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市境内,遗址上最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属二里头文化,其年代约为距今3800~3500年,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该遗址南临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黄河,范围包括二里头、圪垱头和四角楼等三个自然村,面积不少于3平方公里。

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和1928年安阳殷墟的发掘,证实了殷商的存在。对《史记·殷本纪》的肯定,必然引发出《史记·夏本纪》也为信史的认识。由此,20世纪50年代考古界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课题。1959年夏,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率队在豫西进行“夏墟”调查时,发现了二里头遗址,从此拉开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经考古工作者对二里头遗址数十次的考古发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收获,1977年,夏鼐先生根据新的考古成果又将这类文化遗存命名为“二里头文化”。二里头遗址范围为东西约2公里,南北1.5公里。包含的文化遗存上至距今5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下至东周、东汉时期。...

二里头遗址简介资料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34°42′06″N 112°41′49″E
已毁
Erlitou site
二里头遗址相关文献
二里头文化的铜器
二里头文化的铜器,二里头文化时期是夏商考古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上承王湾三期文化,下启二里冈文化
查看全文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二里头宫殿遗址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二里头宫殿遗址,有不少古籍记载着夏代已有宫殿建筑。“禹作官室”(《世本》);“尧使禹作宫”(《太
查看全文
二里头遗址
参阅二里头文化斟鄩夏朝
查看全文
二里头文化
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叫二里头文化。主要分布于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由于两地遗存的文化面貌有一些差异,后者被称为东下冯类型。二里头文化包含四期文化遗存,它们的年代均比郑州二里岗商文化要早。二里头遗址第一、二期遗存的特点是:炊器有实足的鼎和平底的罐;许多器类均以平底为主;装饰纹样为方格纹、篮纹和细绳纹。第三、四期中的炊器,出现了袋足的鬲等,器类以圜底器为主。这些因素与二里岗期商文化相一致。结合第三期遗存中发现的大型宫殿遗址,铸铜、制骨、烧陶作坊址,说明第三期时这里是个都邑。目前,学者们对二里头文化的看法尚不统一。部分学者认为第三、四期中出现了与二里岗商文化相一致的文化因素,所以它应是商代都邑,很可能是汤都西亳。狭义的二里头文化应专指二里头第一、二期遗存。部分学者则认为郑州商城是亳都,二里头遗址应是夏都斟浔,所以它的四期遗存均为夏代遗物。围绕二里头文化的性质的讨论,将继续进行下去。
查看全文
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址:二里头文化遗址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村,于1959年发现,遗址距今大约3800-3500年,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夏、商时期,属探索中国夏朝文化的重要遗址。1960年考古学家在二里头遗址的上层发现了一处规模宏大的宫殿基址,为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宫殿建筑基址。这一发现为研究中国历史早期国家的出现及其特点,提供了最原始的研究资料。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里头遗址共分四期,一二期属石器、陶作坊、村落文化;三四期属青铜和宫殿文化。学术界对二里头遗址有两种看法,目前尚无定论:一种认为二里头遗址一至四期都是夏朝文物,发现的宫城就是夏都;另一种认为一二期是夏朝文物、三四期是商朝文物,所以发现的宫城是商都。与后来的商周文明一道,构成华夏文明形成与发展的主流,确立了以礼乐文化为根本的华夏文明的基本特质。10月下旬,70多位来自大陆、香港、台湾及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专家学者云集...
查看全文
二里头遗址相关标签
二里头遗址
洛阳考古遗址
偃师市
洛阳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已毁古迹
文化遗产
人文建筑
家族谱大览
兴万二邑王氏重修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记事至清同治4[1865]. 4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标卷数,不确定是否齐全. 且多处破损严重,难以阅读. 始祖(一世) : (唐) 王彝,字宏善. 本祖(2世) : (唐) 王萃,字特拔. 彝公第三子. 任宁都守府,居梅川斑竹楼下. 小春开基祖(10世) : (唐末) 王三郎,名稩,字嘉瑞. 八郎公之子. 宗祖(13世) : 王四郎,字师贤. 五郎公长子. 稩公4世孙. 四郎公下二子(14世) : 王彻,三郎(分派万安) ; 王衡,十二郎(分派兴国). 衡公下派祖(19世) : 王万二,字肇源(徙万安凰冈) ; 王季一,名谥(居小春大门前) ; 王季七,名镛(居小春库下) ; 王文一,名之昭(居鼇源). 派行(39世起) : 懋建熙昌培 钧衡清世荣 焕章垂祖锡 鸿集步云程. 散居地 : 江西省兴国县, 万安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0
11.剑峰张氏宗谱 三十八卷首二卷, 11, 1369-1945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二铭堂, 民国34[1945]年三修. 合30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一世祖: 张鼎仪. 始迁祖(2世): (明) 张恕,字仲仁. 由江右饶州府乐平县徙楚黄冈县上伍乡东洋坂剑峰墩. 生子二: 张雄(居罗田); 张铣,字涤生,号简斋. 铣公下六子: 张辅; 张弼; 张恂; 张坦,讳玉音; 张喜; 张扬. 辅公下一子: 张源泊. (一甲,九甲祖) 弼公下一子: 张源净.(三甲祖) 恂公下一子: 张耆. (七甲祖) 坦公下三子: 张源琴(四甲祖); 张源遂(八甲祖); 张源寿(十甲祖). 喜公下一子: 张源绪. (五甲祖) 扬公下一子: 张源忠. (六甲祖) 旧派行: 源大文国应 其维士世昌 永和光必正 以定兆于方 继起恢前烈 诗书耀祖堂 贻谋宗派远 豆俎发馨香.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版心题, 谱序题及卷端题编目. 书名页题及目录题: 张氏宗谱.
浏览:100
15.剑峰张氏宗谱 三十八卷首二卷, 15, 1369-1945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二铭堂, 民国34[1945]年三修. 合30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一世祖: 张鼎仪. 始迁祖(2世): (明) 张恕,字仲仁. 由江右饶州府乐平县徙楚黄冈县上伍乡东洋坂剑峰墩. 生子二: 张雄(居罗田); 张铣,字涤生,号简斋. 铣公下六子: 张辅; 张弼; 张恂; 张坦,讳玉音; 张喜; 张扬. 辅公下一子: 张源泊. (一甲,九甲祖) 弼公下一子: 张源净.(三甲祖) 恂公下一子: 张耆. (七甲祖) 坦公下三子: 张源琴(四甲祖); 张源遂(八甲祖); 张源寿(十甲祖). 喜公下一子: 张源绪. (五甲祖) 扬公下一子: 张源忠. (六甲祖) 旧派行: 源大文国应 其维士世昌 永和光必正 以定兆于方 继起恢前烈 诗书耀祖堂 贻谋宗派远 豆俎发馨香.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版心题, 谱序题及卷端题编目. 书名页题及目录题: 张氏宗谱.
浏览:100
16.剑峰张氏宗谱 三十八卷首二卷, 16, 1369-1945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二铭堂, 民国34[1945]年三修. 合30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一世祖: 张鼎仪. 始迁祖(2世): (明) 张恕,字仲仁. 由江右饶州府乐平县徙楚黄冈县上伍乡东洋坂剑峰墩. 生子二: 张雄(居罗田); 张铣,字涤生,号简斋. 铣公下六子: 张辅; 张弼; 张恂; 张坦,讳玉音; 张喜; 张扬. 辅公下一子: 张源泊. (一甲,九甲祖) 弼公下一子: 张源净.(三甲祖) 恂公下一子: 张耆. (七甲祖) 坦公下三子: 张源琴(四甲祖); 张源遂(八甲祖); 张源寿(十甲祖). 喜公下一子: 张源绪. (五甲祖) 扬公下一子: 张源忠. (六甲祖) 旧派行: 源大文国应 其维士世昌 永和光必正 以定兆于方 继起恢前烈 诗书耀祖堂 贻谋宗派远 豆俎发馨香.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版心题, 谱序题及卷端题编目. 书名页题及目录题: 张氏宗谱.
浏览:100
30.剑峰张氏宗谱 三十八卷首二卷, 30, 1369-1945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二铭堂, 民国34[1945]年三修. 合30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一世祖: 张鼎仪. 始迁祖(2世): (明) 张恕,字仲仁. 由江右饶州府乐平县徙楚黄冈县上伍乡东洋坂剑峰墩. 生子二: 张雄(居罗田); 张铣,字涤生,号简斋. 铣公下六子: 张辅; 张弼; 张恂; 张坦,讳玉音; 张喜; 张扬. 辅公下一子: 张源泊. (一甲,九甲祖) 弼公下一子: 张源净.(三甲祖) 恂公下一子: 张耆. (七甲祖) 坦公下三子: 张源琴(四甲祖); 张源遂(八甲祖); 张源寿(十甲祖). 喜公下一子: 张源绪. (五甲祖) 扬公下一子: 张源忠. (六甲祖) 旧派行: 源大文国应 其维士世昌 永和光必正 以定兆于方 继起恢前烈 诗书耀祖堂 贻谋宗派远 豆俎发馨香.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版心题, 谱序题及卷端题编目. 书名页题及目录题: 张氏宗谱.
浏览:100
2.剑峰张氏宗谱 三十八卷首二卷, 2, 1369-1945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二铭堂, 民国34[1945]年三修. 合30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一世祖: 张鼎仪. 始迁祖(2世): (明) 张恕,字仲仁. 由江右饶州府乐平县徙楚黄冈县上伍乡东洋坂剑峰墩. 生子二: 张雄(居罗田); 张铣,字涤生,号简斋. 铣公下六子: 张辅; 张弼; 张恂; 张坦,讳玉音; 张喜; 张扬. 辅公下一子: 张源泊. (一甲,九甲祖) 弼公下一子: 张源净.(三甲祖) 恂公下一子: 张耆. (七甲祖) 坦公下三子: 张源琴(四甲祖); 张源遂(八甲祖); 张源寿(十甲祖). 喜公下一子: 张源绪. (五甲祖) 扬公下一子: 张源忠. (六甲祖) 旧派行: 源大文国应 其维士世昌 永和光必正 以定兆于方 继起恢前烈 诗书耀祖堂 贻谋宗派远 豆俎发馨香.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版心题, 谱序题及卷端题编目. 书名页题及目录题: 张氏宗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