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1867年奥匈折衷方案

1867年奥匈折衷方案

1867年奥匈折衷方案Österreichisch-Ungarischer Ausgleich, 匈牙利语: Kiegyezés)是指1867年,奥地利帝国与匈牙利妥协。建立奥匈帝国的事件。

1867年时,由于奥地利帝国接连在意大利统一战争和普奥战争中失利,其国际地位相对下降。因此境内各民族要求自治的声浪也日益高涨。有呼声要求帝国改为联邦制,也有认为匈牙利应该独立的意见。为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当时的奥地利君主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与匈牙利相妥协,建立奥匈帝国,以避免帝国的分裂。

1867年奥匈折衷方案相关文献
奥匈帝国——世界史奥匈帝国地图
奥匈帝国——世界史奥匈帝国地图,一般将奥匈帝国的领土分为两个部分:内莱塔尼亚(Cislethania)和外莱
查看全文
汉匈战争
西汉北伐匈奴是指公元前200年至公元前36年,西汉对匈奴进行的一系列战役的统称,战争期间双方战争和和亲交替进行,战争结果是汉朝将匈奴本部逐往戈壁沙漠以北;而匈奴南北分裂后,迁往西域的北匈奴也被西征的汉军击败。1.第一阶段:胡强汉弱与西汉的休养生息随着汉帝国的初步建立,蒙古高原上的匈奴部族联盟也开始强盛起来。在汉朝建立后,匈奴联合叛乱的诸侯王韩王信扰边,于是汉高祖率军亲征,意图平定叛乱并驱逐匈奴,汉匈双方在晋北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较量。在公元前200年的白登之围中,匈奴通过隐藏实力、故意示弱的方式,吸引汉高祖刘邦的大军轻敌冒进至大同平城附近的白登山,冒顿单于出动精锐部队,将汉高祖的亲随部队围困于白登山,虽然匈奴军包围了汉高祖,但是随着汉军援兵的逼近,两军对峙了7日后相持不下,最后匈奴军放出一角,供汉军突围。由于匈奴频繁扰边,吸纳汉地叛将降臣,再加上秦末战乱导致经济凋敝,汉朝暂时无力大举反击匈奴...
查看全文
汉匈战争
起始匈奴是位于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周代称为猃狁,秦代称为匈奴,其生活以游牧为主,逐水草而居。秦朝派蒙恬率军将匈奴赶出河套地区。秦亡以后,中原地区处于长期的战乱之中。漠北的匈奴乘机南下骚扰汉朝北方边境。匈奴夺取河套地区,控制朝那(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东南)、肤施(今陕西省榆林市南鱼河堡附近)等郡县,直接威胁到汉王朝在中国北部的统治。汉高帝六年(前201年),韩王信投降匈奴。汉高帝七年(前200年),汉高祖刘邦率军北伐匈奴。汉匈爆发平城之战。平城之战期间,匈奴军队曾在白登山包围刘邦(史称白登之围),之后汉军迫使匈奴解围而去。平城之战,标志着汉匈战争的开始。第一阶段第一阶段从汉高祖七年(前200年)至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为止。第一阶段采取了和亲政策;汉文帝时期,“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前198年,汉高祖在击退匈奴冒顿后考虑国力问题,接受汉匈双方...
查看全文
匈人
历史出现匈人征讨阿兰国的想像图匈人在3世纪之前的历史史书中并未有记载,最早的出现纪录是在窝瓦河以东。约在公元350年左右,匈人进入了欧洲,随后在称为巴兰比尔王的领导下开始了他们的征服战争,第一个目标便是当时称为阿兰的伊朗语族人国度。阿兰人的灭亡350年,当时的阿兰国堪称强国,阿兰王倾全国之兵与匈人军战于顿河沿岸,却遭惨败,阿兰王被杀,阿兰国灭,阿兰余部最终臣服于匈人。匈人在西方史书第一次出现即伴随着阿兰国的灭亡,整个西方世界为之震动。灭亡阿兰国后,匈人在顿河流域附近逗留了几年,然后在他们年迈的国王巴兰比尔的带领下继续向西方进攻。对日耳曼人的征服374年时,位于黑海北岸、日耳曼人所建立的东哥特王国是一个成立不久的国家。它辽阔的疆土东起至顿河,与阿兰人接壤;西至德涅斯特河与西哥特人为邻;南起黑海北至德聂斯特河的支流、普利派特河沼地;匈人联同被征服的阿兰人,大军进入东哥特领土,曾被东哥特人征服的...
查看全文
匈人
匈人(拉丁语:Hvnnvs,英语:Huns),是一支生活在东欧、高加索和中亚地区的古代游牧民族。欧洲的古文献对此一民族及其在欧洲的事迹有若干叙述。最早关于匈人的记载出现在2—3世纪的里海沿岸,他们在4世纪西迁到了欧洲东部,连续击败阿兰人、日耳曼人等氏族公社时期的民族,并入侵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助推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和欧洲奴隶制度的崩溃。由于拉丁文Hvnnvs的中文音译为混努斯(其中vs(us)为拉丁文词语惯有的后缀),混努与匈奴发音接近,故法国汉学家JosephdeGuignes于1756年在其史学著作《匈奴通史》中推测匈人的来源即中国汉代时期北方游牧部落的总称——匈奴,这一说法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甚嚣尘上。但匈人和匈奴人是否有血缘关系或系同一民族尚无定论,目前研究成果倾向于二者关联不大。·阿兰灭亡350年,当时的阿兰国堪称强国,阿兰王倾全国之兵与匈人军战于顿河沿岸,却遭惨败,阿兰王...
查看全文
1867年奥匈折衷方案相关标签
奥匈帝国
家族谱大览
兰陵堂萧氏族谱1册 (卷1)
原书 : [湖南湘潭] : 八叶堂, 2004年. 5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中国湖南图书馆. 受姓祖 : 萧大心,讳叔. 食采于徐州萧县(今安徽萧县),称萧君,以为姓. 始祖 : (元明之际) 萧祖奥,字显甫. 由江西庐陵徙楚,居湘潭. 株洲萧家湾祖 : 萧子卿,字镇庄,行千二. 派祖(6世) : 萧璟,字光斗. 下有十三子,第四子资料不明. 长房祖 : 萧万旸,字明桥. 下有二子 : 廷湖 ; 廷涧. 二房祖 : 萧万苍,字东桥. 下有二子 : 廷选 ; 廷玉. 三房祖 : 萧万珊,字南桥. 下有三子 : 廷辅 ; 廷勇 ; 廷京. 五房祖 : 萧万源,字昆桥. 下有一子 : 廷香. 六房祖 : 萧万璇,字东江. 下有八子 : 廷恩 ; 廷巽 ; 廷芳 ; 廷兰 ; 廷阴 ; 廷茂 ; 廷秀 ; 廷芬. 七房祖 : 萧万镒. 下有二子 : 廷宠 ; 廷宦. 八房祖 : 萧万区. 下有一子 : 廷镇. 九房祖 : 萧万赸. 下有四子 : 廷御 ; 廷寰 ; 廷鲤 ; 廷承. 十房祖 : 萧万乔. 下有一子 : 廷书. 十一房祖 : 萧万爵,字泉圹. 下有二子 : 廷朝 ; 廷美. 十二房祖 : 萧万魁. (无传) 十三房祖 : 萧万荫,字秉国. (无传) 散居地 : 湖南省湘潭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目录题 : 琥栗湾萧氏八修族谱. 书名页题 : 兰陵堂萧氏族谱.
浏览:100
兰陵堂萧氏族谱1册 (卷1)
原书 : [湖南湘潭] : 八叶堂, 2004年. 5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中国湖南图书馆. 受姓祖 : 萧大心,讳叔. 食采于徐州萧县(今安徽萧县),称萧君,以为姓. 始祖 : (元明之际) 萧祖奥,字显甫. 由江西庐陵徙楚,居湘潭. 株洲萧家湾祖 : 萧子卿,字镇庄,行千二. 派祖(6世) : 萧璟,字光斗. 下有十三子,第四子资料不明. 长房祖 : 萧万旸,字明桥. 下有二子 : 廷湖 ; 廷涧. 二房祖 : 萧万苍,字东桥. 下有二子 : 廷选 ; 廷玉. 三房祖 : 萧万珊,字南桥. 下有三子 : 廷辅 ; 廷勇 ; 廷京. 五房祖 : 萧万源,字昆桥. 下有一子 : 廷香. 六房祖 : 萧万璇,字东江. 下有八子 : 廷恩 ; 廷巽 ; 廷芳 ; 廷兰 ; 廷阴 ; 廷茂 ; 廷秀 ; 廷芬. 七房祖 : 萧万镒. 下有二子 : 廷宠 ; 廷宦. 八房祖 : 萧万区. 下有一子 : 廷镇. 九房祖 : 萧万赸. 下有四子 : 廷御 ; 廷寰 ; 廷鲤 ; 廷承. 十房祖 : 萧万乔. 下有一子 : 廷书. 十一房祖 : 萧万爵,字泉圹. 下有二子 : 廷朝 ; 廷美. 十二房祖 : 萧万魁. (无传) 十三房祖 : 萧万荫,字秉国. (无传) 散居地 : 湖南省湘潭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目录题 : 琥栗湾萧氏八修族谱. 书名页题 : 兰陵堂萧氏族谱.
浏览:100
萧氏八修族谱 [5卷]
原书 : [湖南湘潭] : 八叶堂, 2004年. 5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中国湖南图书馆. 受姓祖 : 萧大心,讳叔. 食采于徐州萧县(今安徽萧县),称萧君,以为姓. 始祖 : (元明之际) 萧祖奥,字显甫. 由江西庐陵徙楚,居湘潭. 株洲萧家湾祖 : 萧子卿,字镇庄,行千二. 派祖(6世) : 萧璟,字光斗. 下有十三子,第四子资料不明. 长房祖 : 萧万旸,字明桥. 下有二子 : 廷湖 ; 廷涧. 二房祖 : 萧万苍,字东桥. 下有二子 : 廷选 ; 廷玉. 三房祖 : 萧万珊,字南桥. 下有三子 : 廷辅 ; 廷勇 ; 廷京. 五房祖 : 萧万源,字昆桥. 下有一子 : 廷香. 六房祖 : 萧万璇,字东江. 下有八子 : 廷恩 ; 廷巽 ; 廷芳 ; 廷兰 ; 廷阴 ; 廷茂 ; 廷秀 ; 廷芬. 七房祖 : 萧万镒. 下有二子 : 廷宠 ; 廷宦. 八房祖 : 萧万区. 下有一子 : 廷镇. 九房祖 : 萧万赸. 下有四子 : 廷御 ; 廷寰 ; 廷鲤 ; 廷承. 十房祖 : 萧万乔. 下有一子 : 廷书. 十一房祖 : 萧万爵,字泉圹. 下有二子 : 廷朝 ; 廷美. 十二房祖 : 萧万魁. (无传) 十三房祖 : 萧万荫,字秉国. (无传) 散居地 : 湖南省湘潭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目录题 : 琥栗湾萧氏八修族谱. 书名页题 : 兰陵堂萧氏族谱.
浏览:0
寿塔方氏宗谱 [1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6[1947]重修. 20册 : 世系表. 外纪始祖 : 方干. 居浙东. 为桐庐祖. 生二子 : 方翼 ; 方严. 内纪一世祖 : (宋) 方猷,行隆七. 生四子 : 方昭 ; 方穆 ; 方和 ; 方顺. 分支祖(5世) : 方升. 昭公四世孙. 二传分两支(8世) : 方佛保,行福一(寿塔祖) ; 方佛佑,行福三(白竹祖). 分派祖(11世) : 方伯安,行荣四. 迁居寿塔. 伯安公下六子 : 方卬,行华二(殿下祖) ; 方印,行华三(寿塔祖) ; 方御,行华四 ; 方卸,行华五 ; 方叩,行华七(方家祖) ; 方即,行华八(方家祖). 印公下房祖(12世) : 方庆,行富四(花墩塘祖) ; 方恭,行富九(南山祖) ; 方华,行富十三(寿塔祖). 叩公下房祖(12世) : 方正,行富五(方家长房) ; 方立,行富十(方家次房) ; 方仁,行富十五(方家幼房). 华公下房祖(13世) : 方明,行贵十六(寿塔长房) ; 方亮,行贵二十八(寿塔次房) ; 方葵,行贵二十九(寿塔三房) ; 方玉,行贵三十(寿塔四房). 排行 : 隆䭾千恭敬 庆奉福寿荣华富 贵祯祥衍泽康寕 端正恺悌忠信积 德悠久高博仁义 礼智孝友廉节温 和俭让宽裕慈惠. 名辈(16世起) : 云良思成明士文(茂光维正) 嘉洪大纯儒学尚 经济志诚敦安世 启清宪发秀顺达 炳临垂新. 表字 : 允德有宗 景希天原 之孟彦公 仕廷时汝 仲铭君甫(瑞) 子(友)季远日 盛能翼为 邦重贤聿 昭国守正 克致用宜 是尔善得 佐如升. 散居地 : 浙江省东阳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 寿塔方氏续修宗谱.
浏览:0
寿塔方氏宗谱 [1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6[1947]重修. 20册 : 世系表. 外纪始祖 : 方干. 居浙东. 为桐庐祖. 生二子 : 方翼 ; 方严. 内纪一世祖 : (宋) 方猷,行隆七. 生四子 : 方昭 ; 方穆 ; 方和 ; 方顺. 分支祖(5世) : 方升. 昭公四世孙. 二传分两支(8世) : 方佛保,行福一(寿塔祖) ; 方佛佑,行福三(白竹祖). 分派祖(11世) : 方伯安,行荣四. 迁居寿塔. 伯安公下六子 : 方卬,行华二(殿下祖) ; 方印,行华三(寿塔祖) ; 方御,行华四 ; 方卸,行华五 ; 方叩,行华七(方家祖) ; 方即,行华八(方家祖). 印公下房祖(12世) : 方庆,行富四(花墩塘祖) ; 方恭,行富九(南山祖) ; 方华,行富十三(寿塔祖). 叩公下房祖(12世) : 方正,行富五(方家长房) ; 方立,行富十(方家次房) ; 方仁,行富十五(方家幼房). 华公下房祖(13世) : 方明,行贵十六(寿塔长房) ; 方亮,行贵二十八(寿塔次房) ; 方葵,行贵二十九(寿塔三房) ; 方玉,行贵三十(寿塔四房). 排行 : 隆䭾千恭敬 庆奉福寿荣华富 贵祯祥衍泽康寕 端正恺悌忠信积 德悠久高博仁义 礼智孝友廉节温 和俭让宽裕慈惠. 名辈(16世起) : 云良思成明士文(茂光维正) 嘉洪大纯儒学尚 经济志诚敦安世 启清宪发秀顺达 炳临垂新. 表字 : 允德有宗 景希天原 之孟彦公 仕廷时汝 仲铭君甫(瑞) 子(友)季远日 盛能翼为 邦重贤聿 昭国守正 克致用宜 是尔善得 佐如升. 散居地 : 浙江省东阳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 寿塔方氏续修宗谱.
浏览:0
寿塔方氏宗谱 [1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6[1947]重修. 20册 : 世系表. 外纪始祖 : 方干. 居浙东. 为桐庐祖. 生二子 : 方翼 ; 方严. 内纪一世祖 : (宋) 方猷,行隆七. 生四子 : 方昭 ; 方穆 ; 方和 ; 方顺. 分支祖(5世) : 方升. 昭公四世孙. 二传分两支(8世) : 方佛保,行福一(寿塔祖) ; 方佛佑,行福三(白竹祖). 分派祖(11世) : 方伯安,行荣四. 迁居寿塔. 伯安公下六子 : 方卬,行华二(殿下祖) ; 方印,行华三(寿塔祖) ; 方御,行华四 ; 方卸,行华五 ; 方叩,行华七(方家祖) ; 方即,行华八(方家祖). 印公下房祖(12世) : 方庆,行富四(花墩塘祖) ; 方恭,行富九(南山祖) ; 方华,行富十三(寿塔祖). 叩公下房祖(12世) : 方正,行富五(方家长房) ; 方立,行富十(方家次房) ; 方仁,行富十五(方家幼房). 华公下房祖(13世) : 方明,行贵十六(寿塔长房) ; 方亮,行贵二十八(寿塔次房) ; 方葵,行贵二十九(寿塔三房) ; 方玉,行贵三十(寿塔四房). 排行 : 隆䭾千恭敬 庆奉福寿荣华富 贵祯祥衍泽康寕 端正恺悌忠信积 德悠久高博仁义 礼智孝友廉节温 和俭让宽裕慈惠. 名辈(16世起) : 云良思成明士文(茂光维正) 嘉洪大纯儒学尚 经济志诚敦安世 启清宪发秀顺达 炳临垂新. 表字 : 允德有宗 景希天原 之孟彦公 仕廷时汝 仲铭君甫(瑞) 子(友)季远日 盛能翼为 邦重贤聿 昭国守正 克致用宜 是尔善得 佐如升. 散居地 : 浙江省东阳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 寿塔方氏续修宗谱.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