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炊器,用于烧煮加热。陶鬲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鬲流行于商代至春秋时期。至战国晚期,随着灶台的普及,逐渐被釜取代。

鬲可以与甑配套构成甗,形成类似与蒸锅的炊具,鬲在下盛水,甑在上盛食物,通过加热鬲下部使水沸腾产生蒸汽将甑中的食物蒸熟。

鬲相关文献
过国、夏朝、有鬲氏的关系和DNA基因研究
由于有鬲氏太过古老,诞生于青铜器时代前夜,经过夏商周三朝的发展迁徙,后面又诞生了大大小小几十个诸侯部落,这个系列的目的就是找出这些诸侯国后裔以及分析他们的基因,由于有鬲氏和姒夏族群关系紧密,这也为华夏民族溯源特别是姒夏族群的溯源提供其他侧面的证据支撑。5000多年前的鬲文化作为一个群体文化集合,不仅仅只诞生了有鬲氏(鬲国),还衍生出了其他一些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在夏初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等北方地区,后来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周初的分封和军事动荡,一部分诸侯国已经迁到了河南湖北一带。表现出共同的部落属性,文化,发展以及迁徙。时间紧急,闲话不表,下面直奔今天的主题——呙/过。过国的地理位置在今天的山东莱州城北过西镇。过国是夏朝早期在莱州的封国,为夏禹所封的子侄国,后被东夷寒浞所灭。由于过国和过姓在夏初由于统治阶级反反复复的变更,所以导致了目前的两种来源:一.源于任姓。出自黄帝之裔姙(任)姓,属于以部落...
查看全文
释名铭文自名鬲与鼎的形制相似,用途相近,所以出土的很多西周早期的鬲铭文中都自名为“鼎”,如1981年出土于宝鸡纸坊头的夨伯鬲自称“旅鼎”。另有“齍鬲”、“齐鬲”、“羞鬲”(仲姞鬲)、“荐鬲”、“䢅”等不同的自名。文献辞书文献、辞书中对“鬲”的解释如下: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卷三】【鬲部】鬲:鼎属。实五觳。斗二升曰觳。象腹交文,三足。凡鬲之属皆从鬲。䰛,鬲或从瓦。㽁,汉令鬲从瓦历声。郎激切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鼎属也。《释器》曰:“鼎款足者谓之鬲”。实五觳。考工记。陶人为鬲。实五觳。厚半寸。唇寸。?二?曰觳。大郑云。觳受三豆。后郑云。觳受?二?。按瓬人职云。豆实三而成觳。大郑本之。今俗本讹为觳受三?。误甚。许必言觳所受者。角部觳下无此义也。魏三体石经以鬲为大诘嗣无疆大历服之历。同在十六部也。象腹交文三足。上象其口。㐅象腹交文。下象三足也。考工记图曰款足。按款足、郭云曲脚。汉郊祀志...
查看全文
古瓷香炉文化:宋代鬲式炉
鬲式炉来源于商周时代的“鼎”。青铜鼎用于烹煮肉食、祭祀等。我们的先人把牛羊猪等美味佳肴以及玉器等礼器,向天祈福,让神灵和祖宗保佑自己的部落和国家平安。但这同今人所见的香炉还是两码事,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与祭祀有关。祭祀活动是古代先民最重要的礼仪活动。远古时期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中的不少器物就是用于祭祀的礼器,如精美而薄如纸的蛋壳陶。陈寅恪先生曾这样论述赵宋文化:“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邓广铭等人对两宋文化也极为推崇。从南宋官窑瓷器中,我们也可以约略窥见两宋文化所创造的曾经的风雅。鬲式炉一名系由仿周代铜鬲样式而来。《中国古陶瓷图典》鬲式炉条说:鬲式炉,炉式之一,流行于宋至明。宋代重视国家朝廷的祭祀礼仪,并将此视为巩固国家政权,维护和宣示中央权威的一项国策来推动与执行。当时烧制的鬲式炉,是根据朝廷官样《宣和博古图》等所规定的商、周青铜器鬲的款式标准...
查看全文
梅子流酸泛青时,浅草初春见龙泉——李震鬲式炉赏析
鬲与鼎,是一对很有意思的器物。上古『绝地天通』以后,社会物质线程生产与精神线程祭祀处于一种时而纠缠、时而分离的状态。从盛煮食物的器物,逐渐演变成礼器的核心、王权的象征。有以鼎为大礼
查看全文
鬲相关标签
容器
青铜食器
炊具
中国古代礼器
家族谱大览
龙溪张氏十甲人房宗谱 [29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 民国23[1934]修. 32册 : 插图,世系表. 注 : 纂辑张瑞麟,字宝书 ; 同辑张世英,字子持. 注 : 此谱缺卷26, 29. 受姓祖 : 张挥. 姬轩辕子青阳氏五子. 为弓正,世掌其职,赐姓张氏. 入吴祖 : (汉) 张肱,字佐仪. 徙苏州吴县. 迁东阳祖 : (宋) 张天与,原名源,字叔性. 始迁祖(1世) : (宋) 张祚,字叔元,行伯十一,讳贵. 镇守浦阳,遂卜居县东水埂巷. 十甲祖(5世) : (元) 张昌祖,字胜可,行富一. 生子四 : 张景仁,行景一 ; 张景琦,行景二 ; 张景玹,行景三 ; 张景琳,.行景五. 三大房派祖(7世) : (元明之际) 张仕德,行彬五(天房祖) ; 张仕征,字仲聘,行彬十一(地房祖) ; 张仕律,字仲宜,号仙华,行彬二十二(人房祖). 皆为景琳公之子. 人房叔(心 鬲)下房祖(9世) : 张永O,字彦质,号乐素,行融四十二(仁房) ; 张永迶,行融八十二(忠大房) ; 张永逋,行融九十四(智房) ; 张永回,行融九十七(忠二房) ; 张永辵,字彦荣,行融百二十二(文房) ; 人房叔惈下房祖(9世) : 张永迟,行融九十九(信房) ; 张永遗,行融百二十七(义房) ; 张永(辵 寿),字彦仁,号乐山,行融百五十(行房). 人房下礼房祖(8世) : 张叔悬,字志望,行襄七十三. 6-10世派行 : 景彬襄融厚. 11-34世派行 : 盈森中和晋湻 懋烓升镇本支 尚繁衍宗望远 昌隆裕永升安. 散居地 : 浙江省浦江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目录题及卷端题编目. 书衣题及谱序题 : 龙溪张氏宗谱.
浏览:0
龙溪张氏十甲人房宗谱 [29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 民国23[1934]修. 32册 : 插图,世系表. 注 : 纂辑张瑞麟,字宝书 ; 同辑张世英,字子持. 注 : 此谱缺卷26, 29. 受姓祖 : 张挥. 姬轩辕子青阳氏五子. 为弓正,世掌其职,赐姓张氏. 入吴祖 : (汉) 张肱,字佐仪. 徙苏州吴县. 迁东阳祖 : (宋) 张天与,原名源,字叔性. 始迁祖(1世) : (宋) 张祚,字叔元,行伯十一,讳贵. 镇守浦阳,遂卜居县东水埂巷. 十甲祖(5世) : (元) 张昌祖,字胜可,行富一. 生子四 : 张景仁,行景一 ; 张景琦,行景二 ; 张景玹,行景三 ; 张景琳,.行景五. 三大房派祖(7世) : (元明之际) 张仕德,行彬五(天房祖) ; 张仕征,字仲聘,行彬十一(地房祖) ; 张仕律,字仲宜,号仙华,行彬二十二(人房祖). 皆为景琳公之子. 人房叔(心 鬲)下房祖(9世) : 张永O,字彦质,号乐素,行融四十二(仁房) ; 张永迶,行融八十二(忠大房) ; 张永逋,行融九十四(智房) ; 张永回,行融九十七(忠二房) ; 张永辵,字彦荣,行融百二十二(文房) ; 人房叔惈下房祖(9世) : 张永迟,行融九十九(信房) ; 张永遗,行融百二十七(义房) ; 张永(辵 寿),字彦仁,号乐山,行融百五十(行房). 人房下礼房祖(8世) : 张叔悬,字志望,行襄七十三. 6-10世派行 : 景彬襄融厚. 11-34世派行 : 盈森中和晋湻 懋烓升镇本支 尚繁衍宗望远 昌隆裕永升安. 散居地 : 浙江省浦江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目录题及卷端题编目. 书衣题及谱序题 : 龙溪张氏宗谱.
浏览:0
龙溪张氏十甲人房宗谱 [29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 民国23[1934]修. 32册 : 插图,世系表. 注 : 纂辑张瑞麟,字宝书 ; 同辑张世英,字子持. 注 : 此谱缺卷26, 29. 受姓祖 : 张挥. 姬轩辕子青阳氏五子. 为弓正,世掌其职,赐姓张氏. 入吴祖 : (汉) 张肱,字佐仪. 徙苏州吴县. 迁东阳祖 : (宋) 张天与,原名源,字叔性. 始迁祖(1世) : (宋) 张祚,字叔元,行伯十一,讳贵. 镇守浦阳,遂卜居县东水埂巷. 十甲祖(5世) : (元) 张昌祖,字胜可,行富一. 生子四 : 张景仁,行景一 ; 张景琦,行景二 ; 张景玹,行景三 ; 张景琳,.行景五. 三大房派祖(7世) : (元明之际) 张仕德,行彬五(天房祖) ; 张仕征,字仲聘,行彬十一(地房祖) ; 张仕律,字仲宜,号仙华,行彬二十二(人房祖). 皆为景琳公之子. 人房叔(心 鬲)下房祖(9世) : 张永O,字彦质,号乐素,行融四十二(仁房) ; 张永迶,行融八十二(忠大房) ; 张永逋,行融九十四(智房) ; 张永回,行融九十七(忠二房) ; 张永辵,字彦荣,行融百二十二(文房) ; 人房叔惈下房祖(9世) : 张永迟,行融九十九(信房) ; 张永遗,行融百二十七(义房) ; 张永(辵 寿),字彦仁,号乐山,行融百五十(行房). 人房下礼房祖(8世) : 张叔悬,字志望,行襄七十三. 6-10世派行 : 景彬襄融厚. 11-34世派行 : 盈森中和晋湻 懋烓升镇本支 尚繁衍宗望远 昌隆裕永升安. 散居地 : 浙江省浦江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目录题及卷端题编目. 书衣题及谱序题 : 龙溪张氏宗谱.
浏览:0
龙溪张氏十甲人房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 民国23[1934]修. 32册 : 插图,世系表. 注 : 纂辑张瑞麟,字宝书 ; 同辑张世英,字子持.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26, 29. 受姓祖 : 张挥. 姬轩辕子青阳氏五子. 为弓正,世掌其职,赐姓张氏. 入吴祖 : (汉) 张肱,字佐仪. 徙苏州吴县. 迁东阳祖 : (宋) 张天与,原名源,字叔性. 始迁祖(1世) : (宋) 张祚,字叔元,行伯十一,讳贵. 镇守浦阳,遂卜居县东水埂巷. 十甲祖(5世) : (元) 张昌祖,字胜可,行富一. 生子四 : 张景仁,行景一 ; 张景琦,行景二 ; 张景玹,行景三 ; 张景琳,.行景五. 三大房派祖(7世) : (元明之际) 张仕德,行彬五(天房祖) ; 张仕征,字仲聘,行彬十一(地房祖) ; 张仕律,字仲宜,号仙华,行彬二十二(人房祖). 皆为景琳公之子. 人房叔(心 鬲)下房祖(9世) : 张永O,字彦质,号乐素,行融四十二(仁房) ; 张永迶,行融八十二(忠大房) ; 张永逋,行融九十四(智房) ; 张永回,行融九十七(忠二房) ; 张永辵,字彦荣,行融百二十二(文房) ; 人房叔惈下房祖(9世) : 张永迟,行融九十九(信房) ; 张永遗,行融百二十七(义房) ; 张永(辵 寿),字彦仁,号乐山,行融百五十(行房). 人房下礼房祖(8世) : 张叔悬,字志望,行襄七十三. 派行(6世起) : 景彬襄融厚 盈森中和 晋湻懋烓 升镇本支 尚繁衍宗 望远昌隆 裕永升安. 散居地 : 浙江省浦江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目录题, 及卷端题编目. 书衣题及谱序题 : 龙溪张氏宗谱.
浏览:100
龙溪张氏十甲人房宗谱 [29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 民国23[1934]修. 32册 : 插图,世系表. 注 : 纂辑张瑞麟,字宝书 ; 同辑张世英,字子持. 注 : 此谱缺卷26, 29. 受姓祖 : 张挥. 姬轩辕子青阳氏五子. 为弓正,世掌其职,赐姓张氏. 入吴祖 : (汉) 张肱,字佐仪. 徙苏州吴县. 迁东阳祖 : (宋) 张天与,原名源,字叔性. 始迁祖(1世) : (宋) 张祚,字叔元,行伯十一,讳贵. 镇守浦阳,遂卜居县东水埂巷. 十甲祖(5世) : (元) 张昌祖,字胜可,行富一. 生子四 : 张景仁,行景一 ; 张景琦,行景二 ; 张景玹,行景三 ; 张景琳,.行景五. 三大房派祖(7世) : (元明之际) 张仕德,行彬五(天房祖) ; 张仕征,字仲聘,行彬十一(地房祖) ; 张仕律,字仲宜,号仙华,行彬二十二(人房祖). 皆为景琳公之子. 人房叔(心 鬲)下房祖(9世) : 张永O,字彦质,号乐素,行融四十二(仁房) ; 张永迶,行融八十二(忠大房) ; 张永逋,行融九十四(智房) ; 张永回,行融九十七(忠二房) ; 张永辵,字彦荣,行融百二十二(文房) ; 人房叔惈下房祖(9世) : 张永迟,行融九十九(信房) ; 张永遗,行融百二十七(义房) ; 张永(辵 寿),字彦仁,号乐山,行融百五十(行房). 人房下礼房祖(8世) : 张叔悬,字志望,行襄七十三. 6-10世派行 : 景彬襄融厚. 11-34世派行 : 盈森中和晋湻 懋烓升镇本支 尚繁衍宗望远 昌隆裕永升安. 散居地 : 浙江省浦江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目录题及卷端题编目. 书衣题及谱序题 : 龙溪张氏宗谱.
浏览:0
龙溪张氏十甲人房宗谱 [29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 民国23[1934]修. 32册 : 插图,世系表. 注 : 纂辑张瑞麟,字宝书 ; 同辑张世英,字子持. 注 : 此谱缺卷26, 29. 受姓祖 : 张挥. 姬轩辕子青阳氏五子. 为弓正,世掌其职,赐姓张氏. 入吴祖 : (汉) 张肱,字佐仪. 徙苏州吴县. 迁东阳祖 : (宋) 张天与,原名源,字叔性. 始迁祖(1世) : (宋) 张祚,字叔元,行伯十一,讳贵. 镇守浦阳,遂卜居县东水埂巷. 十甲祖(5世) : (元) 张昌祖,字胜可,行富一. 生子四 : 张景仁,行景一 ; 张景琦,行景二 ; 张景玹,行景三 ; 张景琳,.行景五. 三大房派祖(7世) : (元明之际) 张仕德,行彬五(天房祖) ; 张仕征,字仲聘,行彬十一(地房祖) ; 张仕律,字仲宜,号仙华,行彬二十二(人房祖). 皆为景琳公之子. 人房叔(心 鬲)下房祖(9世) : 张永O,字彦质,号乐素,行融四十二(仁房) ; 张永迶,行融八十二(忠大房) ; 张永逋,行融九十四(智房) ; 张永回,行融九十七(忠二房) ; 张永辵,字彦荣,行融百二十二(文房) ; 人房叔惈下房祖(9世) : 张永迟,行融九十九(信房) ; 张永遗,行融百二十七(义房) ; 张永(辵 寿),字彦仁,号乐山,行融百五十(行房). 人房下礼房祖(8世) : 张叔悬,字志望,行襄七十三. 6-10世派行 : 景彬襄融厚. 11-34世派行 : 盈森中和晋湻 懋烓升镇本支 尚繁衍宗望远 昌隆裕永升安. 散居地 : 浙江省浦江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目录题及卷端题编目. 书衣题及谱序题 : 龙溪张氏宗谱.
浏览:0