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中的石头与烟雾(#1,4/11/90)简介资料
河流中的石头与烟雾(#1,4/11/90)相关文献
河流
河流与水循环河川水资源比例图。地球上的水资源有97%为海水,其中淡水仅以3%存在,其中约以三分之二为冰河,人类可使用的淡水仅占全球水资源的0.8%。而陆水大部分集中在北极、南极,以雪或冰以及地下水的形式存在,但河流水仅以淡水中的0.0001%存在地球。在水循环中不断循环下,地球中的地表水得到源源不绝的补给。河流的补给源自于源头的降水或融雪,然而除了直接流入地表外,也有一部分的水渗入土壤成为地下水。雨和雪,只是暂时性的水源补给,主要还是以地下水持续河流水源。大部分的地表水最终将流入海或湖泊。而其余的,就在大气中通过从地表蒸发成水汽或渗透为地下水。河流的形成淡水的主要来源为降水及高山融雪。然而河流的源头通常源自于高地,经由高山融雪的侵蚀作用逐渐形成湖泊或河川;河流通常是沿地势,从源头往下流并在流迳过程发生侵蚀作用,一直流至侵蚀基准面为止。侵蚀基准面分为两种。其一是“暂时侵蚀基准面”:通常为湖泊
烟雾
词源英语:Smog是由两个单词合并而成:smoke(烟)和fog(雾)光化学烟雾此概念最早在1950年代由学者们提出。光化学烟雾包括以下几种污染物:氮氧化物,如二氧化氮对流层臭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VOC)过氧乙酰硝酸酯(PAN)醛受影响地区伦敦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臭名昭著的厚厚的大雾,事实上,往往是重新建立(在这里)添加一个时期的古装戏的神秘气息。英国首都伦敦从罗马帝国时期就曾经有烟雾污染。早在1273年,英王爱德华一世就曾经临时禁止在城内燃烧煤炭。工业革命之后,这一现象更加严重。1952年伦敦发生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硫的特大烟雾,城内暗无天日,并在数日内导致数千人因呼吸道感染死亡。于是英国随即通过了1956年清洁空气法令(英语:CleanAirAct1956),在首都设立无烟区。时至今日,工业污染造成的烟雾已经永远从伦敦城消失。不过交通污染造成的...
光化学烟雾
组成成分光化学烟雾包括以下几种物质:氮氧化物,例如二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对流层臭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硝酸过氧化乙醘(PAN)醛类酮类产生大气中一次污染物是由污染源直接产生的物质。一次污染物中的氮氧化物与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经过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所形成的二次污染物叫做光化学烟雾。像二次污染物中的臭氧是由碳氢化合物(NC)及氮氧化物(NOx)在阳光下反应而成;二氧化氮(NO2)是由一氧化氮在空气中和氧气结合而成;酸雨是因为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和水反应而成。这些光化学烟雾都是高度易反应并/或氧化的物质,因此光化学烟雾被认为是现代工业化的难题。在许多大都巿都会有光化学烟雾,但晴朗、暖和、气候干燥,且有大量机动车辆的城巿更容易有光化学烟雾。而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植物体的焚烧,以及农田土壤和动物排泄物中的含氮化合物的转化。其中,以汽车尾气为主要来源,像1943年起...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事件经过伦敦冬季多浓雾天气(此处提及的雾亦是大气污染的一种),工业革命以后,带来煤炭燃料的大量利用,燃煤后的烟尘与雾混合,滞留于地表上,被称为黑雾,吸入烟雾导致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增加,身体健康受害。今天流行文化上可以听到“19世纪末的伦敦素有雾都之称”,此说法纪录老伦敦雾霾严重的历史风情,与现代伦敦差异颇大。而1950年代以前的100年间伦敦有大约10次大规模烟雾事件,其中最严重、对健康危害最大的一次即1952年。1952年12月5日至12月10日间,高气压覆盖英国全境上空,给伦敦带来寒冷和大雾的天气。冷天时伦敦城民通常多使用煤炭取暖。同时期,伦敦的地上交通工具正逐渐淘汰路面电车,开始全面使用内燃引擎的巴士,后者在运转中排出大量废气。供给暖气的火力发电厂、内燃机车产生的亚硫酸(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质在冷空气层中如被锅盖封闭一般而不得排散,污染物遂浓缩形成为值数仅为pH2的强酸性、高浓度的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