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明朝 郑彩

郑彩

郑彩(1605年-1659年),字羽长,是明末清初的一名海盗及南明的一位将领。泉州府同安县安仁里高浦人。

1625年(天启五年),与父亲郑明一起投奔郑芝龙,并自称郑芝龙的同族。郑芝龙十分器重他,以他为犹子。郑彩据厦门,他的弟弟郑联则据浯州(今金门县),为郑氏集团重要人物之一。

郑芝龙被明廷招安之后,郑彩被封为总兵。

隆武帝在福建称帝时,封郑彩为永胜伯。隆武帝以郑鸿逵为元帅,出兵浙东;以郑彩为副元帅,出兵江西;但二人皆以军粮缺乏为由逗留不前。

1647年,隆武帝为清兵所破。郑彩将鲁王朱以海的势力迎入福建,受封建国公。郑彩负责同日本和琉球联络,从琉球获取硫磺,并向日本乞师。郑彩联合郑成功进攻海澄,但失败。

1650年,郑成功突袭厦门,郑联被杀。郑彩不得已交出兵权;郑成功以礼待之,郑彩退隐,后于1659年卒于厦门。(一说率残兵遁入海中,郑成功以书招之,遂降,不久逝世。)

1655年,隐元和尚东渡日本之前,郑彩...

郑彩简介资料
1605 年
1659 年
郑彩相关文献
斗彩
名称来源明代并无“斗彩”之名,凡是釉上彩瓷均称作“五彩”。由于当时还不能生产釉上蓝色,凡是出现蓝色的地方一定要依靠青花,所以明人并不重视釉上、釉下彩色同时出现的效果。清代发明釉上蓝色,因而可以生产完全不依赖青花的纯粹釉上五彩瓷器,从此把斗彩单列一类。成书于雍正的《南窑笔记》记载:‘青料画其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即可称为斗彩。工艺历史明代宣德宣德年间被视为斗彩的萌发期。西藏萨迦寺藏有明宣宗御赐的“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纹碗”(现藏西藏博物馆),所绘的鸳鸯就已经结合了青花与五彩技法,可以视为斗彩的前身。空白期正统、景泰、天顺三朝被视为明代瓷业的“空白期”,可以断代的传世品极少。但是在景德镇的相关地层中已经出土了斗彩残片,其青花勾线、五彩填色的特征已经很明显。成化传世实物以及历史记载均表明“成窑以五彩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的说法,斗彩在成化年间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品种。施彩方法以填彩为主,所用
查看全文
郑彩
参考资料何丙仲,论文:《南明人物郑彩研究》
查看全文
彩通
彩通配色系统“彩通配色系统®”(PANTONEMATCHINGSYSTEM®,简称PMS)是选择、确定、配对和控制油墨色彩方面的权威性国际引用标准。其中的“彩通配方指南”由大量每页约6
查看全文
斗彩、五彩、粉彩、珐琅彩、广彩如何区分
五彩五彩是景德镇窑在宋元釉上彩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明洪武时期已有青白釉红绿彩标本,宣德时期采用了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相结合,如西藏萨迦寺的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纹碗。成化五彩多为釉上彩,很少用青花相衬。嘉靖五彩主要是青花五彩,色彩鲜艳。万历五彩,以其图案繁密,色泽浓艳著称。清代五彩以清初康、雍二朝为最佳,康熙蓝彩浓艳程度超过青花,黑彩如黑漆一般,器物色彩鲜艳,光泽透明。雍正五彩设色浅淡,釉色闪青。雍正以后因为粉彩的盛行,五彩很少被烧造,生产出的瓷器也多为仿明五彩而出现,故又被称为“古彩”。瓷器釉上彩的一种。所谓釉上彩瓷,就是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600-900℃温度烘烤而成的一种瓷器。五彩所指是分布在瓷器釉面上多种颜色的彩——而五彩瓷并不一定指瓷器釉[1]面上只有五种颜色,多于或少于五种彩的陶瓷,在习惯上也同样称之为五彩瓷。五彩瓷在明清两代得到了发明和发展,其配方经过不断的创新,并进行...
查看全文
五彩滩:光影与五彩的绚烂
五彩滩位于新疆北端,属阿勒泰地区,往哈巴河县方向,距布尔津县城24公里,也是前往喀纳斯湖景区的必经之路,有柏油公路直达。五彩滩地处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额尔齐斯河北岸的一二级阶地上,海拔480米。 景区简介 五彩滩一河两岸,南北各异。五彩滩是国家AAAA级景区。 北岸是悬崖式的雅丹地貌,山势起伏、颜色多变,由激猛的流河侵蚀切割以及狂风侵蚀作用而
查看全文
郑彩相关标签
明朝国公
1605年出生
明朝海盗
郑姓
明朝伯爵
明朝总兵官
中国闽南人
1659年逝世
同安人
政府人物
将领
贵族
家族谱大览
河东郑氏丙寅世谱
全罗南道光州广域市全南大学图书馆 始祖郑道正的子孙录, 950-1987 郑娜彩,1987年9月发行
浏览:0
灵峰郑氏宗谱 [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嘉庆12[1807]. 1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部分破损难阅. 源流 : (周) 姬友. 宣王同母弟,封于郑,为桓公. 一世远祖 : 郑宙,字高明. 偕子炳公隐于陈,以国为姓. 宗祖(32世) : 郑平,字元先,号自强. 家于衢. 常山基祖(44世) : (唐) 郑元璹. 敬明公第三子. 由歙州迁衢,居玉山仙凤里. 始祖(53世) : (元) 郑庚五. 凤八公次子. 因避元兵,自玉山北之邱园徙饶邑. 散居地 : 江西省上饶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0
郑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 清光绪12[1886]重修. 存10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督修郑期薰,字腾芹 ; 纂修郑期连,字腾英, 郑谟章,字荣先. 注 : 此谱不全. 似缺卷1-3, 5, 10, 13, 14. 一世房祖 : 郑伯良(本支始迁祖),由江州迁居都邑 ; 郑伯公 ; 郑伯海,名扛,字铭二 ; 郑伯俊 ; 郑伯源,字允希(允希派,新二分,旺公之后). 伯良房派下支祖(6世) : (明) 郑宜让,字双溪 ; 郑宜都,名銮,号松隐 ; 郑宜泰,名铎,字义山 ; 郑宜淳,名巨 ; 郑宜肃,名镇,字静轩...等. 伯俊房派下支祖(9世) : (明) 郑全斗,字献斗,又字华若. 由湖广武昌府迁居都邑. 伯源房派下支祖(10世) : (明) 郑义武,字希文,名纳甫. 迁居都昌县城冯家岭. 为曰诏公之子宜由之后. 伯海房派下支祖(6世) : (明) 郑宜钺 ; 郑宜铎,字松柏 ; 郑宜锦,字金湖 ; 郑宜铠,字兴之. 皆为伯海公五子文敬公之后. 通族派行 : 侠凤福万伯 文思鲁曰宜 斯逢全义日 方信永昌期 经国谟猷显 传家法则垂 世尊诗礼训 代守圣贒规 孔孟真儒发 颜曾实学为 祖功宗德远 英俊振鸿基. 散居地 : 江西省都昌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卷端题编目.
浏览:0
郑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 清光绪12[1886]重修. 存10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督修郑期薰,字腾芹 ; 纂修郑期连,字腾英, 郑谟章,字荣先. 注 : 此谱不全. 似缺卷1-3, 5, 10, 13, 14. 一世房祖 : 郑伯良(本支始迁祖),由江州迁居都邑 ; 郑伯公 ; 郑伯海,名扛,字铭二 ; 郑伯俊 ; 郑伯源,字允希(允希派,新二分,旺公之后). 伯良房派下支祖(6世) : (明) 郑宜让,字双溪 ; 郑宜都,名銮,号松隐 ; 郑宜泰,名铎,字义山 ; 郑宜淳,名巨 ; 郑宜肃,名镇,字静轩...等. 伯俊房派下支祖(9世) : (明) 郑全斗,字献斗,又字华若. 由湖广武昌府迁居都邑. 伯源房派下支祖(10世) : (明) 郑义武,字希文,名纳甫. 迁居都昌县城冯家岭. 为曰诏公之子宜由之后. 伯海房派下支祖(6世) : (明) 郑宜钺 ; 郑宜铎,字松柏 ; 郑宜锦,字金湖 ; 郑宜铠,字兴之. 皆为伯海公五子文敬公之后. 通族派行 : 侠凤福万伯 文思鲁曰宜 斯逢全义日 方信永昌期 经国谟猷显 传家法则垂 世尊诗礼训 代守圣贒规 孔孟真儒发 颜曾实学为 祖功宗德远 英俊振鸿基. 散居地 : 江西省都昌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卷端题编目.
浏览:0
郑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 清光绪12[1886]重修. 存10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督修郑期薰,字腾芹 ; 纂修郑期连,字腾英, 郑谟章,字荣先. 注 : 此谱不全. 似缺卷1-3, 5, 10, 13, 14. 一世房祖 : 郑伯良(本支始迁祖),由江州迁居都邑 ; 郑伯公 ; 郑伯海,名扛,字铭二 ; 郑伯俊 ; 郑伯源,字允希(允希派,新二分,旺公之后). 伯良房派下支祖(6世) : (明) 郑宜让,字双溪 ; 郑宜都,名銮,号松隐 ; 郑宜泰,名铎,字义山 ; 郑宜淳,名巨 ; 郑宜肃,名镇,字静轩...等. 伯俊房派下支祖(9世) : (明) 郑全斗,字献斗,又字华若. 由湖广武昌府迁居都邑. 伯源房派下支祖(10世) : (明) 郑义武,字希文,名纳甫. 迁居都昌县城冯家岭. 为曰诏公之子宜由之后. 伯海房派下支祖(6世) : (明) 郑宜钺 ; 郑宜铎,字松柏 ; 郑宜锦,字金湖 ; 郑宜铠,字兴之. 皆为伯海公五子文敬公之后. 通族派行 : 侠凤福万伯 文思鲁曰宜 斯逢全义日 方信永昌期 经国谟猷显 传家法则垂 世尊诗礼训 代守圣贒规 孔孟真儒发 颜曾实学为 祖功宗德远 英俊振鸿基. 散居地 : 江西省都昌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卷端题编目.
浏览:0
郑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 清光绪12[1886]重修. 存10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督修郑期薰,字腾芹 ; 纂修郑期连,字腾英, 郑谟章,字荣先. 注 : 此谱不全. 似缺卷1-3, 5, 10, 13, 14. 一世房祖 : 郑伯良(本支始迁祖),由江州迁居都邑 ; 郑伯公 ; 郑伯海,名扛,字铭二 ; 郑伯俊 ; 郑伯源,字允希(允希派,新二分,旺公之后). 伯良房派下支祖(6世) : (明) 郑宜让,字双溪 ; 郑宜都,名銮,号松隐 ; 郑宜泰,名铎,字义山 ; 郑宜淳,名巨 ; 郑宜肃,名镇,字静轩...等. 伯俊房派下支祖(9世) : (明) 郑全斗,字献斗,又字华若. 由湖广武昌府迁居都邑. 伯源房派下支祖(10世) : (明) 郑义武,字希文,名纳甫. 迁居都昌县城冯家岭. 为曰诏公之子宜由之后. 伯海房派下支祖(6世) : (明) 郑宜钺 ; 郑宜铎,字松柏 ; 郑宜锦,字金湖 ; 郑宜铠,字兴之. 皆为伯海公五子文敬公之后. 通族派行 : 侠凤福万伯 文思鲁曰宜 斯逢全义日 方信永昌期 经国谟猷显 传家法则垂 世尊诗礼训 代守圣贒规 孔孟真儒发 颜曾实学为 祖功宗德远 英俊振鸿基. 散居地 : 江西省都昌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卷端题编目.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