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麝圃林氏世纪

麝圃林氏世纪

原书: 稿本, 记事至民国68[1979]. 约100页.

抄自台东县卑南乡温泉林文炳之次子,林太田收存之原谱.

受姓始祖 : (周) 林坚

迁台始祖 : 林晋璧 ; 林晋玉

散居地 : 台湾省台东县等地.

麝圃林氏世纪简介资料
台湾省台东县等地
林义进抄录
民国68[1979]
麝圃林氏世纪相关文献
闽侯青圃西井林氏宗祠
闽侯青圃西井林氏宗祠,西井林氏宗祠位于闽侯县青口镇青圃村,始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宗祠坐北朝南
查看全文
艺圃
历史艺圃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袁祖庚“醉颖堂”。后为文征明之孙文震孟购得,更名“药圃”。清初,名士姜埰(字如农,号敬亭)重予修葺后,更名“颐圃”,又名“敬亭山房”,后由其子姜实节易园名为“艺圃”。艺圃由几代人营建,颇具规模,且几代园主均为气节高尚之士,成为明末清初苏州园林中名声最大者。此后艺圃屡易其主,道光年间多次加以整修。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园归绸业公所,改称“七襄公所”,艺圃现有建筑多为当时所建。太平天国时为听王陈炳文住地,引入湘莲,为苏州之冠。1950年后,艺圃先后为机关,剧团,艺工社用作托儿所,车间仓库之用,住宅散为民居,使艺圃范围不断缩小。1982年苏州市人民政府迁出工厂,修复艺圃。1984年10月竣工验收,历时两年,耗资五十万元。1963年,艺圃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全文
林麝
生态环境林麝栖息于海拔2400-3800米的森林中。森林是林麝的主要栖息生境,它们主要分布在低山区的阔叶林、针叶林及针阔混交林区,喜欢活动在以针阔混交林为主,相对湿度较高的林内。目前适栖范围内平均密度约每平方公里1.45只,最高可达每平方公里10至12只。它们主要分布在中国湖北、云南、青海、陕西、四川、湖南、贵州、西藏的错那、措美、波密、察隅、米林、林芝、工布江达等地。特征林麝是麝属中体型最小的一种。体长为60-80厘米,肩高45-50厘米,体重8-10千克。雌雄均没有角;耳长直立,端部稍圆。腹部生殖器前端有麝香囊,尾粗而短,尾脂腺发达。四肢细长,后肢比前肢长。体毛粗硬色深,呈褐灰色或苍灰褐棕色,辟尖无棕色,颈纹明显,个体小于马麝。下颌、喉部、颈下以至前胸间为界限分明的白色或橘黄色区。臀部毛色近黑色,成体不具斑点。被追急后具有攀缘斜树或倾斜倒木的特点。它们四肢下部的毛比马麝的短,并紧贴皮肤
查看全文
麝科
参考文献中国鹿类动物,盛和林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9月出版.
查看全文
原麝
特征前肢短而后肢长,蹄小;耳大;身体颜色呈棕色,背部比较深,有的呈灰褐色,带有不很明显的土黄色条纹和斑点;颈下向后至肩有两条白纹。雄性麝犬齿发达,脐与生殖孔之间有麝香腺,在发情季节特别发达。分布原麝分布在东北亚地区的山林,在南西伯利亚的针叶林最为常见,也在内蒙古,蒙古,中国和朝鲜半岛的部分地区被发现。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安徽大别山北坡的岳西、舒城、霍山、六安等市县的低山丘陵地区。麝以森林和森林灌丛为主要栖息地,原麝主要分布在海拔600至1000米以上人迹罕至的针阔混交林带。习性原麝一般雌雄分居,营独居生活,而雌兽常与幼麝在一起,以晨昏活动频繁,有相对固定的巡行,觅食路线,通常只在标定的范围内活动。在雄麝卧栖处,常留有浓郁的麝香味,视觉与听觉灵敏,性怯懦,为植物食性,原麝所食的植物种类十分广泛,包括低等的地衣、苔藓和数百种高等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冬季食物较少时还啃食树皮。原麝的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