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明朝 永乐

永乐

(明朝)

永乐(1403年-1424年)为中国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的年号,共二十二年。永乐年间,明朝国势强盛,经济持续发展,史称永乐盛世。注:1. 永乐皇帝继位后曾命令史官(大学士)篡改前朝历史,尤为突出的是把建文皇帝在位4年的历史,甚至其年号建文都被改为延续洪武年号,因此才会有建文元年被改为洪武三十二年,建文四年被改称为洪武三十五年。2. 永乐皇帝原庙号为明太宗,在嘉靖年间因为大礼议事件而被改上庙号为明成祖,流传至今。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明仁宗即位沿用。

永乐简介资料
1403 年
1424 年
永乐相关文献
永乐公主
相关条目中国古代和亲制度
查看全文
永乐
重要趋势永乐通宝削藩以巩固君权创设内阁信用宦官此时期的青白花瓷品质佳,制作手法精巧大事记中国永乐元年(1403年)永乐二年(1404年)永乐三年(1405年)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五年(1407年)永乐七年(1409年)永乐八年(1410年)永乐九年(1411年)永乐十年(1412年)永乐十一年(1413年)永乐十二年(1414年)永乐十三年(1415年)永乐十四年(1416年)永乐十五年(1417年)永乐十六年(1418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永乐十九年(1421年)永乐二十年(1422年)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重要人物郑和(七下西洋,当中前六次为永乐帝所遣,第7次为宣德皇帝所遣)仁孝皇后公元纪年对照参见中国年号索引其他政权使用的永乐年号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
查看全文
永乐城之战
从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至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西夏频繁举兵攻宋,宋屡次出兵进击,双方展开断续近150年的战争。宋夏初期的几次大战,都发生在陕北大地,而最惨烈的一场战争,就是永乐城之战。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五月初,鄜延路经略安抚副使种谔向宋神宗建议经营横山,控扼险隘,进据盛产粮、马、盐、铁的横山战略要地。提出先筑银州(今横山党岔),再沿银、宥、夏、盐(今陕西定边)、会(今甘肃靖远)、兰(今甘肃兰州)州一线,增修城堡,筑垒推进,困逼兴(今宁夏银川)、灵(今宁夏灵武),迫使西夏就范。五月二十四日,宋神宗命给事中徐禧、内侍押班李舜举前往陕北视察,审定筑垒推进方略。徐禧到后没有采纳种谔建议,和鄜延路经略使沈括商议,在永乐川筑城。种谔认为此地无水泉,若失水寨,断绝水源,必陷绝境,力主在银、夏、宥州逐次修建旧城,稳步逼进。徐禧不听,并怒斥种谔,令其留守延州。七月九日,徐禧兴筑永乐城的...
查看全文
永乐宫
历史元朝初年,吕洞宾(号纯阳)被道教全真派奉为北五祖之一,永乐镇传说是吕洞宾的故乡,元太宗十二年(1240年)在此建“大纯阳万寿宫”,中统元年(1260年)主体工程竣工,后改称“永乐宫”,至正十年(1358年)全部工程基本完成,前后历时一百二十余年。永乐宫原址北倚中条山,南临黄河,规模宏伟,南北长434米,东西宽200米,总占地约200亩,分东、中、西三个院落。中部为主体,从南至北依次为山门、无极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山门为清初建筑,四大殿均为元代建筑。殿内的壁画、彩画均为元代遗留。东院原为菜园,早已荒芜。西院后半部建有吕公祠,前半部被其它机关占据。因修建三门峡水库,永乐镇处于淹没区,故于1958年至1966年迁建于现址。现址距原址约30公里,仍北倚中条山,地形、坡度与原址相近,但距黄河较远。在确定迁建后,首先对建筑进行全面勘察测绘,壁画由中央美术学院师生分三次临摹。迁建时...
查看全文
永乐
纪年参看中国年号索引其他政权使用的永乐年号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参考文献^《十国春秋·南汉殇帝纪》
查看全文
永乐相关标签
明朝年号
1410年代中国
1400年代中国
15世纪中国年号
1420年代中国
明朝第三个年号
明朝第二个年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