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梵名,或称《杂华经》。中国华严宗即依据本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等妙义为宗旨。
大方广佛华严经相关文献
《华严经》
《华严经》(梵文Buddhavatamsakamahavaipulya-sutra)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亦称《杂华经》。佛教经典。是中国佛教华严宗据以立宗的重要经典。其性质与《大般若经》相近,也是在汇集一些原先单独流传的大乘经,如《十地经》《入法界品》等基础上,逐渐增广而成,非一时一地之作。本经系如来成道后之第二七日,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上位菩萨所宣说之自内证法门,此一华严经教乃教法中之根本法轮,故称‘称性本教’。又因本教法属顿教法门,故亦称初顿华严。内容记述佛陀之因行果德,开显出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华严经虽出于印度,然尚未发挥本经最高之玄旨,直至我国成立华严宗,方才发扬其真义。我国华严宗即依据本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等妙义为宗旨。兹就本经之经题而论,大方广佛华严经,系‘法喻因果’并举,‘理智人法’兼备之名称,一经之要旨,皆在此中。大,即包含之义;方,即轨范之义;广,即周遍...
华严经
华严宗旨《大方广佛华严经》,系‘法喻因果’,‘理智人法’兼备之名称,一经的要旨,都包含在题目中。大,即包含之义;方,即轨范之义;广,即周遍之义。即一心法界之体用,广大而无边,故称为大方广。佛,即证入大方广无尽法界者;华,即成就万德圆备之果体的因行譬喻;严,即开演因位之万行,以严饰佛果之深义,此为佛华严。此经以因果缘起理实法界为宗,说菩萨以菩提心为因而修诸行,顿入佛地的因果,显示心性含摄无量、缘起无尽、时空行愿等相涉相入、无碍无尽的理境,及佛果地辽阔无碍、庄严无比的胜境。历史渊源根据汉传华严宗的说法,《华严经》是龙树进入龙宫取回的,有上中下三种版本,内容长度不同,现传版本为下本。龙树在《大智度论》中,提到《十地经》与《不可思议经》,提到的内容对应于华严经十地品与入法界品。龙树与无著也曾为《十地经》作注解,即《十住毗婆沙论》与《十地经论》。吕澂认为,在龙树时代,大本《华严经》还没被集成,而是以...
万部华严经塔
历史万部华严经塔位于辽代丰州古城内,因其外表曾被整体漆为白色,故得俗名为白塔。而“万部华严经塔”一名的来源,有说法称其中确实曾藏有上万卷的《华严经》,但后来这些经书全部不知所踪。关于该塔的建造年代,有说法称其建于辽圣宗在位时期(983-1031年),但并无其他资料佐证。也有说法认为该塔建于辽道宗在位时期(1055-1100年),因为在该时期,辽代全国范围内大建佛寺和佛塔,并且辽道宗曾于咸雍四年(1068年)亲自制定了“大方广佛华严经随品赞”。万部华严经塔在初建成时,其外表涂有一层白垩土,使塔的外观整体呈白色并有闪烁的光芒,故被誉为“白塔耸光”,并入列为“旧呼和浩特八景”之一。金大定二年(1162年)时,该塔曾经得到修葺。元代时,该塔所在佛寺被称为宣教寺。元代末年时,古丰州城毁于战火,万部华严经塔也遭受到了严重的损毁,塔顶以及塔刹已经彻底毁坏。结构1942年的万部华严经塔万部华严经塔的主要建...
大方之家
【成语】大方之家
【成语】大方之家 【拼音】dàfāngzhījiā 【解释】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有学问的内行人。 【出自】《庄子·秋水》:“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近义词】识途
贻笑大方
贻笑大方【成语意思】:贻:遗留;大方:大方之家;泛指有某种专长的人。留下笑柄给内行人;让内行人笑话。【用法分析】:贻笑大方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自谦。【成语来源】:先秦庄周《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使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年代】:近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yíxiàodàfāng【英语翻译】:giveanexpertcauseforlaughter【成语声母】:YXDF【贻笑大方的近义词】:见笑大方、遗笑大方【近似成语】:方正贤良:方正:正直;贤良:才能,德行好。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制度,唐宋沿用…方丈盈前:方丈:一丈见方;盈:满。吃饭时食物摆满一丈见方的地方。形容饮食奢华方圆可施:施:施行,实施。方圆都能适应。比喻具有多方面的才能方领圆冠:方形的衣领和圆形的帽冠,为古代儒生的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