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电泳

电泳

电泳是空间匀强电场作用下,分散粒子在流体中发生移动的现象。由于各物质的迁移速率有差别,故电泳是分离物质的常用方法。它又可分为:

  • 移动界面电泳是不含支持物的电泳。溶质在自由溶液中泳动,故也称自由电泳,适用于高分子的检测,但不易完全分离。
  • 区带电泳是含有支持物的电泳,支持物上混合样品被置于狭小的区带中泳动,分离出彼此分离的区带。支持物有很多种,由此又衍生出区带电泳的不同分支,例如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纸电泳、等电位聚焦电泳、等速电泳、薄层电泳等。
电泳相关文献
电泳
示例实验在盛有红褐色Fe(OH)3胶体的U形管的两个管口,各插入一个电极。从两个电极通直流电后,观察现象可见阴极附近的红褐色逐渐变深,阳极附近的红褐色逐渐变浅。这表明在有电场作用的情况下,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移动。这就是电泳现象。原理胶体能发生电泳现象,是因为胶体粒子带有电荷,一般来说,是由于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的原因引起的。有的胶体粒子带正电,有的带负电,一般来说,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荷。利用不同物质分子表面所带有的不均匀电荷而形成的偶极矩强度的不同,使得分子对于外加电荷和移动介质的吸引力各有所差异,导致在移动介质中的运动速度不同。利用此点,我们可以将不同大小片段的DNA分离。应用电泳现象是胶体的重要特征,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例如,生物化学中常用电泳来分离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医学上利用血清在纸...
查看全文
凝胶电泳
物理原理凝胶电泳是由“凝胶”和“电泳”两个术语复合而成。凝胶是固态的、多孔隙的交联聚合物,是整个实验进行的基质。大多数情况下,凝胶是由交联的多聚物组成的。多聚物的组成和孔隙都会根据目标分子的性质来设计。在分离蛋白质和小核酸(DNA、RNA、寡核苷酸)时,凝胶通常由不同浓度的丙烯酰胺和交联剂聚合而成;在分离大一点的核酸时(长度超过几百个碱基),纯化的琼脂更适合作为基质。电泳是利用电场力移动凝胶基质中的分子的一种方法。将含有待测分子的样本放入凝胶上的井(wells)中,并且施加电场,待测分子就会以不同的速率通过基质。凝胶制备“凝胶电泳”的第一个部分“凝胶”,是指用来分离分子的基质(matrix)。大致上凝胶是个可以被科学家控制多孔性(porosity)的交联聚合物。在分离蛋白质或小的核酸(DNA、RNA,或寡核苷酸)的时候,凝胶通常是用不同浓度的丙烯酰胺和一个交联剂聚合而成,形成不同大小网眼的...
查看全文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原理Bio-Rad公司的SDS-PAGE装置将蛋白质溶液与SDS(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SDS为界面活性剂会破坏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使其变性,并包覆变性蛋白质,使其带有一致的负电荷(大约每两个氨基酸一个SDS)和一致的形状(长条形)。如果没有SDS使其负电荷一致,可能会使有相近分子量的蛋白质,分布于不同的位置,此种电泳法为原态胶体电泳(Native-PAGE)。进行电泳时,分子量较小的较容易落下,相反的分子量较大的则卡在起点附近。虽然较大的电压可以缩短实验的时间,却会得到较模糊的结果,因此实验可能长达数个小时。材料与功能丙烯酰胺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基本成分,丙烯酰胺透过桥架分子聚合。使用直立电泳组合时,由上(负极)至下(正极)的主要组成分别为缓冲液(Tris-Glycine,pH8.3)→样本溶液(pH6.8)→堆积层(Tris-HCl,pH6.8)→分离层(Tris-HCl,pH8.8)→缓冲...
查看全文
电泳相关标签
分析化学
胶体化学
电泳
电磁学
学科&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