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丝绸

丝绸

丝绸,又称,一种纺织品,原料来自由蚕茧抽丝后所得的天然蛋白质纤维,再经过编制而成。人们通过养蚕,当蚕结茧成蛹准备羽化成蛾时,将蚕茧放入沸水中煮,并及时抽丝。一个蚕茧可以抽出800-1200米的蚕丝。丝绸著名的光泽外表来自于蚕丝三棱镜般的纤维结构,这令布料能够以不同的角度折射入射光,并将光线散射出去。在中国,丝绸一词也指代人造的,具有与天然丝绸一样光泽的纺织品。

丝绸相关文献
中国丝绸的历史
中国丝绸的历史,专家们根据考古学的发现推测,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期,中国便开始了养
查看全文
丝绸
历史全新世大暖期(大西洋期)为中国带来了温暖的气候,令桑树和蚕的养殖,能于黄河流域广泛进行。传说黄帝妻嫘祖发明“养蚕取丝”,惟丝绸究竟何时被发明尚具争议。考古学家在1998年河南荥阳青台遗址的一次考古中,发现了距今约5500年的丝绸碎片。另一种说法是在河姆渡遗址中人们已发现了纺织工具,借此可以推断,丝绸的使用至少不迟于良渚文化。不过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说法,是中国科学家在1958年考古发现的,距今公元前3700-前3100年(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丝绸织品。丝绸织品技术曾被中国垄断数百年,由于其在当时是一种复杂的工艺,又因其特有的手感和光泽,备受人们的关注,因而丝织品为工业革命以前,世界主要的国际贸易物资。最早丝绸织品只有帝王才能使用,但丝绸业的快速发展令丝绸文化不断的从地理上、社会上渗透进入中华文化。并成为中国商人对外贸易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高级物品。起初中国严密控制着丝绸织造业和养蚕业的技术流传...
查看全文
海上丝绸之路
历史汉朝海路北通朝鲜、日本。西汉时期,中国与印度半岛之间海路已经开通。南从日南郡、徐闻郡、合浦郡通都元国、夫甘都卢国、黄支国、皮宗国、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东汉时期,“至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161年至180年)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通焉。”)这是历史记载的中国与罗马帝国第一次往来。印度商人由海路经苏门答腊、马六甲来中国、运丝绸往印度、罗马。三国、两晋、南朝东吴黄武四年(225年)扶南国王范旃遣使来吴国,历时四年来到东吴,献琉璃。孙权派遣中郎康泰出使扶南国。黄武五年(226年)大秦商人到交趾、吴国首都建业(今南京)。法显陆上从西北丝绸之路西行到印度,从印度东海岸海上归国,由印度多摩利底经狮子国、耶婆提、到山东牢山。与中国通商的国家:波斯、天竺、狮子国、扶南、婆利。隋、唐、五代初唐时期{即高宗龙朔元年(662年)},广州设立第一个市舶司以管理海上贸易,作用即...
查看全文
丝绸之路
路线传统丝路玉门关丝绸之路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东段:从长安或洛阳到玉门关、阳关。(西汉时期由张骞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东汉时期班超从洛阳再次出使西域开辟。)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西汉开辟)西段: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东汉开辟)以下为丝路各段上的重要城市名称,括号内为古地名。东段东段各线路的选择,多考虑翻越六盘山以及渡黄河的安全性与便捷性。三线均从长安或洛阳出发,到武威、张掖汇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北线:从泾川、固原、靖远至武威,路线最短,但沿途缺水、补给不易。南线:从凤翔、天水、陇西、临夏、乐都、西宁至张掖,但路途漫长。中线:从泾川转往平凉、会宁、兰州至武威,距离和补给均属适中。十世纪末期,北宋王朝为绕开地处河西走廊的西夏的领土,开辟了从天水经青海至塔里木盆地的“青海道”。成为北宋时期的一条新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商路。中段交河故城中段
查看全文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让东方的绸输往波斯和罗马,西方的珍异之物-植物、香料、水果、药材输往中国,一个文化大交流的时代就此开始了。看似无关紧要的花花草草却牵动了朝野上下、古今中外,在那条风吹耳闻的古道上引出无数传奇故事。 一直以来,后人总是喜欢侈言"盛唐",将"盛唐气象"当做中国历史的顶点和巅峰。在我看来,这是一种误解。其实中国历史抛物线的顶点是在汉朝,更准确地说是在汉元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古蔺许氏族谱
江西入蔺 经商发家 伴随时代滚滚洪流,和许多家族一样,许氏家族顺应朝廷诏书迁居古蔺。不同的是,很多家族入蔺一世祖是一人,而许氏家族前后入蔺上百人。 据《许氏家谱》,被誉为古蔺县城“许半城”“书香门弟”的许姓自清康熙二十六年起,同一时代四大支系近十年陆续入蔺,或经商、或行医,分别落点古蔺场,分别创办和经营宏泰号(老书店)、石柜台(现中街)、凡盛号(现台联旅社))、永兴号(文化馆对面,现万家乐超市)四家大型商号。他们前后迁入古蔺场,时近百人,其宏泰号是景珍、树珍、盛珍、舜珍、禹珍五弟兄开办,以经营绸缎等百货;石柜台是进爵、进禄、进朝三兄弟开办,行医开药铺,悬壶济世,凡盛号思聪、思华、思番、思贤四兄弟开办,经营食盐、大米等生活用品,旗下含花庭大厦、洋房子,永兴号是彦儒、彦俊、彦仕等创办,主要经营药材、布匹。 联宗建祠 传承家风 同一祖籍来蔺落籍者四支许氏,来蔺后他们组织了同宗会。其后几代子孙繁衍,诚信经商,家世日益兴隆。于是在当时巡检署前西侧(今古蔺宾馆上半部)共建宗祠,祠堂石坊正门坐西向东。后门石柱上刻对联云:非为后程开捷径,且留余地待来人。祠屋正殿三大间,坐南向北,供奉许氏汝南支派始祖据公以下列祖牌位,殿前有四角翘檐,两侧有客厅,前面及西侧为院坝。庙事供集体祭拜用,每年冬至会,族中男女老幼聚会拜祖,即在此聚餐。逢元旦子时,各家长老大宗子亲临拜节。清时节时则各家分别扫墓或就墓前举办清明会,进行祭祖,并进行家风教育。 嘉庆二十年《许氏家谱》家风家训:勤宣讲、重祭祀、崇礼让、端仪则、维风俗、杜外悔、安职业、禁奢侈、息争讼、举废坠等二十三条。 民国二十二年,族中人为便于子弟上学,创办许氏私立尚志小学于祠内,新建校舍一栋,招生不分姓氏,对亲族中贫困子弟酌予济助。教师多由族人义务担任,延续至民国三十六年时,因币值猛跌,经济萧条,经费不继停办。 许氏家规家训,历史进入新时代,以许文榜家庭家规家训最为出名,即:和谐齐家,敬业守职,诚信处世,友善待人。 优良家风传承,是中国历代家族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优良的家风会激励子孙,有积极的意义。许氏家族诗书传家、重视教育、诚信经商、救济邻人、兴修路桥,深得时人赞许。 No.3 博施济众 积善成德 许氏经商发家后,大力兴办企业、广为购置田地,成为古蔺场富绅,他们救济邻人、修路修桥,捐土地作免费公墓,为埋葬不起的乡民送棺材,为当地办了许多善事,至今还在古蔺老一代人中流传。 据光绪版《永宁厅县合志》,古蔺下桥、上桥均为许氏后裔修建,其中古蔺下桥是富绅许义醇独资修建。据说修桥时,有一年时逢蔺地大旱,溪水断流,五谷难收,民不聊生,饥民听说许家修桥需用民工“从四乡纷至沓来”,参与修建,许家“集仁爱之心以工代赈”,劳动多与少并不计较,一律供应饭食。自清代“光绪二年至十年”( 1876-1884),历时八年完成。有一年许家的生日寿宴,街坊四邻为酬达许家之善举热情赠送金字大匾一块,上书“仕林遗荫”四字,许家把此匾高悬于家中(现古蔺文化馆馆址)第三台阶院坝的正檐之下,文化大革命前还在。 许家修建的上桥、下桥等桥,虽然历经上百年的风雨,但至今完好。下桥是在近几年才修通的保安桥完成前,是县城东西部唯一的交通桥梁,自改革开放以来,每天有更密集的人流和更重车辆来往。近年,政府有关部门对该桥进行加固,即使近百吨的大车经过仍岿然不动,古蔺人还在享受着古代许氏家族所作的善事。 另载,宏泰号许国栋,光绪六年,与国璈同建镇疆桥,两载乃竣,捐款益善。在古蔺东南十余里为通锅厂坝要道的头道河大桥,高六丈纵十余丈,是时任县丞的许尔暄和陈双盛合力捐修,费银二千余两; 在古蔺东二十余里地名两岔路蒿枝塆河桥,是当时过镇龙山、乐用场要道,曾经的三座石桥被洪水冲垮后,光绪二十九年监生许铨醇许尔卿父子独力捐修,高二丈,纵五丈,横三丈,约费银六百余两。这两座桥历经百年,解放后人民政府组织修公路连接后,载重百吨的汽车从桥上驰骋,至今还稳如泰山,岿然不动。 县城许家除修桥补路外,减免贫穷人家医药费、无偿捐土作公众墓地、免费给无力埋葬的贫穷人家棺木,是他们家族所作的另一大善事。 许济昌,清光绪二十三年(一八九七)丁酉冬月十四日生,公元一九八五年乙丑岁八月初一日逝世葬松林坡。其经营商业,首重信誉,以其熟悉行情,掌握机遇,操待送作,常有盈余,家道渐丰,但生活仍俭朴,终生不着着丝绸,乐善好施,扶贫济困。民国年间,在城内几家主要药铺约定,贫困者应诊都给承担医药费用,对死而无告者,赠送馆木,历十余年,直到解放,人众称道,《古蔺商业志》有其记载。 许汝翼《瘗骨亭序》“自发氛俶扰,黔夷继虐,饥馑因仍,疫疠交侵,死亡枕藉,相望于道,兼以物贵工昂,用多藁葬,穷民之族窆而圮者有矣。白骨累累,观者忍恻。我族叔衡山目击心悲,慨然自任,就南山隙地砌石其间,中空十尺,外高寻五,凡尸骨之狼藉散乱无可指名者,拾而藏诸,工肇三月某日,竣四月某日。约费数十余金,诚盛举也”。 小水人张万涛《许步云墓碑序》:“长讳国栋,步云公生于道光丁未年五月十一日,原配刘氏,系古蔺沙坪子人,生于道光戊申年冬月十七日。.....公鉴于兹,信善益笃,将街后瘦土舍作公墓,泽及枯骨,不数年,璋已三弄矣。” No.4 簪缨世族 书香传承 许氏家族重视教育,家族中仅宏泰号就出了汝璋、汝廉、砺棠、兆鳞、凤辉、凤云、凤瀚、亮辅、汝鳞等数十个秀才,其中砺棠开办学堂培养了古蔺很多杰出人才,被尊称为古蔺地区的“儒宗”,兆鳞被赐予“岁进士”,参加光绪版《永宁厅县合志》编辑。 入川凡盛号第六代后裔许瀛,系许氏入川,又名许海蓬,号尔瀛,清光绪甲午科举人,古蔺本土三位举人之一,是贵州侯补道员,曾任贵州毕节黎金局(盐茶道)道台。第七代许子如,曾任贵州省息烽县长,第八代许息卿,深受家风熏陶,饱读诗书,多才多艺,诗词字画在闻名古蔺,有《息翁诗词》存世。 历史近代到当代,许氏因厚重的文化家风,文化教育的普及先行一步,许氏后裔多数都走出了经商的家庭,进入各行各业工作。 入蔺短短的几十年起,就出现了众多秀才,甚至举人。 据不完全资料,许氏家族入蔺出了科考举人一名,岁进士一人,秀才十二人(含武秀才一人),这些杰出的读书人成为清期古蔺的地方大员,为清代古蔺的稳定和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到了近当代,许氏后裔考入大学的四十余人,其中不乏有就读北京师大、四川大学等名校的,毕业后工作遍及省内外,享誉川南。 No.5 湖山蔺民 超群拔萃 古蔺虽然地处偏远,但乡民自强不息,很多家族重视教育,出现过一些时代精英。许氏家族中,出现了“儒宗”许砺棠、乡试举人许瀛、光绪《续修叙永永宁厅县合志》分篡许兆麟、现代才子许息卿、全国“最美家庭”、书法家许文榜等才华横溢的杰出人才。 “儒宗”许砺棠 砺棠,字汝廉,又名让泉,宏泰号后裔。生于清道光八年(1828)戊子岁冬月二十一日子时。 许砺棠系叙永庠生,曾游学川黔,为争界前驱,设信教学,名威一时,对贫家子弟不计较学酬,一机同仁,谆谆教诲。慕名来学者日增,勤奋成才不少,七十古稀寿辰时,学生七十余人,皆各界中坚人物,赠匾祝寿,颂为儒宗。序云:“良以蔺邑文风,肇开先哲而丕昌于夫子,然则文字之宗,其有在乎。既自幸且后进幸”,事迹载厅县志,故于民国十年(1921)享年九十三岁。乡试举人许瀛 许瀛,男,古蔺场人,又名许海蓬,号尔瀛,凡盛号后裔,儒宗许砺棠之学生。清光绪甲午科举人,贵州侯补道员,曾任贵州毕节黎金局(盐茶道)道台。 许瀛祖籍是江西省南昌市抚州府八十五都,一世祖许元宾清初时经商入蔺定居古蔺县城,许瀛是许氏入蔺后的第六代后裔。其自幼聪慧、天资过人,投师许砺棠先生门下,历经寒窗十载,和所题清朝皇家园林“颐和园”的贵州印江人严寅亮是同时代举人。严寅亮在京城等待皇命期间,曾得到许瀛的帮助,后到仁怀当县令,曾亲笔书“学满天岩山高月小,春来万里水流花开”赠其许瀛,该字幅挂在幼年许复的卧室中,“破四旧”运动中被毁。 现古蔺县文化馆是其故居旧址,其子许子如重建后为当时胜景。该房为传统的一个四合廊院式院落,院中轴线为主体建筑,周围为回廊链接,左右有屋,建有戏台,四面建房,房檐雕龙画凤,中堂有二十八宿木雕。其屋为瓦木结构,工艺精巧,三百步石梯直上,两侧为住房,开轩落地大门,旁置夹耳灯杆、戏楼、天井、花园,层台错落有致;斗拱飞檐,雕窗绣户,磨光朱漆,红壁粉墙,富丽堂皇蔺无第二,盛极一时。这是清代古蔺的珍贵建筑物,“文革”期间都没损毁,之后才拆掉修建成砖体结构“文化馆”大楼。 因时代动荡,许举人生平履迹资料无存。目前发现的仅有其为川滇边务大臣傅华峰的母亲傅龚氏太夫人撰有对联“花诰受崇封,辉泱清河渤海;坤元昭正气,笃生孝子忠臣”,横额“母仪百代”。 许举人清朝末年回蔺后当军政“副总督”,在下桥主持修建其许家龙氏祖婆“贞洁”牌坊,该坊是古蔺县城明清三大牌坊之一。时任两江总督的“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的张之洞亲自题写,横额为“怀清履洁”,惜“文革”中被毁。清朝灭亡后许以“清朝遗老”颐养天年,六十多岁去世。 古蔺历史上的举人屈指可数,目前经考证确定的仅许瀛、邓彦芬、李赓唐三人。 光绪《续修叙永永宁厅县合志》分篡许兆麟 许兆麟,字筱岚,宏泰号后裔,汝璋长子,是儒宗许砺棠之胞侄,师从砺棠,与举人许瀛系同门学子。叙永厅岁贡生,生于清道光三十(1850)年庚戌岁正月初七日,民国十年(1921)辛酉岁去世,终年七十一岁葬于烧炭沟。 许兆麟祖辈系书香世家,且家境富庶,重视文化教育。系叙永廪生,赐岁进士。选入成都尊经书院就读。后在蔺设馆授教,弟子遍县内外。清光绪三十四年古蔺置县后,任高等学堂学监,同年参加《续修叙永永宁厅县合志》分篡。 辛亥革命后,清管带李小青残杀革命党人,传将派兵进剿,县人震恐,以公在叙永修篡厅县合志时,与当时在叙永中学堂执教,后任四川督军杨叔戡有交往,县人推公与刘小凡赴渝求缓,免遭兵患,以是益受敬重。 许兆麟作品《蔺山记》《蔺水记》载《续修叙永永宁厅县合志》,还为小水《胡氏族谱》作过序,《古蔺文存》上有其诗词。
浏览:0
李氏家谱
李氏家谱
李家堡镇 位于安定区东南部,距城区18公里。全镇辖21个行政村,有人口18372人(2017年),国道312线、定陇公路穿境而过,是安定区东南部商贸重镇和产业聚集强镇。东接宁远镇和石泉乡,西依凤翔镇和团结镇,南临陇西县宏伟乡、通安驿镇,北界青岚乡和西巩驿镇。李家堡镇总流域面积231.05平方千米,域内辖区21个行政村,16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844户,总人口18372人(2017年),李家堡镇所属区域自古即为兵家进入河西走廊的必经之地,亦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浏览:0
芭蕉刘氏五修族谱
浏览:1916
中华姓氏大全
浏览:29671
三槐上梅王氏卷首
浏览:14548
张家族谱
张家族谱
浏览:6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