱公第二子利顺夫; 及第五子利习夫之下世系资料. 二大支祖 : (明) 利顺夫,号方俊 ; 利习夫,号方贤. 顺夫公下奉新祖(12世) : (清) 利日学(居奉新白水) ; 利日著(居奉新石喿面) ; 利日飏(迁义宁州). 皆为其重公之子. 习夫公下奉新祖(12世) : (清) 利日伟,名和,字元霖. 为其相公第三子. 派号 : 金仲三文瑶 侃沐(浩)朝夫士 其日国家大 盛万世崇宗 祖德立应用 可念源远功 在明安迪广 由曰永亨昌 忠信和为贵 仁厚自兴隆. 散居地 : 广东省东莞县; 江西省奉新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利氏宗谱 [5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河南堂, 清同治12[1873](松风阁梓行). 6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始祖(一世) : 利金汤. 肇基利公五郎. 原南雄府保昌县人,后迁嘉应州黄泥湖. 派祖(5世) : 利必瑶. 文兴公第七子. 下有一子 : 利侃. 侃公下四子 : 利汴 ; 利泊 ; 利江 ; 利浩,号忠简. 此谱仅含汴; 浩二房资料. 浩公下三子 : 利朝宰,号居所 ; 利朝望,号尊所 ; 利朝爱,号任所. 此谱主要含朝爱公第二子利顺夫; 及第五子利习夫之下世系资料. 二大支祖 : (明) 利顺夫,号方俊 ; 利习夫,号方贤. 顺夫公下奉新祖(12世) : (清) 利日学(居奉新白水) ; 利日著(居奉新石喿面) ; 利日飏(迁义宁州). 皆为其重公之子. 习夫公下奉新祖(12世) : (清) 利日伟,名和,字元霖. 为其相公第三子. 派号 : 金仲三文瑶 侃沐(浩)朝夫士 其日国家大 盛万世崇宗 祖德立应用 可念源远功 在明安迪广 由曰永亨昌 忠信和为贵 仁厚自兴隆. 散居地 : 广东省东莞县; 江西省奉新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利氏宗谱 [5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河南堂, 清同治12[1873](松风阁梓行). 6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始祖(一世) : 利金汤. 肇基利公五郎. 原南雄府保昌县人,后迁嘉应州黄泥湖. 派祖(5世) : 利必瑶. 文兴公第七子. 下有一子 : 利侃. 侃公下四子 : 利汴 ; 利泊 ; 利江 ; 利浩,号忠简. 此谱仅含汴; 浩二房资料. 浩公下三子 : 利朝宰,号居所 ; 利朝望,号尊所 ; 利朝爱,号任所. 此谱主要含朝爱公第二子利顺夫; 及第五子利习夫之下世系资料. 二大支祖 : (明) 利顺夫,号方俊 ; 利习夫,号方贤. 顺夫公下奉新祖(12世) : (清) 利日学(居奉新白水) ; 利日著(居奉新石喿面) ; 利日飏(迁义宁州). 皆为其重公之子. 习夫公下奉新祖(12世) : (清) 利日伟,名和,字元霖. 为其相公第三子. 派号 : 金仲三文瑶 侃沐(浩)朝夫士 其日国家大 盛万世崇宗 祖德立应用 可念源远功 在明安迪广 由曰永亨昌 忠信和为贵 仁厚自兴隆. 散居地 : 广东省东莞县; 江西省奉新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利氏宗谱 [5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河南堂, 清同治12[1873](松风阁梓行). 6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始祖(一世) : 利金汤. 肇基利公五郎. 原南雄府保昌县人,后迁嘉应州黄泥湖. 派祖(5世) : 利必瑶. 文兴公第七子. 下有一子 : 利侃. 侃公下四子 : 利汴 ; 利泊 ; 利江 ; 利浩,号忠简. 此谱仅含汴; 浩二房资料. 浩公下三子 : 利朝宰,号居所 ; 利朝望,号尊所 ; 利朝爱,号任所. 此谱主要含朝爱公第二子利顺夫; 及第五子利习夫之下世系资料. 二大支祖 : (明) 利顺夫,号方俊 ; 利习夫,号方贤. 顺夫公下奉新祖(12世) : (清) 利日学(居奉新白水) ; 利日著(居奉新石喿面) ; 利日飏(迁义宁州). 皆为其重公之子. 习夫公下奉新祖(12世) : (清) 利日伟,名和,字元霖. 为其相公第三子. 派号 : 金仲三文瑶 侃沐(浩)朝夫士 其日国家大 盛万世崇宗 祖德立应用 可念源远功 在明安迪广 由曰永亨昌 忠信和为贵 仁厚自兴隆. 散居地 : 广东省东莞县; 江西省奉新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利氏宗谱 [5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河南堂, 清同治12[1873](松风阁梓行). 6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始祖(一世) : 利金汤. 肇基利公五郎. 原南雄府保昌县人,后迁嘉应州黄泥湖. 派祖(5世) : 利必瑶. 文兴公第七子. 下有一子 : 利侃. 侃公下四子 : 利汴 ; 利泊 ; 利江 ; 利浩,号忠简. 此谱仅含汴; 浩二房资料. 浩公下三子 : 利朝宰,号居所 ; 利朝望,号尊所 ; 利朝爱,号任所. 此谱主要含朝爱公第二子利顺夫; 及第五子利习夫之下世系资料. 二大支祖 : (明) 利顺夫,号方俊 ; 利习夫,号方贤. 顺夫公下奉新祖(12世) : (清) 利日学(居奉新白水) ; 利日著(居奉新石喿面) ; 利日飏(迁义宁州). 皆为其重公之子. 习夫公下奉新祖(12世) : (清) 利日伟,名和,字元霖. 为其相公第三子. 派号 : 金仲三文瑶 侃沐(浩)朝夫士 其日国家大 盛万世崇宗 祖德立应用 可念源远功 在明安迪广 由曰永亨昌 忠信和为贵 仁厚自兴隆. 散居地 : 广东省东莞县; 江西省奉新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利氏族谱
原书: 稿本, 民国63[1974]叙. 24面 : 世系表. 始祖 : (明) 利明学,号圣山. 散居地 : 广东省钦县青塘乡; 及台湾等地.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