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词条 杨氏四修族谱

杨氏四修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四知堂, 民国40[1951]四修. 16册 : 插图, 世系表.

编修者 : 杨世从,字润德 ; 杨代达,字诚斋 ; 杨代宾,字用文 ; 杨正谊,字伯清.

受姓祖 : (周) 杨杼. 为杨侯大夫,食采杨邑.

华阴祖 : 杨章. 伯侨14世孙. 由山西徙华阴.

庐陵宗祖 : (南唐) 杨辂. 章公38世孙. 官吉州太守,居吉水县六十二都.

迁湘祖 : (元明之际) 杨九郎. 辂公18世孙. 由赣省吉安迁湘. 有子九人.

邵阳祖: (明) 杨桂九. 九郎公第九子. 生子五: 杨必聪(承李祧) ; 杨必寿(江村祖) ; 杨必福(迁兴隆坳) ; 杨必禄(迁湘乡十五都马龙桥) ; 杨必隆(二甲祖,不详). 此谱为必寿, 必禄二公后裔世系.

始祖(1世) : (明) 杨必寿,字如山. 迁邵东江村. 下有二子: 杨文魁,字南斗 ; 杨文明.

文魁公下派祖(6世) : 杨志亮,字开壁 ; 杨志全,字周备 ; 杨志

杨氏四修族谱简介资料
四知堂
杨蔚璞, 杨遇厚编修 ; 杨世从, 杨代达, 杨代宾副主修 ; 杨正谊总理
民国40[1951]四修
杨世从,字润德 ; 杨代达,字诚斋 ; 杨代宾,字用文 ; 杨正谊,字伯清
杨氏四修族谱相关文献
赖氏四修族谱序
赖氏四修族谱序,  予读赖氏家志而知赖氏之世德远乎哉兴宗之宝录济美之名编世守者等之若天球河图仰从
查看全文
杨氏宗亲喜迎杨氏七修族谱,颁谱活动十分隆重
杨氏宗亲喜迎杨氏七修族谱,颁谱活动十分隆重,记者到达鹿蹄涧村时看到,村口道旁“杨”家大旗迎风招展,写有“热烈欢迎各地宗亲归宗
查看全文
安氏四修族谱
安氏四修族谱,安氏四修族谱编号:00097地名:湖南邵东年号:公元1998年作者:安邦璋版本:
查看全文
阮氏四修族谱序
阮氏四修族谱序,阮氏四修族谱序族之修谱犹县之修志,国之撰史也。国非史乃无以考朝代之演变,社会
查看全文
文化-欧阳修与杨氏族谱
文化-欧阳修与杨氏族谱,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中国吉州永丰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杨氏七修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94年版本信息至2013年. 4册 : 图像,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抚州始迁祖 : 杨俊卿迁居抚州三元楼而后裔卜居于檐头杨村. 一世祖:杨銮四,字古塘. 散居地 : 江西省抚州和吉安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杨氏七修族谱.
浏览:100
杨氏七修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94年版本信息至2013年. 4册 : 图像,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抚州始迁祖 : 杨俊卿迁居抚州三元楼而后裔卜居于檐头杨村. 一世祖:杨銮四,字古塘. 散居地 : 江西省抚州和吉安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杨氏七修族谱.
浏览:100
杨氏七修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94年版本信息至2013年. 4册 : 图像,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抚州始迁祖 : 杨俊卿迁居抚州三元楼而后裔卜居于檐头杨村. 一世祖:杨銮四,字古塘. 散居地 : 江西省抚州和吉安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杨氏七修族谱.
浏览:100
杨氏七修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94年版本信息至2013年. 4册 : 图像,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抚州始迁祖 : 杨俊卿迁居抚州三元楼而后裔卜居于檐头杨村. 一世祖:杨銮四,字古塘. 散居地 : 江西省抚州和吉安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杨氏七修族谱.
浏览:100
杨氏续修族谱: 四卷:[湖南安化]
杨氏续修族谱: 四卷:[湖南安化]
始迁祖四杰,明洪武五年由江西太和迁安化西路浮青落叶。卷一谱序、谱例、源流序、首士名目、领谱字号、坟山记、墓田记、古井记、坟山图、派词、历代源流图传派衍垂丝图,卷二至卷四各房派衍图。
浏览:0
杨氏七修宗谱(秀四公支谱)
杨氏七修宗谱(秀四公支谱)
秀四公原籍山东枣林岗。元朝末年,以湖广荆州茶陵卫指挥、累赠光禄大夫之职,奉商邑金刚台,妣诰封夫人。后遂寄籍商城,落户今伏山乡里罗城村平头岗居民组。公仙逝后,葬今汪岗乡古井村梅湾组,有护坟田稞二十八石。公长眠此处已六百多年,后裔子孙已有二十七代,数万人众。九世组所修公创修宗谱,尊秀四公为始祖,一直延续至今。本次修谱,就是记述这六百多年历史更迭,秀四公支下子孙生息繁衍的变迁,以及与此有紧密联系的资料。 秀四公有二子,长子显公,天性纯孝友爱,以世袭之职让其弟德公,躬亲力田,侍奉父母,教育子孙。显公共有七子:仲斌、仲彰、仲安、仲谦、仲成、仲荣、仲华。一修宗谱,将其列为七房,一直延续至今,这就是(七房)的来历。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