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宰相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15
转发:0
评论:0
沿革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篇》:“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汉朝与秦朝相仿,一般称为丞相(金印緺绶,绶紫青色),只是如果称为“相国”(金印綟绶,绶似绿似紫)的话,地位更高一些,并以御史大夫为副职。汉武帝时,起用了一批儒生当丞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而政务中心则转到了内廷。宰相的职权逐渐转移到了尚书台长官的手中。汉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由司徒、司空、太尉,号称三公,共同执政,权臣则多称“大司马”。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复置丞相,由曹操担任。除了朝廷的宰相之外,由于汉朝采用封建与郡县并行制(也称作郡国制),因此在地方层级上有许多封国(诸如中山国、北海国、赵国等),行政区地位相当于郡。虽然封国的君主为各诸侯王,但只是傀儡,实质的长官,是皇帝派遣的“国相”,因此王国的国相...

沿革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篇》:“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汉朝与秦朝相仿,一般称为丞相(金印緺绶,绶紫青色),只是如果称为“相国”(金印綟绶,绶似绿似紫)的话,地位更高一些,并以御史大夫为副职。汉武帝时,起用了一批儒生当丞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而政务中心则转到了内廷。宰相的职权逐渐转移到了尚书台长官的手中。汉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由司徒、司空、太尉,号称三公,共同执政,权臣则多称“大司马”。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复置丞相,由曹操担任。

除了朝廷的宰相之外,由于汉朝采用封建与郡县并行制(也称作郡国制),因此在地方层级上有许多封国(诸如中山国、北海国、赵国等),行政区地位相当于郡。虽然封国的君主为各诸侯王,但只是傀儡,实质的长官,是皇帝派遣的“国相”,因此王国的国相,实际上相当于郡的太守。此外,各郡国内还有许多县侯的封国,侯国的国相,在品级上则相当于县令、县长。

魏晋时,丞相或相国多为权臣自命,成为了一种篡位夺权的手段。南北朝制度多变,皇帝所与议论政事或委以机密者,即是宰相,官名有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或将军。其位最尊、权最大者则为录尚书事。

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长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都是宰相。唐改内史省为中书省,内史令为中书令,纳言为侍中。唐高宗后,不置尚书令,除中书令、侍中外,以他官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者才是宰相;玄宗开元后,加衔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

宋朝以同平章事、侍中为宰相正式官名,以参知政事为副,两者同议政事,轮流知印、押班、奏事,合称“宰执”。 从汉朝至唐朝,天子待宰相之礼,逐渐降级,宋太祖废“坐论”之礼,使宰相站立答话,其地位大降。元丰改制,设宰相二人,首相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次相称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另设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为副相。政和时,改左仆射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右仆射为少宰兼中书侍郎。靖康间复改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建炎间,再改宰相官名为尚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为参知政事。乾道间又改为左、右丞相。

元朝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主官中书令常由皇太子兼领,下为中书左右丞相,再下为平章政事,副职为左右丞及参知政事,各地设有行中书省作为朝廷的派出机构。

明朝初亦设中书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借由胡惟庸案,罢中书省,废丞相,由天子亲决国政。宰相制度遂废。后皇帝以不胜庶政之繁,设正五品的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后内阁职位渐重,但大学士有宰相之实,却无宰相之名,权力受到一定限制,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

清沿明制,雍正时设军机处,内阁成为闲曹,军机大臣行宰相职责。明、清习惯上都称授大学士为拜相,但无正式宰相名分。

在所有的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多,这是由于君主既需要宰相帮助办理政事,又担心宰相的权位过重,危及自身的权力。明清以后的大学士及军机大臣虽有宰相职责,辅助皇帝,但实际上只是皇权的执行者,没有独立决策权力。虽有大学士和军机大臣专权的情况发生,但他们的权力只是来自君主的信任,而非制度本身,相对下地位并不稳固。

与皇权的冲突

很少大有为的皇帝能长期忍受权力过大的相权。因此相权在中国历史中不断的被裁减。其中较显著的变革有三个时期:

汉武帝设内廷作为政务中心。

隋代正式确立三省制;三公取消开府,成为彻底荣誉头衔。

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借胡惟庸案废相,集君权与相权于一身。

历代称谓表

中国的宰相在历代王朝有不同的称谓。下表是详细参照。

参见

职官

中国宰相列表

西汉丞相、相国、大司徒列表

明朝首辅列表

丞相

相国

国相

首相

领议政

太政大臣

关白

宫相

大维齐尔

白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赶驴宰相
王及善有个很拽的老爸,叫王君愕,被封为大将军,跟随李世民征高丽,死了,封为邢国公。所以王及善一生下来就是个小公爵。长大后,太子李弘提拔他当了个左奉裕率的闲官。李弘对杂耍很有兴趣,可是专业杂技演员的表演看多了也腻,就提议让在座的大臣们挨个“掷倒”。“掷倒”估计就是倒立,俗称拿大顶,对于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来说,有些技术难度。可是太子殿下想看,谁都不敢拂逆。轮到王及善了,死活不肯拿大顶,反而跟太子李弘很不客气地说:倒立这种活儿是伶人应该做的,不是我们这些国家干部应该做的,我们都大头朝下了,还有脸帮太子您做大事吗?李弘听了也不好意思,忙说:诸位爱卿,都正过来吧。王及善勇拒太子不肯拿大顶的英雄事迹传到了高宗李治的耳朵里,李治觉得此人有种,下旨赐绢百匹。后来越看王及善越喜欢,就把他叫到身边听差,升为三品。另有一待遇独有:别的大臣若是不召见是不能进李治卧室的,唯独王及善可以佩刀陪在皇上身边。到武则天执...
· 中国“宰相村”
中国“宰相村”即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距县城25公里。它以历史上声名显赫的裴氏家族的人文历史资源和新建的一系列景观,于1995年农历三月三,正式向海内外游客开放。闻喜裴氏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其始祖为赢秦始祖非子之后,非子之支孙封(非邑)乡,因以为氏。周僖王时,六世孙陵封为解邑君,乃去“邑”从“衣”,以“裴”为姓。后裴氏分为三支,分居河东、燕京、西凉等地,但考其谱系源流,皆出于闻喜之裴氏,故有“天下无二裴”之说。闻喜裴氏家族自秦汉,历魏晋,至隋唐而极盛,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外历史上堪称独无仅有。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与皇...
· 清白宰相-田从典
近圣书斋。英德由于交通、战乱等原因,古代曾一度是比较贫困落后的山区。及至清代,最主要的农业仍然十分落后,并且“商不不富、贾不巨、工不良、技不巧”(《英德县志》)。古代官员到如英德这样的岭南僻远之地任职属于被贬,但作为初任即为英德县令、此后一路官至吏部尚书的田从典,却算得上是一个特例。人物简介田从典(1652-1728)字克五,号光山。山西阳城通济里(今东关)人。康熙三十四年(即1695年),田从典由广东英德县知县,历任御史、右通政参议、左右通政、光禄寺卿、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兼管光禄寺、左都御史、户总尚书、吏部尚书等职。雍正三年(1725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田从典性甘俭约,有“清白宰相”之称,雍正帝亲书“清谨公方”四字赐赠,并赠诗赞其“出纳望同天北斗,清芳品拟省中兰”,对田从典一生为官清正、严谨认真给予了充分肯定。雍正六年(1728年),田从典因病辞职,加太子太师,以原官致仕。行...
· 刺儿头宰相
官是做“人”的工作的,所以,一般官员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交际应酬,分寸有度。但是也有些官吏,浑身长刺,人见人厌,被人称作“黄狼剥了千张皮,臊气仍在骨头里”。初唐著名宰相许敬宗,就是这样的人。他在李世民手下当中书舍人,主修国史。是个老资格的政客,经历了隋末,瓦岗寨,初唐三个时期,服侍过三位皇上。照例说,见过大风大浪的许敬宗,应该像泥鳅一样圆滑,像高僧一样老到。但是,朝廷上几乎没有一个人会主动跟他接近,人家见了他,像躲避瘟疫一样。即使是老同事,他也叫不上名字。人家当然不高兴,说,许敬宗呀,你的脑子不管用,你连我们的名字也记不住。许敬宗说:“不是大才大德的人的名字,我记不住。你要是何晏、刘桢、沈约、谢眺这样的名流,就是把我的眼睛蒙住了,我也能一一说出名字来。”许敬宗不但狂妄,那尖酸味直刺得人家牙根发痒。李世民亲率远征军征战辽东,敌方城中向我方射箭,矢如飞蝗。一个士兵率先冲锋登城。主帅李指着这位勇士...
· 许姓历任宰相
1、许昌西汉河北高阳人,西汉武帝建元二年壬寅(公元前139年)拜为宰相。2、许延寿西汉山东昌邑人,西汉宣帝五凤二年(公元前56年)拜为大司马车骑将军。3、许嘉西汉山东昌邑人,西汉元帝永光三年(公元前41年)拜为大司马车骑将军。4、许敬东汉河南汝南人。东汉顺旁永建二年丁卯(公元127年)拜为司徒。5、许训东汉河南汝城人,东汉灵帝建宁二年已酉(公元179年)拜为司徒。6、许栩东汉河南郾城人,东汉灵帝建宁四年辛亥(公元171年)拜为司徒。7、许銪东汉浙江绍兴人,东汉灵帝光和四年辛酉(公元181年)拜为大尉。8、许相东汉河南汝南人,东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7年)拜为司徒。9、许靖三国河南汝南人,三国蜀刘备章武元年辛丑(公元220年)拜为司徒。10、许淳晋代时人,官拜中书令,迁左丞相兼管尚书平章事。11、许季良北齐河北高阳人,北齐后主高纬天统元年(公元565年)拜为宰相。12、许敬宗唐朝浙湛蓝杭州...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