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宰相

宰相

宰相,是古代中国辅助君主(含诸侯、帝王等)的最高行政官员的非正式便宜通称而非法制上的名称,宰原为“罪人在屋下执事者”,后引申为宰制的意思。“宰”有控制、掌握之意。“目接物曰相”、“省视约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中国从“皇国”和“王国”转换成“帝国”后正式称谓有丞相相国等。今日时常称君主立宪国家之总理大臣为首相,即得自“宰相”之名。

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亦管烹杀祭祀,实已为官的通称。因古时祭祀为头等大事,贵族当王后,变成王的首席副手。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唐朝宰相人数与名目最多,有: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议、豫)朝政、参知政事、同掌机密等等。汉代丞相以一人为相,唐...

宰相相关文献
宰相
沿革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篇》:“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汉朝与秦朝相仿,一般称为丞相(金印緺绶,绶紫青色),只是如果称为“相国”(金印綟绶,绶似绿似紫)的话,地位更高一些,并以御史大夫为副职。汉武帝时,起用了一批儒生当丞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而政务中心则转到了内廷。宰相的职权逐渐转移到了尚书台长官的手中。汉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由司徒、司空、太尉,号称三公,共同执政,权臣则多称“大司马”。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复置丞相,由曹操担任。除了朝廷的宰相之外,由于汉朝采用封建与郡县并行制(也称作郡国制),因此在地方层级上有许多封国(诸如中山国、北海国、赵国等),行政区地位相当于郡。虽然封国的君主为各诸侯王,但只是傀儡,实质的长官,是皇帝派遣的“国相”,因此王国的国相...
查看全文
清白宰相-田从典
近圣书斋。 英德由于交通、战乱等原因,古代曾一度是比较贫困落后的山区。及至清代,最主要的农业仍然十分落后,并且“商不不富、贾不巨、工不良、技不巧”(《英德县志》)。古代官员到如英德这样的岭南僻远之地任职属于被贬,但作为初任即为英德县令、此后一路官至吏部尚书的田从典,却算得上是一个特例。 人物简介 田从典(1652-1728)字克五,号光山。山西阳城通济里
查看全文
刺儿头宰相
官是做“人”的工作的,所以,一般官员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交际应酬,分寸有度。但是也有些官吏,浑身长刺,人见人厌,被人称作“黄狼剥了千张皮,臊气仍在骨头里”。初唐著名宰相许敬宗,就是这样的人。 他在李世民手下当中书舍人,主修国史。是个老资格的政客,经历了隋末,瓦岗寨,初唐三个时期,服侍过三位皇上。照例说,见过大风大浪的许敬宗,应该像泥鳅一样圆滑,像高僧一
查看全文
赶驴宰相
王及善有个很拽的老爸,叫王君愕,被封为大将军,跟随李世民征高丽,死了,封为邢国公。所以王及善一生下来就是个小公爵。长大后,太子李弘提拔他当了个左奉裕率的闲官。李弘对杂耍很有兴趣,可是专业杂技演员的表演看多了也腻,就提议让在座的大臣们挨个“掷倒”。“掷倒”估计就是倒立,俗称拿大顶,对于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来说,有些技术难度。可是太子殿下想看,谁都不敢拂逆。
查看全文
中国“宰相村”
中国“宰相村”即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距县城25公里。它以历史上声名显赫的裴氏家族的人文历史资源和新建的一系列景观,于1995年农历三月三,正式向海内外游客开放。闻喜裴氏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其始祖为赢秦始祖非子之后,非子之支孙封(非邑)乡,因以为氏。周僖王时,六世孙陵封为解邑君,乃去“邑”从“衣”,以“裴”为姓。后裴氏分为三支,分居河东、燕京、西凉等地,但考其谱系源流,皆出于闻喜之裴氏,故有“天下无二裴”之说。闻喜裴氏家族自秦汉,历魏晋,至隋唐而极盛,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外历史上堪称独无仅有。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与皇...
查看全文
宰相相关标签
宰相
中国古代官制
家族谱大览
相氏族谱 总卷
相氏族谱 总卷
穆家营子镇丁家地村于家洼组
浏览:44784
相氏家族族谱
相氏家族族谱
浏览:0
北漍相氏宗谱[8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余庆堂, 公元2011年续修. 8册: 插图, 人像, 肖像, 世系表. 收藏者: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丹阳祖: (宋) 相国材,字世显. 世居西河, 于靖康间迁居丹阳. 始祖(1世): (明) 相哲夫,字慧生(为澄锡二支始祖, 世居丹阳梦溪) ; 相哲人(徙居武进). 均为国材公20世孙相景杨之子. 哲夫公派下江阴始迁祖(6世): (清) 相瑞修(大房) ; 相懋修(二房) ; 相聿修(三房) ; 相慎修(四房) ; 相纯修(五房). 兄弟五人由润之丹阳梦溪徙居江阴东南乡长泾镇小坝桥, 名曰相圩里. 哲人公派下支祖: 相赞臣,讳尔格(2世, 徙居锡之胶南) ; 相廷诤( 4世,分居胶北). 散居地: 江苏省江阴县, 无锡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 相氏宗谱.
浏览:0
北漍相氏宗谱[8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余庆堂, 公元2011年续修. 8册: 插图, 人像, 肖像, 世系表. 收藏者: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丹阳祖: (宋) 相国材,字世显. 世居西河, 于靖康间迁居丹阳. 始祖(1世): (明) 相哲夫,字慧生(为澄锡二支始祖, 世居丹阳梦溪) ; 相哲人(徙居武进). 均为国材公20世孙相景杨之子. 哲夫公派下江阴始迁祖(6世): (清) 相瑞修(大房) ; 相懋修(二房) ; 相聿修(三房) ; 相慎修(四房) ; 相纯修(五房). 兄弟五人由润之丹阳梦溪徙居江阴东南乡长泾镇小坝桥, 名曰相圩里. 哲人公派下支祖: 相赞臣,讳尔格(2世, 徙居锡之胶南) ; 相廷诤( 4世,分居胶北). 散居地: 江苏省江阴县, 无锡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 相氏宗谱.
浏览:0
北漍相氏宗谱[8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余庆堂, 公元2011年续修. 8册: 插图, 人像, 肖像, 世系表. 收藏者: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丹阳祖: (宋) 相国材,字世显. 世居西河, 于靖康间迁居丹阳. 始祖(1世): (明) 相哲夫,字慧生(为澄锡二支始祖, 世居丹阳梦溪) ; 相哲人(徙居武进). 均为国材公20世孙相景杨之子. 哲夫公派下江阴始迁祖(6世): (清) 相瑞修(大房) ; 相懋修(二房) ; 相聿修(三房) ; 相慎修(四房) ; 相纯修(五房). 兄弟五人由润之丹阳梦溪徙居江阴东南乡长泾镇小坝桥, 名曰相圩里. 哲人公派下支祖: 相赞臣,讳尔格(2世, 徙居锡之胶南) ; 相廷诤( 4世,分居胶北). 散居地: 江苏省江阴县, 无锡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 相氏宗谱.
浏览:0
北漍相氏宗谱[8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余庆堂, 公元2011年续修. 8册: 插图, 人像, 肖像, 世系表. 收藏者: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丹阳祖: (宋) 相国材,字世显. 世居西河, 于靖康间迁居丹阳. 始祖(1世): (明) 相哲夫,字慧生(为澄锡二支始祖, 世居丹阳梦溪) ; 相哲人(徙居武进). 均为国材公20世孙相景杨之子. 哲夫公派下江阴始迁祖(6世): (清) 相瑞修(大房) ; 相懋修(二房) ; 相聿修(三房) ; 相慎修(四房) ; 相纯修(五房). 兄弟五人由润之丹阳梦溪徙居江阴东南乡长泾镇小坝桥, 名曰相圩里. 哲人公派下支祖: 相赞臣,讳尔格(2世, 徙居锡之胶南) ; 相廷诤( 4世,分居胶北). 散居地: 江苏省江阴县, 无锡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 相氏宗谱.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