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天人感应

天人感应

天人感应学说是中国汉朝的思想家董仲舒提出的一套神学理论,成为当时君主获得统治合法性的一个依据,同时也是儒生集团制衡君主的一个思想工具。

相关人物
天人感应相关文献
心灵感应
参见微波听觉效应Subvocalrecognition(英语:Subvocalrecognition)齐讷卡片超心理学
查看全文
天人感应
起源天人感应之说,起源自《洪范》。《洪范》说:“肃,时寒若”,“乂,时旸若”,意思是说君主施政态度能影响天气的变化。董仲舒在这个理论基础提出“天人感应”之说。内容作为非人格、类似宇宙根本法则,天意会具体显示于种种自然现象中。董仲舒把“天”人格化,认为天是有意志的,能够支配一切的最高主宰,为“百神之大君”。自然界的一切规律,以及人类的人事变化都是“天”所决定的。而人的生理构造,思想、感情、道德品质也是“天”按照自己的特点塑造的,人是为了体现天意被创造出来的。进一步,董仲舒认为君主是天的代表,受命于天。当天子行王道、施善政时,自然就会表现得风调雨顺,四季分明,一切变化顺畅。尤其是当新天子诞生或好天子出现时,天会显现龙凤麒麟等想像中动物等祥瑞来表示嘉许。天现祥瑞是在表彰帝王;灾异则是谴责之意,而施政过失是产生灾异之根本原因。当天子背离王道施行恶政时,天就会以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示警,进而予以惩戒...
查看全文
电磁感应
定律感应电动势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给出:其中对于除了特殊情况外,一般来说,绕着同一区域有N匝回路的线圈,电磁感应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表明其中进一步的,楞次定律给出了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如下:所以楞次定律决定了上面方程中的负号。动生电动势“×"表示存在垂直屏幕向里的匀强磁场,v为运动方向,v×B指向电势较高的一端。导体以垂直于磁感线的方向在磁场中运动,在同时垂直于磁场和运动方向的两端产生的电动势,称为动生电动势。动生电动势是由于导体中载流子在磁场中运动受到垂直于磁场和运动方向的洛仑兹力的作用,在导体内移动的结果。当洛仑兹力和导体内电势差产生的电场力平衡时,导体两端电动势稳定。此时:E=BLv{\displaystyle{\mathcal{E}}=BLv}E{\displaystyle{\mathcal{E}}}是导体两端电动势,B{\displaystyleB}是磁感应强度,L{\display...
查看全文
群体感应
参见细胞信号传送集群行为群体智能参考文献延伸阅读DedicatedissueofPhilosophicalTransactionsBonquorumsensing.Somearticlesarefreelyavailable.Template:Swarming
查看全文
静电感应
解释正常的物质都带有等量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因此总的来说是不带电的。如果把带电的物体靠近不带电的导体,例如一片金属,则导体上的电荷将会重新分布。例如,如果把带正电的物体靠近一块金属(参见右面的图),则金属上的负电荷将会被吸引过去,而正电荷则会被排斥。这样便导致金属的靠近外界电荷的部分带有负电荷,而远离外界电荷的部分则带有正电荷。由于这只是电荷的重新分布,因此物体仍然是不带电的。静电感应是可逆的,也就是说,如果外界的电荷被移走了,那么由于物体上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的吸引,它们将重新搀和起来。用静电感应来使物体带电用验电器来演示静电感应静电感应也可以用来使物体带电。例如,如果把物体靠近正电荷,并同时把物体与大地用导线相连,则大地的一些负电荷会因正电荷的吸引而流入物体中。如果在这时切断物体与大地之间的导线,则物体将会带负电。这可以用验电器(一种探测电荷的仪器)来演示。首先把带电物体靠近验电器的顶端。...
查看全文
天人感应相关标签
儒家
思想史
中国哲学
儒家思想
家族谱大览
樊氏族谱(重庆江津感应坪)
第三次修谱说明 1、前谱文本规格和编排模式沿袭历史传统,这与现代社会书写格式不符,不能与世界文本形式接轨,本次修谱有所改进,采取文字叙述与表格相结合,本着删繁就简,用易会易懂的白话文,采取与现代书写格式而同步,与中国现代社会发展形式而一致的16开文本,右开横排。 2、前谱内容较简单,又只男多女少,重其男弃其妻及女,凡及女氏都无名,造成裔孙后代不知其人,生在何方,长在何地,来自何处,来到樊家生活一辈子,繁衍子孙一大群,则归天作古不留名,故后不晓。重男轻女,男尊女卑,乃是朝廷愚痴造成的悲剧,视女如小鸡小草,忽视她们在家庭在社会在生产和生活上的重要性,她们同样操作劳苦,担当重任,人类有今天,烟火不断,妇女乃是根本,她们应与天同半,妇由女之来,无女即无妇,无妇则人道绝,故本次修谱增之,一视同仁,与之同等。 3、现在吾族人有的未按字派取名,或取单名的较普遍,今后同族老幼难分,尊卑易混,同名不辨,世代不明,为避之,均在谱上同设派名和字名,各列其位,无派名的列入派字,但尽可列入派名,原用名不变,列入字名,以不影响社会用名等,同名者可用两名来别之,但仍须奉劝族人,首先应注重用字派取名,其次才是字名,这是人类社会历来的传统根基,不容置疑,而字派又是远祖先宗在若干年前就一次次、一档档提前编定之辈份次序,载谱传承,以晓后人,按字派命名,辈份不混,不至乱伦,字派固然是区分老幼辈份之唯一标准。决大多数都是固然的脉亲血源,这是人类社会认同的根基所固,同姓不婚,乱伦不配,族人必应遵从,用字派取名,慎记勿忘。 4、族谱是每个族人的档案资料,留传后世,所以应准确详细地记载有关内容,若有特殊仕途或士籍,宜应单独载谱,以耀光宗,传扬来世。 5、为了吾族人能对樊族的远祖先宗之情况有所了解,本谱意将前谱有关载文摘转,以供研读。 6、本支12世祖天爵公于公元1715年由黔(贵州遵义县北乡大溪里八甲河村坝)迁居感应坪(雍坪)至今约300年之久,以传之14代,后世裔孙不计其数,因代远年湮,时久居广,迁流分散,无法查清查完,故本次修谱只尽力而为,力争全部,这在族群中只是小宗(五代以下),但小宗接大宗(六代及以上),大宗传小宗,宗宗修谱,有绪而不乱宗,本族感应坪各支各宗永远也超不出天爵祖之大宗,特别是吾族有识之士者,更应尽修谱之责,裔孙后世会知足矣,远祖先宗在天之灵已慰矣。 7、为与前谱不脱节,在世代上采取上下交叉含接有绪,不能一刀切,要符合人生的自然规律,前谱所载各支房最后世代不一,人员也不齐全完整,本谱将按前谱所载各支房最后之世代和未列谱人员接续之,尽将以知内容交叉含接的前辈一并增入,并根据情况将前谱最后完整记载的一代或二代作为本谱分支编排的起点,然后分房次,从上到下,按世代统排,排完为止。 8、各支房谱页前均设置一幅世系图,并宜于与总图含接,世系图只列男不列女(女在谱内详明),简明扼要,关系明确,脉络清晰,一目了然,以利查考。 9、在樊氏立姓世系代与分(本)支世系代对印总图表页上,派名栏空位内(25页左表),由各持谱人自录本支本房先祖亲源世系及至今嗣孙之派名,已利今后本支本房亲源世系传派接续之。 10、本次修谱拟将编定新字派一并载谱,传后接续,宜于用之,以免断链,字派编定应永避与先世字派同字同音,不能用双音字,近音字,怪异字。 11、本次修谱预计有三大难题不易解决:(1)关于樊氏立姓起源。(2)樊氏立姓始祖至本支始祖世系字派和派名之总图表(不断链);(3)感应坪樊氏本支12世天爵祖之后裔可否全部搜录本谱。三题中只完成第一题,二三题只完成一部分。关于第二题,吾樊氏族人由仲山甫立姓至今以近3000年,以传派138代之裔孙,但早期大部分先祖不属本支亲源世系,只是本族异支对印立姓世系代。据前谱所载,从本支始祖国泰公父辈以前之烈系字派和派名已经缺失断链,从国泰公起至今,本支世系字派和派名齐全完整,以传26代,但上有先宗111代派字名已断链缺失(不含立姓始祖),先祖们在几千年里,陆续不断的分支分宗,变化发展,时间的漫长,地域的广阔,浩瀚的族群,在历史的长河中,早已形成了各宗其宗,各兴其字派,樊族怎能做到字派统一呢?加之远古时期,社会落败,文化落后,(在立姓以后的一二千年时间,还未兴起字派,只有姓无名,名字也是随意乱取的,没有形成一定的字派规律。)怎能把家谱记载完整呢?即使记全了,又怎能保存到今天?即使宗宗修谱无数不断,又怎能耐住天地人和社会环境等因素之千变万化及升降兴灭的耗磨呢?现在要想查到与吾本支始祖国泰公以上之先祖亲源世系字派和派名图表,真是难之又难,不易之不易,这可能要永远留给族人的一个谜,也可能成为今后历次修谱的一个遗憾永远流传,无法弥补。 12、修谱续谱之基本要素: (1)应将本族本姓立姓起源的前因后果和基本情况弄清成文(即何时何地何人何因起姓),载谱传流。 (2)应从本族立姓起姓传派始祖起至当今,沿袭立姓世系代至本支本房不断不缺的字派和派名之宗派图表完整接续传承。断缺的世代,不能乱添,未考证时,保持原状。 (3)应将本族本支房近期时代,前谱未列人员名单,尽可全部搜录入谱,并与前谱含接,且不出现缺失字派和派名现象,宗宗续修下传。 (4)族姓历经几千年,分支分宗不断,流居甚广,族群浩瀚,早以形成各宗其宗,各兴其字派,故每次修谱,应视其情况,适时编定新字派接续之,以免断缺现真空,字派编定时,应永避与先祖字派同字同音、近音、怪异字。 (5)谱史做到不猜不编不添(无根据的编加),谱文做到不错不乱,无不清不实,内容尽量详细。做到上述五点,该谱且算成功矣。 本支23世孙能树笔录 公元2010年庚寅孟春1月20日
浏览:38491
广元市朝天区小安乡于氏族谱
广元市朝天区小安乡于氏族谱
浏览:19192
张公七世万前公甘田㘭始祖应瑜系向阳公
张公七世万前公甘田㘭始祖应瑜系向阳公
浏览:38053
中华豫章罗氏珠公 六十五世孙定龙公
中华豫章罗氏珠公 六十五世孙定龙公
浏览:0
冷氏家族
冷氏家族
浏览:0
黄川应氏宗谱 [1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7[1938]修. 11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本谱缺卷5 (11至13世世传). 受姓祖 : (周) 应侯,讳武之. 武王第四子. 太始祖 : (唐) 应德镕,字禹治,行四十三. 由台州怀仁迁婺州永康可投. 黄川始祖(1世) : (元) 应卓,字进钦,行亨一. 德镕公13世孙. 自可投徒黄川. 下有三子: 应璇 ; 应玑 ; 应瑞,字均祥,行宝三. 此谱为瑞公后世系资料. 派祖(3世) : (元明之际) 应立寍,行诜一(数传后失考) ; 应立旺,字子宏,行诜二 ; 应立兴,字子明,行诜一三. 皆为瑞公之子. 立旺公下房祖(5世) : (明) 应富,行洪一七. 立兴公下房祖(5世) : (明) 应允恭,字仲光,行洪十三(敦房,居后宅) ; 应允清,字仲廉,行洪十六(睦房,居前宅) ; 应允忠,自仲时,行洪十四(下房) ; 应允显,字仲佐,行洪十五(下房) ; 应允崇,字仲宣,行洪十七(下房). 允恭公下三子(6世) : 应旭,字世贞,行富一五(松房) ; 应瞱,字世贵,行富四三(竹房,居台州仙居杨府) ; 应晟,字世杰,行富九十(梅房). 允清公下三子(6世) : 应昱,字德明,行富三三(孟房) ; 应昌,字德盛,行富九四(仲房) ; 应昊,行富九六(季房). 松房旭公下支祖(8世) : 应天泽,行贤七(礼房) ; 应天洪,行贤十一(乐房) ; 应天沂,行贤十三(射房) ; 应天渌,行贤十八(御房) ; 应天洧,行贤二三(书房) ; 应天渊,行贤三十三(数房). 季房昊公下支祖(7世) : 应巨,行希廿二(元房) ; 应锦,行希廿四(亨房) ; 应镜,行希三十(利房) ; 应镃,行希三十四(贞房). 行第(1世起) : 亨宝诜俊 洪富希贤 继宗承(聚)绍(会) 钦崇敦信 亮惠微熙 恭让廉敏 玄献文章 道孚彛鼎 懋泰康颐 湻贞振永. 散居地 : 浙江省永康县等地. 书名依据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