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尼波罗国

尼波罗国

尼波罗国(Licchavi Kingdom,尼泊尔语:लिच्छवी वंश),是尼泊尔第一个有明文记录的王朝,由离车族(Licchavi)建立,约存在于公元400年到公元750年之间,主要势力范围是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一带。

传说这个王国的统治族群本来在比哈尔一地,因失势而迁移至此,征服了当地的土著克拉底人,建立了尼泊尔历史上第一个印度教王国。尼波罗国后来被塔库里王朝取代。

相关人物
尼波罗国相关文献
阿波罗尼奥斯
参见欧几里得阿波罗尼奥斯圆
查看全文
波罗尼都
生平清代初年,准噶尔汗国策妄阿拉布坦将白山派和卓后裔囚禁在伊犁,玛罕木特在伊犁生有两子:波罗尼都和霍集占。乾隆二十年(1755年)五月,清军灭准噶尔部,定北将军班第释放被囚禁的波罗尼都和霍集占,命波罗尼都去天山南路招抚旧部。不久阿睦尔撒纳在原准噶尔地区发动叛乱,霍集占乘机从伊犁来到叶尔羌,劝说波罗尼都举兵自立。波罗尼都起初不愿随霍集占背叛清廷,说“(朝廷)恩不可负,即兵力亦断不能抗”。霍集占不听,遂自称“巴图尔汗”,并派人杀死副都统阿敏道,史称大小和卓之乱。1758年秋天,定边将军兆惠统兵3000进攻叶尔羌,久攻不下,屯兵黑水河边,称为黑水营。1759年1月,清朝援军到达,大破大小和卓军。大小和卓分别撤至喀什噶尔和叶尔羌,清军分兵直取叶尔羌和喀什噶尔,“共计收获贼众一万二千余人,军器二千余件,驼骡牛羊万余”。大小和卓又逃往巴达克山。巴达克山国王苏勒坦沙将二人杀害。波罗尼都之子萨木萨克逃居浩...
查看全文
尼波罗国
历史记载《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记载毘琉璃王诛灭劫比罗国释迦族时,城中部分人脱逃至此:《大唐西域记》记载:政府这个王朝由各地土邦大君统治,他们也要支持国王,当时有一种二个国王一起统治的制度,说是听意见与尊重老人。文化这国家国王多数信仰湿婆派,也有毗湿奴派。佛教仍生存,但已衰退,商羯罗来到后受打击更大。
查看全文
阿波罗尼亚战役
背景前223年,当安条克三世继位为塞琉古帝国第六位国王后,开始挑选帝国东方省份的适当总督人选,任命莫伦为米底亚总督、莫伦兄弟亚历山大为波西斯总督。几年后,当安条克三世准备入侵动荡不安的托勒密埃及时,莫伦发动叛乱,亚历山大也随后加入。安条克三世立刻派遣将军塞诺塔斯前去平乱,但塞诺塔斯于前221年时遭到莫伦军击败,使莫伦成功占领塞琉西亚,并夺取整个巴比伦尼亚。安条克三世因而决定亲自讨伐叛军,大军集结于幼发拉底河上游的阿帕米亚,往东方进军到达美索不达米亚的安条克,在那休养40多天等待过冬。前220年,安条克三世继续东进并渡过底格里斯河,此时窦拉遭到莫伦军队围攻,安条克三世替窦拉解围后,继续往战略要地阿波罗尼亚前进。当莫伦了解到安条克三世逼近阿波罗尼亚时,担心阿波罗尼亚失陷会造成自己与根据地米底亚的联系切断,立刻自巴比伦尼亚回军。当莫伦军到达阿波罗尼亚附近时,安条克三世已抢先占领阿波罗尼亚,并往莫...
查看全文
波罗密
字源由“Pāramā”和后辍“ī”所组成,“Pāramā”意为“至上的”,在这里特指菩萨,因此波罗蜜意为“菩萨的责任”或“菩萨的财富”。一般汉译为“度”、“到彼岸”,意谓从生死的此岸能因佛法而救度到涅槃解脱的彼岸。文献记载说一切有部毘婆沙师(迦湿弥罗)立四波罗蜜:布施(dāna)、持戒(sīla)、精进(viriya)、智慧(prajñā),以此统摄异说,将外国师别立的忍辱(kshanti)摄于戒,禅定(dhyāna)、多闻(Bahuśruta)摄于慧,戒、慧满即名彼满。《增壹阿含·序品》,说出世部所诵《大事(英语:Mahāvastu)·多佛品》,《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药事》,乃至于《佛本行集经》、《修行本起经》、《六度集经》等,皆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种波罗蜜,而为大乘佛教所采用。铜鍱部的波罗蜜种类,源自《小部·本生》、《小部·譬喻》、《佛种姓》、《所行藏(英语:Car...
查看全文
尼波罗国相关标签
佛教史地
尼泊尔历史
古政权(世界)
家族谱大览
【罗国和开贤开选~罗氏家谱】2队錾子村~四川省射洪市天仙镇
【罗国和开贤开选~罗氏家谱】2队錾子村~四川省射洪市天仙镇
当时1726年置下现在天仙錾子村产业时,老二罗天贤,老四罗天泽兄弟俩在地广人稀的情况下迎接其父罗应才来此料理家业。其父罗应才与次子罗天贤,老四罗天泽置业后就定居天仙錾子村(罗天贤,罗天泽);老大罗天镜,老三罗天德仍留在南部罗家坝双水井老屋陪随其母梁太君安居乐业。鼻祖罗妙圭,其妻彭氏,始祖罗应才之长子罗天镜,老三罗天德随同母亲梁太君安居四川南充市南部县安仁乡石城村罗家坝双水井(其母梁太君,长子罗天镜,老三罗天德);从此以后罗应才和次子罗天贤,老四罗天泽三人定居现天仙錾子村。   后来,其父罗应才,次子罗天贤,第四子罗天泽,父子三人的坟墓并列埋在同一个地方现在的射洪县天仙镇錾子村老坟嘴;罗应才,罗天贤,罗天泽三人的坟墓有立碑,但罗应才的坟有立碑但找不到了(1910年记载罗应才的坟位置无碑)。罗氏宗支和族规,在宣统二年庚戌年(属狗)1910年冬月五日,由首事:罗国霖,罗开福,有事:罗国秀撰稿,石匠:杨开洪,刻立二碑(罗姓宗支和合族风规)。 首事(罗国霖,罗开福):指出头主管其事的人或头面人物。 有事(罗国秀):突发事故应策应对之人。   “湖广填四川”,在清廷的政策鼓励下,整个康熙年间(1662-1722),来自湖北、湖南、陕西、广东、广西、福建、贵州、云南等地的移民前后达155万人之多。到了雍正时期(1723-1735),由于开始丈量土地,限制人口流入,此时移民潮有所降低。但到了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清廷再次放开限制,前往四川的移民又增加了420万人。                                   【射洪县天仙镇錾子村罗氏辈分】始祖罗应才: “←应→天→艳→思→朝→罗→映→国→开→ 文玉崇先本,承宗德泽长,兴荣家福盛,永远锡洪昌”   →始祖罗应才共有4子:1罗天镜,2罗天贤,3罗天德,4罗天泽 次子罗天贤有2子:1罗艳彰,2罗艳顶 1罗艳彰有3子:1罗思华,2罗思荣,3罗思贵, 1罗思华有3子:1罗朝君,2罗朝文(罗仲,罗海,罗德),3罗朝臣 老四罗天泽有3子:1罗艳清,2罗艳海,3罗艳深
浏览:3913
谯国郡曹氏族谱 [8卷首末各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 1994年重修. 13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周) 曹振铎. 武王姬发之弟. 受封于曹地,国曰曹叔. 子孙以国为氏. 始祖(1世) : (宋) 曹远生,讳南老. 宋武节郎桩公之子. 因官由浙江台州,迁居汀州. 曹坊祖(3世) : 曹六郎. 迁居曹坊,古名榆林垻. 生八子. 杨栢岗坑头祖(14世) : 曹三郎. 为六朗公长子十一郎之后. 归化大焦祖(16世) : 曹四十八郎. 三郎公下房祖(19世) : 曹仲材 ; 曹仲敬. 仲材公下支祖(21世) : 曹廷佐. 仲敬公派下支祖(21世) : (明) 曹廷清,字双溪 ; 曹廷淮,字碧山. 派行(1-60世) : 远大龙腾达 和顺致清益 君臣仕卿爵 启祖志仲宗 廷孔孟忠显 隆永泰安邦 国元魁登朝 连兴盛福禄 耀先长发祥 绪演周文光 世泽统承汉 宋肇思贤慧 (61-90世) : 仁义明道理 德尚礼智信 荣华宣富贵 宏伟通锦昌 良才开武士 延旺子孙强. 散居地 : 福建省建宁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谯国曹氏族谱.
浏览:0
谯国郡曹氏族谱 [8卷首末各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 1994年重修. 13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周) 曹振铎. 武王姬发之弟. 受封于曹地,国曰曹叔. 子孙以国为氏. 始祖(1世) : (宋) 曹远生,讳南老. 宋武节郎桩公之子. 因官由浙江台州,迁居汀州. 曹坊祖(3世) : 曹六郎. 迁居曹坊,古名榆林垻. 生八子. 杨栢岗坑头祖(14世) : 曹三郎. 为六朗公长子十一郎之后. 归化大焦祖(16世) : 曹四十八郎. 三郎公下房祖(19世) : 曹仲材 ; 曹仲敬. 仲材公下支祖(21世) : 曹廷佐. 仲敬公派下支祖(21世) : (明) 曹廷清,字双溪 ; 曹廷淮,字碧山. 派行(1-60世) : 远大龙腾达 和顺致清益 君臣仕卿爵 启祖志仲宗 廷孔孟忠显 隆永泰安邦 国元魁登朝 连兴盛福禄 耀先长发祥 绪演周文光 世泽统承汉 宋肇思贤慧 (61-90世) : 仁义明道理 德尚礼智信 荣华宣富贵 宏伟通锦昌 良才开武士 延旺子孙强. 散居地 : 福建省建宁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谯国曹氏族谱.
浏览:0
谯国郡曹氏族谱 [8卷首末各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 1994年重修. 13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周) 曹振铎. 武王姬发之弟. 受封于曹地,国曰曹叔. 子孙以国为氏. 始祖(1世) : (宋) 曹远生,讳南老. 宋武节郎桩公之子. 因官由浙江台州,迁居汀州. 曹坊祖(3世) : 曹六郎. 迁居曹坊,古名榆林垻. 生八子. 杨栢岗坑头祖(14世) : 曹三郎. 为六朗公长子十一郎之后. 归化大焦祖(16世) : 曹四十八郎. 三郎公下房祖(19世) : 曹仲材 ; 曹仲敬. 仲材公下支祖(21世) : 曹廷佐. 仲敬公派下支祖(21世) : (明) 曹廷清,字双溪 ; 曹廷淮,字碧山. 派行(1-60世) : 远大龙腾达 和顺致清益 君臣仕卿爵 启祖志仲宗 廷孔孟忠显 隆永泰安邦 国元魁登朝 连兴盛福禄 耀先长发祥 绪演周文光 世泽统承汉 宋肇思贤慧 (61-90世) : 仁义明道理 德尚礼智信 荣华宣富贵 宏伟通锦昌 良才开武士 延旺子孙强. 散居地 : 福建省建宁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谯国曹氏族谱.
浏览:0
谯国郡曹氏族谱 [8卷首末各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 1994年重修. 13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周) 曹振铎. 武王姬发之弟. 受封于曹地,国曰曹叔. 子孙以国为氏. 始祖(1世) : (宋) 曹远生,讳南老. 宋武节郎桩公之子. 因官由浙江台州,迁居汀州. 曹坊祖(3世) : 曹六郎. 迁居曹坊,古名榆林垻. 生八子. 杨栢岗坑头祖(14世) : 曹三郎. 为六朗公长子十一郎之后. 归化大焦祖(16世) : 曹四十八郎. 三郎公下房祖(19世) : 曹仲材 ; 曹仲敬. 仲材公下支祖(21世) : 曹廷佐. 仲敬公派下支祖(21世) : (明) 曹廷清,字双溪 ; 曹廷淮,字碧山. 派行(1-60世) : 远大龙腾达 和顺致清益 君臣仕卿爵 启祖志仲宗 廷孔孟忠显 隆永泰安邦 国元魁登朝 连兴盛福禄 耀先长发祥 绪演周文光 世泽统承汉 宋肇思贤慧 (61-90世) : 仁义明道理 德尚礼智信 荣华宣富贵 宏伟通锦昌 良才开武士 延旺子孙强. 散居地 : 福建省建宁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谯国曹氏族谱.
浏览:0
【罗国恩开良开芳~罗氏家谱】錾子村、东岳9村~原系四川省射洪市天仙镇錾子村
【罗国恩开良开芳~罗氏家谱】錾子村、东岳9村~原系四川省射洪市天仙镇錾子村
当时1726年置下现在天仙錾子村产业时,老二罗天贤,老四罗天泽兄弟俩在地广人稀的情况下迎接其父罗应才来此料理家业。其父罗应才与次子罗天贤,老四罗天泽置业后就定居天仙錾子村(罗天贤,罗天泽);老大罗天镜,老三罗天德仍留在南部罗家坝双水井老屋陪随其母梁太君安居乐业。鼻祖罗妙圭,其妻彭氏,始祖罗应才之长子罗天镜,老三罗天德随同母亲梁太君安居四川南充市南部县安仁乡石城村罗家坝双水井(其母梁太君,长子罗天镜,老三罗天德);从此以后罗应才和次子罗天贤,老四罗天泽三人定居现天仙錾子村。   后来,其父罗应才,次子罗天贤,第四子罗天泽,父子三人的坟墓并列埋在同一个地方现在的射洪县天仙镇錾子村老坟嘴;罗应才,罗天贤,罗天泽三人的坟墓有立碑,但罗应才的坟有立碑但找不到了(1910年记载罗应才的坟位置无碑)。罗氏宗支和族规,在宣统二年庚戌年(属狗)1910年冬月五日,由首事:罗国霖,罗开福,有事:罗国秀撰稿,石匠:杨开洪,刻立二碑(罗姓宗支和合族风规)。 首事(罗国霖,罗开福):指出头主管其事的人或头面人物。 有事(罗国秀):突发事故应策应对之人。   “湖广填四川”,在清廷的政策鼓励下,整个康熙年间(1662-1722),来自湖北、湖南、陕西、广东、广西、福建、贵州、云南等地的移民前后达155万人之多。到了雍正时期(1723-1735),由于开始丈量土地,限制人口流入,此时移民潮有所降低。但到了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清廷再次放开限制,前往四川的移民又增加了420万人。                                   【射洪县天仙镇錾子村罗氏辈分】始祖罗应才: “←应→天→艳→思→朝→罗→映→国→开→ 文玉崇先本,承宗德泽长,兴荣家福盛,永远锡洪昌”   →始祖罗应才共有4子:1罗天镜,2罗天贤,3罗天德,4罗天泽 次子罗天贤有2子:1罗艳彰,2罗艳顶 1罗艳彰有3子:1罗思华,2罗思荣,3罗思贵, 1罗思华有3子:1罗朝君,2罗朝文(罗仲,罗海,罗德),3罗朝臣 老四罗天泽有3子:1罗艳清,2罗艳海,3罗艳深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