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词条 农民

农民

(小说)
The Peasants (Polish: Chłopi) is a novel written by Nobel Prize-winning Polish author Władysław Reymont in four parts between 1904 and 1909. Władysław Reymont started writing it in 1897, but because of a railway accident and health problems it took seven years to complete. The first parts of the story were published in the newspaper titled “Tygodnik Ilustrowany”.
农民简介资料
1897 年 - 1904 年
农民相关文献
农民吕广明
农民吕广明,方城农民吕广明:返乡创业闯出致富路南阳市方城县是粮食高产区,素有“中州粮仓”之称
查看全文
农民起事
中国中国最早记录的农民暴动可能是国人暴动(西周),其后的大泽乡起义(造成秦朝灭亡的间接因素)、赤眉、绿林军(造成新朝灭亡及东汉复兴)、黄巾之乱(造成东汉灭亡及三国成立的远因)、黄巢之乱(间接造成唐朝灭亡)、钟相(南宋)、红巾军(造成元朝灭亡的间接原因)、李自成(直接造成明朝灭亡)等等无不是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战争。中国最近一次大规模农民暴动是1850年-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的概念,此一制度受到中国官方史学家的正面评价。各时期历史演进西周,???-???年(年份),国人暴动。秦朝,公元前209(年份),大泽乡起义,由农民出身的陈胜、吴广等揭竿起义,试图推翻秦朝,但被秦朝当时精锐的部队平定。新朝,公元???-???年(年份),赤眉、绿林军等兴起,形成以汉朝宗室刘秀为首的东汉复兴。南宋,公元???-???年(年份),钟相。元朝,公元???-???年(年份),红巾军之乱,元末货币浮滥发行,中原...
查看全文
农民
一年四季秋、冬、春、夏正好构成小说的四个单元,作者以此涵盖普卜村的生活,不但写出当地富户之间的明争暗斗,写出地主对农民的残酷盘剥,也写出贫苦农民的反抗和人性,而且传神地介绍他们的生活习俗和自然环境。该书是一部描写20世纪初波兰农村的生动画卷,全书主要讲视点集中在丽卜卡村这个小村子中,以小见大、管中窥豹式地描写了当时波兰农民的生产、生活、传统,及遭遇的困苦和磨难。全书的中心人物是老波瑞那的儿子安提克。由此衍生的两位主要女性人物分别是他的妻子汉卡、继母雅歌娜。自然经济时代,世界各地所有农民的奋斗目标就是拥有自己的土地。安提克身上突显的矛盾就是父亲的土地继承权,他的富农父亲有较多的田产,但迟迟不传承给他。
查看全文
农民
参见农民社会农民经济
查看全文
田边农民们巧对联
1980年11月9日,湖南某地农民正在抢收晚稻。大家紧张地干了一阵,忽然打谷机坏了一个零件,人们只好停下来,有的抽烟,有的喝水,有的修打谷机。一位年过半百的大伯看了报纸上《铁匠对对联》这篇短文后,就把内容大声地念给大家听,并说:杨铁匠能对,我看大家都能对。我先对对看吧。说完,即念道:楼上是仓,楼下也是仓,双季丰收,仓顶仓。大家叫好,这时,一位送开水到田边的大娘说,我来对下联。她念道:老爹是人,老娘也是人,农忙时节,人帮人一个胖嫂接着说:猪肉是菜,猪肝也是菜,烧红锅子,菜炒菜一个积肥模范说:草灰是肥,草籽也是肥,灰施草籽,肥养肥正当大家出口成章、诗兴盎然的时候,记工员大声喊:打谷机修好了,开始吧。他一挥手,也念了一联:机前是人,机后也是人,开动机器,人赛人于是,紧张的抢收又开始了。
查看全文
农民相关标签
出版物
农民导读知识
中国农民丰收节
中国农民丰收节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在每年的农历节气的秋分,这是一个专门为广大农民设立的节日,也是由国务院设立的。节日最早设立于2018年,时间上每年的“秋分”就是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个节日的设立刚刚在秋分,这是一年中广大农名喜得丰收的日子,主要的农事活动有“秋收、秋耕、秋种”,在农历的物候现象上说这个节气点雷始收声、蛰虫坯户、水始涸。  我国农民丰收节的节日设在这一天也具有很深的意义,对广大农民群众在作业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创造性上可以积极调动外,也提升了农民群众的荣誉感、获得感、幸福感,此外在展现现代乡村发展成就的同时,也是在向全世界展示我国自古以来以农为本的传统。节日的设立在本质上是对广大的农民群众的一种深切关怀,也是国家对“三农”工作重视的一种体现。
浏览量:1528次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哪一天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哪一天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在每年的秋分这一天,有时候人们在交流中也会简称其为丰收节,这是一个庆祝农民群众作物丰收的节日。农民丰收节设立在秋分这一天是有其特殊意义的,因为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来说是一年中在天文中太阳达黄经180度,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在农民日常农事上有秋天时最为重要的秋收、秋耕、秋种等农活,农谚有云:“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抢收秋收作物和适当的早播冬作物有利于来年的丰收,所以中国农民丰收节在秋分这一天的设立可以说是意义非凡。
浏览量:2062次
古代“农民丰收节”
古代“农民丰收节”
  在民间每年也要举行相类似的祭祀活动,土地庙是古代村村必有的祭祀场所。土地庙所供形象大都是白须白发、和蔼可亲的老人,俗称“土地公公”。因他亲切慈祥,善助乡里,民间对土地神敬而不畏。土地神有配偶神,称"土地奶奶”,与土地公公共享香火,无特殊职司。乡民认为祭祀"土地公公”后,能消灾免祸,保佑一方平安。旧时凡有死人事、必到土地庙前“报庙”。一般各地在祭宗祠、扫基、破土、下葬时都要先祭土地公,俗称“祭后土”。夏历二月初二为土地公诞辰.又叫“社日”,家家作祭,庙宇中除供拜外,还演百戏娱神,为土地公作寿。有的地区还把夏历七月七日作为社神寿诞之曰,俗称“土地会”。  “社日”是古代农民一个喜庆欢乐的日子,祭祀之余,唱社戏,饮酒放歌,不亚于今天我们过盛大节日。唐代诗人王驾有咏社日诗:鹅湖山下稻粱肥。豚珊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日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反映了农家祈求丰收的那种欢愉心情。
浏览量:1737次
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于2018年设立,时间是每年秋分日那一天。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而农民在我国人口中占比很大,广大农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顺应新时代的新要求、新期待的举措,将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汇聚起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磅礴力量。中国农民丰收节具有强烈的时代性与人民性,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进一步彰显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础地位,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英明决策,是重农爱农、强本固基的重大举措,是顺应潮流、深得民心的伟大创举。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有利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新的民俗内涵和时代意义,以现代社会的文化生产方式、表现方式、传播方式、体验方式,让传统农耕文化活起来,兴起来,传下去,展现中华优秀文化特有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从而形成亿万农民的新民俗新风尚,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互动、相得益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浏览量:119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