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郑小同

郑小同

郑小同(约193年 ─ 258年以后),字子真。三国时代魏国人。郑益(字益恩)之子。东汉经学家郑玄之孙。

相关人物
郑小同相关文献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两周时期的郑州郑庄公小霸天下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两周时期的郑州郑庄公小霸天下,郑庄公消灭了共叔段以后,郑国实现了国力的统一,这为郑国对外扩张奠定了基础。由
查看全文
春秋三小霸之首的郑庄公,郑庄公小霸
春秋三小霸之首的郑庄公,郑庄公小霸,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
查看全文
广西自治区-来宾-象州郑小谷
郑小谷(1801-1872年),也叫郑献甫,自号“识字耕田夫”,广西象州县寺村镇大井村委白石村人,清代著名教育家、经学家、诗人、学者,广西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壮族历史文化名人,素有“江南才子”和“两粤宗师”之称。郑小谷先生出身书香世家,其远祖为东汉经学家郑玄,父亲为清代庠生;其外祖父张梦骥为清代进士。郑小谷先生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从小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且工诗善对,聪颖过人。15岁中秀才,25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中进士当年即1835年留京任刑部江苏、云南司主事。因不满官场黑暗,为官只14个月就以双亲“年老乞养”为由,辞归故里。此后,郑小谷先生不复出仕,以读书著书教书度其一生,曾在广州、宜州、桂林、象州等地11家书院任主讲,著有经学、文学、诗歌等著作数百万字。有关他的传闻、轶事在象州县及来宾市和广东一带广为流传,至今不衰,他为后世、为家乡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郑小谷先生自幼酷爱读书,...
查看全文
贵州省-遵义-播州区郑知同
郑知同,著名诗人郑珍独子。年幼好学读书,学问根基雄厚,因农民起义停试十五年,绝意功名仕进。曾任塾师,后到成都入张之洞幕府,在张之洞的倡导下,传布其父郑珍之学遍于全蜀。四川的文字训诂学,倡导者虽是张之洞,助力最大者则是郑知同。因不合流俗,傲然自负,后南游北往,均未遇知音,处境极为艰难。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张之洞调任两广总督后,设广雅书局,又招郑知同去任书局总纂,仅两年便去世。伯更治学以许、郑为依归,造诣精湛深邃,小学成就尤高。著有、《说文正异》、《说文述许》、《说文商议》、《说文伪字》、《经义慎思篇》、《愈愚录》、《隶释订文》、《楚辞通释解诂》、《转注考》、《漱芳斋文稿》和《屈庐诗稿》等。
查看全文
郑小同
生平生平不详。其父郑益曾受北海郡孔融举为孝廉,在初平三年(192年)至四年(193年)间,黄巾军管亥围城时赴难死,郑小同成为遗腹子。后来郑玄由于其手纹与己相似,取名为小同。郑小同任魏侍中时,曾与司空郑冲同时教授曹髦《尚书》。司马师(或司马昭)在杀害郑小同时曾说:“宁我负卿,无卿负我。”著作《郑志》十一卷(《隋书·经籍志》载,已失传)。今有辑本。《梁有礼义》四卷(《隋书·经籍志》载,已失传)《礼记义记》四卷(《新唐书》、《旧唐书》俱列,疑与上同)参见郑冲曹髦注释^《三国志集解·高贵乡公髦纪》:“《真诰·协昌期》云:郑子真,则康成之孙也,患两脚不授积年,其晚用针灸,兼行曲折祝法,百日都除。○考康成止有一孙,子真即小同字。”^《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二引《郑玄别传》云:“玄一子名益,字益恩。”^《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二引《郑玄别传》云:“玄一子名益,字益恩,年二十三,相国孔府君举孝廉。府君以多寇,...
查看全文
郑小同相关标签
汉朝经学家
郑姓
曹魏政治人物
曹魏被毒死人物
政府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