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海牙和平会议

海牙和平会议

海牙和平会议,亦称海牙会议,中文中也称世界保和大会万国和平会议。第一次会议于1899年5月18日到6月29日举行,参加的有中、俄、英、法、美、日等二十六国。第二次会议于1907年6月15日到10月18日举行,参加的有四十四国,包括第一次会议的全体参加国。两次会议通过的十三个公约和三个宣言,合称“海牙公约”。

海牙和平会议相关文献
闵和平
闵和平,【闵和平】男,1969年5月至1974年8月在乡村行医,并拜师学中医;1974年
查看全文
海牙公约
第一次海牙和平会议(1899年5月18日~7月29日)1899年7月29日海牙公约《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1899年海牙第1公约)《陆战法规和惯例公约》(1899年海牙第2公约)及其附件《陆战法规和惯例章程》《关于1864年8月22日日内瓦公约的原则适用于海战的公约》(1899年海牙第3公约)1899年7月29日海牙宣言《禁止从气球上或用其他新的类似方法投掷投射物和爆炸物宣言》(1899年海牙第1宣言)《禁止使用专用于散布窒息性或有毒气体的投射物的宣言》(1899年海牙第2宣言)《禁止使用在人体内易于膨胀或变形的投射物,如外壳坚硬而未全部包住弹心或外壳上刻有裂纹的子弹的宣言》(1899年海牙第3宣言)第二次海牙和平会议(1907年6月15日~10月18日)1907年10月18日海牙公约《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1907年海牙第1公约)《限制使用武力索偿契约债务公约》(1907年海牙第2公...
查看全文
胡海牙
生平1927年起,在江南绍兴名医邵佐卿的中药铺当学徒,学习中医药。在这期间,逐渐发现中医学与道教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许多古代著名中医学家如孙思邈、葛洪等,在道学研究方面卓有成就,于是萌发了研究道教的想法。1933年学徒出师之后,便离开绍兴,上了上虞县龙会山,正式开始研究道教。其后又寻师访友,遍游了江、浙一带的名山洞府。有一天,胡海牙自孙抱慈处得到《扬善半月刊》,上面陈撄宁的文章打动了他,自此他借由书信往来向陈撄宁求道。1934年从孙孟山学习古琴及金石书画。1944年行医于金华、浦江一带,有“半仙”之誉。得马丹阳针法之心传,提出“师古人心,无袭古人迹”。1945年在杭州银洞桥,开设“慈海医室”1946年,经张竹铭、孟怀山介绍,在杭州佑圣观正式拜道教学者、仙学的倡导者陈撄宁为师,成为陈氏的关门弟子,承其教导二十余年。1948年通过考试,取得中医师考试及格证书(医中检字6431号)、中医师证...
查看全文
海牙
历史1868年的海牙海牙于1248年由当时的荷兰伯爵、罗马人民的国王威廉二世所建立。他在荷兰海岸旁的树丛里建立了一座城堡,以便举行加冕典礼。他在加冕之前却在一场战役中阵亡,而当时那座城堡并未完工。此城堡的一部分至今仍然存在,被称作Ridderzaal(骑士厅)。“骑士厅”仍然会用于政治场合。例如女王的王座演说就是在城堡的王座上发表。之后,荷兰的贵族就以海牙作为他们的行政中心。海牙的荷兰语本名“DesGravenHage”在字面上的意思是“伯爵的树篱”或是“伯爵的私人围场”。为保持海牙的小规模,它并没有被赋予城市的权限,也没被允许兴建城墙。1500年代时,兴建城墙的要求终被批准,但城内居民却决定要集资建造市政厅去取代兴建城墙的计划。这一个决定,在后来的八十年战争中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没有城墙的关系,防御能力极低,这使西班牙的军队轻易地将海牙侵占了。直至1806年,海牙才被当时的将荷兰王...
查看全文
春秋战国卷——弭兵大会,春秋时代的“和平会议”
? 我们做朋友吧 晋景公死后的晋国局势暂且不提,将目光转向更加宏观的角度,从整个大的局势上分析,晋楚邲之战之后,楚庄王终于将雄踞中原十多年的晋国从霸主的宝座上拉了下来,并如愿以偿地取而代之。然而,晋国虽然一时失手,但其大国的地位并没有动摇。因此在接下来的数十年中,晋楚两国一个南下、一个北上,在中原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长年累月的兵荒马乱带来的动荡形势,让
查看全文
海牙和平会议相关标签
国际法
国际会议
人权
家族谱大览
平氏宗谱[13卷,末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公元1994年十二修. 18册: 插图, 地图, 人像, 世系表. 南丰始迁祖(1世): (元) 平宣教(为官名). 居南丰十三都. 宣教公下派祖(6世): 平甚承事 ; 平九承事 ; 平十七承事. 甚承事派下支祖(7世): 平壬郎(于家磜祖) ; 平卯成(后举祖) ; 平四医(由后举迁居福建邵武建宁北乡周坪堡西源坊). 九承事派下支祖(8世): 平文熙,原名世熙. 十七承事派下支祖(9世): (元明之际) 平伯良,字万石(另为一世祖). 后裔居上邑西乡圳川等地. 1994年修订字派(31~40世): 天中定昌达 怀安宏衍方. 注: 字派列载于第1册, 卷1(版心列为卷首), 影像18~19页; 世派总图列载于影像第67~69页. 注: 此谱版心的卷数与目录卷数不尽相同, 以目录卷数为标注. 散居地: 江西省南丰县, 上饶县, 及福建省建宁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平氏宗谱[13卷,末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公元1994年十二修. 18册: 插图, 地图, 人像, 世系表. 南丰始迁祖(1世): (元) 平宣教(为官名). 居南丰十三都. 宣教公下派祖(6世): 平甚承事 ; 平九承事 ; 平十七承事. 甚承事派下支祖(7世): 平壬郎(于家磜祖) ; 平卯成(后举祖) ; 平四医(由后举迁居福建邵武建宁北乡周坪堡西源坊). 九承事派下支祖(8世): 平文熙,原名世熙. 十七承事派下支祖(9世): (元明之际) 平伯良,字万石(另为一世祖). 后裔居上邑西乡圳川等地. 1994年修订字派(31~40世): 天中定昌达 怀安宏衍方. 注: 字派列载于第1册, 卷1(版心列为卷首), 影像18~19页; 世派总图列载于影像第67~69页. 注: 此谱版心的卷数与目录卷数不尽相同, 以目录卷数为标注. 散居地: 江西省南丰县, 上饶县, 及福建省建宁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平氏宗谱[13卷,末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公元1994年十二修. 18册: 插图, 地图, 人像, 世系表. 南丰始迁祖(1世): (元) 平宣教(为官名). 居南丰十三都. 宣教公下派祖(6世): 平甚承事 ; 平九承事 ; 平十七承事. 甚承事派下支祖(7世): 平壬郎(于家磜祖) ; 平卯成(后举祖) ; 平四医(由后举迁居福建邵武建宁北乡周坪堡西源坊). 九承事派下支祖(8世): 平文熙,原名世熙. 十七承事派下支祖(9世): (元明之际) 平伯良,字万石(另为一世祖). 后裔居上邑西乡圳川等地. 1994年修订字派(31~40世): 天中定昌达 怀安宏衍方. 注: 字派列载于第1册, 卷1(版心列为卷首), 影像18~19页; 世派总图列载于影像第67~69页. 注: 此谱版心的卷数与目录卷数不尽相同, 以目录卷数为标注. 散居地: 江西省南丰县, 上饶县, 及福建省建宁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平氏宗谱[13卷,末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公元1994年十二修. 18册: 插图, 地图, 人像, 世系表. 南丰始迁祖(1世): (元) 平宣教(为官名). 居南丰十三都. 宣教公下派祖(6世): 平甚承事 ; 平九承事 ; 平十七承事. 甚承事派下支祖(7世): 平壬郎(于家磜祖) ; 平卯成(后举祖) ; 平四医(由后举迁居福建邵武建宁北乡周坪堡西源坊). 九承事派下支祖(8世): 平文熙,原名世熙. 十七承事派下支祖(9世): (元明之际) 平伯良,字万石(另为一世祖). 后裔居上邑西乡圳川等地. 1994年修订字派(31~40世): 天中定昌达 怀安宏衍方. 注: 字派列载于第1册, 卷1(版心列为卷首), 影像18~19页; 世派总图列载于影像第67~69页. 注: 此谱版心的卷数与目录卷数不尽相同, 以目录卷数为标注. 散居地: 江西省南丰县, 上饶县, 及福建省建宁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平氏宗谱[13卷,末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公元1994年十二修. 18册: 插图, 地图, 人像, 世系表. 南丰始迁祖(1世): (元) 平宣教(为官名). 居南丰十三都. 宣教公下派祖(6世): 平甚承事 ; 平九承事 ; 平十七承事. 甚承事派下支祖(7世): 平壬郎(于家磜祖) ; 平卯成(后举祖) ; 平四医(由后举迁居福建邵武建宁北乡周坪堡西源坊). 九承事派下支祖(8世): 平文熙,原名世熙. 十七承事派下支祖(9世): (元明之际) 平伯良,字万石(另为一世祖). 后裔居上邑西乡圳川等地. 1994年修订字派(31~40世): 天中定昌达 怀安宏衍方. 注: 字派列载于第1册, 卷1(版心列为卷首), 影像18~19页; 世派总图列载于影像第67~69页. 注: 此谱版心的卷数与目录卷数不尽相同, 以目录卷数为标注. 散居地: 江西省南丰县, 上饶县, 及福建省建宁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金海氏大提学公派世谱
宋万五图书馆 始祖金首露、坡祖金得河的子孙录。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