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龟井兹矩

龟井兹矩

龟井兹矩(1557年-1612年),是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将。尼子氏家臣,父亲是尼子家武将汤永纲,母亲为多胡辰敬之女,幼名新十郎。因为娶了尼子家的重臣龟井秀纲的次女,所以在龟井秀纲父子阵亡后,继承龟井氏,改姓龟井。

江户时代以后,龟井兹矩成为因幡国鹿野藩的第一代藩主。

龟井兹矩简介资料
1557 年
1612年02月27日
龟井兹矩相关文献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龟兹故城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龟兹故城,龟兹故城位于库车县城西约2公里的皮郎村,它是我国古代西域大国的都城,东汉和帝
查看全文
龟兹
地理阿克苏地区龟兹国以库车绿洲为中心,最盛时北枕天山,南临大漠,西与疏勒接,东与焉耆为邻,相当于今新疆阿克苏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部分地区。在极长的历史时期内,是丝绸之路新疆段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道的重镇,宗教、文化、经济等极为发达,此外尚有冶铁业,名闻遐迩,西域许多国家的铁器多仰给于龟兹。历史前272年孔雀王朝阿育王势力扩展到龟兹,阿育王赐龟兹为太子法益封地。西汉汉宣帝元康元年(前65年)龟兹王及夫人来朝,王及夫人皆赐印绶。夫人号称公主,赐车骑旗鼓,歌吹数十人,绮绣杂缯琦珍凡数千万。后数来朝贺,学习汉朝衣服制度,归国后,按汉朝制度治理宫室。汉成帝、汉哀帝时龟兹和汉朝关系亲密。(《前汉书·西域传》)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46年)莎车王贤杀龟兹王,将龟兹分为龟兹、乌垒国,封则罗为龟兹王,封驷鞬为乌垒王。几年后,龟兹国人起义杀则罗、驷鞬,遣使匈奴,请立新王。匈奴立龟兹贵人身毒为龟兹王,于是龟兹...
查看全文
龟井兹矩
生平龟井兹矩出生在出云国八束郡汤之庄(今属岛根县松江市),旧姓汤氏,是汤永纲的儿子。幼名新十郎,因枪术精湛被称为枪之新十郎。最早他的名字是汤国纲。1566年,毛利元就进攻尼子家主城月山富田城,重臣龟井秀纲父子也在此战中双双阵亡。龟井家长女的夫婿也就是知名的山中鹿之介,他收妻妹为养女,然后将她嫁给了汤国纲,使国纲用女婿的名义继承龟井家,改名为龟井兹矩。肇于这层因缘,在月山富田城沦陷后,龟井兹矩虽一度流浪到京都,但在1568年左右听闻山中鹿之介与立原久纲拥立尼子胜久对抗毛利家后,便前往与他们会合。1573年9月脱离了支持尼子氏的大名山名氏,成为私都城城主。龟井兹矩早年试图再兴尼子氏,但由于毛利氏过于强大而失败了。而此时织田信长的势力崛起,窥伺中国地方,为了得到帮助,龟井兹矩决定率尼子氏余党臣服于织田信长。而织田信长也希望利用尼子氏的余党来对抗毛利氏,因此给予其支持。龟井兹矩遂投入正与毛利家交战...
查看全文
龟兹古城
贞观22年(公元648年)和唐显庆2年(公元657年)曾两度将安西都护府设置于龟兹,所辖4镇、16府、72州之地。并在此设立政权机构,管理西域地区,龟兹当时是中国古代西域大国都城。龟兹国,西域古国之一,居民擅长音乐,龟兹乐舞发源于此。中国汉唐时期,中央政府都以龟兹为政治中心,东汉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班超任都护一职,将西域都护府迁至龟兹。
查看全文
为什么古人会在井中放乌龟,井中放乌龟有什么作用?
说到井水想必大家都知道,直到现在一些偏远的山村地区也都还有着吃井水的习惯,水这种东西呢又是生命之源,人是离不开水的,水的寻在对于人来说也是第一重要的。但是在古代人们就没有自来水,他们就只能依靠着井水或者山泉水来生活,在那个时候人们挖完一口井之后就会放几只乌龟进去,乌龟的命比较长至今都能在某些偏远地区的古井中能发现它的身影。那么为什么古人会在井中放乌龟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古人的智慧。你以为古人打井的时候放几只乌龟进去是养着玩或者是迷信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实这里面大有学问是科学的。首先古时候的人们在打完一口井之后没有像我们现在一样科技那么发达有检测水质的仪器,为了能够判断这井里的水能不能喝所以才想到放乌龟进去。如果乌龟在里面活的好好的,那就证明水是可以喝的。如果乌龟都死了,那就证明水是不能喝的。那为什么不放青蛙或者是鱼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乌龟的命比较贱,只要水质够干净那任它怎么折腾都不会死掉...
查看全文
龟井兹矩相关标签
织丰政权大名
出云国出身人物
鹿野藩
龟井氏
1612年逝世
1557年出生
其他
家族谱大览
鵞湖西塘杨氏宗谱 [18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16[1927]. 存14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1-2, 6, 13, 17. 始祖 : (宋) 杨龟山. 原籍闽之南剑. 铅山宗祖 : (元) 杨(多辛) ; 杨梓 ; 杨辛. 称为高; 升; 泰三房. 始迁祖 : (明) 杨宗魁. 由罗墩徙银坑. 房祖 : 杨斗原 ; 杨斗文 ; 杨斗达. 六世祖 : 杨原佑(胜房) ; 杨原志,名文英(廷房) ; 杨原亨 ; 杨原远 ; 杨原达(以上三祖为盛房) ; 杨原新(顺房) ; 杨原政(富房) ; 杨明房,字重庆(芳房) ; 杨仲安(升义房). 另有伦房; 皐房之资料. 合族字派(21世起) : 如以亲为宝 兴怀乃念先 明新昭祖德 嗣世守家传. 散居地 : 江西省铅山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礼溪黄氏宗谱 十一卷尾一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光绪3[1877]六修. 存19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至少缺卷3, 及卷9上. 增补记事至民国37[1948]. 受姓祖 : (周) 陆终. 颛顼七世孙. 后封于黄,子孙以国为氏. 世居荆州江夏. 远祖 : (唐) 黄锡,伏郎公. 迁居邵武禾坪. 宗祖 : (唐末) 黄峭山. 锡公第四子. 下有21子. 南丰祖 : 黄井. 由禾坪徙江西建武,居双井. 礼溪始祖 : (宋) 黄聪三. 廷懋公长子. 聪三公下四子 : 黄孟 ; 黄仲 ; 黄章 ; 黄胜. 此谱主要为仲公, 及胜公两派之后世系资料. 仲公派下房祖(5世) : 黄文郁 ; 黄文鉴. 胜公派下房祖(5世) : 黄文安,名仕安. 行派 : 移来礼溪绵世泽 𥩟看鼎贤振家声 忠孝名臣光典册 柱石元勋垂丹青 千古流芳天地泰 九重锡命恩荣新 要知积善多余庆 定须读书启后英. 散居地 : 江西省黎川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签题 : 新城黄氏宗谱. 卷端题 : 黎川礼溪黄氏宗谱.
浏览:100
鹅湖西塘杨氏宗谱 十八卷首一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16[1927]. 存14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1-2, 6, 13, 17. 始祖 : (宋) 杨龟山. 原籍闽之南剑. 铅山宗祖 : (元) 杨(多辛) ; 杨梓 ; 杨辛. 称为高; 升; 泰三房. 始迁祖 : (明) 杨宗魁. 由罗墩徙银坑. 房祖 : 杨斗原 ; 杨斗文 ; 杨斗达. 六世祖 : 杨原佑(胜房) ; 杨原志,名文英(廷房) ; 杨原亨 ; 杨原远 ; 杨原达(以上三祖为盛房) ; 杨原新(顺房) ; 杨原政(富房) ; 杨明房,字重庆(芳房) ; 杨仲安(升义房). 另有伦房; 皐房之资料. 合族字派(21世起) : 如以亲为宝 兴怀乃念先 明新昭祖德 嗣世守家传. 散居地 : 江西省铅山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鵞湖西塘杨氏宗谱 [18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16[1927]. 存14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1-2, 6, 13, 17. 始祖 : (宋) 杨龟山. 原籍闽之南剑. 铅山宗祖 : (元) 杨(多辛) ; 杨梓 ; 杨辛. 称为高; 升; 泰三房. 始迁祖 : (明) 杨宗魁. 由罗墩徙银坑. 房祖 : 杨斗原 ; 杨斗文 ; 杨斗达. 六世祖 : 杨原佑(胜房) ; 杨原志,名文英(廷房) ; 杨原亨 ; 杨原远 ; 杨原达(以上三祖为盛房) ; 杨原新(顺房) ; 杨原政(富房) ; 杨明房,字重庆(芳房) ; 杨仲安(升义房). 另有伦房; 皐房之资料. 合族字派(21世起) : 如以亲为宝 兴怀乃念先 明新昭祖德 嗣世守家传. 散居地 : 江西省铅山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鹅湖西塘杨氏宗谱 十八卷首一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16[1927]. 存14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1-2, 6, 13, 17. 始祖 : (宋) 杨龟山. 原籍闽之南剑. 铅山宗祖 : (元) 杨(多辛) ; 杨梓 ; 杨辛. 称为高; 升; 泰三房. 始迁祖 : (明) 杨宗魁. 由罗墩徙银坑. 房祖 : 杨斗原 ; 杨斗文 ; 杨斗达. 六世祖 : 杨原佑(胜房) ; 杨原志,名文英(廷房) ; 杨原亨 ; 杨原远 ; 杨原达(以上三祖为盛房) ; 杨原新(顺房) ; 杨原政(富房) ; 杨明房,字重庆(芳房) ; 杨仲安(升义房). 另有伦房; 皐房之资料. 合族字派(21世起) : 如以亲为宝 兴怀乃念先 明新昭祖德 嗣世守家传. 散居地 : 江西省铅山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鹅湖西塘杨氏宗谱 十八卷首一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16[1927]. 存14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1-2, 6, 13, 17. 始祖 : (宋) 杨龟山. 原籍闽之南剑. 铅山宗祖 : (元) 杨(多辛) ; 杨梓 ; 杨辛. 称为高; 升; 泰三房. 始迁祖 : (明) 杨宗魁. 由罗墩徙银坑. 房祖 : 杨斗原 ; 杨斗文 ; 杨斗达. 六世祖 : 杨原佑(胜房) ; 杨原志,名文英(廷房) ; 杨原亨 ; 杨原远 ; 杨原达(以上三祖为盛房) ; 杨原新(顺房) ; 杨原政(富房) ; 杨明房,字重庆(芳房) ; 杨仲安(升义房). 另有伦房; 皐房之资料. 合族字派(21世起) : 如以亲为宝 兴怀乃念先 明新昭祖德 嗣世守家传. 散居地 : 江西省铅山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