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龙山石窟

龙山石窟

龙山石窟,位于山西太原西南20公里的龙山山巅,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道教石窟。

龙山石窟始凿于元朝初年,为道人宋德芳主建。宋德芳号披云子,山东莱州掖城人。金大定22年(1182年)生,为丘处机弟子。该石窟共有八个洞窟,为虚皇龛、三清龛、卧如龛、玄真龛、三大法师龛、七真龛及另外两处道龛。石雕像中有包括三清老祖、王重阳等道教塑像,其风格朴实庄重简净含敛。

石窟内有道教石雕像66尊、浮雕云龙8条以及双凤藻井、仙鹤等诸多石雕。雕像风格朴实、凝练、庄重,衣饰简洁、褶皱分明,与佛教石窟雕像风格迥异。造像组合多袭取佛教造像形式,无明显特征。如三清洞,正壁雕刻道教的最高神祇——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两旁分别围拢着坐立相间的值日神,西壁刻有李志全祝文。

山石窟规模虽不大,但雕凿技术奇特,面型方圆。衣饰沉厚,线条简练,风格粗犷,生活气息浓郁。我国石窟造像多为佛教题材,此窟甚异,内容全为道...

龙山石窟简介资料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37°43′53″N 112°26′32″E
现存
Longshan Caves
相关人物
龙山石窟相关文献
龙山石窟
参考文献^披云子与龙山石窟^龙山石窟
查看全文
埃洛拉石窟
佛教石窟埃洛拉的佛教石窟共12座,编号第1至12窟。形式上创作沿袭阿旃陀的支提窟和毗诃罗窟,属于修行僧人的房舍一般。第10窟是支提窟(也就是佛殿),其余均系毗诃罗窟(僧舍)。但毗诃罗窟有时也混合了佛殿的味道,如第11窟就有明显佛殿的创作。一般而言,佛教石窟较印度教石窟朴实,但由于当时佛教已渐式微,不少佛教石窟已偏离了笈多时代的审美观,逐渐走向巴洛克式复杂华丽的迹象。第5窟是最大的毗诃罗窟。第10窟是维什瓦卡尔马窟(Visvakarma)。第11窟称兜德勒,有3层。第12窟称丁德勒。初期的佛教石窟中期第12窟印度教石窟后期凯拉萨神庙印度教石窟第16窟中央寺院的土台雕刻成以大象雕刻作支撑第16窟中央寺院与NandiMandap以石桥连接埃洛拉的印度教石窟共有17座,编号为第13至29窟。第14窟称罗婆那伽凯。第15窟称德斯阿瓦特拉窟。第16窟凯拉萨神庙,石窟高达33米,长50米,建于公元8世纪...
查看全文
阿旃陀石窟
发现过程1819年,海德拉巴邦的藩王招待英国军官约翰·史密斯一起猎虎,史密斯追踪一头巨大的老虎来到溪谷,在断崖上举枪瞄准对岸之际,老虎在布满植物的岩壁上消失不见了。史密斯仔细观察岩壁,似乎看到一些雕塑,于是报告了藩王。藩王下令清理岩壁上的植物,原先在植物遮掩下的石窟终于显露出来。第10窟的岩壁上至今刻着“约翰·史密斯,1819”,据说那只老虎就是在这里逃遁的。地理位置石窟位于德干高原的温迪亚山脉的上,距离阿金萨(Ajintha)村3.5公里处,在一个林木茂盛的马蹄形溪谷中。较近的城镇有60公里远的加尔冈和70公里远的布萨瓦尔。河谷底部是瓦格河(Waghur)。根据印度官方考古调查的数字,沿途有29个洞窟,分布在河谷南侧陡峭的岩壁上,距离河面大约35到110英尺。每个石窟的大小不一,最大可达52英尺。一般是方形的,内部装饰差别很大,有的简单有的富丽,有的带有门廊。每个石窟都有一个厅堂,在早期...
查看全文
石窟
历史起源于古埃及中王国时期的岩窟墓,在新王国时期演变为石窟,在公元前5至4世纪,经波斯传入印度,后通过中亚传入中国。中国佛教石窟是世界上保存数量最多,分布地区最广,延续时间最长的佛教艺术遗存。中国佛教石窟是研究中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建筑、美术、音乐、舞蹈等的重要实物资料。其中著名的有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新疆克孜尔石窟和柏孜克里克石窟、栖霞山和新昌石窟、重庆大足石窟、云南石钟山石窟、邯郸市南、北响堂石窟遗址参见中国著名石窟
查看全文
石窟庵
图片另见韩国世界遗产列表韩国国宝
查看全文
龙山石窟相关标签
太原文物保护单位
道教石窟
中国石窟
太原道观
山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遗产
现存古迹
家族谱大览
顺德龙山乡邓氏族谱
原书: 抄本, 清光绪20[1894]. 53双叶 : 世系表. 收藏者 : 中国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注 : 清光绪20[1894]邓又同节抄. 始祖 : (宋) 邓继智. 散居地: 广东省顺德县龙山乡等地.
浏览:100
龙山郭氏宗谱 [2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99年重修. 24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本书卷1第25-53页中含郭坎村, 郭新屋村, 南山东村, 西村, 横塘村等地之历史记录. 远祖 : 郭通美. 孙郭子仪,华州郑县人,谥封忠武王. 龙山一世祖 : (宋) 郭峙,字孟列,行晋十一. 唐忠武王14世孙. 世籍仙居赤城. 靖康年间任湖州府,隐居东阳兴贤乡龙川. 松山祖(5世) : (宋) 郭森,字云茂,号博岩,行万一 ; 郭椿,字云晖,行万四. 绍定年间自龙山迁松山. 南山祖(6世) : 郭绍宗,字叔谨,号南山,行贵六. 森公次子. 景炎元年迁南山. 泉溪派祖(8世) : (元) 郭复满,字子平,行惠十二. 南山东房祖(9世) : (元) 郭继祖,字用进,行智四 ; 郭俊民,字用章,行智十一. 南山西房祖(9世) : (元) 郭复民,字用礼,行智廿一 ; 郭原民,字用大,号松轩,行智廿三. 南山林安祖(9世) : (元) 郭钧,字用诚,号南山,行智十三. 李山派(9世) : (元) 郭妙,字宗用,行智二. 至正七年迁居李山蒋安. 子孙析置甘溪,府城外柴埠门,郭新屋村等地. 南房芳田祖(9世) : (元) 郭皞翁,又名仁员,字用广,行智三十. 子孙迁方田,塔山,石蚕等地. 南芳田祖(11世) : (明) 郭任琰,行善五十二. 子孙析置三隔塘,南泉,上泉等地. 石蚕祖(11世) : (明) 郭任璜,字原琮,行善五十六. 自南山迁居石蚕. 塔山祖(11世) : (明) 郭任瑜,字原宝. 自南山迁居石蚕复迁塔山下. 南山西派东川城头村祖(12世) : (明) 郭大洙,行震四十三. 郭新(升)屋祖(14世) : (明) 郭诸平,行复百五十二. 衡塘村祖(16世) : 郭文龙,行咸392.自芳田迁太峨山下衡塘. 排行字 : 晋瑞百千 万贵重惠 智信善震 同复泰咸 济升恒需 师有豫随 贲明家蒙 履渐孚. 散居地 : 浙江省东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 吴宁龙山郭氏宗谱 谱序题 : 重修郭氏家谱
浏览:0
金华龙山杨氏宗谱 [10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龙山杨氏宗谱续修理事会, 2007年(寻根网承制). 10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本谱卷2之第8-20页中含有龙山杨家村之历史记录. 婺城鼻祖 : 杨虎,字伯虎,一名逊. 仕后唐为回图使. 周显德六年迁吴越漾沙坑,再徙婺城竹马营. 赤岸祖 : (宋) 杨茂先,字景华,行八. 伯虎公5世孙. 西宅支祖 : (宋) 杨与及,行六九. 伯虎公8世孙. 崇宁年间仕茶陵主簿,居赤岸西宅. 紫岩山始祖(1世) : 杨献裕,行千九. 与及公之孙. 自赤岩迁金华太阳岭紫岩山. 龙山祖(2世) : (宋) 杨学昙,行泽一. 自紫岩山迁居12都龙山泉里. 派祖(13世) : (明末) 杨应略,字仲韬,行远六. 泽一公11世孙. 应略公下四房祖(14世) : 杨元永,行万五(长房) ; 杨元成,行万八(二房) ; 杨元春,行万十三(三房) ; 杨元庆,行万十六(幼房). 冠行字 : 百千泽斐 琬玉满迪 盛成义礼 永远万年 春英俊杰 鋐宪闽濂 冠裳奕䙫 甲第联绵. 冠名字(永字行起) : 永应元文 风明开绍 继祖德懋 振景维尔 世廷嘉培. 散居地 : 浙江省金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龙山杨氏宗谱 谱序题 : 龙山杨氏第九次续修宗谱
浏览:0
金华龙山杨氏宗谱 [10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龙山杨氏宗谱续修理事会, 2007年(寻根网承制). 10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本谱卷2之第8-20页中含有龙山杨家村之历史记录. 婺城鼻祖 : 杨虎,字伯虎,一名逊. 仕后唐为回图使. 周显德六年迁吴越漾沙坑,再徙婺城竹马营. 赤岸祖 : (宋) 杨茂先,字景华,行八. 伯虎公5世孙. 西宅支祖 : (宋) 杨与及,行六九. 伯虎公8世孙. 崇宁年间仕茶陵主簿,居赤岸西宅. 紫岩山始祖(1世) : 杨献裕,行千九. 与及公之孙. 自赤岩迁金华太阳岭紫岩山. 龙山祖(2世) : (宋) 杨学昙,行泽一. 自紫岩山迁居12都龙山泉里. 派祖(13世) : (明末) 杨应略,字仲韬,行远六. 泽一公11世孙. 应略公下四房祖(14世) : 杨元永,行万五(长房) ; 杨元成,行万八(二房) ; 杨元春,行万十三(三房) ; 杨元庆,行万十六(幼房). 冠行字 : 百千泽斐 琬玉满迪 盛成义礼 永远万年 春英俊杰 鋐宪闽濂 冠裳奕䙫 甲第联绵. 冠名字(永字行起) : 永应元文 风明开绍 继祖德懋 振景维尔 世廷嘉培. 散居地 : 浙江省金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龙山杨氏宗谱 谱序题 : 龙山杨氏第九次续修宗谱
浏览:0
金华龙山杨氏宗谱 [10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龙山杨氏宗谱续修理事会, 2007年(寻根网承制). 10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本谱卷2之第8-20页中含有龙山杨家村之历史记录. 婺城鼻祖 : 杨虎,字伯虎,一名逊. 仕后唐为回图使. 周显德六年迁吴越漾沙坑,再徙婺城竹马营. 赤岸祖 : (宋) 杨茂先,字景华,行八. 伯虎公5世孙. 西宅支祖 : (宋) 杨与及,行六九. 伯虎公8世孙. 崇宁年间仕茶陵主簿,居赤岸西宅. 紫岩山始祖(1世) : 杨献裕,行千九. 与及公之孙. 自赤岩迁金华太阳岭紫岩山. 龙山祖(2世) : (宋) 杨学昙,行泽一. 自紫岩山迁居12都龙山泉里. 派祖(13世) : (明末) 杨应略,字仲韬,行远六. 泽一公11世孙. 应略公下四房祖(14世) : 杨元永,行万五(长房) ; 杨元成,行万八(二房) ; 杨元春,行万十三(三房) ; 杨元庆,行万十六(幼房). 冠行字 : 百千泽斐 琬玉满迪 盛成义礼 永远万年 春英俊杰 鋐宪闽濂 冠裳奕䙫 甲第联绵. 冠名字(永字行起) : 永应元文 风明开绍 继祖德懋 振景维尔 世廷嘉培. 散居地 : 浙江省金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龙山杨氏宗谱 谱序题 : 龙山杨氏第九次续修宗谱
浏览:0
龙山郭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99年重修. 24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者 : 太原市 : 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一世祖 : 郭通美. 支祖 : (唐) 郭子仪,谥忠武. 迁龙山祖 : (宋) 郭峙,字孟列,行晋十一,号龙山散人. 散居地 : 浙江省东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部分卷端题 : 龙山郭氏重修宗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