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匡

孙匡(?-209年),字季佐,长沙太守孙坚与吴夫人第四子,长沙桓王孙策、吴大帝孙权及丹杨太守孙翊之弟。

孙匡简介资料
孙坚→孙策→孙权
三哥丹阳太守孙翊、大哥长沙桓王孙策、二哥太祖大皇帝孙权
大姐弘咨妻
曹氏
曹操之弟
季佐
孙尚香
东吴
(约)209 年
武烈皇后孙破虏吴夫人
始祖武烈皇帝孙坚
吴郡富春
相关人物
孙匡相关文献
匡氏匡裔源流概要-匡公系下匡氏、匡裔的源流和变迁
匡氏匡裔源流概要-匡公系下匡氏、匡裔的源流和变迁,匡公系下匡氏、匡裔的源流和变迁主要参考资料:《匡裔方氏族谱》、《万安剡溪匡氏族谱
查看全文
孙匡
生平初平三年(192年)孙坚下葬后,孙策举家移居江都,并在那里遇到张纮,孙策决定向袁术请得父亲旧部,占领吴郡与会稽吴会以报父仇,并留老母与幼弟们在内的家属给张纮照顾。《三国志裴注》引《魏书》言孙坚死后,孙策曾将父亲的乌程侯爵位让给孙匡来承袭。不过197年,汉庭又下诏封孙策为骑都尉,仍命其袭爵乌程侯200年初,曹操用怀柔政策向孙氏示好,孙匡因此娶了曹操弟弟的女儿。后来孙匡举孝廉茂才,未试用而早卒,时年二十馀。家庭祖父孙锺,孙坚父,其兄孙权称帝后追谥其祖父为孝懿王。父母孙坚,亲父,东汉长沙太守、破虏将军,在与黄祖作战时因中流矢而身亡,孙权称帝后追谥其亲父孙坚为武烈皇帝。吴夫人,亲母,孙坚元配妻子,孙权称帝后追谥其亲母为武烈皇后。伯叔父孙羌,孙坚兄,伯父,早卒。孙静,孙坚弟,叔父,平定江东后向孙策请求调回故乡做县长,病死于家中。舅亲徐真,父亲孙坚之妹夫吴景,母亲吴夫人之弟兄弟孙策,长兄,孙吴奠基...
查看全文
刘匡
参考文献《汉书卷八十宣元六王传第五十》
查看全文
赵匡
(?—?)唐河东(治今山西永济西)人,字伯循。宫洋州刺史。曾补订啖助所撰《春秋集传》和《春秋统例》,并自撰《春秋阐微纂类义疏》。遗说保存在陆淳《春秋集传纂例》中。清马国翰《玉丞山房辑佚书。另辑存一卷。
查看全文
元匡
北魏镇东将军、济南王元匡简介,元匡是个怎么样的人?元匡,字建扶,河南洛阳人。北魏宗室大臣,阳平幽王拓跋新成第五子,出嗣广平王元洛侯。 个性耿介,有气节,孝文帝元宏颇为倚重。宣武帝元恪亲政,以为黄门侍郎,除肆州刺史。廉慎自修,甚有声绩。迁恒州刺史,入为大宗正卿、河南邑中正,除度支尚书。 肃宗元诩继位,以为御史中尉,加镇东将军,封东平郡王。先后弹劾茹皓、高肇、刘
查看全文
孙匡相关标签
生年不详
209年逝世
吴武烈帝皇子
杭州人
三国志立传人物
东汉政治人物
东吴政治人物
孙姓
政府人物
家族谱大览
孙氏族谱[按编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9[1940]年五修, 济南鸿丰印刷所承印. 9册: 世系表. 平阴始迁祖(1世): (明) 孙好古. 由武城迁居平阴城北三十里永宁乡. 好古公派下支祖(5世): (明) 孙德温 ; 孙德良 ; 孙德恭. 命名字例: 怡建郁懋承 宗祚诲培荣 立名传继广 孝友启家声. 散居地: 山东省平阴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孙氏族谱[按编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9[1940]年五修, 济南鸿丰印刷所承印. 9册: 世系表. 平阴始迁祖(1世): (明) 孙好古. 由武城迁居平阴城北三十里永宁乡. 好古公派下支祖(5世): (明) 孙德温 ; 孙德良 ; 孙德恭. 命名字例: 怡建郁懋承 宗祚诲培荣 立名传继广 孝友启家声. 散居地: 山东省平阴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孙氏族谱 三十八卷首二卷又首一卷末二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富春堂刊, 民国31[1942]. 存29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中国湖北省图书馆. 受姓祖 : 书,字子占. 无宇之子. 齐大夫,伐莒有功,赐姓孙,食采于乐安. 始祖 : (明) 孙辽阳,讳隆五. 本籍富春,先徙江西鄱阳,再迁皖潜. 辽阳公下三子 : 孙胜一(迁舒城) ; 孙胜二(居潜邑) ; 孙胜三(迁桐城). 此谱为胜二公下谱系. 派祖(5世) : 孙永贤,字禄颐 ; 孙永嵩,字维岳 ; 孙永振. 嵩公下四子 : (明) 孙庭兰 ; 孙庭华,字廷美,号凤三 ; 孙庭芳 ; 孙庭茂,字季盛. 怀宁一世祖 : 孙福贵,讳隆八. 福贵公下二子 : 孙泽远,原名庆远 ; 孙泽达,原名庆达.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首下, 卷2, 6-8, 11, 19, 26, 28-33, 38. 共缺15卷, 且部分卷数破损难阅. 散居地 : 安徽省潜山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孙氏宗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82年重修. 5册: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壶山始祖 : 孙子朋,字宗友,号隐峰,行坤九. 天匕公长子. 自乌巢桥即龙首徙居麻埠西溪壶山. 分房祖(7世) : 孙元谦,字伯益,行丹十一. 生二子 : 孙可观,字彦光,行宁廿二 ; 孙可久,字彦则,行宁廿三. 二传分仁,义,礼,智四房. 仁房派祖(9世) : 孙景信,字善赏,号龟山,行永六. 可观公长子. 义房派祖(9世) : 孙景敏,字善学,号乐善,行永九. 可久公长子. 礼房派祖(9世) : 孙景惠,字善民,号桂屿,行永十一. 可观公次子. 智房派祖(9世) : 孙景让,字善升,号西崖,行永十三. 可久公次子. 名类 : 子泰天志性 庚亢可景仁 公汝良惠亢 仲学思孔孟 继世邦家国 清朝历九卿 上廷明广远 延照发昌荣. 字类 : 宗大德道心 守伯彦善伟 存崇守魁明 承以叔文振 君方广匡希 如时一从允 世次元维孝 天高义可钦. 行类 : 坤玄黄百明 亿丹宁永诜 洪元亨利贞 富贵绳祖武 博厚正直平 昌隆全盛庆 千载祥开衲 纯禧迈运新. 散居地 : 浙江省永嘉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 永嘉西溪巽泽壶山孙氏宗谱
浏览:0
孙氏族谱 三十八卷首二卷又首一卷末二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富春堂刊, 民国31[1942]. 存29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中国湖北省图书馆. 受姓祖 : 书,字子占. 无宇之子. 齐大夫,伐莒有功,赐姓孙,食采于乐安. 始祖 : (明) 孙辽阳,讳隆五. 本籍富春,先徙江西鄱阳,再迁皖潜. 辽阳公下三子 : 孙胜一(迁舒城) ; 孙胜二(居潜邑) ; 孙胜三(迁桐城). 此谱为胜二公下谱系. 派祖(5世) : 孙永贤,字禄颐 ; 孙永嵩,字维岳 ; 孙永振. 嵩公下四子 : (明) 孙庭兰 ; 孙庭华,字廷美,号凤三 ; 孙庭芳 ; 孙庭茂,字季盛. 怀宁一世祖 : 孙福贵,讳隆八. 福贵公下二子 : 孙泽远,原名庆远 ; 孙泽达,原名庆达.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首下, 卷2, 6-8, 11, 19, 26, 28-33, 38. 共缺15卷, 且部分卷数破损难阅. 散居地 : 安徽省潜山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封邱孙氏族谱 [残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封邱孙氏家族第5次续修工作委员会, 2004年. 存1册 : 插图, 地图, 世系表, 肖像. 注 : 此谱不全. 目录记有六大支祖资料, 实际只有长, 二, 三祖世系资料. 字派从16世起统一续用. 受姓祖 : 书,字子占. 齐大夫,伐莒有功,齐王赐以孙姓,称孙书. 受封于乐安,为乐安孙氏. 名祖 : (春秋) 孙武,字长卿. 仕吴为上将,著 "孙子兵法". 远祖 : (战国) 孙膑,字嘉谋,号伯灵. 著 "孙膑兵法". 昔居山东鄄城县. 孙武之裔. 迁莱芜始祖 : (明初) 孙顺,字望安. 孙书第56代孙. 因元末明初战乱,由山东枣强首迁山东沂水,再迁莱芜封邱. 生子七, 为七大派祖. 七大派祖(2世) : 孙拳 ; 孙彬 ; 孙演 ; 孙钦 ; 孙能(官至福建,后裔失考) ; 孙智 ; 孙良. 拳公派下二大房祖 : 孙胜(胜) ; 孙著. 彬公派下五大房祖 : 孙贵 ; 孙恕 ; 孙玄 ; 孙自因 ; 孙自国. 演公派下四大房祖 : 孙海 ; 孙通 ; 孙玘 ; 孙刚. 钦公派下四大房祖 : 孙荣 ; 孙泰 ; 孙礼 ; 孙富. 老字派(16-25世) : 培述守肇式 应铭韶聿修. 新字派(26-35世) : 华庆贵新建 兴盛德永传. 散居地 : 山东省莱芜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编目. 书衣题 : 孙氏族谱.
浏览:0
孙匡导读知识
孙坚的儿子
孙坚的儿子
孙坚有五个儿子,分别是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孙朗。 孙策:孙坚长子,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孙策不得不屈事袁术,屡立大功,终于得到袁术的器重和信任。袁术僭越称帝后,孙策与袁术决裂,从名义上摆脱了袁术,彻底自立,并因此被朝廷任命为骑都尉,袭父爵乌程侯,兼任会稽太守。 孙策仅用数年时间就成了一方大诸侯,不仅自身雄才大略,而且麾下那也是兵精将广,又有贤臣辅佐,当时曹操最为忌惮的就是孙策。但就在孙策准备发兵北上之时,在丹徒狩猎时为许贡门客所伤,不久后身亡,享年二十六岁。 孙权:孙坚次子,由于当时孙策刚刚统一江东没有多久,所以地方士民及宾旅寄寓之士仍存异心,因此孙权最初掌管江东时,局势动荡不安,但最终还是稳定了江南局势。 后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孙翊:孙权的第三个儿子,自身性格眼里暴躁,喜怒快意写在脸上,没有城府,不懂隐忍。孙权即位后,孙翊任丹杨太守,结果却被人刺杀。 孙匡:孙权的第四个儿子,据说孙策非常爱护这个年幼的弟弟,将本该是自己的乌程侯爵位让给了孙匡。孙匡后被举孝廉茂才,但还没有正式为官就死了。 孙朗:孙坚的庶子,地位远不及另外四个嫡子,历史上对他的记载很少。据《江表传》记载,因违反军令导致军用不足,被禁锢终生。
浏览量:103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