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阿蒙森冰川

阿蒙森冰川

内容正在升级中
阿蒙森冰川简介资料
85°35′S 159°00′W
阿蒙森冰川相关文献
罗尔德·阿蒙森
早年儿童时代的罗尔德·阿蒙森罗尔德出生于位于腓特烈斯塔和萨尔普斯堡之间的一个挪威小镇博尔格(英语:Borge,Østfold)。他父亲延斯·阿蒙森
查看全文
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
介绍和历史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是地球长期有人居住的最南处,也是世界纬度最高的考察站。其名称是为纪念在1911年第一个抵达南极点的罗尔德·阿蒙森和1912年抵达的罗伯特·斯科特。为支持1957年国际地球地理年活动,此站在1956年开始建设,并自此一直有人居住于此,目前此站所在处距离地理上的南极点约100米,并以约每年十米的速度漂移远离南极点。虽然美国自1957年一直在南极点维持有基地,但中央建筑、厨房和通讯单元曾重建和迁移过数次,包含这些单元的基地就叫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海拔约2,835米,该站位置的冰盖厚度约2,850米,雪约以每年60–80毫米(换算成水)的速度累积。初始站(1957年–1975年)最早的此站是由美国海军的一个18人小组在1956年–1957年间构筑,此小组在1956年10月到达此地,并在此地度过1957年的冬天,成为第一群在南极点过冬的人。因为南极...
查看全文
冰川
分布莫雷诺冰川.总面积约达1622,7500平方公里,即覆盖了地球陆地面积的11%,约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69%。现代冰川面积的97%、冰量的99%为南极大陆和格陵兰两大冰盖所占有,特别是南极大陆冰盖面积达到1398万平方公里(包括冰架),最大冰厚度超过4000米,冰从冰盖中央向四周流动,最后流到海洋中崩解。对于冰川的认识冰川擦痕人类很早就对于冰川有所认识。中国唐朝的玄奘师徒西行时曾把天山木札尔特冰川描写为:“冰雪所聚,积而为凌,春夏不解……”大意就是说冰雪堆积形成了冰凌,不论春夏都不融化。欧洲的阿尔卑斯山是现代冰川的研究的起源地。人类首次系统研究阿尔卑斯山的冰川19世纪30、40年代阿加西,J.L.R.(JeanLouisRodolpheAgassiz)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冰川研究站开始,奠定冰川学的基础。1911年J.P.科赫和韦格纳开创了对大陆冰盖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以来几次大规模的国...
查看全文
冰川学
发展简史冰川学是从研究山岳冰川开始的,经过一段时期的研究以后才开始对大陆冰盖的研究,其研究发展可分成三个阶段。初创阶段冰川学起源于欧洲学者对阿尔卑斯山冰川的研究。大陆冰盖研究阶段J.P.科赫(J.P.Koch)和阿尔弗雷德·魏格纳于1911年横贯格陵兰岛大冰盖,开创了大陆冰盖冰川学的研究。综合研究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合作、多领域研究促进了冰川学的发展。中国冰川的研究始于1958年。冰川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分支学科物理冰川学水文气候冰川学地质地貌冰川学参见冰川列表(英语:Listofglaciers)冰雪圈
查看全文
阿蒙克市
地理位置阿蒙克市位于41°7′43″N73°42′28″W/41.12861°N73.70778°W/41.12861;-73.70778(41.128631,-73.707886).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由政府指定的6.1平方英里(15.8平方公里)的所有地区上,水占0.04平方英里(0.1平方公里)(0.65%).
查看全文
阿蒙森冰川相关标签
南极洲冰川
冰川
家族谱大览
侯官庄氏支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7[1918]. [39], 25双叶 : 世系表 本微卷缩小42倍率, 请用高度放大阅读机. 始祖 : (唐) 庄森. 侯官始迁祖 : (清) 庄安泽. 散居地 : 福建省林森县等地.
浏览:100
西河郡巉川林氏宗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明德堂藏版, 清同治12[1873]重修(邱金铃,张学槐刷印). 合4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莆田一世祖 : 林翥,行云一. 由明经仕至朝散大夫,系出西河,世居莆田. 巉川一世祖 : 林森,行乐九,号宗鸥. 翥公六世孙. 生二子 : 林𫄸 (本谱之祖), 林𫄨. 巉川始迁祖(2世) : 林𫄸,行康四,号雁宾. 隐居乐清巉川. 派祖(5世) : 林子宴,行天一,字衎我 ; 林子统,行天二,字有垂. 子统公生二子(6世) : 林继掇,号芹池,行地一 ; 林几(迁居芙蓉前垟). 继掇公生四子 (7世): 林永赏,字圣识,行君一 ; 林永虑(泮阳派祖) ; 林永钭(白溪派祖,未载) ; 林永焘(雁荡派祖). 巉川五房祖(9世) : 林从殷,号震雁(长房,子宴公之后) ; 林从荚,字乔雁(二房) ; 林从晃,号平雁(三房) ; 林从鼎,号清雁(四房,后裔析置下山头) ; 林从宁,号芳雁,行礼五(五房,后裔析置林大屋). 均为子统公之后. 从晃公下三分祖(13世) : 林文信,字次忠,行敏廿五(三房大分) ; 林文行,号景轩,行敏廿二(三房二分) ; 林文簉,号泉轩,行敏十六 ; 林文韭,号迎轩,行敏廿三(三房三分). 泮阳派下房祖(13世) : 林文语,号震东(长房) ; 林文奇,号华东(二房) ; 林文剖,号葵东(三房). 岩宕(雁荡)派四房祖(15世) : 林于朗,号思静(大房) ; 林于耀,号思逸(二房) ; 林于徽,号敬川(三房) ; 林于征,号恭用(四房). 于朗公下支祖(17世) : 林显妹,号小轩(大房一) ; 林显姝,号日峰(大房二) ; 林显栐,字元植,号爱泉(二房) ; 林显榆,字继南(三房) ; 林显桢(四房). 名辈(5世起) : 子继永相从 钦景志文崇 于成显明庆 尚道家邦泰 光熙启世良 嗣君宏正德 可肇大荣昌 字行(20世起) : 守隆先孝友 定立应元臣 叔季惟思绍 还期毓秀人 散居地 : 浙江省乐清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巉川林氏宗谱
浏览:100
李氏族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陇西堂, 清宣统3[1911]重修(陆城 : 文明堂梓行). 18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宁乡高坵始祖 : (元明之际) 李希森,字必荣. 陜西西安府长安县莲花池人. 元末官于湖广路峡州. 因避兵乱, 与兄李天森, 弟李福森, 三兄弟避难高坵. 希森公下派祖(6世) : 李友谦(大房) ; 李友让(二房) ; 李友谌(三房). 皆为汝琳公之子. 友谦公下支房祖(8世) : (明) 李时济 ; 李时润 ; 李时泽. 友让公下支房祖(8世) : (明) 李时龙 ; 李时新 ; 李时俊 ; 李时贵. 友谌公下支房祖(8世) : (明) 李时祯 ; 李时裕,字东山 ; 李时麒 ; 李时麟. 派语(2世起)似为 : 添远庭汝 友万时文 元九玉应 启正一 大 光明兴发长. 散居地 : 湖南省宁乡县高坵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李氏宗谱
浏览:100
李氏族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陇西堂, 清宣统3[1911]重修(陆城 : 文明堂梓行). 18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宁乡高坵始祖 : (元明之际) 李希森,字必荣. 陜西西安府长安县莲花池人. 元末官于湖广路峡州. 因避兵乱, 与兄李天森, 弟李福森, 三兄弟避难高坵. 希森公下派祖(6世) : 李友谦(大房) ; 李友让(二房) ; 李友谌(三房). 皆为汝琳公之子. 友谦公下支房祖(8世) : (明) 李时济 ; 李时润 ; 李时泽. 友让公下支房祖(8世) : (明) 李时龙 ; 李时新 ; 李时俊 ; 李时贵. 友谌公下支房祖(8世) : (明) 李时祯 ; 李时裕,字东山 ; 李时麒 ; 李时麟. 派语(2世起)似为 : 添远庭汝 友万时文 元九玉应 启正一 大 光明兴发长. 散居地 : 湖南省宁乡县高坵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李氏宗谱
浏览:100
李氏族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陇西堂, 清宣统3[1911]重修(陆城 : 文明堂梓行). 18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宁乡高坵始祖 : (元明之际) 李希森,字必荣. 陜西西安府长安县莲花池人. 元末官于湖广路峡州. 因避兵乱, 与兄李天森, 弟李福森, 三兄弟避难高坵. 希森公下派祖(6世) : 李友谦(大房) ; 李友让(二房) ; 李友谌(三房). 皆为汝琳公之子. 友谦公下支房祖(8世) : (明) 李时济 ; 李时润 ; 李时泽. 友让公下支房祖(8世) : (明) 李时龙 ; 李时新 ; 李时俊 ; 李时贵. 友谌公下支房祖(8世) : (明) 李时祯 ; 李时裕,字东山 ; 李时麒 ; 李时麟. 派语(2世起)似为 : 添远庭汝 友万时文 元九玉应 启正一 大 光明兴发长. 散居地 : 湖南省宁乡县高坵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李氏宗谱
浏览:100
李氏族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陇西堂, 清宣统3[1911]重修(陆城 : 文明堂梓行). 18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宁乡高坵始祖 : (元明之际) 李希森,字必荣. 陜西西安府长安县莲花池人. 元末官于湖广路峡州. 因避兵乱, 与兄李天森, 弟李福森, 三兄弟避难高坵. 希森公下派祖(6世) : 李友谦(大房) ; 李友让(二房) ; 李友谌(三房). 皆为汝琳公之子. 友谦公下支房祖(8世) : (明) 李时济 ; 李时润 ; 李时泽. 友让公下支房祖(8世) : (明) 李时龙 ; 李时新 ; 李时俊 ; 李时贵. 友谌公下支房祖(8世) : (明) 李时祯 ; 李时裕,字东山 ; 李时麒 ; 李时麟. 派语(2世起)似为 : 添远庭汝 友万时文 元九玉应 启正一 大 光明兴发长. 散居地 : 湖南省宁乡县高坵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李氏宗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