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动物行为学

动物行为学

动物行为学(ethology),或译作习性学,乃研究动物对环境和其他生物的互动等问题的学科,研究的对象包括动物的沟通行为、情绪表达、社交行为、学习行为、繁殖行为等。由于动物行为学对于动物学习和认知等方面的研究,以及与神经科学的相关性,它对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产生一定的影响。

著名的动物行为学家有伊万·巴甫洛夫、康拉德·洛伦兹、卡尔·冯·弗利、尼可拉斯·庭伯根等。后三人因为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得到了197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伊万·巴甫洛夫则在1904年因为对消化系统的研究而得到该奖。

动物行为学相关文献
动物行为学
名词解释英文中的动物行为学称做ethology,这个字源自于希腊文中的ethos,有风俗习惯、社会思潮的意思。一样源自于希腊文ethos的字还有ethic(道德伦理)等。比较心理学与行为学的差异比较心理学也探讨动物的行为,但是相对动物行为学来说,比较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一门,而不是生物学的一门。因此,比较心理学用人类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行为;而动物行为学从动物的解剖学、生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行为。早期的比较心理学将重心放在人工环境下的行为,且专注于学习行为的研究;而早期动物行为学则是将重心放在自然环境,并且通常用本能来描述动物的行为。这两个学门的互补性大过竞争性,但是两者有不同的观点,而且有时候会在一些研究问题上产生冲突。在20世纪,比较心理学研究在北美洲有较大的发展,而动物行为学研究在欧洲较为风行,两种学科也导出了不同的哲学思想基础。实际上的差异是,在早期的比较心理学研究中,是从很少数的物种行为...
查看全文
动物
特征动物有几种将其与其他生物相區分的特征。动物是真核生物,且通常是多细胞的(例外请见黏体动物),这将其与细菌和大多数的原生生物相區分。动物是消费者,通常在一个内腔中消化食物,这将其与植物和藻类相區分。动物也因缺乏细胞壁而和植物、藻类和真菌不同。所有的动物都是能动的,若只算一部分的生长期间。胚胎会有形成囊胚的时期,这是只有动物才有的特征。结构除了少部分(如海绵)的例外,动物都有一个分化出分别组织的身体。这些组织包含肌肉(能收缩并控制身体的移动)和神经组织(传递与接收讯号)。一般也会有个内部的消化腔,和表皮连有一或两个开口。有这些组织的动物被称之为真后生动物。所有的动物都有真核细胞,且被包在由胶原蛋白和具弹性的糖蛋白所组成的独特细胞外网络之中。这些网络或许会钙化以形成甲壳、骨头和针骨等结构。在发育时会形成一个较可变动的架构,好让细胞能移动且被重新组织,好使得复杂的结构变得可能。相对地,其他如植...
查看全文
人类行为学
概要米塞斯试着探索经济学的根基。如同其他奥地利经济学派经济学家和古典经济学学者一样,米塞斯反对使用观察的方式研究人类行为。他认为人类的行为太过复杂,不可能将其以解构的方式进行研究,而且人类的害羞本性使得他们的行为总是无法被正确的观察。也因此,与自然科学不同的是,观察人类行为或者试图以历史资料解释人类的社会科学研究,都难以避免的会受到其他种种没有注意到的研究变因所影响。由于在历史和统计有关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必然会遭受个人主观的影响,米塞斯提出一个新的研究方式,改研究人类行为中的逻辑架构(他后来便将他的钜作命名为《人类行为》)。在其他作品中他进一步阐述了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方法论。在人类行为中米塞斯提出了一套观念,主张人类所有带有意识的行动都是为了增进他们自己的快乐和满足感。他谨慎的强调人类行为学并不是要统一定义快乐的目标为何,而只是要研究那些在个人看来能够使他快乐的目标。而一个人增进快乐的方式就是...
查看全文
神经行为学
历史神经行为学的领域欠它的存在的一部分,建立动物行为学的是动物学内部的独特的学科。虽然动物的行为已经早在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42)的时代就曾进行了研究,但直到二十世纪早期,动物行为学才终于成为从自然科学(一个严格的描述领域)和生态学区分开来的一门学科。这背后的新的区别主要的催化剂是康拉德·洛伦兹和尼古拉斯·廷贝亨的研究和著作。模式系统蝙蝠的回声定位-夜间飞行导航和捕获猎物;使用其自己的叫声的回应返回对象的位置。鸣禽唱歌-斑胸草雀,金丝雀,和白冠带鹀,歌曲学习作为人类语言发展的一种模式。昼夜节律-视交叉上核(英语:Suprachiasmaticnucleus)的各种昼夜控制行为的影响。蟋蟀唱歌-求偶鸣声。夜蛾科-对于蝙蝠叫声的超声波回避(英语:Ultrasoundavoidance)反应老鼠-空间记忆和导航。蜜蜂属-学习,导航,视觉,嗅觉,飞行,攻击,觅食。淡水龙虾-逃跑,惊跳行为,...
查看全文
组织行为学
从众个体在行为上的调适,以符合团体的规范。团体的从众压力,是否对个别成员的判断力和态度产生影响?经由所罗门·阿希(SolomonAsch)的实验,结论是:团体规范会压迫成员要顺从(conformity)。因为我们希望成为团体的一分子,并避免与他人有显著的不同,所以舍弃自己的主见而附应团体的意见。从众行为可以用社会资讯处理理论(SocialInformationProcessingTheory)来解释,这个理论是由杰勒德·R·塞兰尼克(GeraldR.Salancik)和杰弗瑞·菲弗(JeffreyPfeffer)在1978年提出,基本的前提是说人是一个有机体,会根据所处的社会背景(socialcontext)和情境(situation)的状况,当成一个资讯来处理,然后调适其个人的态度、行为和信念等等。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人们会使用社会环境中他人的价值、规范、期望及行为结果等等资讯,用以引导个...
查看全文
动物行为学相关标签
习性学
动物行为学
学科&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