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北汉

北汉

北汉(951年-979年)是五代十国时在今山西省北部、陕西省、河北省局部的政权,为十国之一。

951年,后汉被郭威所篡,改国号周,史称后周。随后,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镇守晋阳的河东节度使刘崇在太原继位,但国家疆域和地位已发生巨大变化,史学家将其定位为新政权或残余政权,为别于后汉和南方的南汉,史称北汉。又以所统治的山西古称河东,而被称为“东汉”。

为与后周抗衡,曾向辽朝请封,援后晋故事,自称侄皇帝。北汉国兵役繁重,与后周、北宋进行多次的战争,人口锐减到只有盛唐时的八分之一。

北汉最后在979年宋太宗年间被包围,杨业归宋后,太原城内军心动摇,最终投降,宋太宗在战事中损兵折将,气愤之下将太原城平毁再引汾,晋二水灌城,给屡遭战火的北方百姓又带来严重的损失。

北汉简介资料
晋阳城
4
979年
北汉相关文献
北汉刘氏
北汉刘氏, 公元951年正月戊寅,也就是后汉灭国,郭威建立后周称帝之后的第12天,原后汉高
查看全文
宋灭北汉之战
宋灭北汉之战,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月至五月,在北宋统一战争中,太宗赵光义亲率大军
查看全文
宋灭北汉之战
战役背景后周枢密使郭威“篡夺”后汉建立后周,直接导致了北汉的建立,这也使得北汉和后周之间的关系非常恶劣,北汉和辽朝对后周的出兵间接导致了陈桥兵变的发生。北宋建立后,和北汉之间的摩擦也一直不断。开宝二年(969年),在灭亡后蜀之后,太祖赵匡胤开始了北宋第一次大规模针对北汉的战争。此次战争中,宋军掘开汾河,用河水灌太原城,却由于对水淹战术不了解,并没有成功用水攻克城防。加上屯兵地点很失误地选择在了甘草地中,导致士兵当中出现了严重的腹泻,以至于严重影响了军队作战,赵匡胤不得已下令撤军,不过却撤走了太原城周边万余户居民。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冬天,宋军在与北汉接壤的晋、潞、邢、洺、镇、冀等州囤积兵粮,并且大量铸造攻城工具。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太宗赵光义利用施压等方式,迫使吴越国王钱俶和平海军节度使陈洪进献地归降。此时整个中原地区,除了被辽控制的绝大部分幽云十六州地区之外,只剩下了北汉一国不
查看全文
北汉
君主君主列表君主世系图参考文献^徐俊.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湖北武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244–246.ISBN7-5622-2277-0.外部链接
查看全文
西北汉普夏
参考文献^Election2010/Constituency/HampshireNorthWest.英国广播公司.2010年5月7日.
查看全文
北汉相关标签
已不存在的帝国
东亚历史国家
北汉
五代十国
山西历史
已不存在的亚洲君主国
979终结的国家或政权
951建立的国家或政权
古政权(中国)
家族谱大览
湖北汉阳树德堂罗氏族谱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为能即时提供网路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回馈」反应.
浏览:0
1.湖北汉阳树德堂罗氏族谱, 1, 1984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张氏宗谱 [26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都会堂, 1994年. 29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所 : 湖北省图书馆 注 : 谱内派系众多繁复, 详请查阅卷1下册-卷26. 字派众多, 详请查阅卷1上册影像号第64-65页. 谱内仅描述汉川祖为景达公之后裔, 无详细说明哪房哪支. 受姓祖 : 挥公,字玉爵,号青阳. 为轩辕黄帝第五子,因挥始制弓矢,故赐姓张. 远祖 : (汉) 张良,字子房. 宗祖(121世) : 张文英,讳忠,字焕翁. 下有三子 : 张景达 ; 张景休(钩溪祖) ; 张景俊. 邓塘始祖 : (宋) 张景达,讳泉,号瑞龙,派十九. 文英公长子. 辉公下第122世孙. 由西昌泰和迁居江西邓塘. 下有一子 : 张以芳,讳华. 景达公房下派祖(6世) : 张子信,讳期,派二十五 ; 张存信. 子信公下六房祖(7世) : (宋) 张汉英,派大二(大房) ; 张汉坚,派彦六(二房) ; 张汉仁,派小(三房) ; 张汉彬,派五四(四房) ; 张汉荣,派七(五房) ; 张汉良,讳继,号儒芳,派一(六房). 存信公下二房祖 : 张汉昌(七房) ; 张汉文(八房). 迁汉川祖 : (明) 张五瑞. 由邓塘迁居湖北汉川. 散居地 : 湖北省汉川县, 及江西省万安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张氏宗谱 [26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都会堂, 1994年. 29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所 : 湖北省图书馆 注 : 谱内派系众多繁复, 详请查阅卷1下册-卷26. 字派众多, 详请查阅卷1上册影像号第64-65页. 谱内仅描述汉川祖为景达公之后裔, 无详细说明哪房哪支. 受姓祖 : 挥公,字玉爵,号青阳. 为轩辕黄帝第五子,因挥始制弓矢,故赐姓张. 远祖 : (汉) 张良,字子房. 宗祖(121世) : 张文英,讳忠,字焕翁. 下有三子 : 张景达 ; 张景休(钩溪祖) ; 张景俊. 邓塘始祖 : (宋) 张景达,讳泉,号瑞龙,派十九. 文英公长子. 辉公下第122世孙. 由西昌泰和迁居江西邓塘. 下有一子 : 张以芳,讳华. 景达公房下派祖(6世) : 张子信,讳期,派二十五 ; 张存信. 子信公下六房祖(7世) : (宋) 张汉英,派大二(大房) ; 张汉坚,派彦六(二房) ; 张汉仁,派小(三房) ; 张汉彬,派五四(四房) ; 张汉荣,派七(五房) ; 张汉良,讳继,号儒芳,派一(六房). 存信公下二房祖 : 张汉昌(七房) ; 张汉文(八房). 迁汉川祖 : (明) 张五瑞. 由邓塘迁居湖北汉川. 散居地 : 湖北省汉川县, 及江西省万安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张氏宗谱 [26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都会堂, 1994年. 29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注 : 谱内派系众多繁复, 详请查阅卷1下册-卷26. 字派众多, 详请查阅卷1上册影像号第64-65页. 谱内仅描述汉川祖为景达公之后裔, 无详细说明哪房哪支. 受姓祖 : 挥公,字玉爵,号青阳. 为轩辕黄帝第五子,因挥始制弓矢,故赐姓张. 远祖 : (汉) 张良,字子房. 宗祖(121世) : 张文英,讳忠,字焕翁. 下有三子 : 张景达 ; 张景休(钩溪祖) ; 张景俊. 邓塘始祖 : (宋) 张景达,讳泉,号瑞龙,派十九. 文英公长子. 辉公下第122世孙. 由西昌泰和迁居江西邓塘. 下有一子 : 张以芳,讳华. 景达公房下派祖(6世) : 张子信,讳期,派二十五 ; 张存信. 子信公下六房祖(7世) : (宋) 张汉英,派大二(大房) ; 张汉坚,派彦六(二房) ; 张汉仁,派小(三房) ; 张汉彬,派五四(四房) ; 张汉荣,派七(五房) ; 张汉良,讳继,号儒芳,派一(六房). 存信公下二房祖 : 张汉昌(七房) ; 张汉文(八房). 迁汉川祖 : (明) 张五瑞. 由邓塘迁居湖北汉川. 散居地 : 湖北省汉川县, 及江西省万安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张氏宗谱 [26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都会堂, 1994年. 29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注 : 谱内派系众多繁复, 详请查阅卷1下册-卷26. 字派众多, 详请查阅卷1上册影像号第64-65页. 谱内仅描述汉川祖为景达公之后裔, 无详细说明哪房哪支. 受姓祖 : 挥公,字玉爵,号青阳. 为轩辕黄帝第五子,因挥始制弓矢,故赐姓张. 远祖 : (汉) 张良,字子房. 宗祖(121世) : 张文英,讳忠,字焕翁. 下有三子 : 张景达 ; 张景休(钩溪祖) ; 张景俊. 邓塘始祖 : (宋) 张景达,讳泉,号瑞龙,派十九. 文英公长子. 辉公下第122世孙. 由西昌泰和迁居江西邓塘. 下有一子 : 张以芳,讳华. 景达公房下派祖(6世) : 张子信,讳期,派二十五 ; 张存信. 子信公下六房祖(7世) : (宋) 张汉英,派大二(大房) ; 张汉坚,派彦六(二房) ; 张汉仁,派小(三房) ; 张汉彬,派五四(四房) ; 张汉荣,派七(五房) ; 张汉良,讳继,号儒芳,派一(六房). 存信公下二房祖 : 张汉昌(七房) ; 张汉文(八房). 迁汉川祖 : (明) 张五瑞. 由邓塘迁居湖北汉川. 散居地 : 湖北省汉川县, 及江西省万安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