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陇文化—古迹建筑—龟兹故城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龟兹故城,龟兹故城位于库车县城西约2公里的皮郎村,它是我国古代西域大国的都城,东汉和帝
龟兹故城位于库车县城西约2公里的皮郎村,它是我国古代西域大国的都城,东汉和帝永元3年,班超任都护时曾迁西域都护府于龟兹,唐贞观22年和唐显庆2年曾两度设安西都护府于龟兹。故城周长近8000米,北墙2000米,南墙1806米,东墙1646米,西墙从残墙分析大约有2200米。除东、南、北三面城墙尚可辨认外,西墙已荡然无存,全城成不正规的正方形,城墙高2-7米,全为夯土筑成,每隔40米左右有城垛一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北庭故城
是古代西域的著名城池之一,位于现在吉木萨尔县城北二十公里处。远在两汉时期,这建有金满城,是当时西域的车师后国王庭所在地。唐代发展成为天山北麓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曾在重兵驻守;公元七一二年设置北庭都护府,以此地为治所,统辖北疆广大地区,所以称作北庭。宋代此城为高昌王的行宫,元代为别失八里帅府。北庭故城曾经雄峙于天山北麓六百年,在十四世纪中期开始衰落,毁灭于十五世纪前期的战火之中。北庭故城略呈长方形,周长约五公里,现在公存残垣断壁,但官署和街市依稀可见。北庭故城曾出土了唐代铜狮和玉石镇纸等大批文物。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西郊10公里牙尔乃孜沟两条河交汇处30米高的黄土台上,长约1650米,两端窄,中间最宽处约300米,呈柳叶形半写,这里是古代西域城郭诸国之一的车师前国都城,是该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交流中心。交河城是车师人所建,建筑年代早于汉,毁于十四世纪前半叶元代的战火中。该城经过风风雨雨的考验,到今城内的官署、寺院、佛塔、坊曲待道等建筑物保存较好,是目前世界上保护得最好的生土建筑城市。1961年国务院公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交河故城的布局大体分为三部份,一条长约350米。宽约10米的南北大道,把居区分为东西两大部分。大道的北端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并以它为中心构成北都寺院区。城北上还建有一组壮观的塔群,可能是安葬历代高僧的塔林。东南方,有一座宏伟的地下宅院,顶上有11米见方的天井,天井东面南道,设有四重门栅,天井地面,有一条宽3米,高2米,长60米的地道与南北大道相通。据考察...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高昌故城
高昌故城,曾是高昌王国的都城,位于吐鲁番市东面40多公里的三堡乡。故城历史悠久,公元前一世纪始建高昌壁,实用一千三百多年,于公元十三世纪末毁于战火。虽然经过二千多年的风吹日晒,故城轮廓犹存,城墙气势雄伟屹立在火焰山下。1961年国务院公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昌故城规模宏大,十分壮观。城呈长方形,周长5公里,分外城、内城、宫城三部份。外墙基宽12米,墙高11.5米,夯士筑成。全城有九个城门。其中南面有三个城门,东、西、北面各有两个城门。西面北边的城门保存最好。高昌城废弃后,日益蚕食被垦成耕地,大部分建筑物消失无存。尚存较好的遗迹有,外城西南和东南角保存两处寺院遗址。其中西南角的一所寺院,占地约一万平方米,由大门、庭院、讲经堂、藏经楼、大殿、僧房等组成,东南角的寺院,尚存一座多边形的塔和一个礼拜窟,是城内唯一保存壁画较好的地方。内城北部正中有一座不规则的方形小城堡,当地人称“可汗堡”。...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买力克阿瓦提故城
位于市南25公里处的玉龙喀什河西岸。这是丝路南道上又一座重镇。也有专家认为,它是汉代于阗国都城遗址,兴于西汉初年,衰至唐代末年。故城西有沙山环峙,南倚昆仑山麓。早年尚有内外皆为方形的二重城墙残迹,现已不存,仅留下大小高低不等的若干土墩,而以该城西南部为多。遗址上现有相当数量的陶窑堆积物和建筑柱石。地面上遍布红、绿、灰色陶片,器形有盂、钵、单耳罐等等。城南约1公里处,台基分布密集,疑为旧日王宫,也有人认为是官衙或贵族居住区。近旁还有一方形土台,高约3米,长约百米,似为一古代大型建筑,近处多有红色陶片。往南行约10公里,又有一座石塔,周长约60米,残高约6米,周围散布许多泥塑残件。据传附近有屋舍遗址,已被流沙淹没。此处曾发现泥塑佛头,上饰金叶,制作精美。一说该遗址就是《法显传》中记载的屈摩帝大寺。故城遗址北端曾发现一口大陶缸,内盛汉五铢钱45公斤上下。在大缸南恻100米处出土了壁画残片、泥塑壁...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烽燧
巴里坤有29座烽燧。建筑年代除唐代外,其余为清代所建。这些烽燧因其地理环境、气侯特点不同,在构筑方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突出特点为:在干旱、炎热、多风的哈密市,烽燧多为土坯垒砌;而较为湿润,呈草原景观的巴里坤盆地,烽燧多夯土筑造;处于山巅或崎岖山道附近的则多以块石先砌基座,基底上再用土坯垒砌或以块石修筑。在营造烽燧时,往往还夹有一些木棍、苇草等物。烽燧平面基本为方形,少数呈八角形。在巴里坤县境内,从汉城向东,每10里一墩,渐远为20里一墩。一路沿伊吾河谷至甘肃境内,一路折南入哈密。从巴里坤县城向西,一路折向西南至七角井,另一路折向西北至木垒。三塘湖乡通伊吾或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沿途亦有烽燧遗存。烽燧用以传递军情。若有敌情,白天燃烟,夜间点火。若有百余犯敌,白天举一烟(若在夜间便放一火);犯敌若在千余,白天举三烟(夜间放三火);犯敌若在五千以上,白天举四烟(夜间放四火)。这样,三四百里外的敌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