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世延(一○二二~一○六五),字叔僖,宗室子。初为右侍禁,迁西头供奉官。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换右千牛卫将军,历右监门卫大将军,领钦州刺史、宁州团练使,迁右武卫大将军,领绛州防御使。英宗治平二年卒,年四十四。事见宋王珪《华阳集》卷五五《宗室彭城郡公墓志铭》、《宋史》卷二四四《宗室传》。
赵世延-古诗文选集相关文献
陕西-延安赵彦
赵彦(生卒年不详),明代官吏。肤施(治所在今陕西延安市)人。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士,授行人,后升山西左布政使。万历年间,蓟州(今天津蓟县)皮工王森,创立闻香教(为白莲教之一支),秘密组织农民起义,教徒不下二百万,遍布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等地。万历二十三年(1595)王森被捕、判死刑,经行贿释放。后入京师结识外戚、中官传教,于四十二年(1614)再次被捕,四十七年(1619)死于狱中。其子王好贤与徐鸿儒、于-等发动起义,以红巾为标志。五月,攻破郓城(属山东省)。天启元年(1620),赵彦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闻香教义军又攻陷邹、滕、峄各县(均属山东省),赵彦用都司杨国栋、廖栋练兵,并推荐原大同总兵官杨肇基为山东总兵官合力镇压。经过多次激战,于当年将义军全部击败,王好贤等被俘杀。赵彦因镇压有功,由兵部侍郎升为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加太子太保,荫子锦衣世佥事,赏赐银币等。赵彦上
赵世延
参考书目《元史·赵世延传》赵孟頫:《敕赐雍古氏家庙碑》
赵延寿
生平本姓刘,父刘邟本是脩县令。后梁时,沧州节度使刘守文攻陷脩县,被后来的卢龙节度使、北平王赵德钧收为养子,改姓赵。娶后唐明宗之女兴平公主,为汴州司马,授汝州刺史,为枢密使。长兴三年(932年),以枢密使加同平章事。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兵败投靠契丹,耶律德光待他很好,为幽州节度使,不久担任枢密使,兼政事令,又承诺立其为帝。后晋出帝开运元年(944年)正月,赵延寿率五万骑击败杜重威,入汴京,杀桑维翰,纵兵大掠,以功为中京留守,赵延寿不得已求为太子,被拒绝。赵延寿能吟诗,在北庭赋《塞上》诗云“占得高原肥草地,夜深生火折林梢”,“南人闻者,往往传之”。有子赵匡赞。参考书目《旧五代史》卷九八《资治通鉴》卷二七五至二八一
赵延寿
(?—948)五代时常山(治今河北正定)人。本姓刘,为赵德钧养子,更姓赵氏。娶李嗣源女为妻。嗣源继位,授官至上将军、枢密使。石敬瑭结契丹反后唐,他随德钧同降契丹,任卢龙节度使。天福七年(942)契丹因后晋不再称臣而绝好,他欲代晋为中原皇帝,怂恿契丹军南下,既灭后晋,得授为中京留守。契丹主耶律德光死后,他自称权知南朝军国事,旋为永康王耶律阮(辽世宗)所捕。死于契丹。
赵世延
(1260—1336)元蒙古汪古部人,字子敬。至元二十六年(1289)任监察御史,劾桑哥不法事。成宗及武宗时,历任安西路总管、四川肃政廉访使、陕西行台侍御史。决壅滞文牍,赈灾救民,除军官抑良为奴之弊,修都江堰水利工程,谏止征八百媳妇国等。仁宗延右初,劾权相铁木迭儿十三罪。英宗初,遭诬入狱,后得免。泰定时迁中书右丞,兼知经筵事。文宗即位,以拥戴之功拜中书平章政事。至顺初,应诏与虞集等纂修《皇朝经世大黄》。曾校定律令,汇编为《风宪宏纲》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