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桃花源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17
转发:0
评论:0
桃花源记写作背景明代仇英绘《玉洞仙源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广西桃花源记石刻碑本文由晋朝文人陶渊明作于永初二年(421年),文章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压迫,自给自足,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与世人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想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文章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

桃花源记

写作背景

桃花源

  明代仇英绘《玉洞仙源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桃花源

 广西桃花源记石刻碑

本文由晋朝文人陶渊明作于永初二年(421年),文章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压迫,自给自足,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与世人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想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文章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以捕鱼为生的人。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了已经走了多少路。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着两岸生长,有几百步长。其中没有其它树,青草鲜嫩美丽,落花繁多。渔夫感到很惊奇,继续前往桃花林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在溪水发源的地方,便出现了一座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亮。渔夫于是离开船,从洞口进去。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和桑树竹子之类的东西。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夫,感到非常惊讶,问渔夫从哪里来。渔夫详细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有人便邀请渔夫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桃花源里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渔夫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的人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渔夫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食来款待他。渔夫逗留了几天以后,告辞离开了。这里的人对渔夫说:“这里没有什么特别,不必跟外人说。”

渔夫离开桃花源以后,找到了他的船,顺着从前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拜见了太守,说出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找寻渔人以前做的标记,最终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人,听说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无法实现,不久就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和提起桃花源了。

桃花源诗

缘起

《老子·不徙章》中提到的小国寡民,可能是桃花源记的原型之一。

桃花源究在何地抑或存在与否,古今异说纷纭。《通典》卷一百八十三:“朗州今理武陵县。春秋、战国时皆属楚地。秦昭王置黔中郡。汉高更名武陵郡,后汉、魏至晋皆因之。晋赵廞问潘京云:‘贵州何以名武陵’京曰:‘鄙郡本名义陵郡,在辰阳县界,与夷相接,数为所攻,光武时移东出,共议易号。传曰止戈为武,诗称高平曰陵。’《武陵记》桃花源,即此地也。”

近人陈寅恪在《桃花源记旁证》中博引《水经注》、《元和郡县志》等地理著作,认为桃花源记有记实成分,“桃花源之纪实之部分乃依据义熙十四年刘裕率师入关时戴延之等所闻见之材料而作成。”“《桃花源记》寓意之部分乃牵连混合刘驎之入衡山采药故事,并点缀以‘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等成语所作成。”“古今论桃花源者,以苏氏之言最有通识。洪兴祖释韩昌黎《桃源图》诗,谓渊明叙桃源初无神仙之说,尚在东坡之后。独惜子瞻于陶公此文中寓意与纪实二者牵混不清,犹为未达一间。”总结《桃花源记旁证》一文以讨论坞堡开端,推论考出“真实之桃源在弘农山谷中,而不在南方之武陵”,桃花源中的人“先世所避之秦乃嬴秦而非苻秦”,所以文中才会注有“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寄意

大部分学者相信,《桃花源记》是陶潜对当时的社会不满,希望追求一个平静和谐的社会而写的。

《桃花源记》对人类社会有所批判。桃花源中人的生活,与外界并无太大分别,一样是“往来耕作”,“屋舍俨然”,所不同的是,桃花源居民能和睦相处,“怡然自乐”。桃花源中似乎没有村社一类的基层组织,又因与世隔绝,外界一切机构组织都无由对之施用权力,人们生活在自由自在的状态中。文章寓意是,外界社会赖以支撑的社会制度,恰恰是人们不能幸福美满生活的根源,一切政治、制度、机构都是多余的,乃是破坏和平安宁的根源。

有关作品

绘画

宋马和之《桃源图》

清王翚《桃花鱼艇图》

诗歌

唐李白《古风》

唐王维《桃源行》

唐张旭《桃花谿》

唐韩愈

唐刘禹锡《桃源行》

宋梅尧臣《桃花源诗》

北宋王安石《桃源行》

衍生文化

建筑

圆明园四十景中,有一景为“武陵春色”,取材于《桃花源记》。

建筑大师贝聿铭以桃花源为灵感,将日本美秀美术馆前设计在深山之内,美术馆之前有一条两百长的隧道,令游客在开车出隧道时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话剧

导演赖声川与妻子丁乃竺创作了《暗恋桃花源》,于1986年首演,至今已演出31年,先后有9个版本,金士杰、丁乃竺、林青霞、李立群、黄磊、孙莉、袁泉、何炅、谢娜、赵蕙梓等众多演员都有先后出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陶渊明,魏晋,初中文言文,古文观止,生活,理想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一作:隔绝)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
·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是东晋伟大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桃花源记作品原文晋太元1中,武陵人2捕鱼为业3。缘4溪行5,忘路之远近6。忽逢7桃花林,夹岸8数百步,中无杂9树,芳草鲜美10,落英11缤纷12。渔人甚异之13。复14前15行,欲16穷17其林。林尽水源18,便19得20一山,山有小口,仿佛21若22有光。便舍23船,从口入。初24极狭,才通人25。复行26数十步,豁然开朗27。土地平28旷29,屋舍30俨然3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32属33。阡陌34交通,鸡犬相闻35。其中往来种作36,男女衣着37,悉38如外人39。黄发垂髫40,并41怡然42自乐。见渔人,乃大惊43,问所从来44,具45答之46。便要47还...
· 桃花源伏羲洞
伏羲洞编辑伏羲洞为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发育的纵向洞穴系统,总体上以中低山为主,海拔高差达到1632米左右的中、低山主要分布县境中部。洞内有暗河,为桃花溪的源头;洞内石钟乳丛生,怪石林立,形态各异,是连接桃花源景区与金银山森林公园景区的最佳通道,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中文名伏羲洞已测长度2462.5米洞穴表面面积60400.8平方米洞穴容积2321977.8立方米地貌喀斯特目录1地质地貌2相关事件地质地貌编辑酉阳总体上以中低山为主,海拔高差达到1632米左右的中、低山主要分布县境中部。两边多低缓丘陵,有少数平坝散布,山地因河流深切,坡陡谷深,山似鸡爪,河如羽毛,山顶一般较开阔(当地人一般称为“盖”),顶上有坝、坝中有槽、槽中有漏斗、盲谷、盆地、暗河、溶洞、峰丛等,具有明显的岩溶特征。[1]伏羲洞为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发育的纵向洞穴系统,分布在110米高度之内,洞穴发育特征明显。受岩性、地层产状及其...
· 钟祥“桃花源”民居
钟祥“桃花源”民居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长寿之乡--钟祥市郢中城东的横埂山北坡有一处“桃花源”式民居。民居头枕横埂山,脚蹬莫愁湖,依山傍水,顺山势而建,占地500多平方米。民居内自前至后有16处景点,其中有:瑞静宅、慎德堂、先贤祠、贵秀园、念佛堂、瑞金山庄、小桥流水人家、健身洞天、天然居等。各景点错落有致,交相辉映,观赏中处处有景,步步有情,酷似晋代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民居的主人田祥贵先生,是庭院景点的设计者和建设者。老田一生酷爱读书、养生和旅游。45岁那年他毕业于中国旅游函授大学。1960年至1999年间,他曾到太原、哈尔滨、北京、西安、洛阳,成都和黄山、峨眉山、九华山、庐山、华山等地旅游,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他还喜好木工,收藏等,几乎将毕业精力倾注在庭院建设上。为了建设理想的家园,他精打细算、省吃俭用,工资和积累全部投入其中。为了节省生活开支,他常和妻子一起开荒种菜,在庭院里喂猪养...
· 钟祥桃花源民居
田祥贵和他的桃花源民居黄叶斌オ这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近两年来,吸引了湖北省武警总队副政委吕有勤大校等省内外人士观光、考察和旅游,接待游客500人次以上;这是一个普通的民居,成为加拿大等外国客人考察研究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这里有一个家庭档案馆,《湖北档案》杂志曾两次给予专题报道,并成为钟祥市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之一。它,就是位于钟祥市莫愁湖畔的桃花源民居,其主人叫田祥贵。环境:古朴典雅,别有洞天桃花源民居原名青坊院,占地面积500多平米,距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3公里,背靠涯旧剑面临莫愁湖,东望长荆铁路,西眺滚滚汉江,是喧嚣闹市中的一块休闲胜地。民居主人田祥贵年届六旬,出身于陕西合阳县一个木商世家,系钟祥市供销社退休职工。20世纪80年代初,田祥贵在莫愁湖畔的邓家窑觅得一山坳,搭棚创业,建桥植树。20余年来,先后投入6万多元,民居不断完善,曲径画廊,瓦舍茅庐,林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