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华茶文化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中国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中的体现,不限于“茶风俗”、“茶仪式”的范畴

中国茶文化简介资料
中国各民族
中国茶史 -- 中国人饮茶的习惯,从唐、宋、明、清到现代,有很大的变化。饮茶始于汉代,由于隋朝短暂,茶事记载很少。唐朝时的茶叶多加工成茶饼。“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在宋代,茶品越来越丰富,饮茶也日益考究,开始重视茶叶的本身的色香味,调味品逐渐减少。此时,出现了用蒸青法制成的散茶,并趋向以散茶为主,同时烹饮的手续也大为简化。到了明代,饼茶、团茶较少见了,较多以喝散茶为主,烹茶方法亦由过去煎茶为主逐步发展为冲泡为主。到了清代,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出现了城市的茶馆,并逐步兴起,成为适合各个社会阶层所需的活动场所,并把茶与曲艺、诗会、戏剧、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普通人家也常以茶水招待客人。、贡茶 -- 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公元前11世纪,巴、蜀等国曾向周武王进贡茶、蜜等物资。将品质最优良、或产量稀少的茶奉献帝王,开始于唐开宝末年,福建建瓯凤凰山成为御用北苑茶园。宋太平兴国初(975年),特别御制龙凤模,派遣蔡襄为福建转运使往北苑监制龙凤团茶。根据宋代熊蕃所著《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仅仅北苑的贡茶就有四十多种,包括“御苑玉芽”、“龙团胜雪”、“万春银叶”、“无疆寿龙”、“瑞云祥龙”、“玉叶长春”等。其中“龙团胜雪”尤其名贵,所采的茶叶必须一芽带一叶,称为“一枪一旗”;再将一枪一旗的芽茶烫热后,只剔出中心一缕,放到贵重的容器里,用清澈的泉水泡浸,晶莹光洁净,如同银线,叫“银线水芽”;然后再用御制龙凤寸方模将银线水芽压成寸方小夸,上有小龙图案,叫“龙团胜雪”。包装十分考究,先用防潮的青箬叶包上几层,再用黄缎包裹,加朱红印封,放入朱漆盒,外加镀金锁。每年御贡的团茶只得一百夸,每夸价值四十万
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公元前11世纪,巴、蜀等国曾向周武王进贡茶、蜜等物资。将品质最优良、或产量稀少的茶奉献帝王,开始于唐开宝末年,福建建瓯凤凰山成为御用北苑茶园。宋太平兴国初(975年),特别御制龙凤模,派遣蔡襄为福建转运使往北苑监制龙凤团茶
公元前1046年
相关人物
中国茶文化相关文献
茶文化―茶文茶诗―中国茶文化论述
茶文化―茶文茶诗―中国茶文化论述,【茶的起源】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
查看全文
茶文化―品茶论道―中国茶文化的形成
茶文化―品茶论道―中国茶文化的形成,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
查看全文
中国茶文化形成简史
中国茶文化形成简史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
查看全文
中国的茶文化:带你了解中国的茶史!
中国的茶文化:带你了解中国的茶史!,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利用茶叶的国家。据历史资料考证,茶树起源于中国,早在
查看全文
中国茶文化
茶与艺术自古以来,种茶、制茶、泡茶、品茶均被认为需要高度技艺。当代,由中国人开始,将有关的技艺称为茶艺。同时,历朝历代也涌现出大量与茶有关的各种艺术作品。茶之为物,产自崇高的山,吸收天地的灵气,还必须配上清洁的流泉。所谓“仁者爱山,智者爱水”;古人的一杯茶包含中国文人、哲人深爱的天、地、山、水,仁、智。茶与文学中国关于茶的文学作品汗牛充栋,仅古诗词一项,总数在2000首以上。文人品茗之时,一旦兴致来了,必定会对此情此景吟咏一番,以遣情怀。现在能看到最早的关于茶的文学作品是杜育的《荈赋》。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白居易,白居易的2800部诗歌作品中,与茶有关的有60首。而他本人也喜爱品茶,一天到晚茶不离口,在其所作的《睡后茶兴忆杨同州》一诗中便写下了“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沫下麹尘香,花浮鱼眼沸”的佳句。唐代诗人卢仝所作《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脍炙人口,历久不衰“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
查看全文
中国茶文化相关标签
开门七件事
各国茶文化
饮茶
中国茶文化
制茶
家族谱大览
1.中国名门后裔共同成立明义会
原资料 : 摘自[1981]年5月韩国之东亚日报. -- [15]页 : 插图. 内容 : 叙述中国明朝东渡而定居韩国各祖先之事迹. 注 : 部份内容以韩文撰写. 한국내에 사고 있는 중국인의 기록.
浏览:100
1.中国名门后裔共同成立明义会
原资料 : 摘自[1981]年5月韩国之东亚日报. -- [15]页 : 插图. 内容 : 叙述中国明朝东渡而定居韩国各祖先之事迹. 注 : 部份内容以韩文撰写. 한국내에 사고 있는 중국인의 기록.
浏览:100
中国豫章罗氏家族渊源谱, 1, 谱序 目录 渊源世纪 近代世系纪 传略轶事 诗词文选 派行 附录, 1999
原书: [福建福州 : 罗氏福州家族渊源谱编纂委员会], 1999. 1册(446页)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注 : 此族系自清朝以来, 数百年间已定居福建福州一带, 片头虽书"江西南昌", 实为远祖. 太始祖 : 祝融公. 受姓始祖 : (春秋时代) 凌甫公. 匡正公后裔. 迁国于荆州之枝江. 豫章宗祖 : (汉) 罗珠. 福建福州始迁祖(1世) : (清) 罗清韩,字希魏,号中山. 派祖(5世) : 罗辉,字杨魁,号端坡 ; 罗杨祯(出继桂馨公) ; 罗杨光(出继桂发公) ; 罗杨恒(出继桂茂公). 皆为桂霖公(字佳森)之子. 杨魁公下三子(6世) : 罗金城,字文基,号筱坡(八元堂祖) ; 罗文根,讳诱图,字莱吟(鼎荫堂祖) ; 罗文庄,讳韫苍,号廷璧(诗礼堂祖). 文基公下房祖(7世) : 罗香豫,字桐侯,号明德(忠房) ; 罗焕垣,字榆侯(肃房) ; 罗星衡,字觳侯(恭房) ; 罗尚豫,字立侯(懿房) ; 罗德邻,字蔚侯(宣房) ; 罗履谦,字梓侯(慈房) ; 罗明硕,字信侯(惠房) ; 罗嵚嶤,字勉侯(和房). 文根公下房祖(7世) : 罗明善,讳星垣,字筱吟 ; 罗明樵,讳则豫,字力樵,行八 ; 罗明慎,讳叔豫,字超畬 ; 罗明俊,讳宪豫,字建侯. 文庄公下房祖(7世) : 罗明琦,字锡侯,号觐尧(仁房) ; 罗笏卿,号觐冕(义房) ; 罗黻卿,号觐宸(圣房) ; 罗铭卿,号觐墀(礼房) ; 罗明良,号福官(信房) ; 罗明祥(贤房). 杨光公下房祖(7世) : 罗明达 ; 罗明悦,字泽北 ; 罗明适(后不详) ; 罗明清(后不详) ; 罗明奎(后不详). 皆为文葆公之子. 杨恒公下房祖(7世) : 罗明信,字锡侯,行四十二. 为文聚公(号彬斋)之长子. 清韩公下派行 : 士联桂扬 文明郁世 汉宗灵知 建豫章城 诗礼传家 百年树人 理学为本 修齐治平 敬业乐群 工商富族 科教建国 振兴中华 注 : 另录各省各派罗氏新旧派行. 详阅谱之391至396页(影像227-230页). 散居地 : 福建省福州市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目录题 : 中国豫章罗氏家族渊源谱清韩公宗系
浏览:100
中国孙氏世系源流 [不分卷]
原书: 沈阳 : 白山出版社, 1999年(沈阳 : 新华印刷厂). 1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所:台湾省各姓渊源研究学会 受姓祖 : 书,字孙占. 齐大夫,伐莒有功,以孙占之字受姓孙氏,采食乐安. 名祖 : 孙开,字子疆,谥武子. 仕吴为上将,著孙子兵法. 休宁始祖 : (唐) 孙万登,谥新安伯. 后汉天水太守孙敻之后,徙居青州. 任金吾上将军,平蛮道经休宁,遂家于黎阳乡. 北湾始祖 : 孙允宗,字文昭,又名焕. 因赘于北湾罗氏,遂居北湾. 吴楼祖 : (南宋) 孙阮怡. 迁入温州肇基. 吴溇始祖 : 孙元缓. 为宋徽献阁大学士. 由四安(浙江湖州)迁居吴溇(江苏吴江). 散居地 : 中国江苏省, 浙江省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浏览:0
1.中国孙氏世系源流 [不分卷], 1600-1999
原书: 沈阳 : 白山出版社, 1999年(沈阳 : 新华印刷厂). 1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受姓祖 : 书,字孙占. 齐大夫,伐莒有功,以孙占之字受姓孙氏,采食乐安. 名祖 : 孙开,字子疆,谥武子. 仕吴为上将,着孙子兵法. 休宁始祖 : (唐) 孙万登,谥新安伯. 后汉天水太守孙敻之后,徙居青州. 任金吾上将军,平蛮道经休宁,遂家于黎阳乡. 北湾始祖 : 孙允宗,字文昭,又名焕. 因赘于北湾罗氏,遂居北湾. 吴楼祖 : (南宋) 孙阮怡. 迁入温州肇基. 吴溇始祖 : 孙元缓. 为宋徽献阁大学士. 由四安(浙江湖州)迁居吴溇(江苏吴江). 散居地 : 中国江苏省, 浙江省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浏览:100
1.中国孙氏世系源流 [不分卷], 1600-1999
原书: 沈阳 : 白山出版社, 1999年(沈阳 : 新华印刷厂). 1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受姓祖 : 书,字孙占. 齐大夫,伐莒有功,以孙占之字受姓孙氏,采食乐安. 名祖 : 孙开,字子疆,谥武子. 仕吴为上将,着孙子兵法. 休宁始祖 : (唐) 孙万登,谥新安伯. 后汉天水太守孙敻之后,徙居青州. 任金吾上将军,平蛮道经休宁,遂家于黎阳乡. 北湾始祖 : 孙允宗,字文昭,又名焕. 因赘于北湾罗氏,遂居北湾. 吴楼祖 : (南宋) 孙阮怡. 迁入温州肇基. 吴溇始祖 : 孙元缓. 为宋徽献阁大学士. 由四安(浙江湖州)迁居吴溇(江苏吴江). 散居地 : 中国江苏省, 浙江省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