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丛林奇谭

丛林奇谭

《丛林奇谭》英语:The Jungle Book,1894年,又称《丛林之书》、《丛林故事》等,其中毛克利的故事又称做《森林王子》)是由鲁德亚德·吉卜林著作的故事集。本故事集第1次刊登在1893年至1894年的杂志上。原始的出版品包含了绘画图案,一些是由鲁德亚德的父亲,约翰·洛克伍德·吉卜林绘图。吉卜林出生于印度,并且在6岁之前也生活在印度。直到大约10年的英国生活后,他回到印度居住了大约6年半。当吉卜林居住于佛蒙特时,写下了这些故事。

这本书里面的故事(并且也包含了1895年随后出版的《丛林奇谭二部曲》,包含了5个关于毛克利的未来故事)为虚构的,并使用拟人化方式的动物给予道德上的训诫。举例来说,〈丛林规律〉一节,制定了规则以保障个体、家庭和社群的安全。吉卜林加入了他所有知道的或著“关于印度丛林所听到的或梦到的”广泛事物。其他读者解析这种做法可能是对当时的政治和社会做出意喻。当中最为熟知的,是围绕在被印度丛林的...

丛林奇谭简介资料
1894 年
In the Rukh
The Jungle Book
丛林奇谭二部曲
印刷品(精装与平装)
约翰·洛克伍德·吉卜林(鲁德亚德的父亲)
丛林奇谭相关文献
丛林奇谭
衍生作品森林王子(1967年)大冒险家:森林王子(英语:TheJungleBook(1994film))(1994年)奇幻森林(2016年)森林王子少年毛克利(1989年)参见丛林奇谭与童军
查看全文
四季奇谭
收录小说《丽塔海华丝与萧山克监狱的救赎》─春天的希望《纳粹追凶》─夏日沉沦《总要找到你》─不再纯真的秋天《呼-吸-呼-吸》─暮冬重生改编电影《肖申克的救赎》〈TheShawshankRedemption〉─1994年《谁在跟我玩游戏》〈AptPupil〉─1998年《站在我这边》〈StandbyMe〉─1986年其他版本1982年皇冠出版社曾出版的《四季》封面
查看全文
丛林
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有些人认为丛林这个字的使用并不尽是对自然栖息地的中立描述,反而是指社会建构主义(文化想像的一部分)。在美术和文学上,可以找到很多有这个概念的例子,例如:亨利·卢梭的富幻想性的丛林画作、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的心》、鲁德亚德·吉卜林的《丛林奇谭》和埃德加·赖斯·巴勒斯的《人猿泰山》。参见森林雨林
查看全文
丛林
丛林亦称“禅林”,通常指禅宗寺院,后来教、律各宗寺院也有仿照禅林制度而称丛林的。意为僧众和合一处,如树木之丛聚为林;或取喻于草木生长齐整,以示其中有规矩法度可循。禅宗初期,僧众多岩居穴处,或寄住律寺。后来因徒众日多,便往往聚于一处修禅问道。唐代百丈怀海见这种形式不合传统礼法制度,尊卑难分,对说法住持等多有不便,于是折衷大、小乘经律,结合儒家伦理观念,别立禅居,成为丛林的最初形态。丛林规模开始不大,至唐末五代,随着禅宗在南方地区的繁荣而有所发展。入宋后,丛林建置日趋完备,禅僧也以集中居住为常;在著名禅师住持的丛林,往往聚集着数以百计的僧众。南宋时期,佛教重心继续南移,江南大丛林的僧众常达千人以上(如圆悟克勤所住的江西云居寺、大慧宗杲所住的浙江径山、天童正觉所住的泗州普照寺和明州天童寺、长芦清了所住的真州长芦崇福寺等)。其时,史弥远奏请定江南禅寺等级,“五山十刹”遂成为一个时期内禅僧游方参学的...
查看全文
丛林中的守财奴
一个农场主有一个忠诚的仆人,这个仆人辛辛苦苦地给他干了三年的活,而他却没有给仆人付过任何工钱。最后仆人打定主意,如果农场主再不付给他工钱,他就不再干下去了。他找到农场主说:“我为你勤勤恳恳地做了这么久的事,相信你会根据我的劳动付给我应得的工钱。”农场主是一个极其吝惜的守财奴,他知道这个仆人头脑非常简单,所以,只拿出三便士给他,也就是一年一便士的工钱。可怜的仆人竟以为这是一笔大数目的钱财,自言自语地说:“我为什么还要在这儿拚命干活,还要在生活这么差的地方待下去呢?我现在可以到外面广阔的世界里去游玩,去寻找自己的快乐呀!”说完,他把钱放进自己的钱袋里,离开了农庄,开始了他的漫游旅程。一天,当他翻过山岭,独自又唱又跳地走在一片田野上时,他遇到了一个小矮人。小矮人问他是什么事使得他这么高兴愉快,他回答说:“嗨!为什么要愁眉苦脸呢?我身体健康,口袋里有我三年储蓄的一大笔工钱,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小...
查看全文
丛林奇谭相关标签
孤儿题材小说
英格兰小说
1894年书籍
丛林奇谭
英国小说
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