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郑小同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59
转发:0
评论:0
生平生平不详。其父郑益曾受北海郡孔融举为孝廉,在初平三年(192年)至四年(193年)间,黄巾军管亥围城时赴难死,郑小同成为遗腹子。后来郑玄由于其手纹与己相似,取名为小同。郑小同任魏侍中时,曾与司空郑冲同时教授曹髦《尚书》。司马师(或司马昭)在杀害郑小同时曾说:“宁我负卿,无卿负我。”著作《郑志》十一卷(《隋书·经籍志》载,已失传)。今有辑本。《梁有礼义》四卷(《隋书·经籍志》载,已失传)《礼记义记》四卷(《新唐书》、《旧唐书》俱列,疑与上同)参见郑冲曹髦注释^《三国志集解·高贵乡公髦纪》:“《真诰·协昌期》云:郑子真,则康成之孙也,患两脚不授积年,其晚用针灸,兼行曲折祝法,百日都除。○考康成止有一孙,子真即小同字。”^《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二引《郑玄别传》云:“玄一子名益,字益恩。”^《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二引《郑玄别传》云:“玄一子名益,字益恩,年二十三,相国孔府君举孝廉。府君以多寇,...

生平

生平不详。其父郑益曾受北海郡孔融举为孝廉,在初平三年(192年)至四年(193年)间,黄巾军管亥围城时赴难死,郑小同成为遗腹子。后来郑玄由于其手纹与己相似,取名为小同。

郑小同任魏侍中时,曾与司空郑冲同时教授曹髦《尚书》。司马师(或司马昭)在杀害郑小同时曾说:“宁我负卿,无卿负我。”

著作

《郑志》十一卷(《隋书 · 经籍志》载,已失传)。今有辑本。

《梁有礼义》四卷(《隋书·经籍志》载,已失传)

《礼记义记》四卷(《新唐书》、《旧唐书》俱列,疑与上同)

参见

郑冲

曹髦

注释

^《三国志集解·高贵乡公髦纪》:“《真诰·协昌期》云:郑子真,则康成之孙也,患两脚不授积年,其晚用针灸,兼行曲折祝法,百日都除。○考康成止有一孙,子真即小同字。”

^《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二引《郑玄别传》云:“玄一子名益,字益恩。”

^《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二引《郑玄别传》云:“玄一子名益,字益恩,年二十三,相国孔府君举孝廉。府君以多寇,屯都昌,为贼管亥所围,乃令从家将兵奔救,遇贼见害,时年二十七也。”

^《后汉书/列传第二十五》:玄唯有一子益恩,孔融在北海,举为孝廉;及融为黄巾所围,益恩赴难损身。有遗腹子,玄以其手文似己,名之曰小同。

^黄宗羲序《尚书古文疏证》文:“康成传其孙小同,小同与郑冲同事高贵乡公,冲以古文《尚书》教授,其学未绝。”

^《后汉书·郑玄传》引《魏氏春秋》曰:“小同,高贵乡公时为侍中。尝诣司马文王,文王有密疏,未之屏也,如厕还,问之曰:‘卿见吾疏乎?’答曰:‘不。’文王曰:‘宁我负卿,无卿负我。’遂鸩之。”

^苏轼《东坡志林/卷五》:“郑小同为高贵乡公侍中,尝诣司马师,师有密疏未屏也,如厕还,问小同:‘见吾疏乎?’曰:‘不见。’师曰:‘宁我负卿,无卿负我。’遂鸩之。”又:此说有疑,一说鸩小同者司马昭。

^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卷二》:“郑小同所撰《郑志》。《志》久失传,散见此条《礼记》疏中。”

^《郑志》辑本:清代多人辑此佚书,版本众多。

参考资料

《晋书·礼志下》:“《礼》有三王养老胶庠之文,飨射饮酒之制,周末沦废。汉明帝永平二年三月,帝始率群臣躬养三老五更于辟雍,行大射之礼。郡国县道行乡饮酒于学校,皆祠先圣先师周公孔子,牲乙太牢。孟冬亦如之。及魏高贵乡公甘露二年,天子亲帅群司行养老之礼。于是王祥为三老,郑小同为五更。其仪注不存,然汉礼犹在。”

《隋书·经籍志》

《新唐书》

《旧唐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春秋三小霸之首的郑庄公,郑庄公小霸
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今天的主人公是被戏称为春秋三小霸之首的郑庄公。郑庄公,姬姓,郑氏,名寤生,郑武公长子,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是郑国第三任国君。1.掘地见母根据《左传·隐公元年》记载,郑庄公出生时就寻常不同,据说是武姜在睡眠中生下的,醒后方知,先是生下脚,最后才生下头,惊吓了武姜,所以武姜不喜欢他,说他倒着生是“大逆不道”,天生的不孝,所以郑武公为其取名“寤生”。从小他的母亲姜氏就一直讨厌他,而爱他的弟弟叔段。后来庄公即位,武姜做内应与叔段谋反试图夺权,庄公在鄢地打败了叔段,回来气愤地对武姜说:“不到黄泉,不相见!”但后来又后悔了,可是又不能违背自己的誓言...
· 广西自治区-来宾-象州郑小谷
郑小谷(1801-1872年),也叫郑献甫,自号“识字耕田夫”,广西象州县寺村镇大井村委白石村人,清代著名教育家、经学家、诗人、学者,广西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壮族历史文化名人,素有“江南才子”和“两粤宗师”之称。郑小谷先生出身书香世家,其远祖为东汉经学家郑玄,父亲为清代庠生;其外祖父张梦骥为清代进士。郑小谷先生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从小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且工诗善对,聪颖过人。15岁中秀才,25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中进士当年即1835年留京任刑部江苏、云南司主事。因不满官场黑暗,为官只14个月就以双亲“年老乞养”为由,辞归故里。此后,郑小谷先生不复出仕,以读书著书教书度其一生,曾在广州、宜州、桂林、象州等地11家书院任主讲,著有经学、文学、诗歌等著作数百万字。有关他的传闻、轶事在象州县及来宾市和广东一带广为流传,至今不衰,他为后世、为家乡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郑小谷先生自幼酷爱读书,...
· 贵州省-遵义-播州区郑知同
郑知同,著名诗人郑珍独子。年幼好学读书,学问根基雄厚,因农民起义停试十五年,绝意功名仕进。曾任塾师,后到成都入张之洞幕府,在张之洞的倡导下,传布其父郑珍之学遍于全蜀。四川的文字训诂学,倡导者虽是张之洞,助力最大者则是郑知同。因不合流俗,傲然自负,后南游北往,均未遇知音,处境极为艰难。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张之洞调任两广总督后,设广雅书局,又招郑知同去任书局总纂,仅两年便去世。伯更治学以许、郑为依归,造诣精湛深邃,小学成就尤高。著有、《说文正异》、《说文述许》、《说文商议》、《说文伪字》、《经义慎思篇》、《愈愚录》、《隶释订文》、《楚辞通释解诂》、《转注考》、《漱芳斋文稿》和《屈庐诗稿》等。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两周时期的郑州郑庄公小霸天下
郑庄公消灭了共叔段以后,郑国实现了国力的统一,这为郑国对外扩张奠定了基础。由于当时郑庄公是周平王的卿士,权力非常大,这也为他假借周王的名义,讨伐不听话的诸侯创造了条件。在平息共叔段叛乱的第二年,郑庄公首先发兵攻打卫国这个近邻,从此走上了扩张的道路。不久,周平王去世,周桓王继位。周桓王是一个比较刚强的人,对郑庄公的做法非常恼火,于是决定把郑庄公在王室的权力削弱一些,分给西虢公。郑庄公听到消息后,极为气愤,便跑去质问周桓王。周王室这时势单力薄,不敢得罪诸侯。当郑庄公上门追问时,桓王只得矢口否认。郑庄公仍不依不饶。于是周桓王决定派王子狐到郑国作人质,以表明自己没有削弱郑庄公权力的打算。郑庄公也决定派公子忽作为人质以表明自己对周王的信任。这就是历史上的“周郑交质”。但当郑庄公回到郑国,周桓王就马上把郑庄公的权力分给了西虢公,郑庄公一气之下,派祭足先是割了周王室的麦子,接着又割了周王室的谷子,于是,...
· 胡同文化—三不老胡同与郑村坝
狭窄、拥挤的德内大街终于要拓宽了。街旁600年的古槐都有国家保护的编号牌,想来应是予以保留的。与古槐同岁的,还有一条三不老胡同。它东西走向,东口在德内大街,向西穿航空胡同可达新街口南大街。笔者数次到三不老胡同探访郑和府邸的具体位置。一位老者指着胡同东头路北的一座红砖楼,很有把握地说:“郑和府就是这个位置。早先没盖楼时,有个挺体面的院门,里边好几进院儿,后门开在北头儿的簸萝仓胡同。”北京老胡同多,名称变化也大,比如航空胡同,清时叫噶噶胡同,民初叫禁衙街,上世纪30年代改称航空胡同。这种胡同名称的变迁,有其历史原因:民初有禁卫军衙门建此,后来驻进北洋政府的航空署,胡同名儿也跟着改来改去。三不老胡同明朝就有,在明代成书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和现代学者侯仁之编制的《北京历史地图集》上,它都叫“三宝老爹胡同”,清朝时叫“三伯老胡同”,民国以后叫“三不老胡同”。这种胡同名称的改动,属北京地名语流音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