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北周六官

北周六官

北周六官,指中国南北朝时西魏、北周实行的复古官制。

西魏权臣宇文泰按苏绰、卢辩的建议,于西魏恭帝三年(556年)仿照《周礼》实行复古的六官制度,以加强自己周朝继承人的地位,为称帝做准备。557年北周代魏,宇文觉即位后继续使用这套官制。隋文帝代周称帝建立隋朝后,于开皇元年(581年)实行三省六部制,六官之制被废除。

六官是指《周礼》中的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又称为六卿。

北周六官简介资料
南北朝时期
北周六官相关文献
北周
历史北周由宇文泰奠定根基。北魏在六镇之乱时,宇文泰投靠当时的权臣尔朱荣,随其入关中讨伐叛逆,后来投于以关中陇西为根据地的大将贺拔岳的麾下,并渐渐受重用。控制洛阳的另一权臣高欢认为贺拔岳有不臣之心,故使陇西秦州军人刺杀贺拔岳。贺拔岳所属将领在贺遇刺后,拥立宇文泰为统帅。宇文泰只是表面上服从高欢,其实控制关陇。北魏孝武帝在讨伐高欢失败后,逃奔关中。宇文泰虽收容了他。但不久就将孝武帝杀害,改拥立西魏文帝建立西魏(535年)。而东方的高欢在孝武帝逃入关中后拥立东魏孝静帝,把朝廷迁到河北邺城,建立东魏(534年)。西魏建立后,宇文泰成为大丞相。宇文泰在三次战役中大败东魏,奠定宇文氏在关中的基础。宇文泰任用苏绰等人改革,使西魏进一步强盛。进而攻入南梁的成都,夺取西川地盘。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病死,由嫡长子宇文觉承袭为安定郡公、太师、大冢宰。次年,宇文泰之侄宇文护迫西魏恭帝禅让,由宇文觉即位...
查看全文
汉官六种
汉官《隋书·经籍志》:“《汉官》五卷,应劭注。”作者和成书年代均不详。内容主要记录各官职的吏属人数和品秩,附加记录了各郡郡治离首都洛阳的距离。汉官解诂《隋书·经籍志》:“《汉官解诂》三篇,汉新汲令王隆撰,胡广注。”作于汉光武帝建武年间,原名《汉官篇》,是跟《凡将篇》、《急就篇》类似的小学作品;后胡广为其注释解诂。由于原书小学形式的限制,精要却不够详细,因此主角地位逐渐被注释代替,正文基本散亡,胡广注却较多被征引。汉官旧仪《隋书·经籍志》:“《汉旧仪》四卷,卫敬仲撰。”内容只记录了西汉的制度。除记录官制外,还花了相当篇幅来记录礼仪制度,因此在《隋书·经籍志》被归入仪注篇而非职官篇。除孙星衍汉官六种合辑本外,另有四库全书馆的单独辑本。原名《汉旧仪》,后因记载中官制居多,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改称其为《汉官旧仪》,并列入职官类;马端临《文献通考》亦从此。《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用《汉官旧仪》之...
查看全文
北周灭北齐之战
战争背景北齐因为内乱,势力大为削弱。北周占有今陕西、宁夏、甘肃、四川及河南、湖北等部分地区,实力上对北齐形成优势。同时,北齐曾南下夺取南朝的淮北之地,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陈朝北伐北齐。不久,陈朝在淮南战胜北齐,夺取淮南之地。北齐失去淮南之地后,北周打算趁北齐衰弱之机,与陈朝订立和约,安心地灭亡北齐。河阴之战北周建德四年(575年,北齐武平六年)七月,北周武帝宇文邕自长安出兵攻北齐。出征前,众臣主张走汾水攻晋阳(今太原西南),周武帝不纳,自率大军直指河阴郡(今河南洛阳东北)。八月周军攻克河阴大城、武济,进围洛口(今巩义东北)。北齐军坚守河阳中潭城。北周军克河阳南城,围攻中潭城,二旬不克。北齐右丞相高阿那肱领兵自晋阳南下救河阳,适值周武帝患病,周军撤军西返。平阳之战建德五年九月,周武帝进军晋州,驻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南的汾曲,遣内史王谊监督诸军攻平阳。北齐守军闭城固守,周武帝亲临城下督战。周将段...
查看全文
北周象戏
历史象戏之称,始见于南北朝末期之北周。北周天和四年(569年),北周武帝所创,详细规则、棋具皆不详,并与大臣共同编写《象经》,并由王褒作《象戏经序》、庾信作《进象经赋表》、《象戏赋》,献给周武帝。《北史·朗茂传》:“周武帝为《象经》,隋文从容谓茂曰:‘人主之所为也,感天地,动鬼神,而《象经》多乱法,何以致人?’”隋文帝对朗茂表达厌恶北周象戏,认为多乱法。北周象戏到初唐已无人能解并失传。唐太宗尝览《三局象经》,不能看懂,有人说蔡允恭能懂,蔡则向唐太宗表示“少通其略,老乃忘”,后问吕才才知。评论明朝杨慎《丹铅杂录》:“意者从兵机、孤虚、冲破寓于其间,绝非今之象战车马之类也。”明朝徐应秋《玉芝堂谈芸》:“庾信有《象戏赋》、又有《进象经表》,详其文义,与今象戏迥然不侔。”明朝方以智《通雅》:“象棋始于唐,周武之《象经》,非今之象戏也。”清朝倪璠总解曰:“象戏之制,其法不传,以赋按之,盖弹棋格五六博...
查看全文
五品官和六味丸
扬州有个陈见山,是药铺的掌柜。他作药材生意发了大财,就想当个官。那时当官要先通过科举考试,可陈见山除了认识几个中药名,诗文一窍不通。怎么办呢:他有钱呀!就花钱买了个五品官儿,穿上了天青褂。碰见什么公开活动的场合,他这位陈掌柜就大摇大摆地穿起官服出头露面。人们见他来了,都悄悄议论,看不起这个花钱买的官。一次,陈见山又穿官服出席一个酒会,一进门就大模大样往中间一坐,摆起官架子来。有个书生看这样子,非常生气,脑子一转,想了个主意。他对大家说:我有个对子,只有上句,请各位对个下句。说完,念出上联:五品天青褂话音刚落,就有人明白了他的意思,立刻接着对出:六味地黄丸在座的人,听了都哈哈大笑。这位陈见山气得脸唰地白了,一甩袖子离开了酒席。
查看全文
北周六官相关标签
南北朝官制
西魏政治
宇文泰
北周政治
官制
六卿
六官
家族谱大览
2.周氏宗谱, 2, 卷1下: 受六公 受七公 科甲官诰, 1913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1913]续修(版藏抱儿楼). 17册 : 插图, 世系表. 编修者 : 周燿南,字麟卿 ; 周均恩,字献廷 ; 周汝明,字郎轩. 始祖(1世) : 周受七. 偕兄受六公自江右鄱阳籍亭州西陵邑西新店. 派祖(2世) : 周富,字希孟. 受七公之子. 富公下三子(3世) : 周仲旭,字茂升(长分祖) ; 周仲馗,字茂达(二分祖) ; 周仲昶,字茂久(三分祖). 长分下支祖(5世) : 周沂 ; 周渊 ; 周溥 ; 周汶 ; 周润 ; 周泾. 二分下支祖(5世) : 周淑,字文善 ; 周洙,字文振 ; 周泗,字文宗 ; 周洛 ; 周澄,字文清. 字派(似为) : 受富仲铭廷 佑宏应维柄 基铭学汝相 楚耀均..等.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部分版心题 : 周氏五续宗谱.
浏览:100
官寮易氏六修族谱卷首1-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贻庆堂, 1993年六修. 5册 : 图像,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第一派祖 : 易亮, 一名常亮字明彝行三十八.原居吉州太和县, 由太和迁宜春县与兄重公合居汤未久仍归太和. 醴陵始迁祖: (元明)易朝暑, 元末至正见由泰和迁醴东明兰段. 散居地 : 湖南省醴陵县, 江西省泰和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及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官寮易氏六修族谱. 卷首1-4 _ 目錄(圖像4-5頁)譜序派語(圖像144-145)傳贊契約
浏览:100
官寮易氏六修族谱卷首1-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贻庆堂, 1993年六修. 5册 : 图像,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第一派祖 : 易亮, 一名常亮字明彝行三十八.原居吉州太和县, 由太和迁宜春县与兄重公合居汤未久仍归太和. 醴陵始迁祖: (元明)易朝暑, 元末至正见由泰和迁醴东明兰段. 散居地 : 湖南省醴陵县, 江西省泰和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及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官寮易氏六修族谱. 卷首1-4 _ 目錄(圖像4-5頁)譜序派語(圖像144-145)傳贊契約
浏览:100
官寮易氏六修族谱卷首1-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贻庆堂, 1993年六修. 5册 : 图像,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第一派祖 : 易亮, 一名常亮字明彝行三十八.原居吉州太和县, 由太和迁宜春县与兄重公合居汤未久仍归太和. 醴陵始迁祖: (元明)易朝暑, 元末至正见由泰和迁醴东明兰段. 散居地 : 湖南省醴陵县, 江西省泰和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及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官寮易氏六修族谱. 卷首1-4 _ 目錄(圖像4-5頁)譜序派語(圖像144-145)傳贊契約
浏览:100
官寮易氏六修族谱卷首1-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贻庆堂, 1993年六修. 5册 : 图像,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第一派祖 : 易亮, 一名常亮字明彝行三十八.原居吉州太和县, 由太和迁宜春县与兄重公合居汤未久仍归太和. 醴陵始迁祖: (元明)易朝暑, 元末至正见由泰和迁醴东明兰段. 散居地 : 湖南省醴陵县, 江西省泰和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及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官寮易氏六修族谱. 卷首1-4 _ 目錄(圖像4-5頁)譜序派語(圖像144-145)傳贊契約
浏览:100
湖南长沙官山陈氏六修族谱 [7卷,含首1卷]
原书 : [湖南] : 颖川堂, 2006年(益阳 : 长江书刊装订印刷厂承印). 7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收藏者 : 中国湖南图书馆. 方山祖 : 陈伯万,名顶一,号金峰. 自江西迁新化,居横杨山鹅塘. 始祖 : (元明之际) 陈莹,名魁父,号绳斋. 由江西吉水宦游南楚,居益阳矶头. 官山始迁祖(4世) : (明) 陈睿,字美任 ; 陈显,字连孚. 由益入星沙. 睿公后四大房祖(7世) : (明) 陈伯经,字秩然(长房) ; 陈伯玺,字帝然(二房) ; 陈伯文,字质然(三房) ; 陈伯章,字斐燃(四房). 显公后一房祖(5世) : (明) 陈文义,字足征. 此为五房. 下有二子 : 陈裕良,字依谷 ; 陈裕远,字鹏程. 长房下七支(12世) : (明清之际) 陈钦鉴,字今仪 ; 陈钦铎,字醒臣 ; 陈钦猷,字允升 ; 陈钦钥,字伯超 ; 陈钦𬬭,字仲超 ; 陈钦铨,字次衡 ; 陈钦钰,字次珍. 二房下三支(8世) : (明) 陈廷骠,字灌唐 ; 陈廷仁,字泉唐 ; 陈廷骥,字德唐. 三房下三支(13世) : (清) 陈宪训,字慎微 ; 陈宪诵,字林微 ; 陈宪论,字武微. 四房下九支(10世) : (明) 陈功,字斗南 ; 陈勋,字湘南 ; 陈勅,字省南 ; 陈効,字时南 ; 陈勃,字新圻 ; 陈勤,字相民 ; 陈劬,字养赤 ; 陈励,字勉翊 ; 陈助,字之赤. 五房下三支(7世) : (明) 陈伯广,字昌隆 ; 陈伯堂,字颛隆 ; 陈伯受,字延生 散居地 : 湖南省长沙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