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唐代 邺城之战

邺城之战

邺城之战,是758年9月至759年3月,唐军围攻安庆绪盘踞的邺城,结果被其援军史思明击败的战役。在《资治通鉴》和两唐书郭子仪传中,都将战败的原因归结于唐军被狂风所惊,但从《旧唐书鲁炅传》的记载来看,实际情况是唐军中最为精锐的回纥骑兵被史思明击溃,导致唐军各部相继溃败,唯有河东军和关内行营有序撤出了战场。此战之后,唐军的优势局面丧失,战争陷入拉锯。

邺城之战简介资料
史思明号称13万,实际可能8-9万、唐军号称20万或50万,实际可能10万上下
卫州,滏阳,安阳河
唐军损失惨重,战争陷入僵局
758年10月-759年3月
758年10 月 - 759年3 月
决定性
史思明、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王思礼
唐军溃败,余部退守河阳
相关人物
邺城之战相关文献
邺城之战
背景公元755年,唐军连续在香积寺之战和新店之战中取得大捷,令战争局势开始倒向唐朝。叛军不仅先后丢失长安与洛阳,还在两都附近的战场上折损了大部分精锐部队。在集团创始人安禄山死后,麾下部众表现出离心离德趋势。反倒是唐军在各条战线上都获得胜利,大有一举荡平对方的架势。但收复两京的唐军却陷入了军费不足的局面,因此在之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唐朝暂停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同时在内地设立了多位藩镇,令主要将领作为节度使,以当地的税赋就地招兵买马,恢复军力。而安史叛军方面安庆绪因为连续大败,已经失去了大部分下属的信任。长期占据范阳的史思明,已逐渐在安禄山留下的老基地内成为实际掌权者。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他一面联合塞外的契丹、同罗部落,扩张军力,一面和唐朝暗通款曲,假意投降。于是,整个范阳军镇都在名义上重新归属长安朝廷。只留下可怜巴巴的安庆绪,在黄河以北的小块领地内度日如年。出兵邺城公元758年,稍稍恢复的
查看全文
邺城遗址
历史先秦两汉商朝时,宰相伊尹流放其君太甲于此地,时曰桐。春秋时期齐桓公筑邺城,邺是邑名。战国时属魏,有邺令西门豹治邺之故事。依“邺令(邺县令)”一词推断,此时可能已置邺县。今留有西门豹祠在河南省安阳县。西汉建立后为魏郡治所。汉末魏晋南北朝东汉末年袁绍以邺城为根据地,遂成为冀州治。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为魏公,定魏国之都于此。曹操因旧城增筑邺北城,东西七里、南北五里,北临漳水,城西北隅自北向南有冰井、铜爵、金虎三台(即铜雀台),遗址位于今临漳县三台村。曹丕代汉,迁都洛阳城,邺仍为魏郡郡治,并以“王业之本基”为曹魏五都之一。西晋沿袭曹魏旧制,后避晋愍帝司马邺之讳,314年改名临漳县。咸康元年(335年)石季龙徙都之,复改为邺县。十六国时期的后赵、冉魏、前燕都曾在此建都。东魏建立,迁都于此,置司州,改魏郡为魏尹,并于古漳水南岸营建邺南城,东西六里、南北八里,规模大于北城,现其城遗址因漳水改道...
查看全文
袁绍传——邺城变起
东汉献帝初平四年(193)三月暮春,袁绍率大军凯旋南归。初五日丁巳,兵马来到经县境内漳河之上的薄落津(在今河北巨鹿县东),袁绍传令下寨安营,他要在此欢乐一番。 原来,在中国古代,流行着一种暮春三月洗浴于东流清水之上的风俗,叫做“祓禊”,又称之为“大絜”。儒家经典《论语·先进》有云: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查看全文
袁绍传——邺城末日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十月上旬,从官渡狼狈逃出的袁绍父子,渡过黄河,到达冀州南大门黎阳县(今河南省浚县东)地界。 虽说已经踏上了冀州的州境,袁绍父子依然惊魂未定。不仅因为后面有曹操的追兵,黄河之上还有敌军的巡逻船只,更主要是因为袁军大败的消息传开后,冀州不少城邑的官长纷纷倒戈投靠曹操。如果黎阳地界忽然杀出一彪人马,要把袁绍弄到曹操军前去献功,那将如何是
查看全文
壶关之战结束后,曹操如何建设邺城?
探索历史足迹,讨论历史话题,关于“壶关之战结束后,曹操如何建设邺城?”的相关问题,相信大家都很感兴趣。? 汉献帝建安十一年(206年)的壶关之战结束后,河北地区暂时没有大的战事了。 曹操是在这一年三月率军回师邺县的,在此休整了好几个月,对于习惯于戎马倥偬生活的曹操来说,没有大仗可打,反倒有些不适应。 这段时间,他在邺县主要做的是命人开始整修漳河。如前所述,漳
查看全文
邺城之战相关标签
唐朝战争
758年
安史之乱
全战争Allwar
家族谱大览
武城曾氏重修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同治8[1869]跋. 4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标卷数, 不确定是否齐全. 远祖(一世) : (周) 曾参,字子舆. 宗祖(34世) : 曾珪,字子玉. 丞公长子. 始祖(37世) : (唐) 曾庆. 庄公之子. 居吉阳. 庆公下二子 : 曾伟 ; 曾骈. 伟公下房祖(40世) : 曾崇鼎(东宅) ; 曾崇邺(南宅) ; 曾崇德(西宅) ; 曾崇桢,讳从贞(北宅). 皆为辉公之子. 骈公下房祖(40世) : 曾崇范,字则模. 耀公之子. 居永丰. 崇范房下二子 : 曾延膺,字膺修,行二十一郎 ; 曾延茂,字茂修,行三十二郎. 散居地 : 江西省吉水县, 永丰县, 上饶县, 南丰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0
武城曾氏重修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同治8[1869]跋. 4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标卷数, 不确定是否齐全. 远祖(一世) : (周) 曾参,字子舆. 宗祖(34世) : 曾珪,字子玉. 丞公长子. 始祖(37世) : (唐) 曾庆. 庄公之子. 居吉阳. 庆公下二子 : 曾伟 ; 曾骈. 伟公下房祖(40世) : 曾崇鼎(东宅) ; 曾崇邺(南宅) ; 曾崇德(西宅) ; 曾崇桢,讳从贞(北宅). 皆为辉公之子. 骈公下房祖(40世) : 曾崇范,字则模. 耀公之子. 居永丰. 崇范房下二子 : 曾延膺,字膺修,行二十一郎 ; 曾延茂,字茂修,行三十二郎. 散居地 : 江西省吉水县, 永丰县, 上饶县, 南丰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彭城堂刘氏大宗谱世系篇 : 华山公来台祖支派
谱名:刘氏族谱(别名:彭城堂刘氏大宗谱|刘氏族谱) 作者:刘锦鸿编抄 版本:广东 居地:中国, 广东省, 兴宁县 中国, 广东省 堂号: 本谱信息: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92[2003]抄。 全1册。 注 : 此谱乃据1987年刘坤海抄本重编抄。 远祖 : 源明。 尧帝第九子,受封于刘。 宗祖 : 刘累。 陶唐之后,赐姓刘。 名祖 : 刘邦。 为汉高祖。 始祖 : 刘备,字玄德。 入闽祖 : (唐末) 刘祥。 避黄巢之乱,徙居福建汀洲府宁化县。 太祖 : 刘龙,字景庆,号远浩。 官湖广布政,理江南巡抚。 潮梅开基祖 : (宋) 刘开七,字三郎,号仁创。 龙公第七子。 官受潮州都统制,宁宗嘉定间由宁化石壁洞迁居兴宁冈背。 开七公下一子 : (宋) 刘广传,名并,号清叔。 登端平乙未进士,任江西赣州府瑞金县令。 广传公下十四子 : 刘巨源 ; 刘巨湶 ; 刘巨汌 ; 刘巨渊 ; 刘巨海 ; 刘巨浪 ; 刘巨波 ; 刘巨涟 ; 刘巨江 ; 刘巨淮 ; 刘巨河 ; 刘巨汉 ; 刘巨浩 ; 刘巨深。 派分各地。 散居地 : 广东省兴宁县等地。
浏览:0
武城曾氏重修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同治8[1869]跋. 4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标卷数, 不确定是否齐全. 远祖(一世) : (周) 曾参,字子舆. 宗祖(34世) : 曾珪,字子玉. 丞公长子. 始祖(37世) : (唐) 曾庆. 庄公之子. 居吉阳. 庆公下二子 : 曾伟 ; 曾骈. 伟公下房祖(40世) : 曾崇鼎(东宅) ; 曾崇邺(南宅) ; 曾崇德(西宅) ; 曾崇桢,讳从贞(北宅). 皆为辉公之子. 骈公下房祖(40世) : 曾崇范,字则模. 耀公之子. 居永丰. 崇范房下二子 : 曾延膺,字膺修,行二十一郎 ; 曾延茂,字茂修,行三十二郎. 散居地 : 江西省吉水县, 永丰县, 上饶县, 南丰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0
武城曾氏重修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同治8[1869]跋. 4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标卷数, 不确定是否齐全. 远祖(一世) : (周) 曾参,字子舆. 宗祖(34世) : 曾珪,字子玉. 丞公长子. 始祖(37世) : (唐) 曾庆. 庄公之子. 居吉阳. 庆公下二子 : 曾伟 ; 曾骈. 伟公下房祖(40世) : 曾崇鼎(东宅) ; 曾崇邺(南宅) ; 曾崇德(西宅) ; 曾崇桢,讳从贞(北宅). 皆为辉公之子. 骈公下房祖(40世) : 曾崇范,字则模. 耀公之子. 居永丰. 崇范房下二子 : 曾延膺,字膺修,行二十一郎 ; 曾延茂,字茂修,行三十二郎. 散居地 : 江西省吉水县, 永丰县, 上饶县, 南丰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0
丰城邹氏族谱 [上下二集共10篇]
原书: 江西 : 丰城邹氏族谱编委会编印, 2003年(丰城市精美印刷厂印). 2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本谱为邹氏居江西省丰城县130余处村庄的历史及现状. 内容摘要选录各支歴修谱序,跋,总世系图,开基祖迁徙纪实,及特辑文选等资料. 不含各支详细世系及行传. 开姓祖 : 宣靖. 丰城开基始祖(26世) : (汉) 邹文信,字孟祥,号应期. 居南境学前. 子孙析置湖塘虔溪,隍城等地. 丰城开基先祖(45世) : (唐) 邹师忌. 唐大历间授吴皋(丰城)令尹,遂居尚庄白马塘. 丰城开基先祖(45世) : (唐) 邹明,字松乐,号全哲. 自山东莱州宦豫章,居杏花村. 子孙析置杜市东湖,孙渡,梅林,荣塘等地. 丰城开基先祖(45世) : 邹垣. 子孙析置泉港上坊,梅林等地. 丰城开基先祖(45世) : 邹瓒. 子孙析置秀市,石岗,桥东,同田等地. 杜市东湖始祖 : (唐) 邹遇,字以礼. 明公之5世孙. 居甘竹塘. 曲江河岸下市始祖 : (唐) 邹绳,字以法,号直庵. 明公之5世孙. 五代间自杏花村徙居丰城曲江. 子孙析置剑南四门沙湖,秀市,河洲,洛市等地. 湖塘邹舍始祖 : (唐) 邹立,字挺作,号魏峰. 由临川梅林迁兴仁乡舍上, 名其地为邹舍. 子孙析置梅林珠珊,湖塘睦塘等地. 中华邹氏百字派(讨论稿): 东鲁高风远 范阳德泽长 满堂福禄寿 望第吉瑞祥. 昭穆明伦序 忠孝崇礼常 圣哲勋功伟 俊彦美誉扬 诚信立世本 宽仁善友纲 博学益彗经 勤思增才方 执政奉清廉 为民守法章 家和乐安定 国泰荣景昌 鹏搏上九天 龙游达三江 群贤绍先志 万代共辉煌 各支村居祖字派对照录见上集第71-89页. 散居地 : 江西省丰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书脊题编目. 版心题 : 邹氏族谱. History and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