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词条 宋朝 兰溪道隆

兰溪道隆

兰溪道隆(1213年-1278年8月13日)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僧人。后来前往日本弘法,开创日本禅宗大觉派。

出生在南宋的西蜀(今四川省)。13岁出家,师从于无准师范、北礀居简学习佛法。后来成为无明慧性的法嗣。

1246年,33岁的兰溪道隆接受日本泉涌寺僧人月翁智镜的邀请,与弟子一起东渡日本,寓居筑前圆觉寺、京都泉涌寺来迎院以及镰仓寿福寺等地,弘扬宋朝风格的临济宗。镰仓幕府执权北条时赖拜他为师,任命他为镰仓常乐寺的住持。1253年,时赖建立建长寺,又招他担任开山住持。

1274年,元军入侵日本。兰溪道隆被怀疑通敌,先后流放到甲斐和陆奥,后来又流放至伊豆国的修禅寺。在此期间,他将修禅寺改宗为临济宗。战后,先后担任京都建仁寺和寿福寺,以及镰仓禅兴寺的住持。他一度受到谗言诬陷,流放甲斐,后来又被召回。1278年,圆寂于建长寺。死后,无学祖元应邀至日本担任建长寺住持。

兰溪道隆简介资料
1213 年
1278 年
兰溪道隆相关文献
兰溪童姓溯源
兰溪童姓溯源,兰溪童姓溯源    发表时间:2008-3-313:16:04    新闻来源:
查看全文
浙江省-金华-兰溪市吴师道
吴师道(1283—1344),字正传,兰溪县城隆礼坊人。聪敏善记诵,诗文清丽。19岁诵宋儒真德秀遗书,乃致力理学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学说。曾师事金履祥,与柳贯、吴莱、许谦往来密切。元至治元年(1321)进士。授高邮县丞,主持兴筑漕渠以通运。调宁国录事。适逢大旱,礼劝富户输捐助购米3700石平价出售,又用官储及赃罚钱银38400余锭赈济灾民,使30万人赖以存活,百姓颂德。至元初年任建德县尹,强制豪民退出学田700亩。又建德素少茶,而榷税尤重,经其一再上言,茶税得以减轻。因为官清正,被荐任国子助教,不久升为博士,六馆诸生皆以为得师。后再迁奉议大夫、礼部郎中致仕。生平以道学自任,晚年益精于学,剖析精严。曾采兰溪历代人物言行可为后世取法者,撰《敬乡录》。又采金华一郡人物言行撰《敬乡后录》。此外,著作有《战国策校注》、《礼部集》及附录、《易杂说》、《书杂说》、《诗杂说》、《春秋胡氏传附辨》以及《兰溪山...
查看全文
藤原道隆
人物生平家族的隆盛藤原道隆为藤原兼家的嫡长子。由于藤原兼家的二位兄长藤原伊尹、藤原兼通皆享寿不长,兼家将长女超子、次女诠子分别送入一对兄弟天皇即冷泉天皇、圆融天皇的后宫中,皆生下皇子,尤其诠子生的还是圆融天皇的独生子,后宫政策取得完满成功,故藤原兼家在朝中的地位日渐尊崇。永观二年(984年),圆融天皇让位冷泉天皇第一皇子花山天皇,花山天皇随即按圆融天皇两统迭立的要求立圆融天皇独子怀仁亲王为东宫。身为东宫舅父的藤原道隆在此时累积功劳,得叙从三位,并任春宫权大夫。花山天皇在位时,政事由其外舅藤原义怀(道隆的伯父藤原伊尹的儿子,即道隆的堂弟)独专。道隆弟藤原道兼深察父亲兼家想让自己的外孙继位好成为摄政,于是趁花山天皇因爱妃死去而悲伤时,将其从宫中诱拐至寺庙,使花山天皇落发出家。朝中因花山天皇失踪大乱,就在此时,道隆和异母弟道纲一起把神玺和宝剑搬运到了东宫御所,宣布东宫践祚。故此计谋道隆或许亦知情
查看全文
道隆
纪年与宋朝关系宋理宗宝祐六年(1258年),宋理宗曾经计划攻击与蒙古结盟的大理国。在计划取消后,宋理宗转而要求追查大理自立年号一事。大臣李曾伯回奏,在淳祐元年(1241年),大理使者何智渊的书称“道隆八年”,后来大理翰学杨渊回给董槐的谢状写“道隆十一年”,可见大理早有年号。参见中国年号索引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
查看全文
兰溪棹歌
兰溪棹歌 春天,写景,山水,地名,民歌,唐代,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注释
查看全文
兰溪道隆相关标签
渡来人
宋朝僧人
镰仓时代僧人
1278年逝世
临济宗僧人
1213年出生
四川人
1 / 3
家族谱大览
3.刘氏宗谱, 3, 卷2: 世传 一世湝公 道隆 汾公 义黄 麻城一世受五 泓公大房 6世大经公起, 1950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德堂藏板, 民国39[1950]年续修. 7册 : 插图. 远祖 : 刘湝. 鼻祖 : 刘隆道. 湝公37世孙. 下一支 : (唐) 刘汾,字伯临,行十四. 麻城始祖(1世) : 刘受五,名彦五. 重八公(讳槐,字植龄)次子. 汾公五世孙. 原籍江西广信府铭山县瓦屑坝. 迁麻城城西梅林区大河岸刘家㭰. 派祖(5世) : 刘泓. 生五子 : 刘大经(长房) ; 刘大纶(二房) ; 刘大诚(三房) ; 刘大春(四房) ; 刘大贤(五房). 大经公生二子(7世) : 刘凰(二传后止) ; 刘凤(传一支 : 刘之受). 大纶公生三子(7世) : 刘鹄 ; 刘鸿 ; 刘鹗. 大诚公生二子(7世) : 刘凰(传一支 : 刘之选) ; 刘鹤(传一支 : 刘之忠). 大春公下一支(7世) : 刘鸳. 生五子(8世) : 刘一夔 ; 刘一干 ; 刘一榜 ; 刘一政 ; 刘一清. 鹄公下支祖(8世) : 刘一林(下二房 : 刘之述 ; 刘之继) ; 刘一科(下一支 : 刘之兆). 鸿公下支祖(8世) : 刘一诚 ; 刘一会. 一诚公传二房(9世) : 刘之极 ; 刘之礼. 一会公生二子(9世) : 刘之学(下一子 : 刘友谅) ; 刘之机(下一子 : 刘友正). 辈份 : 受绍道金水 大鸟一之友 高宗正志起 明国士元文 学成功定立 品法则良生 长思时永太 土木火方行.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目录题 : 刘氏续修宗谱
浏览:100
5.曹氏宗谱, 5, 卷3-4: 井分 道隆 玉公 13世一节公起; 上分 栋公 一梅 17世光国公起, 1989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崇本堂, 1989年三修. 17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卷1-14似为卷之上. 始祖 : (明) 曹佑. 原籍江西乐平县. 洪武间与弟曹祯同徙楚黄. 祯公居东阳坂. 佑公生一子 : 曹再一(徙井分碧塘屋). 佑公下支祖(5世) : 曹谷用. 生二子 : 曹道兴(塘上分支祖) ; 曹道隆(井分支祖). 道兴公下派祖(11世) : 曹槐 ; 曹栋(自塘分迁居上分) ; 曹梁. 道隆公下房祖(10世) : 曹学德. 生二子 : 曹玉 ; 曹高. 槐公下房祖(13世) : 曹一楚. 栋公下房祖(13世) : 曹一梅. 梁公下房祖(13世) : 曹一甲 ; 曹一科 ; 曹一仕 ; 曹一传 ; 曹一信. 学德公下房祖(13世) : 曹一节 ; 曹一俦 ; 曹一仁 ; 曹一鼎 ; 曹一正 ; 曹一坤 ; 曹一感. 祯公下房祖(13世) : 曹世助. 生一子 : 曹秉信. 另支祖(8世) : 曹羡. 之前世系不详. 幼时自塘分迁河南,后避乱又迁居冈邑徐家林. 羡公下派祖(11世) : 曹忠. 林宗公第四子. 自徐家林迁居曹家院子. 合族宗派 : 宜昌廷士 宗嗣绍己 正大光明 继远基端 方公直永 扶持惟存 忠厚遵先 训百世昌 隆自得师. 新增宗派 : 欣修家谱叙泉源 祖绩流芳万代传 乐享天伦思孝悌 桂兰香衍庆绵延.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冈邑新洲曹氏宗谱. 卷一之卷端题 : 黄冈县上伍乡曹家井曹氏宗谱.
浏览:100
5.曹氏宗谱, 5, 卷3-4: 井分 道隆 玉公 13世一节公起; 上分 栋公 一梅 17世光国公起, 1989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崇本堂, 1989年三修. 17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卷1-14似为卷之上. 始祖 : (明) 曹佑. 原籍江西乐平县. 洪武间与弟曹祯同徙楚黄. 祯公居东阳坂. 佑公生一子 : 曹再一(徙井分碧塘屋). 佑公下支祖(5世) : 曹谷用. 生二子 : 曹道兴(塘上分支祖) ; 曹道隆(井分支祖). 道兴公下派祖(11世) : 曹槐 ; 曹栋(自塘分迁居上分) ; 曹梁. 道隆公下房祖(10世) : 曹学德. 生二子 : 曹玉 ; 曹高. 槐公下房祖(13世) : 曹一楚. 栋公下房祖(13世) : 曹一梅. 梁公下房祖(13世) : 曹一甲 ; 曹一科 ; 曹一仕 ; 曹一传 ; 曹一信. 学德公下房祖(13世) : 曹一节 ; 曹一俦 ; 曹一仁 ; 曹一鼎 ; 曹一正 ; 曹一坤 ; 曹一感. 祯公下房祖(13世) : 曹世助. 生一子 : 曹秉信. 另支祖(8世) : 曹羡. 之前世系不详. 幼时自塘分迁河南,后避乱又迁居冈邑徐家林. 羡公下派祖(11世) : 曹忠. 林宗公第四子. 自徐家林迁居曹家院子. 合族宗派 : 宜昌廷士 宗嗣绍己 正大光明 继远基端 方公直永 扶持惟存 忠厚遵先 训百世昌 隆自得师. 新增宗派 : 欣修家谱叙泉源 祖绩流芳万代传 乐享天伦思孝悌 桂兰香衍庆绵延.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冈邑新洲曹氏宗谱. 卷一之卷端题 : 黄冈县上伍乡曹家井曹氏宗谱.
浏览:100
2.刘氏宗谱, 2, 卷1: 祠图 墓图 屋图 受姓源流世传 鼻祖隆道公起, 1950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德堂藏板, 民国39[1950]年续修. 7册 : 插图. 远祖 : 刘湝. 鼻祖 : 刘隆道. 湝公37世孙. 下一支 : (唐) 刘汾,字伯临,行十四. 麻城始祖(1世) : 刘受五,名彦五. 重八公(讳槐,字植龄)次子. 汾公五世孙. 原籍江西广信府铭山县瓦屑坝. 迁麻城城西梅林区大河岸刘家㭰. 派祖(5世) : 刘泓. 生五子 : 刘大经(长房) ; 刘大纶(二房) ; 刘大诚(三房) ; 刘大春(四房) ; 刘大贤(五房). 大经公生二子(7世) : 刘凰(二传后止) ; 刘凤(传一支 : 刘之受). 大纶公生三子(7世) : 刘鹄 ; 刘鸿 ; 刘鹗. 大诚公生二子(7世) : 刘凰(传一支 : 刘之选) ; 刘鹤(传一支 : 刘之忠). 大春公下一支(7世) : 刘鸳. 生五子(8世) : 刘一夔 ; 刘一干 ; 刘一榜 ; 刘一政 ; 刘一清. 鹄公下支祖(8世) : 刘一林(下二房 : 刘之述 ; 刘之继) ; 刘一科(下一支 : 刘之兆). 鸿公下支祖(8世) : 刘一诚 ; 刘一会. 一诚公传二房(9世) : 刘之极 ; 刘之礼. 一会公生二子(9世) : 刘之学(下一子 : 刘友谅) ; 刘之机(下一子 : 刘友正). 辈份 : 受绍道金水 大鸟一之友 高宗正志起 明国士元文 学成功定立 品法则良生 长思时永太 土木火方行.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目录题 : 刘氏续修宗谱
浏览:100
2.张氏宗谱, 2, 卷2: 世系 宗公 道隆 4世允高公起, 1891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百忍堂藏板, 清光绪17[1891]续修(冈邑 : 李兴垣刊梓). 8册 : 插图, 世系表. 麻城始祖(1世) : (明) 张宗. 与弟张进. 于洪武2年由江右至楚黄麻城曹河区石牛冲大坳张家畈. 抚婿何道隆公为嗣. 道隆公生一子(3世) : 张子仁. 子仁公生五子(4世) : 张允高 ; 张允富 ; 张允忠 ; 张允信(迁河南) ; 张允全(迁河南). 允高公下派祖(6世) : 张自誏(居张家山中间外畈赵家窊) ; 张自教(居张家山西头钥匙坳) ; 张自华(居老屋张家山) ; 张自好(居张家山东头). 允富公下派祖(6世) : 张自德(居祠堂隔壁) ; 张自象(居张家坳东头) ; 张自耕(居张家坳西边前头屋) ; 张自豪(居张家坳中间屋祠堂湾) ; 张自臣(居张家坳西头上屋). 允忠公下派祖(6世) : 张自信. 自信下二分(11世) : 张照 ; 张榜. 照公下房祖(14世) : 张必扬(子孙迁道士碯,帋棚冲,塘墈等地) ; 张必选(居龙井沟,枣树坳等地) ; 张必献(居帋棚冲) ; 张必连(居大梁家山) ; 张必周 ; 张必建. 榜公下房祖(14世) : 张必仁(居道士碯,西头,梁家山,大竹园等地). 派行 : 国正天心顺 贤良代有光 雄才标玉海 雅化普渔阳 录列千秋鉴 芳流百忍堂 燕偕伊吉甫 孝友永馨香.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浏览:100
3.张氏宗谱, 3, 卷3: 世传 宗公 道隆 4世允高公起, 1891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百忍堂藏板, 清光绪17[1891]续修(冈邑 : 李兴垣刊梓). 8册 : 插图, 世系表. 麻城始祖(1世) : (明) 张宗. 与弟张进. 于洪武2年由江右至楚黄麻城曹河区石牛冲大坳张家畈. 抚婿何道隆公为嗣. 道隆公生一子(3世) : 张子仁. 子仁公生五子(4世) : 张允高 ; 张允富 ; 张允忠 ; 张允信(迁河南) ; 张允全(迁河南). 允高公下派祖(6世) : 张自誏(居张家山中间外畈赵家窊) ; 张自教(居张家山西头钥匙坳) ; 张自华(居老屋张家山) ; 张自好(居张家山东头). 允富公下派祖(6世) : 张自德(居祠堂隔壁) ; 张自象(居张家坳东头) ; 张自耕(居张家坳西边前头屋) ; 张自豪(居张家坳中间屋祠堂湾) ; 张自臣(居张家坳西头上屋). 允忠公下派祖(6世) : 张自信. 自信下二分(11世) : 张照 ; 张榜. 照公下房祖(14世) : 张必扬(子孙迁道士碯,帋棚冲,塘墈等地) ; 张必选(居龙井沟,枣树坳等地) ; 张必献(居帋棚冲) ; 张必连(居大梁家山) ; 张必周 ; 张必建. 榜公下房祖(14世) : 张必仁(居道士碯,西头,梁家山,大竹园等地). 派行 : 国正天心顺 贤良代有光 雄才标玉海 雅化普渔阳 录列千秋鉴 芳流百忍堂 燕偕伊吉甫 孝友永馨香.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