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词条

,又称皇嫔,是中国古代皇帝妃嫔的一种位号,亦见于东亚其他地区,如古代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最早见于上古时期周礼中的记载:“一后(嫡妻)、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凡一百二十一人”,而在之后的朝代对于的使用仍时有可见:

嫔简介资料
嫔相关文献
康熙妃嫔:熙嫔的简介
康熙妃嫔:熙嫔的简介,熙嫔陈氏(1690-1737)陈玉卿之女,康熙二十九年三月生。康熙五十年正月
查看全文
康熙早年的七嫔之一,僖嫔居嫔位25年
康熙早年的七嫔之一,僖嫔居嫔位25年,2011年《宫锁心玉》的播出,再次掀起清宫剧的热潮,《步步惊心》、《甄嬛传》
查看全文
中国魏、晋时期魏时期的魏文帝设置贵嫔,位在皇后之下。西晋武帝时沿用周礼中的记载而设置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位视九卿,称九嫔。南北朝时期南朝齐在南齐太祖建元元年,经礼司奏请而设置九嫔: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媛、淑仪、婕妤、容华、充华。南朝陈在南陈世祖天嘉初年设置许多后宫位号,其中有九嫔: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容、昭仪、修华、修仪、修容等,各一人。北朝魏在北魏高祖孝文帝的孝文汉化政策同时,改革后宫制度,后宫位号皆位视朝中官员,其中有:三嫔,位视三卿;六嫔,位视六卿北齐初年后宫有过嫔的位号,而北齐世祖于河清年间制定新的宫制,其中亦有嫔的位号:隋、唐时期隋朝初年因皇后独孤伽罗善忌,因此后宫位号俭朴,虽有设置但并不实际作为皇妾,其中有:在独孤伽罗崩后,隋文帝才又增加后宫位号,并将嫔扩充到定员九人。隋炀帝继位后,自治嘉名以充实后宫,其中有九嫔:顺仪、顺容、顺华、...
查看全文
淳嫔
影视作品金枝欲孽佘诗曼饰董佳·尔淳(尔淳小主、淳贵人)金枝欲孽贰佘诗曼饰董佳·尔淳(淳贵人)(客串)张保仔谢雪心饰淳贵妃
查看全文
《甄嬛传》欣嫔简介欣嫔怎么死的?
欣嫔,全名吕盈风,是电视剧《甄嬛传》中的人物,属于甄嬛一党,也是《甄嬛传》中少数得以善终的嫔妃。 人物档案 姓名:吕盈风 其他名称:欣常在、欣贵人、欣嫔、欣太嫔 主要成就:活到最后,荣升为欣太嫔 丈夫:爱新觉罗·胤禛(雍正) 盟友:甄嬛、冯若昭 所属党派:甄嬛党 宿敌:祺贵人、华妃 欣嫔刚入宫之时被封为常在,所以尽管
查看全文
嫔相关标签
家族谱大览
心写治平图.干隆帝后妃嫔图卷
心写治平图.干隆帝后妃嫔图卷
浏览:973
長沙歐陽氏族譜(卷首)
欧阳氏之渊源,上可追溯到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中可追溯到少典、黄帝、颛顼和大禹,下可追溯到越王无余、无壬、允常和勾践诸王。以上世系,在欧阳氏立姓之前,绵延千百万年,与炎黄子孙其他世系一脉相承,拟放在以后章节慢慢道来。 本书第一章,先从历史上第一位姓欧阳的人谈起。 历史上第一位姓欧阳的人,叫欧阳蹄,又名宰勋,被后世欧阳家族子孙尊称为“蹄祖”,是第75世越王姒无疆的次子。 1、蹄祖之父姒无疆 蹄祖的父亲姒无疆,是第66世越王勾践的第七代孙。也是越国历史上的第75世越王。从勾践到无疆,王位传了十世,血脉却是七代。 话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灭吴后称霸近五世。传到第五代玄孙也就是第70世越王翳的时候,宫廷内乱四起,短短14年就更换了四世越王,且无一善终,盛极一时的越国很快走上了下坡路。 第74世越王无颛,是无疆的长兄,他亲眼目睹越国内乱的惨剧,既憎恨又恐惧,一直不愿为王,曾只身逃入深山岩洞。国人用火焚烧艾叶,把烟熏入岩洞,逼迫他出来即位。 无颛虽然不想当王,但在位期间仍然励精图治,堪称一代中兴之主。他在位八年,死前决意不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正好他的弟弟无疆是个一心想重振越国霸业的人,于是就传位给弟弟无疆。就这样,无疆当上了第75世越王。 第75世越王无疆,是第74世越王无颛的弟弟,勾践的第七世孙,也是蹄祖宰勋的亲生父亲。所以有一部分欧阳氏族谱也尊奉无疆为得姓始祖。 2、蹄祖之母文氏莲鲤 蹄祖的母亲姓文,名莲鲤,是勾践时代越国大夫文种的后代。 勾践灭吴之后,逼大功臣大夫文种自尽。文种的长子文高,率一部分族人离开越国,迁往山东,是文姓大宗之始祖,后世名臣文天祥就是他的后人。 文种的次子文润,为越国三朝太宰。他11岁就进勾践王宫成了世子鹿郢(又名鼫与)的伴读。勾践逼杀文种后,文高想带弟弟文润一起离开越国,鹿郢不许,便留了下来。 勾践逼杀文种后,很快就后悔了,于是对留下来的文润格外看重,经常加恩。勾践死后,世子鹿郢继位,是为第67世越王,封儿时伙伴文润为太宰,不但专管宫廷内务,而且参与谋划军国大事。鹿郢在位6年就死了,传位给世子不寿,是为第68世越王。不寿可以说是文润亲自调教的学生,对恩师倍加尊敬,仍以文润为太宰,专管宫廷内务和参与谋划军国大事。不寿在位短短十年,他的儿子朱勾发动宫廷政变,史称朱勾杀父自立,是为第69世越王,仍以文润为太宰。文润不喜欢杀父自立的朱勾,借口自己年老体弱,上了几个月朝就辞官而去了,隐居于太湖边上,种莲田百顷,过上桃源般的日子。 此后,文润的后代便世居太湖之畔,承祖训不再出仕为官。后有族女名莲鲤,嫁与75世越王无彊为妃,即欧阳氏蹄祖之生母。 3、蹄祖出身高贵 蹄祖的父亲无彊,先是在20岁时就娶了一名商贾人家的漂亮女儿施女为妻。当时还是哥哥无颛当政,因此也没有在乎什么出身地位和血统问题。施女嫁过来第二年,生一子名玉,也就是蹄祖的长兄、后来的闽越王。施女产子不顺,难产而死。古代人瞧不起商贾,所以长子姒玉早年也因为是商贾人家的女儿所生,在王室多受冷落。再加上古代人迷信,认为姒玉一生出来就克死母亲,所以就连无疆也不大喜欢这个长子。 施女死后三年,无彊又续娶大夫冯之女为妻。冯氏嫁给无彊6年,肚子不见动静。这时候,越王无颛已经病重,并决定把王位传给弟弟无疆。 无疆当上越王,宫廷内务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立冯氏为王后。因为冯后无生养,所以第二件大事就是充实内宫,纳妃纳嫔。 冯后的父亲是越国大夫,位高权重,他一不希望无疆去聘中原诸侯之女,因为诸侯之女太高贵,一嫁过来,自己的女儿就当不到王后了。二不希望无疆再娶国中大臣的女儿,因为这样一来,新的国丈大人就会形成新的势力来分自己的权。 但是无疆早年就是因为娶了商贾人家的女儿导致长子玉在家族中没有声望的,现在自己登上了王位,自然要娶出身高贵的女子为妻了。于是冯大夫帮他四处寻找合适人选。一开始找了几个吴国旧贵族之女,无疆不大满意,后来终于在太湖之畔找到先朝大夫文种、三世太宰文润之后裔莲鲤。 莲鲤美貌端庄,聪慧贤淑,家族出身高贵,而文家又不愿为官,不会影响冯家的权位,于是君臣皆大欢喜。公元前354年春正月,17岁的文氏莲鲤嫁与30岁的越王无疆为妃。当年11月,文妃就产下一子,取名为蹄,又名宰勋,是为无疆次子。 当今一些研究姓氏族谱文化和越文化的人说“蹄是无疆的支庶子”,这种说法欠妥。无疆的正房冯后无生养,若说非正房生的儿子就是支庶子,那他所有的儿子岂非都是“支庶子”?再说长子姒玉,是他第一个妻子施女所生,施女虽是结发妻,却也并非正房,而是在她死后近十年,无疆承兄之基登上王位之后才被追封为施妃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长子玉与次子蹄,只有长幼之分,却没有嫡庶之别。 反而在越王无疆的眼里,一直视出身高贵的次子蹄为嫡传世子,对文妃也更为宠爱。 这样一来就引起了冯后的妒意。一方面为了巩固冯家地位,一方面为了自己王后之位长保,冯后于是向无疆提出要把失去亲娘的长子玉过继给自己为亲子。无疆完全明白冯后的用意,为了处理好君臣关系、夫妻关系和父子关系,他答应了冯后的请求,把长子玉过继给冯后为亲子,但并没有立他为世子,这也是直到他战死都没有立世子的原因。以致于后来越国诸王子争位,四分五裂,这是后话,暂且不表。但从他坚持不立世子可以看出,无疆的心意一直放在次子蹄身上。所以说,蹄祖出身高贵。这也是他以后能够顺利建立瓯越国,并受国人拥戴、长久传国的原因。 4、蹄祖两个名字的来历 公元前354年11月,文妃莲鲤已怀孕9个月,一天正躺卧在软塌上假寐,忽梦见一异兽,四蹄腾空而至,前蹄过处,正踩在自己腆着的肚子上,登时一阵疼痛,产下一子。 无疆的前妻施氏是因难产而死,所以无疆对此一直耿耿入怀。这次自己最喜爱的妃子文妃,做个梦就把儿子生下来了,而且母子平安,无疆大喜过望。因是文妃梦异兽之蹄而生,所以取名就叫“蹄”。这是第一个名字的由来。 那么为什么又叫宰勋呢?一是为了纪念四朝元老、三世太宰、文妃的高曾祖文润。文润的才能不亚于其父文种,为巩固越国霸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所谓“宰勋”,即越国世代不忘太宰功勋之意。二是因为文氏世家其时已不在朝为官,世人不知其家族显赫的历史,无疆吸取长子玉是商贾之女所生的教训,要让世人知道自己的次子出身高贵,其母是三世太宰的后代。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免得别人说闲话”。 从勾践时代起,历代越王大多有两个名字,究竟什么原因,已无可考,但从字面上看,似乎都有一个是乳名,一个是大名。如越王勾践,又名菼执,越王鼫与,又名鹿郢,越王不寿,又名不扬,越王朱勾,又名翁,越王侨伯,又名翳。若从这一角度理解,蹄祖的“蹄”似乎是乳名,“宰勋”是大名。 当今一些研究姓氏族谱文化和越文化的专著,一直把蹄和宰勋分开,有人说“无疆次子蹄”,也有人说“宰勋,无疆次子也”,其实蹄与宰勋,本就是一个人,两个名字。 5、是“率先降楚”还是“忍辱负重”? 近年来,有研究欧阳修家世的学者,依照欧阳修谱图序的说法,一致认为蹄受楚封为欧阳亭侯,甚至说无疆子“全部受楚封”,而次子蹄则是“率先降楚”。这些论断,我认为不符合历史事实。 先来看看楚国灭越的历史过程。 越国经过无颛和无彊两兄弟的多年努力,国家实力逐渐强盛。为了恢复昔日越国的雄风,无彊决定兴师北伐齐,西伐楚,与中原诸侯争雄。公元前334年春,齐楚两国在徐州会战,越王无彊抓住战机,在齐、楚胜负未分时,发兵进攻齐国。狡猾的齐威王连忙遣使鼓动越王弃齐伐楚。无彊听信蛊惑,放弃齐国,转而攻打楚国。 越王无彊调动太湖舟师五百艘战船进入长江,进攻楚国云梦泽,自己则率领十五万马步大军,从北向南压向楚国。楚威王发兵迎战,先在徐州齐军面前虚张声势,随后秘密出动主力十万战车兵和五万骑兵日夜兼程,秘密东进,另有部分舟师顺长江东进。楚越两军在昭关相遇,展开决战。越军冲向楚军,却被楚军埋伏的战车和骑兵包围。经过拼杀,越军大败,越王无彊战死。 昭关之战前,无疆早令次子姒蹄率领五万水军进入长江,正好楚威王也派了五百战船秘密东进,妄图截断无疆的退路,结果两国水军还没有遭遇,昭关之战就结束了。越国十五万马步军损失过半,纷纷向南溃退。这种情况之下,蹄祖宰勋只得等到掩护溃败的马步军全部渡江之后,才放弃长江,率部退守瓯江。 昭关之战,越王无彊来不及立世子就阵亡了,于是诸王子争位,互不相让,纷纷自立,越国从此四分五裂。一些正史将这一时期定为越国灭亡之期,就算是吧,因为毕竟无疆的后世子孙虽然建国,也都另有国名了。 先说长子姒玉,他是亲自参加昭关之战的。失败后,他率领马步军残部约七、八万人一路败退,先在越国旧都会稽修整了一个多月,并以正统长子的身份向弟弟们发号施令。结果兄弟们都不听他指挥。 楚威王也害怕姒玉在越国旧都复国,于是扬言要打过钱塘江去,活捉姒玉。姒玉害怕,连忙率部再次南逃,一直退守到今福建的闽江,才扎下根来。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333年,姒玉建立了闽越国,号称闽越王。因他的马步军是越国主力,虽然战败,实力仍在,加上姒玉又是无疆的长子,冯后的养子,因此在诸王子中最为强大,以越国正统自居,仍以姒姓传国。 闽越国共传12世223年,直至汉武帝时期才被汉朝攻灭。仅此一脉,所谓无疆子“全部受楚封”之说就站不住脚。 再说次子姒蹄。昭关之战,越国五万水军并没有受到多大损失,因此姒蹄的实力仅次于其兄姒玉。 姒蹄退守瓯江之后,楚威王占领了越国钱塘江以北的全部疆域,虽然扬言要过江,其实却不敢再南下追击,原因有三:一是越国当时的国都在钱塘江以北的姑苏城,已经被楚占领了。春秋战国时期争战,占领对方国都之后,理所当然就是“灭其国”了,再打下去,那就不是战争,而是杀戮了,那是各国都不能容忍的。二是钱塘江以北本来就是越灭吴之后夺来的吴国旧地,占领后麻烦不多,但钱塘江以南则不同,是越人生发之地,一旦强行进兵,必会遭遇最顽强的抵抗,楚人不敢轻举妄动冒这个险。三是背后强大的齐国原本就在和楚国交战,是越国掺和进来才改变了战局,楚军一旦渡江南下追击越军,必有齐国军队乘虚而入的后顾之忧。有此三点,楚军不再追击越军,而是一方面忙于分裂越国,一方面掉过头来,趁得胜之师把齐国也打败了。 姒蹄退守瓯江之后,忍辱负重,收拾残局。当时他的兄长姒玉已经远退到今福建的闽江,其他兄弟甚至退到海岛之上,远离战争漩涡了,只有他还留在江浙一带,与楚相邻。这种情况下,他首先对外委曲求全,一开始的确派使者去接受了楚国所谓的分封,稳住了战后局势。但是不到一年,他的兄长姒玉建立了闽越国,他也就容忍不下去了,立时就建立了瓯越国,号称瓯越王。由此可见,蹄祖宰勋完全不是后人所说的 “率先降楚”,而是典型的“忍辱负重”。 蹄祖立国之后,为区别自号越国正统、仍以姒姓传国的闽越国,乃自立姓氏为欧阳,他自己便是历史上第一位姓欧阳的人,也是后世欧阳、欧、区、欧越、欧侯诸姓之始祖。 瓯越国共传11世196年,历代君王皆姓欧阳或姓欧,汉武帝时期才最终融入大汉王朝。 6、从勾践到欧阳蹄的世系源流欧阳家族得姓前上溯到勾践的世系源流,可用如下世系表概括: 世系排序--字辈--名讳--简介--旁注 勾践一世-勾践-约公元前520~前465年,春秋末第66世越王,姓姒名勾践,又名菼执。(公元前496年—前465年)在位。 勾践二世--鹿郢--第67世越王,又名鼫shí与、与夷,公元前465.11—前459年在位。 勾践三世--不寿--第68世越王,又名不扬,公元前459—前449年在位。 勾践四世--朱勾--第69世越王,又名翁、朱句,公元前449—前412年在位。 勾践五世--侨伯--第70世越王,又名翳、不授,公元前412—前376年7月在位--第71世越王诸咎,是侨伯的长子,在位3个月。第72世越王错枝,是诸咎的世子,在位几个月。 勾践六世--之侯--第73世越王,又名莽安,是第70世越王翳的第五子,第71世越王诸咎之弟,第72世越王错枝的叔父,中间虽隔两世越王,却是勾践的第六代孙。公元前375—前363年在位。第74世越王无颛,之侯之子,无疆之兄,在位8年,传位给弟弟无疆。 勾践七世--无疆--第75世越王。73世越王之子,74世越王之弟,公元前355—前334年在位。娶施妃生子玉,冯后无出,娶文妃生子蹄,又名宰勋。庶子九。 勾践八世蹄祖一世--蹄字辈--宰勋,无疆次子,姓姒名蹄,又名宰勋,开基后立姓欧阳。是历史上第一位姓欧阳的人,也是第一世瓯越王,欧阳家族后世子孙尊奉为“蹄祖”。 公元前333—前313年在位。 蹄祖的长兄姒玉,是第一世闽越王,仍以姒姓传国。 以上引自欧阳春辉原著《欧阳家族源流综述(上)》
浏览:0
幸州奇氏族谱
始祖奇友诚的子孙录 1896年发行, 1100-1896 全北大学图书馆
浏览:5
太原李氏族谱
国立中央图书馆, 1300-1929 咸镜南道北青郡内后,李哲升,1929年发行 始祖李贵芝的子孙录
浏览:6
杨氏族谱
浏览:5
李氏族谱
浏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